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各历史时期的特点1.秦汉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统一时期(1)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汉武帝进一步巩固封建大一统(从政治、经济、思想、军事方面)2.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时期五胡内迁,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顺应民族融合趋势,进行汉化改革,促进融合。3.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期(1)政治:科举制、贞观之治、开元之治(2)经济:大运河、贞观之治、开元盛世(3)民族关系: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和亲政策(4)对外关系:外贸活动频繁(新罗)、对外交往广泛(玄奘、鉴真)(5)文化成就: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文学书法艺术等繁荣4.宋元时期——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时期(1)政治:两宋时期民族政权之间的战和;元朝实现统一,促进民族融合的发展;(2)经济:边境贸易兴旺(互市)、夜市。(3)社会生活:服饰(胡服)、饮食(羊肉)、市民生活(瓦子、勾栏)5.明清——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1)明朝:抗击倭寇(2)清朝:对内:①西藏(藏族)达赖、班禅、驻藏大臣;②新疆(维吾尔族)地区:伊犁将军③蒙古族: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对外:①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于1684年设置台湾府;②东北边界:康熙帝两次发动雅克萨之战、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6.明清时期社会的危机(1)政治:君权的强化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2)经济: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3)文化:科技多为总结性著作,缺少对近代自然科学的研究,潜藏着停滞的危机;《红楼梦》等作品中反映的封建社会的没落及体现的反封建思想。(4)中外冲突:倭寇骚扰东南沿海;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荷兰侵占台湾;沙俄侵入黑龙江流域。二、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1、匈奴——秦汉之际冒顿单于统一匈奴;2、氐族——4世纪后期苻坚建立前秦,统一黄河流域;3、鲜卑族——4世纪后期建立北魏政权,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4、契丹族——10世纪阿保机统一契丹;后辽夺取幽云十六州;后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5、党项族——11世纪元昊建立西夏;6、女真族——12世纪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建金,先灭辽,后于1127年灭北宋7、蒙古族——1205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灭掉南宋8、女真族——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迁都沈阳,改名盛京。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三|、列朝列代都城1、长安(今西安)——西汉、前秦、隋、唐朝2、开封——北宋3、洛阳——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4、杭州——南宋(临安)5、南京——吴(三国)、东晋、南朝(宋齐梁陈)、明朝6、北京——金(中都)、元(大都)、明、清朝四、中国古代三大地方政治制度(1)西周的分封制(2)秦朝的郡县制(3)元朝的行省制等。这些制度对以后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五、中外思想启蒙运动1、中国历史上几次思想解放运动及作用:(1)戊戌变法的思想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基础。(2)辛亥革命的思想解放运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了封建思想,为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4)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大讨论为,促进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作了思想准备。2、世界史上的思想运动(1)文艺复兴背景:14—16世纪,欧洲的生产技术有了明显的进步,商品经济得到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首先在意大利萌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打破封建教会的精神统治。性质:反封建神学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作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2)法国思想启蒙的火种。背景:18世纪,法国的旧制度衰败的时候,法国出现了一批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位。作用: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也促进了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思想解放。六、大国关系: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只有共同的利益在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和摩擦会更加激烈,但和平、合作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将是整个世界共同追求的目标。回顾历史,许多大国间的关系变化说明:无论曾有多么大的历史恩怨,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只有共同的利益。美日关系:1、19世纪中期,美国用武力打开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使日本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机,引发了日本的明治维新。2、通过明治维新崛起的日本与美国勾结,双双踏上了对外侵略之路。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就有美日两国。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两国又先后加入到协约国一方作战。4、在战后的巴黎和会上,日本获得最大的利益,而美国却两手空空;为了协调美日在太平洋地区的矛盾,美国倡导召开了华盛顿会议。5、在华盛顿会议上,日本的扩张受到了限制,美国却是最大的赢家,从此埋下了美日直接对抗的种子。6、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日处于战争状态。1945年8月上旬,美军在太平洋上同日军战斗的同时,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成为加速日本投降的重要因素之一。7、战后美国出于战略需要,开始扶持日本。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向日本订购了几十亿美元的特需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为了把日本变成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据点,美国结束了对日占领。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70年代初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日美经济竞争和日本反对美国控制的斗争日益激烈,美日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德法关系:1、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法两国分别成为敌对的两大军事集团的成员国,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激烈交战,以凡尔登战役最为激烈,双方损失都很惨重。2、在一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上,法国作为战胜国之一主张极力削弱德国,双方加深了仇恨。3、二战全面爆发前夕,法国追随英国对德国法西斯实行绥靖政策。玩火者必自焚,法国遭到了亡国的下场。3、二战后,两国为了自身安全和经济利益,走向了联合,都成为欧盟成员国。两国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了两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美国与西欧的关系:1、19世纪美国经济的发展,得益于欧洲移民带来的劳动力、技术和资本等,19世纪末,美国工业产量开始超过英法,居世界首位。2、一战中,美国大发战争财;3、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受到英法抵制;4、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取得与英国同等的制海权。5、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中立”政策,纵容法西斯侵略。6、二战中,美国与英法等大国联盟共同对抗法西斯侵略。7、二战后初期,西欧国家百废待兴,美国为了对付苏联,给予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大量援助。并利用北约从政治、经济、军事上控制西欧。随着欧共体的成立与扩大,西欧终于成为能与美国抗衡的力量,动摇了美国的霸主地位,形成了欧盟、美国、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西欧国家同美国的控制与反控制斗争也日益尖锐。七、中国共产党的会议1.有转折意义的会议(1)遵义会议: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2)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2.以发展生产力为目的的会议:(1)中共“八大”:大会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2)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3)“十三大”提出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确定了领导核心的会议(1)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2)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3)“十四大”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4.确定指导思想的会议(1)中共“七大”确定毛泽东思想为我党的指导思想。(2)中共“十五大”确定邓小平理论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八、日本历史上由弱到强的两次改革1.大化改新(1)时间:7世纪中期(646年);(2)人物:改革派(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孝德天皇”执政;(3)性质:封建制改革;(4)学习对象:中国隋唐制度;(5)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②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收取赋税;(6)影响: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2.明治维新(1)时间:1868年;(2)人物:明治天皇;(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学习对象:西方欧美列强;(5)内容: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体现改革性质);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后世影响深远)。(6)影响:它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②保留封建残余,日本强大以后,很快走上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理。日本发展上的三次飞跃:大化改新;明治维新;二战后5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九、我国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机构①新疆(西北边疆):西汉(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府(意义新疆正式成为中国的行政区);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清朝前期设伊犁将军,1884年设新疆行省。②西藏(西南边疆):元朝设宣政院,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行政区;清朝先建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1727年设驻藏大臣;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大陆获得统一)。③台湾(东南边疆):元朝设澎湖巡检司;清朝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十、世界格局的变化和变化后中国的地位1.一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资本主义一统天下。变化的中国地位: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作为战胜国未得到尊重,说明弱国无外交;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说明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下。2.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二战后冷战政策开始,形成两极格局;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结束,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并向多极化方向发展。①两极格局时的中国地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推翻国民党政权,成立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席位。②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过程中的中国地位: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综合国力增强,国家地位提高,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力量。十一、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8世纪60年代起,以英国为首的主要资本国家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为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它们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强占原料产地,将亚非拉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体系.19世纪中期以来,清政府政治腐败,军备松弛,成国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目标.列强的侵略,给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第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856年开始的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且程度进一步加深,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使中国长期贫困落后。第二、中国人民英勇抗争两次鸦片战争中,爱国官兵英勇抗击;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第三、中国新思想萌发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探求新知。第四、中国近代化起步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中国近代工业、科技、教育起步,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开端。(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对外侵略扩张过渡到以资本主义输出为主阶段。在全世界领土已被瓜分完毕的情况下,中国则成了它们掠夺中心。这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边疆危机到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从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瓜分狂潮到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