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六中语文月考卷(校内四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1年合肥六中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命题人:朱传胜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在答题卷上作答。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文成1-3题。①边塞诗的兴盛在唐代,那时候,边塞的概念是具体的——基本上是陇右。陇右自古为羌戎之地、华夏边陲,是历史上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舞台,历经汉唐王朝的大力开发和“丝绸之路”的畅通,这里便成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乃至西方文明交流、融合最活跃的地区。广义的陇右,东起陕西甘肃的界山陇山,西达沙州(今甘肃敦煌);狭义的陇右则具体为甘肃黄河以东、青海青海湖以东至陇山。在古代,军事家们有一个共识:欲保关中,先固陇右;欲保陇右,先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陇右,一直是历代中原王朝军事防御的核心区域,在唐初,突厥军队曾经逼近大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城,甚至差点迫使大唐帝国迁都。此时的突厥汗国,已控制了东至辽河上游、西至里海沿岸、南至大漠以北、北至贝加尔湖的广大地区。中原内地自然早成了他们觊觎的对象。因而那时边塞逐步收缩于陇右的狭义概念上。边塞的战事,使众多的诗人们豪情满怀或者悲苦结肠,尤其是河西走廊,在石羊河流域、黑河流域、疏勒河流域,留下了不朽的边塞诗篇章。②追溯历史,西汉与匈奴南北对峙,互相抗衡,汉朝为防御匈奴南犯,不惜倾尽国力,修筑了扼守边防的长城,当时称为边塞,简称塞,或称障塞。沿边塞修筑的障、城、亭、燧,是驻军防戍的军事建筑。一段时期,这样的地区成为典型的边塞。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朝的国力逐渐殷实。突厥的骚扰逐渐平息,就在高昌设立了驻守西域的最高统治机构——安西都护府,管辖天山直至碎叶河以南地区。在那个鼎盛的时期,边塞又指向了敦煌郡的阳关和玉门关以西的地方,不少的优秀诗作已经涉及到了新疆的广大地区。《汉书》、《后汉书》、《魏书》、《北史》、《隋书》直到《明史》都为边塞立传。唐代边战频繁的地区,主要在三边——西北、朔方、东北。一部《全唐诗》中,边塞诗约2000首,而其中1500首与西北边塞有关。③到唐代,由于中国历史舞台上活跃着唐、吐蕃、突厥以及后起的回鹘、南诏等几大政权,他们相互角逐、相互兼并,相互扩充各自的势力范围,这就促使唐朝政府大力在边地修筑城堡,以增强边地的防御能力。因为边防的战事,一座座城堡拔地而起,这是军事防卫的需要。另一方面。地方的行政核心区逐渐发展为城市,城市的经济文化辐射力又影响和促进了整个边防线上的生产发展和商贸往来。这些,在边塞诗的歌吟中;是不可回避的。然而,随着战争的发生,城堡遭遇了强大的破坏力,民不聊生,生灵涂炭。格调高挑的边塞诗也开始黯然神伤。④边塞毕竟是边塞,其地理上的偏远,文化上的边缘,物质上的单调,环境上的严酷,也是锤炼边塞诗不可或缺的元素。如果没有边塞的艰苦和遥远,就没有边塞诗的磅礴气势和苦难锋刃。在边塞诗中旅行,边塞的风,边塞的沙尘,边塞的壮丽与辽阔,边塞的风俗与美味,会磨砺我们的风骨,会滋生我们的豪情。放达的人生,尽在边塞诗中。(节选自《中国国家地理·边塞与边塞诗》)1.下列选项不属于边塞诗内容涉及范围的一项是()(3分)A.为了增强边地的防御能力,唐朝政府大力在边地修筑城堡,一座座城堡拔地而起。B.地方的行政核心区逐渐发展为城市,城市的经济文化辐射力又影响和促进了整个边防线上的生产发展和商贸往来。C.战争的发生,使城堡遭遇了强大的破坏力,民不聊生,生灵涂炭。D.随着战争的发生,社会的凋敝,格调高挑的边塞诗开始黯然神伤。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在唐代,边塞即陇右。广义的陇右,东起陕西甘肃的界山陇山,西达沙州,即甘肃黄河以东、青海青海湖以东至陇山。B.边塞是羌戎之地,华夏边陲,是历史上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舞台;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乃至西方文明交流、融合最活跃的地区。C.唐初,突厥汗国觊觎中原内地,因而那时的边塞是指东起陕西甘肃的界山陇山,西达沙州一带地区。D.边塞就是指西汉与匈奴南北对峙时期,汉朝为防御匈奴南犯而修筑的扼守边防的长城和沿之修筑的障、城、亭、燧等驻军防戍的军事建筑。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原文中引用古代军事家们的共识,意在强调只要排斥、打击甚至消灭西域的各少数民族就可以保全关中地区。B.一部《全唐诗》中,边塞诗约2000首,而其中1500首与西北边塞有关,这说明唐代边战最频繁的地区在西北,其它地域几乎没有战事。C.文化上的边缘,物质上的单调,环境上的严酷,锤炼了边塞诗,造就了边塞诗,边塞特有的地理、文化、物质、环境特点是边塞诗形成的全部原因。D.“边塞”不是一个固定的地域概念,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的发生变化。边塞诗记录着边塞,表现着边塞。阅读边塞诗,可以让我们的风骨、豪情得到磨砺、滋生,边塞诗包含了人生的放达。二、(3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①李通字文这,江夏平春人也。以侠闻于江、汝之间。与其郡人陈恭共起兵于朗陵,众多归之。时有周直者,众二千余家,与恭、通外和内违。通欲图杀直而恭难之。通知恭无断,乃独定策,与直克会,酒酣杀直。众人大扰,通率恭诛其党帅,尽并其营。后恭妻弟陈郃,杀恭而据其众。通攻破郃军,斩郃首以祭恭墓。又生禽黄巾大帅昊霸而降其属。遭岁大饥,通倾家振施,与士分糟糠,皆争为用。由是盗贼不敢犯。②建安初,通举众诣太祖于许。拜通振威中郎将,屯汝南西界。太祖讨张绣,刘表遣兵以助绣,太祖军不利。通将兵夜诣太祖,太祖得以复战。通为先登,大破绣军。拜裨将军,封建功侯。分汝南二县,以通为阳安都尉。通妻伯父犯法,朗陵长赵俨收治,致之大辟。是时杀生之柄,决于牧守,通妻子号泣以请其命。通曰:“方与曹公戮力:义不以私废公。”嘉俨执宪不阿,与为亲交。太祖与袁绍相拒于官渡。绍遣使拜通征南将军,刘表亦阴招之,通皆拒焉。通亲戚部曲流涕曰:“今孤危独守,以失大援,亡可立而待也,不如亟从绍。”通按剑以叱之曰:“曹公明哲,必定天下。绍虽强盛,而任使无方,终为之虏耳。吾以死不贰。”即斩绍使,送印绶诣太祖。又击郡贼瞿恭、江宫、沈成等,皆破残其众。送其首。遂定淮、汝之地。改封都亭侯,拜汝南太守。时贼张赤等五千余家聚桃山,通攻破之。刘备与周瑜围曹仁于江陵,别遣关羽绝北道。通率众击之,下马拔鹿角(鹿角,古时一种防御工事,把树枝削尖半埋地下,以阻止敌人进攻)入围,且战且前,以迎仁军,勇冠诸将。通道得病薨,时年四十二。追增邑二百户,并前四百户。文帝践阼,谥日刚侯。诏曰:“昔袁绍之难,自许、蔡以南,人怀异心。通秉义不顾,使携贰率服,朕甚嘉之。不幸早薨,子基虽已袭爵,未足酬其庸勋。基兄绪,前屯樊城,又有功。世笃其劳,其以基为奉义中郎将,绪平虏中部将,以宠异焉。(选自《三国志·魏书》)4.对下列加点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众人大扰,通率恭诛其党帅扰:纷乱B.又生禽黄巾大帅吴霸而降其属降:投降C.建安初,通举众诣太祖于许举:带领D.拜通振威中郎将,屯汝南西界屯:驻扎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李通对太祖“秉义不顾”的一组是()(3分)①吾以死不贰②嘉俨执宪不阿,与为亲交③绍遣使拜通征南将军,刘表亦阴招之,通皆拒焉④即斩绍使,送印绶诣太祖⑤又击郡贼瞿恭、江宫、沈成等,皆破残其众,送其首⑥追增邑二百户,并前四百户A.①⑤⑥B.②③⑥C.①③④D.②④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通有侠义之名,处事果断。和同郡的陈恭共同起兵,很多人都来投奔他们。周直和李通、陈恭貌合神离。李通想设法杀掉周直但陈恭极力反对。李通便独自决断杀死了周直,收服他的军队。B.李通妻子的伯父犯法,被朗陵长赵俨关押起来,将判处死刑。李通的妻子儿女哭喊着向李通求情,他不徇私情,还和赵俨结成了生死之交。C.在官渡之战中,袁绍用高官利诱李通,刘表也曾暗中拉拢李通,他的部下也痛哭流涕劝他投降,但这些都没有动摇他追随曹操的信念。D.李通去世以后,文帝认为虽然李通儿子李基封了爵位,但这还不足以酬报李通为国家建立的功勋,加上李绪有战功,所以又把李基、李绪兄弟俩分别封为奉义中郎将、平虏中郎将。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遭岁大饥,通倾家振施,与士分糟糠,皆争为用。(5分)译文:(2)通秉义不顾,使携贰率服,朕甚嘉之。(5分)译文: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8分)夜如年·古捣练子①(宋)贺铸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注】:①捣练是古人制衣的一道工序,即在裁剪衣服前,先铺用作衣料的绢帛于砧石上,由两人相对,各执一杵,将其捣洗平净,然后剪缝成衣。8.“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写了哪些景象?并作简要描述。(4分)答:9.“破除今夜夜如年”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有什么效果?“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在句意上有什么关系?请简要说明。(4分)答: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按第一小题计分)(5分)(1),思而不学则殆。(《论语》),申之以孝悌之义,。(《孟子》)民生各有所乐兮,。,岂余心之可惩。(《离骚》)(2),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戎马关山北,。(杜甫《登岳阳楼》)千呼万唤始出来,。(白居易《琵琶行》)寄蜉蝣于天地,。(苏轼《赤壁赋》),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三、(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严凤英,黄梅戏表演艺术家,生于1930年,卒于1968年,她本名黛峰,艺名凤英,祖籍安徽桐城罗家岭。原名鸿元,又名黛峰。1930年生于安庆,3岁时回到原籍桐城罗家岭,幼时因喜唱山歌和黄梅调,触犯族规,被迫离家。她曾任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副团长,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她于1954年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会演获演员一等奖。在23年的艺术实践中,严凤英在唱腔和表演方面都有新的创造,为黄梅戏艺术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她嗓音清脆甜美,唱腔朴实圆润,演唱明快真挚,吐字清晰,韵味醇厚,并注重从人物感情出发,具有声情并茂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表演质朴细腻、塑造过许多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如《打猪草》中的陶金花、《天仙配》中的七仙女、《女驸马》中的冯素贞、《牛郎织女》中的织女。她的唱腔圆润明快,表演质朴细腻,吸收京剧、越剧、评剧、评弹、民歌等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世称严派。严凤英的艺术道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45年春天以前,是第一个阶段。由于父亲严司明和母亲离异,她在四五岁时,就回到祖父母居住的罗家岭。田园风光陶冶着她幼小的心灵,与姑、姐们挖野菜、放牛的同时,她学唱了流传于当地的不少民歌,艺术的种子在心灵中悄然播下。不久,因为抗战爆发,她的父亲严司明也回到家乡,闲居无聊时,教她唱京剧,这使她与戏剧艺术有了接触。在她十来岁时,同族中曾参加戏班的严云高将黄梅戏带回了罗家岭,他一面开铺谋生,一面收徒授艺,严凤英由此与黄梅戏结下不解之缘。1945年春至1951年初,是第二个阶段。随着舞台实践的不断丰富,严凤英的表演艺术水平迅速得以提高。她本来就有较好的演唱天赋,又虚心向前辈艺术家学习,她回忆道:我到安庆想把戏演好,就努力学习。那时学表演,主要靠观摩,看老前辈在台上一举一动怎么做,我就一点一滴记在心里,然后照葫芦画瓢搬上舞台。因为我是女性,演旦角戏的动作要细腻些,像是那么回事,观众看得很有味,反映说严凤英的“小做”很好。正是凭着这种学习精神,严凤英在表演艺术上崭露头角。据老艺人回忆,《二龙山》一剧的主角是女寨主佘素贞,严凤英扮丫环表演竟使剧名更换为《丫环挂帅》。然而,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黑暗社会,艺术上崭露头角的严凤英非但没有得到扶助,反而遭到摧残,她被迫一次次地离开她钟爱的舞台,其间,她又学唱过京剧。她流落各地,无家可归,直到新中国成立。1951年初,她终于重返黄梅戏舞台,这是她生活上备受磨难、艺术上得以丰富提高的时期,也为她艺术创造的辉煌作了铺垫。从1951年初开始,严凤英进入了艺术道路的第三个阶段。回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