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附中2007届高三零模试卷语文2007/4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两部分,共22题,共150分,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本试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钳.制黔.首潜.滋暗长缱.绻柔情B.僭.越渐.染间.不容发鉴.往知来C.鞭笞.魑.魅嗤.之以鼻妍媸.莫辨D.症.结赈.灾峥.嵘岁月刚直诤.谏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商榷瞻养偃旗息鼓沆瀣一气B.精髓威慑卖官鬻爵饮鸠止渴C.宽宥休憩向隅而泣栉风沐雨D.番篱规距海市蜃楼夙兴夜寐3.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这60万字的长篇小说,构思精巧,叙述严密,简直无隙可乘....。B.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每天都会有进步,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愈加美好。C.李科长在办公室里来回地踱着,瞻前顾...后.,再也想不出一点可以向上级汇报的“成果”了。D.文章生动细腻地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神态和动作,倾注了强烈的爱憎感情,读来楚楚动人....。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将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各项筹备工作,最终实现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B.国家劳动人事部决定今后将进一步改善和完善博士后制度,更好地发挥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C.世界卫生组织称,到10月20日,在越南共有91人感染禽流感,其中41人死亡,成为最大受害国。D.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艺术家们提供了更大的创作空间,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使艺术家和热爱艺术的朋友之间能够更快更好地交流。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中国的文学艺术从文体上说诗歌和散文是主流。尽管诗歌和散文也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但一般说来,这类抒情作品重在意境的创造,以情感为核心,借助于某些生活片段和自然景物,表现内心的感受、情绪和思想。我国古代诗论自古就有“诗言志”之说。中国古典诗歌自然不同于西方以叙事写人为主的再现艺术,诗人们往往不铺陈具体、细致的生活事件,因此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没有较为完整的人物性格。从不完整的这一点上说,我们可以称中国古典诗歌是“残缺”的,因为诗人创作的目的不在直观现实,而是要借现实抒发情志,因此他们才“抱残守缺”,以不全为全,以不似为似,以不真为真,执著地追求着“言外之意”,“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弦外之响”,“味外之味”,“韵外之致”,在这种追求中,我们可以看到意境的创作是“虚实结合”的,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没有完整的环境描写,有的只是“残缺”的生活景象的勾画。“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天净沙》),十三个意象跳跃着组合在一起,像电影镜头的转换,“枯藤”,定格,“老树”,定格,……“天涯”苍茫,一部短片结束。千百年来读者从这有限、有形的十三个意象中读出的绝不是有限、有形,而是无穷的感受和内在的意蕴,人们在意象的跳跃间挥发着自己无限的想象。当代格式塔文艺心理学派认为,艺术的不完整性,正能引起一种强烈追求完整、和谐的激情,唤起补充不完全部分的冲动,使之恢复完全完整的面目。不同的读者对“残缺”会作出不同的完形,文学艺术也因此显得丰富多彩。由“夕阳”可以想到迟暮衰残,由“断肠人”可以想到沦落漂泊,意象的内在共性互相映衬,正弥补了“残缺”,在读者心中形成了一种整体的体验。中国绘画讲究“妙在无处”,借用这句话,诗歌也是如此,以无为有,以缺求全,至此,“残缺”向整体过渡,意境也就可以为读者完整地领会了。刘勰在《文心雕龙·隐秀篇》中写到,“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意境的创造“虚实结合”,正是将“实”“状溢目前”,将“虚”隐在词外,形成一种“残缺”,而这种“残缺”却能更好地唤起读者的想象,这种隐在词外的情,正是诗人传出的丰厚的情思意蕴,它融会贯通在作品的始末。朱光潜说过,“感情本来面目,个人只可亲身领受,而不可直接描写,如需传达给别人,就需用具体的、间接的意象来比拟。”“不可直接描写”的感情以意象为桥梁来传达,由“隐”而“秀”,从“残缺”走向读者欣赏的完整,意境创造的这个特点,也正是其魅力之所在,引读者思绪万千。5.从原文看,下列对中国古典诗歌意境创造中“残缺”的特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典诗歌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没有较为完整的人物性格,从不完整上说可以称为中国古典诗歌的“残缺”。B.中国古典诗歌意境创作是“虚实结合”的,其中“虚”就是“残缺”。C.刘勰的“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说的就是诗歌意境创造的“残缺”。D.“言外之意”,“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弦外之响”,“味外之味”,“韵外之致”这些短语中的第一个词“言”“象”“景”“弦”“味”“韵”都是指意境创造中的“残缺”。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诗论中的“诗言志”之说,就是指中国古典诗歌意境创造中由意象的“残缺”来表现诗人内心的感受、情绪和思想。B.中国诗人“抱残守缺”,是因为诗人创作的目的不是直观现实,而是要借现实抒发情致。C.艺术的完整性才能引起人们一种强烈的追求和激情,才能真正表现诗人的“志”。D.意象的“残缺”可以更好地唤起读者的想象,使读者引起一种强烈追求完整、和谐的激情,唤起补充不完全部分的冲动,使之恢复完全完整的面目。“残缺”,在读者心中形成了一种整体的体验。7.依据原文,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西方偏重以叙事写人为主的再现艺术,因而西方诗人根本不懂得借助具体细致的现实事件抒发感情。B.中国诗人追求“抱残守缺”,诗歌、散文中就不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C.马致远《天净沙》中十三个意象的组合,就是诗歌中意境创作的“残缺”与“完整”的完美结合的典范。D.朱光潜说:“感情本来面目,个人只可亲身领受,而不可直接描写,如需传达给别人,就需用具体的、间接的意象来比拟。”因此诗歌中不能以实景抒实情。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孙卿曰:“夫谈说之术,齐庄以立之,端诚以处之,坚强以持之,譬称以谕之,分别以明之,欢欣愤满以送之,宝之珍之,贵之神之,如是则说常无不行矣。”夫是之谓能贵其所贵。赵使人谓魏王曰:“为我杀范痤,吾请献七十里之地。”魏王曰:“诺”。使吏捕之,围而未杀。痤自上屋骑危,谓使者曰:“与其以死痤市,不如以生痤市,有如痤死,赵不与王地,则王奈何?故不若与定割地,然后杀痤。”魏王曰:“善”。痤因上书信陵君曰:“痤故魏之免相也。赵以地杀痤而魏王听之,有如强秦亦将袭赵之欲,则君且奈何?”信陵君言于王而出之。孟尝君寄客于齐王,三年而不见用,故客反谓孟尝君曰:“君之寄臣也,三年而不见用,不知臣之罪也?君之过也?”孟尝君曰:“寡人闻之,缕因针而入,不因针而急,嫁女因媒而成,不因媒而亲。夫子之材必薄矣,尚何怨乎寡人哉?”客曰:“不然,臣闻周氏之喾,韩氏之卢,天下疾狗也。见兔而指属,则无失兔矣;望见而放狗也,则累世不能得兔矣!狗非不能,属之者罪也。”孟尝君曰:“不然,昔华舟杞梁战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阤①,君子诚能刑于内,则物应于外矣。夫土壤且可为忠,况有食谷之君乎?”客曰:“不然,臣见鹪鹩②巢于苇苕,着之发毛,建之女工不能为也,可谓完坚矣。大风至,则苕折卵破子死者,何也?其所托者使然也。且夫狐者人之所攻也,鼠者人之所熏也。臣未尝见稷③狐见攻,社④鼠见熏也,何则?所托者然也。”于是孟尝君复属之齐,齐王使为相。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咎犯与赵衰孰贤?”对曰:“阳处父欲臣文公,因咎犯,三年不达;因赵衰,三日而达。智不知其士众,不智也;知而不言,不忠也;欲言之而不敢,无勇也;言之而不听,不贤也。”《说苑卷第十一·善说》注:①阤(zhì):崩塌。②鹪鹩(jiāoliáo):一种鸣禽,性温顺,善做巢。③稷:祭祀谷神的庙。④社:祭祀土地神的庙。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谈说之术.术:方法B.与其以死痤市.市:交易C.孟尝君寄.客于齐王寄:寄居D.君子诚能刑.于内刑:通“型”,作榜样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齐庄以立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围而.未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赵以.地杀痤而魏王听之且以.一璧之故而逆强秦之欢,不可D.嫁女因.媒而成因.击沛公于坐10.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在谈说过程中“譬称以谕之”的一组是①有如强秦亦将袭赵之欲②缕因针而入,不因针而急③狗非不能,属之者罪也④君子诚能刑于内,则物应于外矣⑤则苕折卵破子死者⑥欲言之而不敢,无勇也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⑥1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卿认为,“谈说”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听者觉得说者的话宝贵难得。B.范痤在被赵国官吏追杀的危急时刻,通过“善说”打动了魏王,从而使魏王放跑了他。C.门客将自己未受齐王重用的责任归咎于孟尝君,并通过“善说”获孟尝君再次推荐。D.师旷在回答晋平公时举了阳处父的例子来说明赵衰比咎犯更加贤明。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7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有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2.第II卷共4页,请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本卷共11小题,共117分。四、(21分)12.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夫是之谓能贵其所贵。译文:。②臣未尝见稷狐见攻,社鼠见熏也,何则?所托者然也。译文:。13.阅读下面唐诗,完成①—③题(9分)《春日忆李白》①杜甫《天末怀李白》②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注:①这首怀念李白的五律,是天宝五年(746)或六年(747)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②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时李白坐永王璘事长流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杜甫因赋诗怀念他。①对这两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春日”诗开头四句,热烈赞美李白的诗冠绝当代。赞美李白“诗无敌”,即使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的诗也比不上。B.“春日”诗第三联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末联热切希望: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欢聚,像过去那样,把酒论诗啊!C.“天末”诗首句以秋风起兴,给全诗笼罩一片悲愁。反而问远人:“君子意如何?”表现出最关切的心情。D.“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魑魅喜人过”,隐喻李白长流夜郎,是遭人诬陷。“冤魂”指被谗放逐、自沉汨罗的爱国诗人屈原。②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春日”首联的“也”、“然”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分量。赞语坦荡、真率,表现出杜甫对李白诗的钦仰。B.“春日”第三联写离情。“春天树”和“日暮云”并没什么奇特之处,却有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着重抒发杜甫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C.“鸿雁几时到”因虑潇湘洞庭江湖秋水多,二人悠悠远隔,望消息而不可得,唯寄语以祈珍摄。一种苍茫惆怅之感,袭人心灵。D.“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一憎一喜,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是对无数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二句议论中带情韵,用比中含哲理,意味深长,有极为感人的艺术力量。③这两首诗都是杜甫怀念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