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第一章区域旅游资源概述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和前提。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产品的核心要素,旅游产品的诸多特征是由旅游资源的特征所影响的。第一节区域旅游资源的概念及特点一.概念与含义1.概念:应指凡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能为旅游业所利用的(或是使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得以实现),并由此而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自然和社会的实在物。2.含义:第一,是客观的。有物质的,也有非物质的;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第二,吸引力。吸引功能是旅游资源区别于其他资源的最为根本的特征,也是旅游资源的核心所在。第三,必须能为旅游业所利用。旅游资源转化成旅游产品。第四,旅游资源能产生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效益。旅游资源是不断发展的。二.成因与特点1.成因: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自然旅游资源是在各种自然因素相互作用、长期演化的结果。人文旅游资源则是特定社会环境与历史条件下的产物。2.特点:区域性、观赏性、独立性和垄断性、文化属性、不可再生性。第二节区域旅游资源学概念及研究对象、内容一.区域旅游资源学概念及研究对象1.概念是研究旅游资源现象,即研究地球表面人类旅游经济活动与旅游资源要素相互关系的学科。2.研究对象:是专门研究旅游资源的类型、形成机制、开发功能、合理保护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重点是旅游资源的三个基本点,即一大属性(客体的基本属性)和两大功能(吸引功能、效益功能)。二.内容包括旅游资源的认识研究、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和旅游资源的保护研究。第一,旅游资源的成因。旅游资源开发,必须从旅游资源的形成机制入手。第二,旅游资源的功能。旅游资源吸引功能评价,是旅游开发和规划的基本前提。区域旅游资源禀赋(硬资源)和资源区位条件(软资源)是旅游资源吸引力的核心。第三,旅游资源的特点。揭示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特点,才能根据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旅游资源对不同游客的吸引力的差异,开发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展示不同的特点,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第四,旅游规划的理论。旅游规划是旅游发展的纲领和蓝图,是实施可持续旅游的基本依据。第五,旅游资源保护。保护、优化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第三节区域旅游资源的分类分类方案按资源的性质和成因划分。按利用方式和效果分类。按开发利用的变化特征、并结合资源的性质、成因分类。依据旅游动机的不同。依照旅游资源的结构。按旅游资源动态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依据旅游资源的性状,即现存状况、形态、特性和特征,将其划分为“主类”(8个)、“亚类”(31个)和“基本类型”(155个)等3个层次,每一层的旅游资源类型都有相应的汉语拼音代号。一般都采用简明扼要、应用方便、归类明确的方按,即依据资源属性,将区域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2.第四节区域旅游资源分区中国旅游区划方案:可划分为11个旅游区。具体划分方案如下:一.东北冰雪景观运动避暑旅游区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区。二.北方历史文化古迹疗养旅游区本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六省区。第四节区域旅游资源分区三.陕甘宁历史文化古迹游览旅游区包括陕西、宁夏、甘肃三省区。四.四川盆地巴蜀文化风景旅游区包括四川和重庆两地区。第四节区域旅游资源分区五.长江中下游山水名胜旅游区包括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五省区。六.闽台侨乡文化宝岛风光旅游区包括福建和台湾两区。第四节区域旅游资源分区七.粤琼港澳岭南风情特区文化旅游区包括广东、海南两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八.湘赣革命胜迹风景游览旅游区包括湖南和江西两省区。第四节区域旅游资源分区九.西南岩溶风光民俗旅游区包括广西、贵州和云南三省区。十.青藏高原探险宗教旅游区包括青海和西藏两省区。第四节区域旅游资源分区十一.新蒙风沙草原景观古迹民族特色旅游区包括新疆和内蒙古两大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