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经验与学术思想研究现状刍议收藏本文分享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1.03.002在当前中医界提倡传承与发扬的热潮之中,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研究得到管理部门与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很多有关名老中医经验和学术思想的研究课题被列为重点科研项目,并有大量的相关著作和论文出版发表,这对于继承名老中医经验和学术思想、提高中医诊疗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研究意义越来越明确,研究的内容不断深入而细致,方法也愈加先进和科学。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还有待改正和完善。1明确研究意义对名老中医的研究,首先要认识和明确其意义和价值。目前,中医界将名老中医的研究作为重点项目来开展,是由于充分认识到名老中医之所以成为名医,与其成长经历和受教育的过程,以及长期临床实践有很大的关系。对之研究可以获得值得借鉴的知识,特别是他们各具个性的成才经历和临床经验,对当今中医临床、科研和教学具有指导作用。1.1拓宽临床思路现在大多数临床中医师出自中医高等学府,接受的是“批量式”的中医知识灌输,很多人经历数十年的中医临床后,其临床能力名老中医经验由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组成,是中医药的财富和发展的源泉,作者结合自身跟师学习体会和进行国家科技部“十一五”“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课题研究期间参与挖掘分析专家知识工作的经验,对比分析了传统师承与基于现代技术的专家挖掘两种方法继承名老中医经验的优缺点,提出研究型继承方法是当代名老中医经验继承的重要方法。1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是中医药的宝贵财富名老中医是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历练形成的、具有丰富临床诊疗经验的专家,他们代表着中医药最高学术水平和能力,是中医行业的宝贵财富。其鲜明的学科特点和无以替代的学术地位是中国传统医学特有的智能资源,名老中医经验由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两大部分组成。临证经验是名老中医的学术载体,学术思想是名老中医的学术核心,没有临证经验的总结,学术思想研究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如果仅研究临证经验,不从这些经验形成的深处洞悉名老中医的学术底蕴,不从多个视角认识他们的內在活力,勾勒出名老中医学术的整体风貌,就可能使后学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1990年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颁发《关于采取紧急措施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决定》,先前言:当代中医妇科名家代表了这个时代中医妇科的最高水平。继承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是发展中医事业迫在眉睫的学术己任。对这些医家以学术流派的形式进行思想经验的整理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但能够弘扬中医事业,更能够为广大人民服务。继承前辈的传统经验,在此基础上,不断努力开拓创新,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目的:整理研究当代中医妇科名家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传承中医妇科学的理论和特色诊疗技术,既提炼共性内容,又对特色之处进行阐述,最终加以发扬,使其不但具有传统的内涵,更能符合现代化的特色。进行这项整理研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方法:主要通过收集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或是与其学术传人进行学习的方法,再进行文献资料的整理、归纳、分析、研究而后成文。结果:总结出当代中医妇科名家的特点;详述他们成功的主观条件—治学经验;通过对文献进行整理研究,得到了他们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的特色,以及彼此间的交融性,共通性。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复制下载收藏分享查看:153338|评论:0(一)研究学习当代中医名家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临床疗效突出。日均门诊人次和门诊、住院诊疗质量明显高于本地区水平,或在同行中领先。研修期间至少发表反映本人中医诊疗特色和临床水平的论文或专著1篇(部);提交研修期间从事本学科临床实践体现疾病诊疗全过程的病案90份。(二)中医药理论功底更加扎实,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进一步加强。要求通主要古典医籍,领悟古籍精华。研修期间至少精读4部以上和泛读6部以上古典医籍;至少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的中医理论研究论文1篇。(三)中医临床科研能力明显提高。要求建立中医临床科研思维模式,掌握中医临床研究的目标及选题、设计、成果形式等方面的要求与原则。整理前人经验,加以发掘提高,并有所创新。(四)中医学术水平和临床疗效得到同行公认,社会知名度进一步扩大。(五)研修期满,提交全面总结研修计划执行情况和着重反映本人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的结业论文。四、研修时间自2003年9月至2006年8月,为期三年。五、研修内容、方式与途径“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是一项高起点、高要求并体现个性化的人才培养项目,应根据培养对象不同专业及其特点、条件,确定各具特色的研修内容。主要是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钻研相关的古典医籍,总结临床经验,以提高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辨证论治的水平。培养对象要根据专家审核通过的《研修申请书》,制定详细的3年研修计划,确定主要研修内容,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后执行。同时,还要辅以必要的集中学习内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的培养,必须强调培养对象自我努力,充分发挥自主学习潜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主要为他们提供充分的研修条件,为其营造成才的良好环境。研修的基本方式与途径是:钻研古籍、临床实践与名师指导三结合。(一)钻研中医经典理论。培养对象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在专家指导下选定精读与泛读的古典医籍书目,制定读书计划,深入学习钻研,领悟和发掘古典文献精华,做好读书笔记,写出学习体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将在研修期间统一组织发放《内经》、《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等四门经典课程的光盘供培养对象学习,并在研修期间安排相关讲座,如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开设“中医经典理论”、“名医成才之路”及文、史、哲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举办高级理论研习班,开展专题学术研讨等。与此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也要组织一些必要的集中学习,为培养对象提供多种形式、类型的学习深造条件。以拓展他们的知识领域,加深对古籍的理解,培育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努力提高中医理论水平。(二)强化中医临床实践。结合现有岗位工作,开展临床研究,进行创造性临床实践,切实提高临床疗效。为培养对象配备必要的助手及添置必要的设备,改善临床实践条件。去各级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和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临诊、会诊或进修,提高解决本专科危急重症及疑难病症的临床能力。到疾病种类多而复杂的基层或边远地区巡诊和考察,研究疾病发病特点及其流行规律,提高综合解决各种复杂疾病的能力与水平。(三)名师指导,博采众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要成立本项目专家指导组,对培养对象进行全程指导,督促研修计划的实施。培养对象接受名师指导可采取多种形式:可以跟1位名师重点学习,也可以接受多名专家指导;可以较长时间随师临证,也可以就某一方面请导师口传面授;还可以跨地区跟师学习,提倡省际间学术交流。总之,要博采众长,通过多种形式,学习领悟导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的精华,加以整理提高,以期继承和发展中医学术流派。六、管理与考核(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负责本项目的组织管理工作,成立专家指导组负责本项目的业务指导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区此项工作的管理和组织实施。培养对象所在单位负责日常管理工作。(二)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研修申请书》的主要内容,将作为对培养对象实施培养及管理、考核的重要依据。(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建立本地区培养对象技术档案,及时记载培养对象的研修情况及考核情况。培养对象平时的学习、临床实践等情况由培养对象所在单位督促检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建立“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数据库,对培养对象的研修过程及成效实行全程网络化管理。(四)培养对象在研修期间原则上不再担任院级行政职务以及临床业务工作以外的其他行政职务。所在单位不再安排培养对象与本专业临床实践无关的学习和工作。(五)培养对象自进入研修期起,3年内原则上不得中断学习。中断3个月以上或无故脱离本专业临床实践3个月以上者,终止其研修。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文号:国中医药科函〔2004〕14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为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宝库,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科技部将“中医药疗效及安全性基本问题研究”列为“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证经验总结和传承方法研究”是其中的重点课题之一。今年9月,科技部下发了项目申报指南,提出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体组织实施,有关单位共提出了综合研究建议40份。根据有关建议,通过专家反复讨论,目前形成了课题总体研究思路和组织方案。为进一步确定课题承担单位,我们决定进行课题公开申报。现将课题申报指南发给你们,请根据指南组织推荐或申报课题。请将推荐申报书一式5份,课题申请书一式10份(A4纸打印、装订成册),于2005年1月4日下午16:00前寄(送)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中医科技处(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东里13号楼;邮政编码:100026)此通知、课题申报指南及相关资料要求已在我局网站()上发布。因本次项目立项时间较紧,请确保于截止时间前将课题申请材料报送至受理地址。过时不再受理。联系人及电话:王思成科技教育司中医科技处010-65914971附件:“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证经验总结和传承方法研究”课题申报指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四年十二月十五日附件:'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证经验总结和传承方法研究'课题申报指南为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宝库,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中医药疗效及安全性基本问题研究'被列为'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其中,'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证经验总结和传承方法研究'作为研究重点之一,拟通过对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及其传承方法的总结和研究,为中医药的全面继承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该课题的组织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名老中医为研究对象的纵向研究课题,该部分的内容主要是按照统一的要求和规范,进行名老中医学术思想、诊疗经验、成才之路等的研究。第二部分是以综合集成为主的横向研究课题,这部分课题研究的任务一是为纵向研究提供相关规范和技术平台,二是与纵向课题研究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总结等研究。纵横配合,共同完成课题的总体目标。现将有关要求发布如下:一、纵向研究课题按照课题的总体方案,纵向课题的研究,名老中医既是研究的对象,也是课题研究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同时作为一项科技攻关研究课题,还需要组织一个研究工作组来具体实施有关的研究工作,需要所在单位以及各地方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大力支持。由于纵向课题的研究内容还需要根据横向课题的设置进一步设计,因此本次主要要求各省市按照限额和下述要求及标准组织推荐。(各省纵向课题的名额根据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的人员比例确定。)申报要求:1、名老中医选择条件①为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临床指导老师;②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年以上,年龄在70岁以上(年长者优先),在相关的专业领域学术地位高、理论造诣深、临床疗效突出,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③两年内仍能在相对固定的医疗机构从事临床诊疗活动,一周至少出诊两次(在同一地点),周诊病量≥30人次;④自愿并有精力参与本课题研究。2、研究组的要求①人数为3-7人,均应为副高以上,以中医临床人员为主,有足够的时间参加临床和研究。研究人员应具有较高的科研素质,接受过系统的科研培训,热爱中医,并具有奉献精神;②研究组负责人应为本科以上学历,正高级职称,在临床一线工作15年以上,至今仍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曾承担过省级以上科研项目,且目前未担任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在研课题。三批师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