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参考书目、期刊等–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高启杰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农业推广学.高启杰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农业推广学.张仲威主编.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任晋阳.农业推广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8–郝建平等.农业推广原理与实践.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中国农技推广》(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办)–中国农技推广网绪论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与功能农业推广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内容我国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与发展原始农业社会的无意识的传播和扩散远古时代的“教稼”活动古代的“劝农官制”“推广”一词的出现及推广活动的发展近代农业推广活动清末民国初的农业推广活动原始农业的传播和扩散在原始农业社会,人类在与自然的斗争中所形成的一些技术、技艺、诀窍需要传播和扩散,通常的方式是部落内部通过观察、模仿、言传身教等方式世代传习,此外还可以通过部落之间的迁移、接触和战争,相互影响、传播、效仿的方式进行波浪式扩散。直到4000年前尧舜时代原始农业传播和扩散才由自发转为自觉的教稼活动。周王朝继承并发展了后稷的重农思想和行政稼穑制度,并初步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教稼制度。远古时代的教稼活动史书记载“后稷教民稼穑”的故事劝农是教稼的延续和发展,在继续保持指导稼穑之外,更强调以行政手段劝勉农桑,以贯穿朝廷农本治国的政策,自汉初开始采取劝农政策,并从中央到地方确立劝农官制,历代沿袭,有些朝代还辅以民间的农师,合力劝农。古代的劝农官制宋太宗首创“农师制”,在全国各地设“农师”,配合地方督导农业,指导农民务农,充分发挥民间力量配合地方官员做好劝农工作。公元前100年,汉武帝任命赵过为“搜粟都蔚”(地方官名,也叫“治粟都蔚”主管农业的官员)改革和推广农业技术。他在改“缦田法”为“代田法”的过程中,首创了试验、示范、推广三步走的推广程序,是中国农业推广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汉代著名的劝农官《宋史▪食货志》:公元11世纪初期,宋真宗实行养民政策,“推广淳化之制,而常平、惠民仓遍天下矣”,这是“推广”一词应用于农业活动的最早记载。“推广”在农业活动中的出现元代颁布了“劝农立社条例”明朝开始传播西方科技知识明末清初还出现了著名的推广世家-陈振龙一家清代江苏织造李煦创造了试验、示范、繁育、推广一整套良种繁育程序,是推广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推广活动内容日益丰富:元代颁布了劝农立社条例,50家农户为一社,社长承担“教劝本社农桑”的任务。农司还编辑了《农桑辑要》印发各地,用于推广各类种植、养殖技术。16世纪末明朝宰相徐光启写成了《农政全书》,这是他用毕生精力对我国农业生产政策和经验的总结,书中还介绍了西方科技知识,是最早传播西方科技知识的著作。明末清初还出现了著名的推广世家——陈振龙一家几代为引进甘薯和在全国推广做了不懈努力。洋务派的良种引进活动1898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为改良棉花品质以适应机器纺织工业的发展需要,派人从美国引进陆地棉良种。1901年张蹇又在江苏南通试种并推广陆地棉,安徽芜湖农务局从日本引进早稻“女郎”等。清末民国初的农业推广活动近代农业推广机构纷纷设立19世纪末洋务派、维新派及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等都力办农业教育,到1909年全国办高等农学堂5所,中等农学堂31所,初等农学堂59所,培养农业技术和推广人才。同时,建立农业科研机构。1902年,直隶农务大学堂建立。1906年在北京建立农事试验场,1909年在上海创建育蚕试验场.1909年清政府正式颁布推广农林简章22条,规定奖励垦荒、设立农事学堂、农事试验场、农村讲习所等。1923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等社团,这些社团开始到农村建立实验区,以农民为对象进行乡村社会调查、乡村教育和农业推广。开始以科学的方法研究推广活动国民党政府时期的农业推广工作国民党时期农业推广工作主要制定和公布了一系列有关推广的法规,建立各级农业推广机构。1929年1月由农矿、内政、教育三部共同公布《农业推广规程》,提出农业推广的宗旨为:“普及农业科学知识,提高农民技能,改进农业生产方法,改善农村组织和农民生活,促进农民合作”。随着农业推广活动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一门新兴学科兴起国外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和发展英国的农业推广活动美国的农业推广立法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推广活动英国的大学推广与推广教育19世纪40年代“大学推广”一词出现在英国;1866年,英国剑桥、牛津大学一改贵族教育传统,主动适应社会的需要。开始派教师到校外进行教育活动,为那些不能进入大学的人们提供教育机会,从而创立了推广教育。1873年剑桥大学正式建立“推广教学中心”并首先使用“推广教育”一词,用来描述大学到校外进行农业教育活动;1945年:政府设立相应的农业咨询服务机构。美国三位一体的合作推广体系1862:赠地学院成立:美国国会通过“赠地学院法”(MorrillAct)。法案规定政府拨给各州一定面积的土地,以拍卖的形式筹集资金,用于每州成立一所开设农业和机械课程的州立学院,开展农村职业教育。1877:建立州农业实验站美国国会通过“实验站法”(HatchAct)。建立由美国农业部、州和州立大学农学院领导的州农业实验站,开展农业研究和推广活动。1914年:建立合作推广体系美国国会通过“农业合作推广法”(Smith-LeverAct)。规定由联邦政府、州和县资助各州、县建立以农学院为主的教学、科研、推广三结合的合作推广服务体系。“农业推广”和“推广教育”得到广泛应用。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主要农业推广活动:一些殖民地国家:20世纪初开始了农业推广活动,主要为了增加食糖、橡胶、咖啡、花生等出口产品,以满足殖民者的需要。亚洲、拉丁美洲:少数国家:农业推广组织始建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多数国家: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前期或70年代。非洲:大部分国家始建于60-70年代。推广活动政府推广组织,以行政命令为特征。农业推广活动时伴随着农业生产活动的产生和演化而不断变化的,因此,农业推广的内涵也是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演变的。农业推广的概念与功能1.狭义农业推广是一种种单纯以改良农业生产技术为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目标的农业推广活动。即把大学和科研单位的研究成果,用适当的方法介绍给农民,让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在生产中应用,从而提高产量、增加收入。我国长期以来沿用农业技术推广概念。特点:以“技术指导”为特征的产中培训2.广义农业推广是西方国家广为流传的农业推广概念,它是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市场成为主导因素以及提高生活质量为追求目标的产物。它不单纯地指推广农业技术,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以及改善农民生活等包括:成年农民的农事指导农家妇女的家政指导农村青年4H教育(Hands,Head,Health,Heart)•1962年,世界第10届农业推广会议的解释:通过教育过程,帮助农民改善农场经营模式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益和收入,提高乡村社会的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的《农业推广学》解释为:农业推广是在改进耕作方法和技术、增加产品效益和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和提高农村社会教育方面,主要通过教育来帮助农民的一种服务或体系。特点:以教育为主要特征,通过咨培训等手段启发、教育农民,以达到农民的自觉行为。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3.现代农业推广198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的《农业推广》对现代农业推广的概念:“推广工作是一个把有用信息传递给人们(传播过程),然后帮助他们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正确的观点,以便有效地利用这些技术或信息(教育过程)的一种过程”。特点:以“咨询和沟通”为主要特征发展中国家农业推广的演变主要体现在推广工作的内容上,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使得农业推广的内容呈现由窄变宽的趋势并由此形成不同的阶段。农业推广内容的演变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推广农村推广农业发展农村发展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极不平衡落后、欠发达地区大部分中西部地区沿海及城郊地区自给式传统农业生产阶段传统农业与现代化农业相兼容阶段现代化、企业化、商品化发展阶段狭义推广为主广义推广为主现代推广为主是运用教育、咨询、开发、服务等形式,采用示范、培训、技术指导等方法,将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及新信息,扩散、普及应用到农村、农业、农民中去,引导和帮助农民自愿作出科学决策,从而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种专门化活动。4.中国特色的农业推广中国特色的农业推广服务对象:是人不是物,农民—农户—农民组织。服务范围: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综合指导。内容:物化技术:新品种、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器、新设备等;非物化技术:新的栽培饲养方法、新工艺、新设计、新信息、新观念、新思想、新的操作方法等;特征:集科技、教育、管理及生产活动于一体,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及社会性。现代农业推广的功能(社会功能)•直接功能•增进农村居民的基本知识与信息•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技能•改变农民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增强农民的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间接功能•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生产与经营效率•改善农村社区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优化农业生态条件•促进农村组织发展•执行国家的农业计划、方针与政策农业推广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内容农业推广学的性质从农业推广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实际工作经验在其早期发展历史上占有主要成分,在后期的发展历程中,其他社会学科渗透又有重要贡献。尤其是20世纪行为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对农业推广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从其工作内容来讲,主要是农业信息、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应用,应属于自然科学或农业科学。从其工作过程及形式来看,是研究如何采用干预、试验、示范、教育、沟通等手段来诱发农民自愿改变其行为。农业推广学是农业推广实践经验、推广研究成果及相关学科有关理论渗透而形成的一门边缘性、交叉性和综合性学科。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是一门重实际应用的科学。农业推广研究内容(系统观念)农业推广农业经营管理农业科学技术社会行为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如何用现代农业发展的理念,理解农业推广的属性•2、我谈家乡农业推广讨论题目思考题农业推广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农业推广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美国的农业推广工作有什么特点?第一节农业创新的采用第二节农业创新的扩散第三节影响农业创新采用与扩散的因素第一章农业创新扩散原理按照罗杰斯(Rogers)的解释,创新的扩散是指某项创新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一定的渠道,在某一社会系统的成员之间被传播的过程。农业创新扩散的一般规律是农业推广的基本规律。第一节农业创新的采用罗杰斯认为:创新是一种被个人或其他采纳单位视为新颖的观念、时间或事物(传播学角度)熊彼得认为: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一种组合比率P=f(a,b,c,┅n),也就是说,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经济学角度)一、创新的概念2.创新的五种存在形式(1)引进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2)采用新技术或新生产方法;(3)开辟新市场;(4)获得原材料的新来源;(5)实现企业组织的新形式。3.创新的特性相对优越性一致性(兼容性)复杂性可试验性可观察性二、农民对创新的采用农民对农业创新的采用是一个过程,是指农民群众从获得农业创新信息到最终采用的心理、行为变化过程。农业推广学家从心理学和行为学的角度分析得知,农民采用农业创新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如下五个阶段。采用阶段认识阶段兴趣阶段评价阶段试用阶段1.认识阶段也称为感知阶段。农民从各种途径获得信息,与本身的生产发展和生活需要相联系,从总体上初步了解某项创新。大众传播和集体指导是本阶段最常用的方法。2.兴趣阶段农民对此项创新的方法和效果,表现出极大的关心和浓厚的兴趣,开始出现学习行为;并初步考虑采用的规模、投资的程度及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