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汽车产业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目录引言一、概念及特征二、现状三、问题四、对策引言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随之于2008年下半年逐步演化为全球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正如商务部长陈德铭指出的那样,目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仍然在扩散和蔓延,进入2009年之后的世界经济下行和衰退的趋势比2008年更加明显,中国等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正受到日益严重的影响(陈德铭,2009)【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总体保持着平稳较快地增长,到200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更是达到25616.3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17.8%,贸易顺差2954.6亿美元,贸易总额在世界排名第3位。【3】金融危机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影响是结构性的汽车行业分为汽车整车制造业和汽车零部件行业两个子行业,尽管汽车整车制造业是汽车工业的核心,但是汽车零部件行业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为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系统。长久以来,汽车零部件行业都是我国汽车行业出口的主力。但是近年来我国汽车整车制造业特别是自主品牌汽车在生产研发和出口方面,都经历了快速增长。总体来说,汽车工业在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1)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08年汽车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1078.1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4.2%。据预测,今后10到巧年,我国每年Gop新增量中将有16%左右由汽车产业提供,汽车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拉动力最强的产业之一。(2)对相关产业起带动作用汽车产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它的产业链条长,辐射面广,综合绩效显著。研究表明,汽车工业投入会对整个工业发展产生双倍的带动作用,仅对主要上游产业的完全需求带来的增加值就达汽车工业自身增加值的两倍。(3)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汽车工业的产业规模巨大,对上下游产业的带动作用强,创造了大量的直接和间接就业岗位。据统计,2008年我国汽车产业就业人口2700.“万人,占全国劳动就业人口的3.5%,汽车主要相关产业的间接就业与汽车产业的直接就业比约为11:1。(4)成为重要贸易部门自2003年开始,汽车产品出口增速尤为迅猛。2005年,以自主品牌为主的汽车整车产品首次实现进出口贸易额顺差。随着我国汽车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增强,汽车产品在国家进出口贸易中所占比例也不断提高。2009年,全国汽车产品累计进出口总额为699.19亿美元,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3.2%,其中进口额331.07亿美元,占我国出口总额的3.1%,出口额368.12亿美元,占我国进口总额的3.3%。【7】一、概念及特征在金融危机影响日益减小,世界经济出现回暖和企稳向好的情况下,经济学家用“后危机时代”来概括这一发展阶段的特征。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不同国家同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基础和主要原因,国际贸易分工的基础在于各国相对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差异,各国通过生产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参加国际贸易,从而获得比较利益。根据赫克歇尔一俄林的要素察赋理论,这种比较优势决定于各国生产要素察赋的丰裕程度和要素的相对价格。一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是应该出口的产品,是其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其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的产品。针对产业内贸易,弗尔维提出了新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该理论认为资本相对充裕的国家出口同种产品中资本密集的高质量品种,劳动力相对充裕的国家则出口劳动密集的低质量品种,这一理论揭示了产业内贸易实质上是不同国家间垂直分工的结果,仍然是基于生产要素享赋差异。【7】Linder(1961)和Balassa(1986)等学者的研究结果均表明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与一国的人均GDP有着非常大的影响。Balassa(1986)的研究表明,两国之间的贸易壁垒越多,产业内贸易的程度越低。一般而言,一体化水平越高,产业内贸易规模越大。因为,随着经济一体化水平的提高,企业生产可以更充分的在最小有效规模上进行。另一方面,一体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人们的需求模式和消费行为在日益密切的文化和经济交往中发生变化,为差别化产品生产提供了需求条件;同时,也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各国间的流动,从而扩大了产业内投资规模,使产业内分工与交换得到发展。产业内贸易理论,沃顿(Verdoon,1960)将产业内贸易定义为“一国既出口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型产品”。20世纪60年代沃顿(Verdoom)在考察比荷卢经济联盟内部的贸易形式变化时,首次关注了这种贸易形式。提出产业内贸易概念以来,在贸易理论界经历了6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的经验研究和70年代中期以后的理论研究。格鲁贝尔(Grubel)和劳埃德(Lloyd)发现在产业内部存在专业化分工和双向国际贸易的现象,也是产业内贸易转向理论研究的标志。从而使产业内贸易研究成为检验商品贸易模式的一个新课题②【17】。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突出特点是用国际贸易产品的异质性或差别性、需求偏好的相似性和多样性、规模收益递增和专业化分工等概念来解释同一产业部门内部同类产品的国际贸易问题。定义一:产业内贸易指两国相互进口基本上相同或相似的商品。比如美国进口日本的小轿车,日本又进口美国的小轿车用图形表示【18】定义二:产业内贸易指同一个产业内的产品同时发生输出和输入的活动。比如德国的汽车行业既有进口,又有出口,这就是说德国发生了产业内贸易【19】。可以看出第二种定义中产业内贸易的范围要大于第一种,定义一只是定义二的一种特殊情况。我们举一个例子如下图:(来自【21】《提升我国汽车整车行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分析》)产品的差异性,即企业产品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的主观或客观上的或大或小的特点。规模经济是新贸易理论的主要特征,也正是因为规模经济理论的出现,产业内贸易理论才得以不断完善。如果说产品差异是从消费者需求角度决定了产业内贸易的话,那么规模经济则是从产品供给角度决定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因素3偏好相似理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片面强调供给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而忽视了需求在国际贸易中起的重要作用,事实上,贸易是供求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瑞典经济学家林德提出的“偏好相似理论”,第一次从需求角度对国际贸易做出分析。其基本论点有:(l)一个国家的国民大多数购买某一种产品,构成代表性需求,而产品出口的可能性取决于它的国内需求。(2)两国的需求结构越相似,即两国消费者的消费偏好越相似,一国代表性需求的商品也越容易在另一国找到市场,因而这两国之间的贸易量越大。(3)人均收入水平是影响需求结构的最主要因素,人均收入水平的相似可用作为需求结构的相似。故其认为产业内贸易多发生在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这此国家居民的收入水平相似、生活水平相似、对产品的需求也相似。【21】新贸易理论的主要特征(1)新国际贸易理论注重融合国际直接投资理论(2)新贸易理论进一步发掘了传统贸易理论(3)新国际贸易理论建立了更为符合现实的前提假设强调了规模经济的作用;二、现状汽车年产量:一)汽车年销量:二)汽车进出口量,对比图:三)中国汽车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步伐明显加快,但效益有待提高在进军海外市场的过程中,企业通常先以出口方式探路,然后再在适当的时机选择海外生产。自2003年以后,中国汽车企业加快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一些在国内具有相对领先地位和雄厚财力的企业主要以并购的方式获取国外汽车制造企业,借此获取先进的技术以及成熟的销售渠道。例如,2002年,上汽以5970万美元收购了通用大宇汽车科技公司10%的股份,拉开了实施其国际化战略的序幕。2004年,上汽与韩国双龙汽车公司债权银行团达成协议,以近5亿美元收购了双龙48.92%的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2005年,上汽又通过二级市场收购,增持双龙股份至50.91%,成为其绝对控股股东,获得了对双龙的技术、品牌、资产以及销售网络等的绝对控制权;2005年7月,南汽以5000多万英镑收购了已宣布破产的英国罗孚公司及其发动机生产分部的全部资产,获得了罗孚系列发动机、整车的制造设备及产品研发设施以及相关制造技术、品牌等无形资产[3]。但是获得这些资产后如何进行整合、消化、创新并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远未达到预期的目标。一些民族品牌汽车则在产能过剩的压力下积极推动海外CKD(CompletelyKnockedDown)、SKD(SemiKnockedDown)工厂的建设。汽车企业海外CKD、SKD是指国内企业把汽车以完全拆散或半拆散的状态输出国外,之后再把汽车的全部零、部件组装成整车销售。这种方式可以减轻关税和运费的负担,对开拓海外市场具有积极意义。奇瑞汽车在伊朗、马来西亚建立CKD工厂,长城汽车在俄罗斯建立了CKD工厂,江淮汽车目前正在和乌干达方面进行接触,希望在乌干达设立江淮汽车的第一个海外生产基地,吉利汽车则于近日刚刚宣布了将在俄罗斯租赁厂房组装生产汽车的计划。虽然工厂建立了,但还有很多难题等待中国企业去解决,例如,如何调整汽车设计以适应当地需求?售后服务如何跟上?怎样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这些都是影响企业在国外投资效益的重要问题,解决的程度如何决定企业效益的高低。【16】(四)总体来说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缺乏比较优势1.汽车产业整体规模在世界上既大又小例如,在《剑桥制造评论》(中文版)联合汽车研究院共同编制的2004年《世界汽车100强》排行榜中,中德两国都有11家企业入选,但德国企业的总销售收入约为2780亿美元,平均销售收入达到253亿美元;与之相比,中国企业的总销售收入约为691亿美元,平均销售收入则为63亿美元,不及德国的四分之一[14]。中国企业的平均销售水平还远远低于100强的整体平均水平,因此,这样看来单个汽车企业规模过小,难以实现规模经济。2.研发投入不足,缺乏技术创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希望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形成自主研究和开发能力三个基本环节,促进中国汽车产业技术的全面形成,树立中国汽车工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技术能力。但直到现在,技术发展的重点依然停留在引进技术环节,对于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仍然相当滞后,致使整个汽车工业技术进步相对缓慢。[15](来自【16】文)3.我国汽车产业在核心技术和品牌上受制于人中国汽车出口主要以低档车为主,依靠价格优势在一些汽车工业欠发达的地区,如非洲、中东、南美洲、俄罗斯等地取得一定市场。但汽车产业毕竟是个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产业,单纯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不能成为企业持续成长的保障,必须打造一些具有一定世界知名度的品牌,而品牌的塑造不是短期的事情。通过收购国外现成的品牌也是困难重重,上汽收购罗孚品牌的失利也再次把中国的汽车厂商逼上了自主创新之路。【16】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现状,以2009年为例2009年9月11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了2009年前8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根据这些公布的外贸数据,反映出我国今年进出口贸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与2008年同期相比,进出口贸易额大幅下降,贸易顺差明显减少,但是,出现回暖迹象据海关统计,2009年1月~8月我国对外贸易累计进出口总值13386.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2.4%。其中出口7307.4亿美元,下降22.2%;进口6079.2亿美元,下降22.7%。累计贸易顺差1228.2亿美元,减少19%。海关统计显示,8月份当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917亿美元,其中出口值1037亿美元,7月和8月两个月出口值连续稳定在千亿美元之上;进口880亿美元。经季节调整后,8月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环比分别增长2.3%、3.4%和1%。【1】汽车产业出现了逆势增长的局面。汽车行业产销量均超过1300万辆,其中产量1379.10万辆,销量1364.4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30%和46.15%。中国首次正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车市场2009年汽车产业的“井喷”发展,主要影响因素为政策主导和税费改革。(l)2009年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是十大振兴产业规划之首。规划强调,加快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积极的消费政策,稳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