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石化工业的“龙头”,我国乙烯工业已有许多年的发展历史,60年代初我国第一套乙烯装置在兰州化工厂建成投产。近十多年来我国乙烯工业发展较快,1998~2003年能力和产量年增长率分别为5.83%和10.17%以上,但仍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同期进口乙烯下游产品折乙烯后的当量消费年均增长达15.9%,自给率由1998年的48.6%下降到2003年的37.8%,进口依存度逐年增长,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对石化产品需求越来越旺。近年来我国乙烯及其下游加工装置在规模化水平、技术进步、节能降耗、技术开发和创新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整体实力明显增强:七套大型乙烯装置在2006年前后完成二轮改造后,平均规模达73.3万吨/年,虽大多数装置由二个系列组成,但整体规模已达世界级,尤其是下游聚乙烯、聚丙烯装置,新建基本都在20万吨/年以上;节能降耗效果明显,2003年乙烯的平均能耗在730万大卡/吨乙烯左右,大型乙烯平均能耗691.8万大卡/吨乙烯,吉化乙烯能耗595万大卡/吨乙烯,为国内最佳,全国乙烯原料消耗平均为3.2吨/吨烯,由于我国乙烯原料较重,轻烃比例小(占5~6%),石脑油(占60%左右)供应不足,重质原料柴油和加氢尾油占24%~27%的比重。乙烯原料耗量较高;石油化工技术在多年来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通过开发创新,已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可应用于工业化的技术成果,包括10万吨/年能力的裂解炉,聚丙烯高效催化剂和环管二代聚丙烯成套技术以及石化装置的催化剂国产化等等。尽管我国乙烯工业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目前我国从石化产品的总量看,已挤身于石化生产大国之列,但尚称不上石化生产强国。国内市场对石化产品需求旺盛,已成为全球争夺的焦点。得天独厚的市场资源,为我国石化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难得的机遇。目前乙烯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之一,是原料问题,乙烯原料缺口较大。乙烯原料油的增长率远高于原油加工量的增长率,为满足乙烯原料量,原油用于生产化工轻油比例要从目前的8.06%提高到2010年的13.4%,2020年的14.64%,否则缺口大。关键之二,是竞争能力问题,提高我国石化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当务之急,其涉及石化工业的体制机制、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产业结构调整、市场营销服务等方方面面的问题,非短期内能奏效,但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是要加快技术进步,增强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石化工业长期立足在引进技术的基点上是难以使竞争力有较快的提高,研究开发经费不足是难以进入开发创新之路的主要原因,目前化学工业的科研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不足1%,低于有关制造业的投入水平,与发达国家2.2%的水平更有较大差距,尚属于技术引进和应用层次。新世纪石化工业的发展,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石油石化行业属于能源和基础原材料产业,以石油和天然气作为原料,特别是石油,属战略物资,对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都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能源紧缺,石化工业的发展一定要与能源工业统筹考虑,共同发展。我国乙烯工业未来将更加注重科学发展,更加突出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加抓紧结构调整,以促进我国由乙烯生产大国向乙烯生产强国的历史性转变。“十二五”石化工业发展的重点将集中体现在“四个转变”上:从单纯的规模化生产初级化工原料和常规、中低档产品,向规模化生产必须的化工原料和增加生产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石化产品并重转变;从较为分散和布局不尽合理的经营向进一步大型化、集约化、一体化、基地化、产业集群化和优化布局转变;从粗放型生产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生产转变;从以石油基为原料并由国内供应为主走向以石油基原料为主、其他非油基原料为辅,国内外供应相结合的原料轻质化、多样化和来源多元化转变。这些转变给我国乙烯工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将出现有别于以往的发展新趋势。(一)规模化装置建设增速加快“十二五”期间,我国乙烯工业仍将持续推进规模化发展,随着大庆石化、抚顺石化、四川彭州石化、武汉石化、惠州乙烯二期、海南炼化、湛江中科合资炼化一体化项目等一批大乙烯项目的建成投产,预计到2015年,我国乙烯总产能将达到2500万~2700万吨/年,接近美国现在的乙烯产能水平,其中,中石化将新增乙烯产能457万吨/年,中石油将新增226万吨/年,其他企业将增加289万吨/年。“十二五”将新建大乙烯项目5~7个,增加乙烯产能600万吨/年,通过扩能改造现有装置将增加产能400万吨/年;同时,建设一批MTO/MTP项目,新增煤基甲醇制烯烃产能450万吨/年,使其占全国乙烯总产能的比例从现在的不足8%增加至2015年的20%。全国乙烯产量也将由2012年的1486.8万吨增加至2015年的2200万吨。(二)乙烯规模仍将不断增大国家发改委新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规定,所有规划和新建乙烯装置规模应达到100万吨/年,而新建煤基烯烃MTO装置规模需在50万吨/年以上,且目前国内在建、新建的中资或中外合资石脑油裂解装置项目规模均在80万吨/年或以上,因此,2015年我国乙烯装置的平均规模将从目前的61.2万吨/年增加到65万吨/年以上,乙烯装置规模将再上一个新台阶。根据国家发布的《烯烃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我国将继续做大做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石化产业群,改造提升东北地区乙烯工业的同时,建设中西部乙烯基地,进一步优化乙烯布局。按照《规划》,到2015年我国乙烯产能将达到2700万吨/年,产量达到2430万吨。石脑油路线制乙烯装置平均规模达到70万吨/年以上,烯烃原料多元化率达到20%以上,形成3个200万吨级乙烯生产基地。“十二五”期间,全国炼油企业平均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使我国乙烯工业向“炼油一乙烯一芳烃一高端产品”深度集成的一体化模式发展成为可能。今后我国乙烯建设和发展将注重调整下游衍生产品结构,努力向生产适销对路的功能化、差别化、高附加值、高端产品拓展,以满足我国发展新兴产业和各类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三)当量消费自给率将逐步提高目前,我国乙烯当量消费缺口仍较大,约为53%,这表明我国乙烯工业仍有一定发展潜力。预计我国乙烯当量消费自给率将从目前的47.5%提高至2015年的70%、2020年73%。国内对乙烯的需求在“十二五”期间仍将保持旺盛的增长态势,预计乙烯当量消费量将从2012年的3800万吨猛增到2015年4200万~4500万吨,年均增长率保持在两位数的较高水平。(四)原料替代提上日程75%中东烯烃原料是油田伴生的轻烃资源,价格低廉,而我国乙烯裂解原料包括石脑油、轻柴油、重油、原油、乙烷及丙烷等,乙烯原料以石脑油为主,占65%,加氢尾油及轻柴油16%,轻烃不足10%,生产成本高、竞争力不强。我国乙烯工业的发展对原油需求巨大,2010年原油缺口1.74亿吨,进口依存度54%,预计2015年以后,原油进口依存度更将大于60%,从国家能源安全角度考虑,高于50%的原油进口依存度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存在极大风险,原油供给紧张必将制约我国乙烯工业的发展,而原油价格的高企使得这种紧张程度进一步加剧。乙烯原料进一步向轻质化、多样化发展是大势所趋。随着我国乙烯产能、产量的迅速增加,今后完全依赖国内炼油装置生产乙烯原料来满足需求将越来越困难。另一方面,多用乙烯原料又将影响炼厂的成品油产量。因此,企业需要在优化乙烯原料、尽量利用油气田轻质资源、内部挖潜互供、适当发展煤基甲醇制烯烃的同时,进一步增加乙烯主要原料石脑油、轻烃等的进口量,并要注意实现进口来源的多元化,建立多元化来源的供应体系,增强资源保障能力。原料替代已提上日程,甲醇制烯烃、重油催化热裂解制乙烯、乙醇脱水制乙烯等路线面临发展机遇。但总体看,石油基原料仍将占据主导地位。(五)外部竞争压力加大随着中国、印度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石化工业的崛起和中东国家凭借其廉价资源优势积极向石油工业的中下游领域延伸拓展,全球乙烯工业已从世纪之初北美为主,亚太其次,西欧随后的格局改变为目前以亚太为主,北美次之,西欧、中东随后的格局。中东资源国将完善石油工业产业链,进一步发展炼化工业作为其重要的发展战略,利用其廉价天然气资源优势,通过在其国内与跨国大公司合资就地建设和到国外与有市场前景的国家合资建设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的方式,继续提升其炼化工业在全球的地位,不久的将来,将超过西欧而居世界第3位。以沙特阿拉伯为首,加上卡塔尔、科威特及阿布扎比,该地区建设了大量石化生产装置,由于采用炼油副产的廉价乙烷为原料,具有很大的成本优势,伴生的乙烷可为乙烯生产提供廉价的原料,使其乙烯生产成本低达100美元/吨。相比之下,我国以石脑油为原料的乙烯生产成本高达530美元/吨。近年来,由于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成功和产量的大增,乙烯产量原本世界领先的美国乙烯工业又重新获得了不少跨国石油石化公司的青睐,已有一批乙烯改扩建和新建项目开始实施或在计划中,美国的乙烯建设将加大向亚洲和南美洲的出口。页岩气革命正在推动美国乙烯产业,预计到2017年产能将提高35%至3500万吨/年。由于美国天然气价格比欧亚低,且其乙烯工业及其下游高端产品具有生产技术、成本等优势,美国乙烯将重新赢得竞争主动权。总之,随着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先导的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我国乙烯工业在原料缺乏成本优势的情况下,既面临着以常规、中低档产品为主的中东乙烯工业的追赶和冲击,又面临着以功能化、差别化、高附加值、高档产品为主的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堵截和阻挡,还存在着产能过剩、以中国大陆为目标市场的韩国、中国台湾以及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地区的围困和竞争。综上,我国乙烯工业应持续推进规模化发展,坚持基地化、一体化、园区化的发展原则,优化战略布局,通过武汉乙烯、抚顺石化、大庆石化、扬-巴工程、上海石化等项目及煤化工示范项目投产,产能将大幅提高,国内供应能力得到增强,产业布局将进一步优化,形成以“有效投入、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高效益”为特征的科学发展模式,逐步实现我国石化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