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河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27个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请同学们把单项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注意题号对应,切勿涂错位置!将除作文外的其他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作文写在作文纸上。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材料一10月30日,2015海峡两岸汉字节在厦门开幕。汉字节系列活动将从30日起至12月31日在厦门、台北等两岸城市同步举行,活动包括海峡两岸名家书法展、汉字名家讲坛、书道表演进校园、两岸青少年书法赛、年度汉字评选、年度汉字揭晓记者会暨笔会等内容。诗人郑愁予说:“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精suǐ。希望通过这个活动的主办,让两岸更多的民众更加认识、了解汉字,更加热爱中华文化。”郑先生所言极是,传承中华文化须yú离不开汉字。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从古至今一直在使用的最古老的自源性文字。时至今日,随着不同文明在各自的环境中独立诞生的各种文字,只有汉字能够传承五千载。作为世界上生命力最强的文字,汉字保存了人类文明史上最为丰富的纪录,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汉字起源大约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遗址等地,已经出现刻划符号,共达五十余种。它们整齐规范且有一定的规律性,具备了简单文字的特征,学者们认为这可能是汉字的萌芽。汉字形成为系统的文字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朝。考古证实,在商朝早期,中国文明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甲骨文的出现。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古老文字。“仓jié造字”只是传说,但若说他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还是可信的。汉字“六书”“六书”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许慎《说文解字》说: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义),以见指挥,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简单说,象形就是直接画出词义所概括的事物的外形;指事就是用指示性的符号来表示事物,或者在象形字基础上加上指示性符号;会意就是画两个字(或象形符号),结合起来显示一个新意义;形声就是取两个字,一个声符,一个意符,合成一个新义。转注和假借是用字方法,不是造字方法。汉字演变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汉字形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形体就稳定下来: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下来了。文字纵横文字时期数量字体状态中国汉字公元前3000年约4500个(甲骨文)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全世界至今有16亿人使用希腊字母公元前750年24个大写字母至今仍在使用玛雅文符号公元前2500年约270个几何体头字体消失了500多年巴比伦楔形文字公元前3200年640个基本字刻符、岩画、文字画、图画字消失了2100年埃及圣书字公元前3000年2000多个符号碑铭体、僧侣体大众体消失了500多年古印度哈拉巴文字公元前2300年500个符号印章文字消失了3800年1.依序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字,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髓庾颉B.髓臾颉C.隋臾颉D.髓臾诘2.依据材料一,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骨文出现在商朝,这可能是汉字的萌芽。B.“六书”中的汉字造字法共四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C.“刀”是象形字,“刃”是指事字。D.“从”是会意字,“忍”是形声字。3.依据“文字纵横”表格材料,概括汉字的特点。(3分)材料二甲骨文基本上是方形的。到了西周末年,汉字一字一方格的特点已经完全成形了。此后,春秋战国时从篆书到隶书,汉字完成了一次飞跃,表现在字形上,就是从以前的圆润瘦长变成了方方正正的方块字。这种方方正正的写法,体现了中国古人所追求的客观美——稳重、端庄、平衡对称,有一种周正之美。虽然后来有了“龙飞凤舞”的草书,但每个朝代的正体字,仍然沿袭着工整的书写模样。商周的金文,即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都写得规规矩矩。到了周朝后期,各国纷争,文字异性,但距离周最近的秦国,其正体字仍然是规正的篆体字。秦灭六国,建立秦朝之后,正式立小篆为正体字。但在官方规定的正体字之外,秦简上还出现了一种辅助性书体,即后来的隶书,到汉武帝年间,隶书逐步取代篆书成为正体字。此后,在魏晋南北朝年间,构字笔画相当完善的楷书盛行,成为官方认可的正体字,一直流传至今。虽然书写方式不同,但对周正之美的追求却一直没变。唐朝时用科举制选拔人才,开了各种考试科目,书法就是其中一科。但是,不管是考哪一科,都要求“楷书字体,皆得正详”,文字与书写并重。因为文字书法的优劣关系到个人的功名,所谓“升沉是系”,所以仕进者非常重视。当时颜元孙《干禄字书》的影响很大,这本字书是在颜师古的“颜氏字样”的基础上完成的,字分俗体、通体、正体三种写法。科举考试,官府文书,写字必遵正体。要想通过科举求仕进,就必须学习这样的干禄字。之后,端正秀丽的干禄字楷书成了一种程式化的写法,千字雷同,明朝时,为皇帝书写诏诰的宫廷书家,以沈度最著名,都擅长写这样的字,人称“台阁体”,清朝叫“馆阁体”。不过,这样过分求统一的书写方式却破坏了书法的灵魂——对“势”的追求。古人写字,讲求一个“势”字,不仅指通篇的气势,更指每一笔的手势动作。把字写“活”,就是这个道理,有口气顶着,才能透出字里的精气神,这便是“见字如见人”之意。书写动作连贯,做到下笔不悔,一气呵成,才能气韵生动。而要达成这样的功力,日积月累的训练便不可缺少,使肌肉也形成记忆。这种日复一日的临摹、书写,培育了中国古人最早的美学情趣,甚至成为一种人格训练。(节选自魏一平《汉字为什么是方块字》,《三联生活周刊》2013年第32期)4.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对方块字发展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汉字形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小篆、隶书、楷书三者对汉字形体逐步规范化各有不同的贡献。B.甲骨文中的汉字基本上是方形,到了西周末年,汉字一字一方格的特点已经完全成形,春秋战国时,汉字完成了字形从圆润瘦长到方方正正的一次转变。C.秦朝时,小篆为正体字,到汉代汉武帝年间,篆书依然是正体字。魏晋南北朝年间,楷书成为官方认可的正体字。D.汉字字体发展到楷书,便不再向前演进了,就构字笔画来说,楷书汉字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完善的程度,历经隋唐宋元明清而沿用至今。5.依据“材料二”,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方块字方方正正的写法,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平衡对称、周正之美的追求,这种审美追求并没有因书写方式的不同而有所改变。B.虽然草书是“龙飞凤舞”的形态,但每个朝代的正体字仍然是工整的,即使是商周的金文,都写得规规矩矩。C.唐代,因为文字书法的优劣关系到个人的功名,所谓“升沉是系”,所以仕进者非常重视书法。D.干禄字楷书明代称“台阁体”,清代称“馆阁体”,端庄秀丽,而且形式丰富,体现了书法对“势”的追求。材料三汉字之恋王蒙中国文化的首要特色是什么?我以为中国文化是汉字文化。汉字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瑰宝。它的形象性、体系性世无其匹。它强调整体,强调根本,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与通达。它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的走向与中华儿女们的命运。1994年,我在纽约华美协进社演讲,一位当地的听众问:“为什么华人都那么爱中国呢?”我回答:“第一,我们都爱吃中国的饭菜;第二,我们都爱汉字写的唐诗宋词。”我的意思是唐诗宋词是汉字的范本,它们的整齐性、音乐性、形象性、全面的符号性、对称或对偶性、字本位的演进性质,都令人神往乃至痴迷。我们永远无法用“Bairiyishanjin,Huangheruhailiu”替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不,拼音文字与汉字书写起来,印刷出来,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我年轻的时候并不这样想,那时候我很激进,相信汉字影响了识字的普及、造成了长期的封建专制的说法。但是现在,汉字已经完全征服了我。它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微妙、那样的丰富、那样的方便、那样的厚重,字重心长,多彩多姿。无怪乎古人说它的诞生使得“天雨粟、鬼夜哭”。它是鬼斧神工、惊天动地的伟大创造。它现在已经完全解决了电脑输入的问题,它同样完全可以适应现代化、全球化的需要。而且,它对于中华儿女来说是牵肠挂肚、凝聚团结的象征。如果没有汉字,中国也许早不知分裂成多少块了呢。一行方块字,双泪落君前,这是中华学子的共同体验,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汉字在,中华在,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与文化向心力便在。还有书写。我最近得到一本《初期白话诗稿》,是当年刘半农编辑的,内收李大钊、沈尹默、胡适、陈独秀、鲁迅等人的白话诗影印手稿,令人爱不释手。说实话,这样的书我们看的不是诗句而是书写。李大钊的字浑厚大气,沈尹默的字深沉中显出潇洒,胡适的字比较书卷气,陈独秀的字极富才华,而鲁迅收在此处的字则显出一种稚拙。太有趣了。亲爱的读者,学会辨识、阅读、书写与欣赏我们的汉字吧,因为这样会其乐无穷,其妙不已。做一个热爱汉字、敬重汉字、保护汉字的正确性与美妙性的中华学子吧!只有这样,我们才谈得上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明。(选自《人民文摘》2015年第3期)6.作者为什么说中国文化的首要特色是汉字文化?请结合文本回答。(4分)7.填空。王之涣的是一首五言绝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后两句是,。(3分)8.“材料二”、“材料三”中的成语,与“龙飞凤舞”结构类型不同的一项是(3分)A.日积月累B.精气神C.惊天动地D.一气呵成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20分)复庵记顾炎武旧中涓①范君养民,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②。数年,始克.结庐于西峰之左,名曰复庵。华下之贤士大夫多与之游.,环山之人皆信而礼之。而范君固非方士③者流也。幼而读书,好《楚辞》;诸子及经史多所涉猎。为东宫伴读。方李自成之挟东宫二王以出也,范君知其必且.西奔,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将尽厥职焉。乃东宫不知所.之,而范君为黄冠矣。太华之山④,悬崖之巅,有松可荫,有地可蔬,有泉可汲,不税于官,不隶于宫观.之籍。华下之人或助之材,以创是庵而居之。有屋三楹,东向以迎日出。余尝一宿其庵。开户而望,大河之东,雷首之山⑤苍然突兀,伯夷叔齐之所采薇而饿者,若揖让⑥乎.其间,固范君之所慕而为之者也。自是而东,则汾⑦之一曲,绵上之山⑧出没于云烟之表,如将见之,介子推之.从晋公子,既反国而隐焉,又范君之所有志而不遂者也。又自是而东,太行、碣石之间,宫阙山陵⑨之所在,去.之茫茫,而极望之不可见矣,相与泫(xuàn流泪)然。作此记,留之山中。后之君子登斯山者,无忘范君之志也。【注释】①旧:指明朝。中涓:太监。②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此年明亡。黄冠:代指道士。③方士:古代称从事求仙、炼丹等活动的人。④太华之山:华山。⑤雷首之山:首阳山。⑥揖让:作揖和谦让,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⑦汾:汾水。⑧绵上之山:绵山。⑨宫阙山陵:指明朝故都的皇宫和皇陵。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始克.结庐于西峰之左能够B.华下之贤士大夫多与之游.交往C.不隶于宫观.之籍观看D.去.之茫茫距离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3分)A.范君知其必且.西奔且.为之奈何B.介子推之.从晋公子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若揖让乎.其间飘飘乎.如遗世独立D.乃东宫不知所.之苟非吾之所.有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从京都(指北京)徒步行走到华山当道士B.方李自成之挟东宫二王以出也当李自成挟持太子和另外两个王子离开北京时C.伯夷叔齐之所采薇而饿者(那就是)伯夷、叔齐采薇充饥而挨饿的地方D.既反国而隐焉反叛晋国之后,介子推就隐居在这里1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①又范君之所有志而不遂者也②后之君子登斯山者,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