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北京市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现状的调查研究2015年04月23日作者简介:卢伟,沈阳师范大学院校研究中心110034内容提要:通过对北京16个区(县)13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调查发现:一是部分一贯制学校办学受一校多址条件制约;二是学校人力资源统筹管理难度较大;三是超过八成一贯制学校实现了小升初对口入学;四是与一贯制相配套的人才培养核心环节改革相对滞后;五是针对一贯制的单行评价标准缺失;六是在一贯制学校框架下公办、民办校共同发展办学格局初步形成;七是与一贯制协同的内外部管理体制亟待理顺等。针对上述现状和问题,从政府和学校两个层面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关键词:北京市九年一贯制办学现状调查标题注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中国大型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接受公平义务教育的制度设计研究——基于北京、沈阳实证对比调查”,批号:2012YBXS04;辽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辽宁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管理制度创新研究”,批号:L13CGL026;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博士科研启动金项目。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制度改革。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已逐渐成为各地区义务教育学制改革的重点。九年一贯制是指小学、初中联体办学,使九年义务教育成为一种连续的、系统的、整体的学制模式。从理论上讲,九年一贯制学校可免于学生经历学程分段上的变更,对于消解学生小升初压力,减轻学业负担,保证教育过程的完整性、系统性,节约制度“交易”成本,[1]具有明显的效率和公平优势,有利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备受关注的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北京市教委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意见》于2014年4月18日正式对外发布。意见进一步强调了推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北京市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现状如何?存在什么问题和制度瓶颈?对于破解小升初难题和促进义务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有何成效?是否与我们制度设计初衷相吻合?为此,笔者对北京市九年一贯制学校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并基于调查分析,提出一些政策建言。一、调查概况本次调查为非概率抽样,即将目前北京市所有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均纳入到样本框。北京市一贯制学校存在九年一贯制和十二年一贯制两种类型。在样本选择时将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亦作为了调查样本,并着重考察其义务教育阶段办学状况。参与本次调查的一贯制学校总计130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82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48所,被调查学校的校长或教学副校长填答了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30份,回收125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剩余119份,回收率为96.2%,有效率为91.5%。本研究借鉴了OECD关于教育发展的CIPP模式指标框架,开发设计了《北京市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现状调查问卷》,从一贯制学校的教育资源及其相关制度(投入制度、人事制度)、教育起点(入学招生制度)、教育过程(人才培养制度)、教育结果(质量评价制度)以及教育保障制度(教育管理制度)等7个维度采用结构式定量调查,同时还设置了关于对北京市九年一贯制现存问题和政策建议的开放性调查。在对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清理、编号、录入后,运用SPSS17.0并进行频数统计分析(见表1)。二、调查结果及分析(一)部分一贯制学校受一校多址办学条件制约调查发现,北京市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同一校址办学的占70.6%,此类学校一般办学条件较好,多属于内生型学校,即在原有办学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贯制学校。此外,一校两址的学校占14.3%,一校三址的学校占10.9%,一校四址的学校占4.2%。后三者多是政策合并的产物,一校多址办学,加之合并前办学条件参差不齐,制约了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二)一贯制学校人力资源统筹管理难度较大调研发现,教师编制(90.1%)、教师职称评定(87.5%)、绩效工资(80.7%)成为目前一贯制学校人事管理中最亟待解决的三个主要共性难题。进一步调查发现,九年一贯制学校总体编制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随着学校办学规模扩大,管理任务增多,存在干部职数不足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日常管理。二是编制呈现结构性缺编问题。一贯制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的职称晋升问题难以解决。一贯制学校内部中小学职称编制比例数不一致,相差悬殊。尤其是新合并的一贯制学校,出现了或是中学教师超编,小学教师缺编,反之亦然,引发了结构性冲突。74.2%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校内教师职称评定尚未打通中小学,两个学段教师的职称评定标准不一致,小学教师无法评中高,同一所学校教师教龄相同,职称却相差很大,教师容易产生心理落差。一贯制学校对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差异关注不够,仅有30.7%的学校开始关注到这一问题(未关注的达69.3%)。在同一学校中,跨学段任课教师,由于编制与所教学段不同,中学教师、小学教师在职称评聘、绩效工资拨付额度的差异等问题没有得到重视和关注。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在教师工作量考核和绩效工资发放方面缺乏针对一贯制学校的相关标准和政策配套措施。(三)超过八成一贯制学校实现了小升初对口入学九年一贯制的一个重要的制度设计初衷便是打通中小学学段边界,实现义务教育入学机会均等。北京市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存在三种小学升入初中的入学方式,超过八成的学校实现了在九年一贯制框架下升入相应一贯制学校,其中单校直接升入初中的占62.2%,划片升入对口初中的占25.2%,按比例选择升入的占12.6%。官方公布的相关权威数据也可得到印证。截至2014年7月16日,全市初中就近入学比例为76.82%,北京市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比例实现了大幅提升。[1]可见,九年一贯制学校在缓解小升初难题上起到了助推作用,但在一贯制学校内部,生源向外流动依然存在,一贯制学校小学部的毕业生还可以参加不同形式的推优及双选,并不是全部直升到内部中学部。(四)与一贯制相配套的人才培养核心环节改革相对滞后新世纪以来,各地进行了符合本地区学情学制改革探索试验,如上海经过十余年的探索试验,自2004年开始已经步入全面实行五四学制的新阶段。调研发现,北京市九年一贯制学校以六三学制为主体,六三学制占83.2%,五四学制占2.5%,一贯学制划分的占14.3%。调研发现,2014年北京市新推出的一贯制学校,如东城区新组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习景山学校的作法,探索实行“五四学制”。义务教育学制改革必须与课程、教材、教法、教育评价等改革相配合。[3]调研发现,在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下,针对不同学段划分,学校形成了完善的人才培养配套措施的占20.1%,已经推出一些改革措施的占30.7%,刚刚起步的占49.2%。这表明,北京市九年一贯制学校在研究小学与初中的学段划分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但对学段划分与九年一贯制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培养目标、教育教学任务、课程教材、教学方法、教育评价等是否合理、匹配等深层次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试验研究和加大配套改革力度,以增强在育人环节上的衔接性、贯通性。学制从宏观上规定和影响着课程教材的建设和发展。学制改革不只是简单地改变学习年限的分段,在本质上应该是解决现行学制中存在的问题,更新各级教育,精心设计和安排整个课程体系,进行教育价值观的深层变革。[4]调查发现,仅17.2%的学校已推出了一套试图与九年一贯制学制相匹配的课程教材(没有配套的为82.8%),这需要学校的努力,更需要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加大统筹推进力度。但在校本课程开发上,北京市一贯制学校已经开始了一些有成效的探索和尝试。如石景山区京源学校将中华文化融入了课程体系改革,要求学生在幼儿园阶段熟练背诵三字经,小学阶段能背诵千字文,初高中阶段熟练掌握《论语》《大学》等。此种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因学段各有侧重且相互衔接有机贯通,符合学生学习和认知规律。校本教研在提升学校课程实施质量和课程育人水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动九年一贯制课程建设与改革的“专业中枢”。目前北京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各学段单独教研仍占很大比例(50.3%),而分散的以学科教研组教研的占37.5%,而与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相匹配、与课程建设相协同的中小学一体化大校本教研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仅占12.2%。(五)针对一贯制的单行评价制度标准需求强烈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建设先行。调查发现,60.1%的一贯制学校校长认为非常必要建立针对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单行评价标准(选择“必要”和“比较必要”的分别为30.6%和9.3%),教育行政部门还没有出台相关单行评价标准。现行评价仍然是沿袭对中、小学分别进行评价制度惯例,标准建设滞后于学校建设。此种评价缺乏一种整合机制,难以形成统一的办学导向。另一个潜在的问题是,在义务教育后升学率评价导向仍然有很大市场的前提下,一贯制学校内由于小学没有升学任务,小学部教学管理容易被忽视,学校将工作重心放在中学阶段,出现“考试竞争后置化”倾向,导致小学、初中阶段发展的失衡,从而影响到义务教育阶段整体育人质量,这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给予及时关注。(六)一贯制框架下公办、民办校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初步形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目前,北京九年一贯制学校公办校比率为73.1%,而民办校比率已经达到26.9%,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但进一步调查发现,民办学校教育教学设施改造、教师职称评定及人才引进(落户)、生均补偿经费拨款等方面仍然没有享受到与公办校同等政策,民办学校发展需要进一步政策扶持和规范。(七)与一贯制协同的内外部管理体制亟待理顺教育管理体制是九年一贯制得以顺利运行的重要制度保障。调研发现,现行九年一贯制内外部管理体制改革均存在滞后性,使得学校对改革教育管理体制的呼声越发强烈。72.3%的学校认为非常有必要对现行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调查进一步发现,在一贯制学校管理实践中,就学校外部而言,由于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不同,对于一贯制学校的管理存在交叉,对于同一所一贯制学校需要分别接受中、小教科两个不同科室的领导;就学校内部而言,两个学段分属不同风格和内容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使得学校校长会感觉到在管两所学校,贯通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依然存在一定内部体制障碍。三、调查结论及建议(一)结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周期性及其效果的滞后性,导致很难在短期内断定北京九年一贯制学制探索成功与否。而有一点值得确定的是九年一贯制及对口招生模式是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机会公平、保证义务阶段教育系统性,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有益探索。但从北京地区的现状看,九年一贯制学校尤其是优质的一贯制学校依然是“稀缺资源”,是否能保证教学质量,能否真正缓解择校难题,最终还是取决于北京优质教育资源是否能够实现均衡化配置。今后的北京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改革探索,关键在于“贯”,即贯通,走出传统学制改革一味纠结于学段划分的思维定式,超越五四划分、六三划分等形式上论争,更多地探讨如何建立更为权变、有效的九年一贯制学制内外部管理体制、机制以及与之相关的配套制度改革,打破僵化的制度藩篱,从而建立起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北京义务教育体系,进而实现促进义务教育公平、提高质量的目标。(二)建议1.政府层面建议九年一贯制改革探索是事关区域义务教育体系结构调整的宏观层面的战略问题。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应加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力度,具体提出如下建议:其一,加强相关顶层制度设计,改变制度供给滞后被动局面。一是尽快制定出台《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标准》,对九年一贯制的办学设施、办学经费、师资队伍、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质量评价标准等制定有针对性、指导性的标准和实施细则,依法保障一贯制学校提高办学资源均衡配置效益、打通中小学职称晋升、完善绩效工资考核体系、推进人才培养配套改革等工作,提高其办学的规范性。二是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等相关制度,确保学生小学毕业后直接升入本校初中,严格限制择校,保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以保持学生教育的连贯性。其二,加大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在整合原有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