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小组的优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合作小组的优化、分工与评价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以自身的经验为基础,在新的任务和情境中主动建构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有不同经历经验,建构的结果就不会相同,有的深刻,有的浅薄,有的全面,有的偏面,有的正确,有的错误等等,这就需要群体之间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小组,小组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主体(课堂全班讨论,也是合作学习,)因此,培养小组学习能力就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小组学习能力就是以小组为组织形式进行学习的能力。而小组成员对小组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心和团结奋斗的团队精神是提高小组学习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必须加强小组建设,小组建设包括小组组成、小组领导、小组管理、小组评价四个大的方面,因而,小组建设围绕这四个方面展开。一、怎样实现小组最优化组合小组的优化组合问题是自主学习的前提与基础,也切实关系着自主课堂的成功与失败,因此,我们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并始终将其放在小组建设的首要位置。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将从小组规模、小组划分、小组座次和小组合作时间四个方面提出建议。小组规模科学研究以及我们的实践均表明,最佳的小组合作人数应在3——5人之间,其中又以两两成对的“四人小组”最为适宜。因为不论对于学习还是管理来说,四人小组都具有很多的好处,如:1、四人小组变成两人一对,可以最大范围内的实现学生的互动。2、四人小组有利于学生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3、小组规模越大,某个学生隐藏或被忽略的机会就越大,而四人小组恰好可以避免这一问题4、四人小组优于两人小组的地方在于有更多的主意和力量去完成任务。同时,我们也发现,一旦小组的人数超过6个,就会产生以下三个方面的困难:1、有一些学生会承担比他们应该分担的工作量大的工作。2、学生们反而会缺少与大集体合作的能力。3、学生会在小组内部与自己的朋友组成小团体。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建议,合作小组的建立应以“四人合作”为最佳方式。小组划分小组的建立主要目的就在于帮助每个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因此小组的划分应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重要依据。一般情况下,应使每个小组都同时具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及单科成绩等特点进行个别调整,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我们将其称之为“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原则。“组内异质”能够为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提供较大的可能(因为“差异”本身就是一种资源);而“组间同质”又可以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这一原则的帮助下,结合实践经验,我们推荐两种小组划分的具体方法,供借鉴、参考。方法一:1.以上学期期末考试的班级名次为依据,以40人为例,1-10名分别为10个小组的1号组长,11-20名为各组的2号组长,21-30名为3号组员,30-40名为4号组员,原则上1与20名,2与19名……搭配,然后在根据性别、性格、学科优势等再做微调。2.10个小组的再组合:每两个小组组成一个大组。1号组长的班名次即为该小组的序号,那么大组原则上采用1组与10组,2组与9组……的组合方式。3.大组座次安排:(①②③④为各组组员号)这样的座次方式既有利于“一帮一”的小组互助,①号帮④号,②号与③号互帮,又有利于优生的发展:两个小组的①号②号挨着,可合作解决拓展拔高的疑难问题,再者将相对差的学生隔开,从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班级的纪律,也创设了后进生转化的有利条件。方法二:探索一: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依据“串麻线”的原则划分小组(即成绩第1名、20名、21名、40名的学生为一组;第2名、19名、22名、39名的学生为一组,依次类推),并根据学习成绩将四个成员编为1—4号,这样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前十名的孩子做组长。问题:十个组长,即各组1号,在学习的时候势单力薄,遇到弱科难题甚至找不到讨论对象,极不利于优生的个人发展,而且男女生比例较难调控。探索二:根据基础成绩将男女生分别进行排列,依据“串麻线”的方法将两男两女划分为四人学习小组(即男1号、女1号对男20、女20;男2号、女2号对男19、女19,依次类推),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单科成绩等进行个别调整,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与此同时迅速结成组内“一帮一”小对子,实现学习合作与互助。问题:这样组合的十个小组仍然并不完美。不管如何搭配,仍然会有弱势小组的存在,如“男10号、女10号和男11号、女11号”组成的四人小组虽无差生却也没有优生,很难起到带动作用。探索三:由相对强势小组搭配相对弱势小组形成五个大组(如男女1号和男女20号的小组搭配男女10号和男女11号的小组),相邻小组学习上互帮互助,纪律文明则互相竞争,为小组管理及评价奠定良好的基础。小组座次在前文的“小组划分”方法中,提到了一种新型的座次安排方法,如果说从前成排成列的座次方法我们称之为“插秧式座次”的话,这种新型的座次方法我们将其称之为“方阵式座次”。为了更有效的协同合作,座次的安排需要考虑很多方面,学生之间必须坐的足够靠近,这样他们才能更好的、更方便的交换信息和小声地讨论问题。这样,座位的安排就促进了合作。我们常常发现,有时候,一个小组效率不高的原因仅仅就是因为他们所坐的位置。例如,一个学生离其他组员太远,或是一个组两头的同学无法方便的沟通。所以,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座次的安排同样重要。过去,我们的小组活动常常是在前后桌四个学生之间进行的,这样做未尝不可,但当小组合作变成课堂的主旋律时,这种座次的弊端就开始显露出来:因为小组活动过程中,总会有一半的学生始终背对讲台,当小组活动与全班互动相互转化时,他们就必须安静、迅速的转过身子。突然之间转过180度可能会使他们不舒服,有的学生还会对转来转去感到厌烦,这就可能导致他们注意不到老师和其他同学在说些什么或展示些什么,课堂效率受到了极大的考验。避免这种问题的座次安排最好就是让学生能够面对教室的侧面,四个组员两两相对地坐着,即我们所提到的“方阵式座次”小组重组为班级的“小组优化组合”所作出的一系列工作和努力,以及后来的培养信任和巩固小组等活动,让我们更想把小组长久的保持下来。学生们也喜欢在已经熟悉的小组中工作和学习。但是,有规律的小组重组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工作。我们建议应该做到每个学期重建一次小组,它会为我们带来如下的好处:1、学生们能够与更多拥有不同经历和能力的同伴儿搭档。2、学生们能够有机会学习如何与新搭档合作,同时也预防了“小集团”的形成。3、学生们能够意识到不仅仅是它所处的小组,而是整个班级都在从合作学习中得到提高。当然,小组重组之前,我们可以而且应该引导学生举行一系列的纪念活动,例如离开之前,让学生给自己的小组成员写下感谢的话语等等。二、小组内部为什么要进行分工,怎样进行最优化分工小组内部为什么要进行分工利用小组进行学习与班级活动时最容易让人担心的就是个别学生会游离于小组活动之外,不能与其他组员交流交往和共享。这些孤独的学生,不仅丧失了自己学习的机会,干扰了其他人的思考,而且还严重挫伤了整个小组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了小组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另外在小组内部,由于以前在班级学习以及各项活动中所积累下的一些负面影响,会使某些组员感觉到在小组内部的地位低下,而小组内地位的不同也会导致一些总在帮助“迟钝生”的学生被认为是“聪明”的好学生,最终使:●地位较低的学生发言较少●忽略或不在乎地位低的学生的贡献●对地位低的学生注意或关照不够●地位较低的学生会有挫败感,从而更少的活动小组成员地位不同会阻碍全组的学习,还会由于不注意某些人的想法而降低了整个小组的潜在能力。而小组分工就意味着每名组员都对小组的学习和成功负有责任。小组的每名成员都要有为小组学习和组间竞争出力的责任心。一旦小组成员都有了这种责任心,那么作为小组的一员,学生就会找到一种归属感。如:当基础较差的学生成功地为小组完成了某件事情以后,其他组员对他的看法就会改变,他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也会随之改变,其自信心就会不断增强,从而就会促使他发自内心的不断为小组尽力,使自己更加热衷于小组的各项活动,也会越来越关注小组各方面的荣辱,这样就会使小组变得越来越强大,甚至可以完成更多的任务,使自己小组在其他组面前更具有竞争实力。在实施小组学习之初,有的班级在小组建设探索中,忽略了小组分工,结果出现了在小组内部,所有的事务无论是学习还是班级活动,只是由所谓的组长去做,而其他组员就表现的有点儿漠不关心,无动于衷,组长在感觉不公平的情况下最终也就放弃了,这样就使得小组的活动最终只是流于形式,严重阻碍了小组互助学习的进行。综上所述,只有对小组进行科学的分工,让每个组员都负有责任和使命,才会使小组中的每个人感受到一种归属感,才会使人人都有为小组学习和组间竞争出力的责任心,才会不断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使小组能够更好的去完成更多的任务。怎样进行最优化分工实施小组自我管理模式后,如何发挥小组的最大功效,才能使人人都能感觉到一种归属感和强烈的责任感,这就取决于怎样在小组内部进行最优化分工。●可以围绕小组的建设给组员设置分工。即在小组内设小组长、记录员、检察员、汇报员各一名。开始时,小组长选有较强组织能力,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一段时间后则应轮流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进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记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独立学习的认真程度、小组交流时的发言情况、纪律情况等;检查员的职责是检查、督促小组成员的学习提纲、作业完成情况等;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各小组将每日情况进行汇总,并将结果在班内黑板上进行公布。●可以根据学科的学习任务进行分工。即每个小组根据学科的学习任务分别设立语文组长、数学组长、英语组长、政史地生组长。●也可以根据班级日常事务设立纪律组长、卫生组长,作业组长,宣传组长等。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身兼数职,能力弱的学生担任一职,明确职责,人人参与小组管理,努力培养小组成员的主人翁意识。同时,还可以每周设立一个值勤小组,从纪律、文明到学习、卫生对每个小组进行全面管理,事无巨细,全权负责,很大程度上也减轻了班主任的负担。●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混杂分工设置。即在设置学科组长的同时,也设置各常务组长。那么一个学生可以既是语文学科组长,也是卫生组长等。无论是哪一种分工设置,各分工组长都要职责明确。下面是潍坊十中2005级某班的小组分工设置。该班的分工属于任务混杂分工。首先确定每个小组的固定组长,对全组的各项工作全面督促、负责,其他组员再根据各自的学业情况和性格特长担任学科组长和各常规组长,具体负责小组各科的作业检查监督及纪录,本小组的纪律及卫生工作的检查督促及记录,本小组的养花和宣传任务。通过小组内部明确而又具体的分工,增强了小组成员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责任感,确保了人人都是小组的管理者。各小组设一名①号组长为固定组长,下面再设学科组长和常规组长。①号组长为小组内的固定组长,是小组的领袖人物,主要负责小组各方面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包括随时与班主任及各任课老师联系,与小组成员的家长联系,以及灵活调控课堂交流合作,以确保课堂交流合作的效率,①号组长直接对班主任负责,是小组凝聚力强弱、以及是否具有竞争力的关键人物。并且将小组成员的课堂表现情况:包括交流是否主动、是否敢于大胆质疑、是否敢于积极展示,是否做到当堂落实等认真、实事求是的登记量化评比栏内。另外还负责每天小组成员手拉手伴我成长卡中小组要求及在校表现的具体填写工作:小组要求栏应根据小组成员的不同情况分别提出相应的要求;在校表现栏应根据组员当天的在校表现给出中肯的评价。学科组长包括语文组长、数学组长、英语组长、以及史地生政组长:各学科组长分管小组各科作业的布置、收交、检查、记录,并及时地将小组作业完成情况汇报给各科代表,课代表再将各小组每天的作业完成情况登记到量化评比栏内。常规组长包括纪律组长、卫生组长、绿化组长、宣传组长:(1)纪律组长:负责维持本小组的纪律。对于到校后不能安静下来学习、课间打闹、课堂游离于小组之外的同学,应及时地给与提醒和制止,另外负责维持课堂讨论的秩序,并做好记录每天登记到小组量化评比栏内。(2)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