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2011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美学的弥散性格叶朗“美学”作为一个学术意义上的学科,是在西方现代学术分野的思潮当中确定位置的。一般而言,20世纪之前的西方哲学所关注的重点是在“真”、“善”、“美”,与“美”相对应的哲学分支即是美学。20世纪初,由日本人翻译成“美学”的Aesthetics进入中国知识界的视野,以王国维为代表的有深厚古学造诣又有着开阔眼界的学者对此投入了热情的关注,并积极地加以引介。中国美学自此开始了一个植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并在欧风美雨当中成长的过程。然而,中国现代美学从奠定到发展的过程呈现出了独特的面貌:始于美学领域的讨论,往往“越界”而至于文学的、历史的、日常生活的乃至社会的、政治的领域。在今天看来,这不一定是学术上“不成熟”的表现,而恰恰反映了中国传统美学、美育思想的独特之处。中国美学的弥散性格反映出中国思想的固有特点。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把这句话勉强地比附于真、善、美的关系,可以说是审美活动涵摄了认识活动与道德活动。但实际上,在中国传统思想当中,真、善、美三者并不能截然分开,而是统归于“道”。中国美学的讨论重点并不是“美”,而是对于“道”的深广的体验。中国古人要在身心高度相关的“艺”中领会思想之乐、道德之乐,要把艺术创作的过程、欣赏自然景色的过程,乃至日常的普通事物和行为都转化为“道”的开显场所。“乐道”、“孔颜之乐”是中国哲学最重要的话题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正是出于这个理由,中国的哲学、艺术与美学不能明确地划分界限――在中国哲学的活泼处、中国艺术的深邃处,即是中国美学最富有价值、最具有特色的所在。中国美学的广泛性、综合性还特别体现在注重审美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中国老百姓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营造一种美的氛围。中国古代很多有名的诗句,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王维)、“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都是描绘日常生活的诗意的氛围。这种诗意的氛围,往往沁入人的心灵的最深处。我们从明代文震亨的《长物志》、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和今人王世襄的《锦灰堆》这些著作中,可以看到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情趣。中国传统美育是联结美学思想与现实问题的重要纽带,也是一个广大的、尚待今天的学者充分重视的领域。1.从原文看,下列对“弥散”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美学从西方经由日本传入中国,得到热情关注、积极引介的过程。B.从奠定到发展,中国美学吸收西方美学养分所呈现出的独特面貌。C.植根于传统文化土壤,并在欧风美雨中成长的中国美学发展历程。D.与西方美学有所不同,中国美学所呈现出的广泛性、综合性特征。2.从原文看,不属于分析“中国美学具有弥散性格”原因的一项是(3分)()A.中国“美归于道”等传统思想的固有特点,不断影响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B.中国美学往往“越界”而至文学、历史、日常生活乃至社会、政治等领域。C.中国美学重视对于“道”的深广体验,“乐道”成为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D.中国传统美育重视美学思想与现实问题的联结,现代美学继承了这一特点。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传统思想中统归于“道”的真、善、美在中国美学的弥散性格中能够体现。B.审美活动涵摄认识活动与道德活动,因此孔子认为“乐之”最为重要。C.中国哲学、艺术与美学不能划分界限,体现出中国美学的价值和特色。D.古人将普通事物和行为转化为道的开显场所,形成日常生活审美情趣。二、(3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白云先生传【明】钟惺林古度曰:白云先生陈昂者,字云仲,福建莆田黄石街人也。所居所至,人皆不知其何许人。自隐于诗,性命以之。独与马公子善。其后莆田中倭,城且破,先生领妻子,奔豫章,织草屦为日。不给,继之以卜。泛彭蠡,憩匡卢山,观陶令之迹,皆有诗。已入楚,由江陵入蜀,附僧舟佣爨以往。至亦辄佣于僧,遂遍历三峡、剑门之胜,登峨嵋焉。所佣僧辄死,反自蜀,寓江陵、松滋、公安、巴陵诸处。至金陵,姚太守稍客之,给居食。久之,姚太守亦死,无所依,仍卖卜秦淮。或自榜片纸于扉,为人佣作诗文。其巷中人有小小庆吊,持百钱斗米与之。辄随所求以应。无则又卖卜,或杂以织屦。而林古度与其兄茂者,闽人林孝廉初文子,寓居金陵者也。一日,兄弟过其门,见所榜片纸于扉者,突入其室,问知为莆田人,颇述其平生。一扉之内,席床缶灶,败纸退笔,错处其中。检其诗诵之。是时古度虽年少,颇晓其大意,称之。每称其一诗,辄反面向壁流涕悲咽,至于失声。其后每过门,辄袖饼饵食之,辄喜;复出其诗,泣如前。居数年,竟穷以死。其子仓皇出觅棺衣,舁之中野。古度兄弟疾走索其集,无所得,得先生手书五言今体一帙。其诗予莫能名,其自序略云:“昂壮夫时,尤嗜五言,第家贫无多古书,得王右丞即诵读右丞,得杜工部即诵读工部。闲取其所中规中矩者,时或一周旋之,又时或一折折旋之①,含笔腐毫,研精殚思。”论曰:明自有诗,而二三君子者自有其明诗,何隘也?自缙绅士夫,诗非其所交游品目,不使得见于世者,多矣。况老贱晦辱之尤如陈昂者乎!近有徐渭、宋登春,皆以穷而显,晦于诗,诗皆逊昂,然未有如昂之穷者也。予尝默思公织屡卖卜佣爨佣书时,胸中皆作何想?其视世人纷纷藉藉过乎其前者,眼中皆以为何物?求其意象所在而不得。吾友张慎言曰:“自今入市门,见卖菜佣,皆宜物色之,恐有如白云先生其人者。”甚矣,有激乎其言之也。(选自《明清名家小品精华》,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皆不知其何许人许:地方B.或自榜片纸于扉榜:张贴C.居数年,竟穷以死竟:竟然D.第家贫无多古书第:只是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不给,继之以卜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B.久之,姚太守亦死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C.每过门,辄袖饼饵食之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D.求其意象所在而不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昂年轻的时候家境贫寒,但他热爱诗歌,诵读能得到的有限的古人诗集,并且挑选其中的好诗加以研究揣摩,自己进行创作。B.陈昂一度靠为僧人烧饭得以游历三峡、剑门等地,后又在金陵靠卖鞋、给人占卜、为人写诗文度日,一生穷困,但不放弃写诗。C.林古度兄弟不仅同情陈昂的处境,经常接济他的生活,也很赞赏陈昂的诗,在陈昂死后还用心搜集陈昂的诗作,是陈昂的知音。D.这篇小品文的主旨,不仅在于表达对陈昂的同情和赞赏,更在于强调诗歌创作离不开诗人丰富的生活经历和艰难痛苦的人生磨砺。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自隐于诗,性命以之。独与马公子善。(3分)译文:____(2)至金陵,姚太守稍客之,给居食。(3分)译文:(3)其视世人纷纷藉藉过乎其前者,眼中皆以为何物?(4分)译文: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燕子矶施闰章绝壁寒云外,孤亭落照间。六朝流水急,终古白鸥闲。树暗江城雨,天青吴楚山。矶头谁把钓,向夕未知还。【注】燕子矶:在南京市北郊观音门外观音山上,滨临长江,形似燕子展翅欲飞。8.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说明。(4分)9.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钓者的形象及其寄寓的思想感情。(4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1)亦余心之所善兮,。(屈原《离骚》)(2)斩木为兵,。(贾谊《过秦论》)(3),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4)五更鼓角声悲壮,。(杜甫《阁夜》)(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杜牧《阿房宫赋》)(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范仲淹《岳阳楼记》)(7),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8)乌雀呼晴,。(周邦彦《苏幕遮》)三、(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庹其五石鸣①庹其五是个茶客。或者说,退休前,庹其五是个老师,退休后,庹其五是个茶客。退休前,庹其五每周六天去学校上课;退休后,庹其五每周六天到巷子尽头老孙家的茶铺子里坐着喝茶。②老孙家的茶铺子很小,茶几椅子就摆在院子里。院里的照壁是早就毁了,站在院外的路上往里看,一眼就能看个通透。庹其五就坐在通透处的一棵银杏树下。银杏高四五丈,郁郁苍苍,总有上百的年岁了吧?庹其五有时抬眼望着银杏树,不免感叹一声:“银杏自然是好,要是有这么粗大的一棵茶树立着,不是更佳?”听见的人就把老孙叫过来,对老孙说:“老孙,改天你将这银杏刨了,庹老师说,种棵茶树才更好呢。”老孙听了,也抬眼看看银杏,对庹其五说:“庹老师,这银杏可算得上是我爷爷辈的了呢。”庹其五和喝茶的人就笑起来,庹其五对老孙说:“老孙,他们说玩笑话呢。这么好一棵树,谁舍得刨?”③在老孙家茶铺子喝茶的,多是熟客,认得庹其五的,都叫他“庹老师”,不认得的,互相谈起来,问起姓名,庹其五就会蘸着茶水在茶几上写一个“庹”字,指点着说:“很多人开口就念度,那不对。这个字念庹,同稳妥的妥一样的音。”同他的姓难念一样,有时他说的话也让人觉得突兀。比如,有时侯庹其五将装茶叶的小瓶子从口袋里掏出来,将茶叶仔细放进茶碗,看着老孙一柱滚鲜鲜的开水注进去,就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说的是陆羽《茶经》开首一句,但和庹其五一道坐着喝茶的人都不知道,所以接着话往下说的人很少。一道喝茶的人听不懂庹其五说的那些话,庹其五却并不觉得孤单,并没有知音不遇的失落。自己的心绪能懂自己的话,就够了,所以别人听不太懂的话,庹其五常常是说几句就止住了。④庹其五来老孙的茶铺子喝茶,是喜欢自己带茶来。老孙的茶太普通,没有他自己的茶好。庹其五无儿无女,老伴也走了,生活清淡,钱能做的用途不多,说来算去也就是个喝茶。庹其五也是有个儿子的,上山下乡的时候,儿子到山区插队,一年夏天放牛,走在山沟里,遇上山洪,儿子忙着赶牛,却将自己留在了山洪里。庹其五和妻子赶到儿子插队的村,站在山沟边一阵痛哭,又一阵痛哭,才移动步子,山坡上种下一株远道带来的茶树,又沿山沟向下一路洒了五斤茶叶。乡里人都奇怪,只以为是城里人在破旧,却不知庹其五是在给儿子安魂。儿子喜欢茶,若不是来了上山下乡的运动,本是该去农业大学学习,然后去培育他愿望中的优质茶树的。天不假人以时日,庹其五只能让一株茶树在山坡上让儿子凝望。茶树是儿子未下乡前在花盆里试种的,树干树枝上都有他抚摸的痕迹,如今人茶两相望,也算是互为慰藉。⑤有一段时间,庹其五外出走了一圈回来后,突然开始喝老孙配备的茶了。这情况以前少见,一同喝茶的人就奇怪。问,也没问出个所以然。庹其五说:“喝茶,喝的是心绪,在乎茶的好坏?”这就让大家不好说了。谁说喝茶不是喝心绪呢?可是细想,又似乎不是庹其五喝茶的习惯。当然,似乎而已,也就是个感觉,所以虽存疑惑,也不再罗嗦刨问。老孙的茶庹其五一喝竟持续了一年,让人渐渐忘了他有自己带茶的习惯。⑥大伙儿想起来他有这习惯,是第二年的清明后。庹其五又自己带茶叶来了,而且给相熟的人每人都送一小包。茶是新茶,雀舌,一看就是明前的新芽。问,才知道是庹其五儿子以前插队的那个村寄来的。再问,才知道庹其五去年到山里看儿子,发现当年载的那株茶树长得竟好。村里人依旧穷,庹其五就想着让他们种茶,于是请了他茶研所的一个专家朋友去看,专家说气候土壤都适合,便说动村长引进茶苗,聘了人指导种植和焙制。村里人家家户户少余钱,庹其五就先垫了请人的费用,告诉村长茶叶赚了钱再补给他。一年过去,果然就出了茶来。茶还是打顶采的,量少,制得也不算好,但庹其五喝着,也是觉得浓郁清爽。⑦此后每年村里都寄上新茶来。三年后茶叶开始正常开采,竟是越制越好,渐入佳境。庹其五带上新茶,看着老孙将一柱水冲进茶碗,就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这话,一道喝茶的人都已经听熟了,他们偶尔也重复一下,都以为是庹其五写的诗句。11.庹其五这一人物形象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答:12.第②段描写老孙家茶铺子里的银杏树,有什么作用?(6分)答:13.第③⑦段庹其五反复说:“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