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籍与专著1.(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2.(晋)陈寿:《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3.(晋)干宝:《晋记》,台北:艺文印书馆印行。4.(南朝宋)范哗:《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5.(梁)沈约:《宋书》,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6.(梁)萧子显:《南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7.(梁)萧子显:《南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8.(北齐)魏收:《魏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9.(唐)段成式:《酉阳杂姐)),台北:源流出版社,1983年。10.(唐)房玄龄:《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11.(唐)李百药:《北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12.(唐)李延寿:《北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13.(唐)魏征、令孤德菜《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14.(唐)姚思廉:《梁害》,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15.(唐)令孤德菜:《周书》,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16.(后晋)刘峋等:《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7.(宋)李防:《御览》,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18.(宋)沈括著、胡道静校证:《梦溪笔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9.(宋)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20.(宋)高承:《事物纪原》,台北:新兴书局,1968年。21.包铭新:《西域异服:丝绸之路出土古代服饰复员研究》,上海:东华出版社,2007年。22.蔡子谬:《中国服饰美学史》,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1年。23.陈茂同:《中国历代衣冠服饰制》,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年24.陈思:《宝刻丛书》,台湾艺文印书馆,1966年。25.陈寅J洛:《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26.陈寅,洛:《魏晋南北朝史演讲录》,安徽黄山书社,1987027.陈炎、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一一秦汉魏晋南北朝卷》,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年。28.东北博物馆:《辽阳三道壕两座壁画墓的清理工作简报》,《文物参考资料》,1955年12期。29.方豪:《中西交通史》,岳麓书社,1987年。30.高春明:《中国服饰名物考》,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31.高敏:《魏晋南北朝史发微》,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32.国立历史博物馆编辑委员会:《陶俑泥塑的永恒艺术》,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1988年。33.湖南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73年。34.华梅:《中国服饰文化》,北京:中国出版社,2001年。35.黄能馥、陈娟娟:《中国服饰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36.黄能馥、陈娟娟:《中华历代服饰艺术》,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年37.姜伯勤:《敦煌艺术宗教与礼乐文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年。38.姜伯勤:《中国袄教艺术史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局,2004年。39.暨远志:《中国早期佛教供养人服饰》,《敦煌研究》1995年,第一期,页135~146。40.李淞:《长安艺术与宗教文明》,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41.李裕群:《山野佛光:中国石窟寺艺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42.李肖冰:《中国西域民族服饰研究》,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43.李域铮编著《陕西古代石刻艺术》,西安:三秦出版社,1995年。44.李之檀:《中国服饰文化参考文献目录》,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年。45.刘凤君:《美术考古学导论》,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46.运耀东:《从平城到洛阳:拓跋魏文化转变的历程》,台北:中华书局,2006年。47.吕一飞:《胡族习俗与隋唐风韵一一魏晋南北朝北方少数民族社会及其对隋唐的影响》,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年48.吕一飞:《北朝鲜卑文化之历史作用》,安徽黄山出版社,1992。49.罗宗真:《魏晋南北朝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50.罗丰:《胡汉之间:丝绸之路与西北历史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51.马长寿:《乌桓与鲜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52.马长寿:《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53.米文平:《鲜卑石室寻访记》,山东画报出版社,1997年。54.缪良云:《中国衣经》,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年。55.马长寿:《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关中部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56.孟凡人:《吐鲁番十六国时期的墓葬壁画和纸画略说》,见《新疆考古与史地论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页9一16057.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博物馆、中日原州联合考古队:《原州古墓集成》,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58.青州市博物馆编:《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艺术》,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3年。59.曲江月:《中外服饰文化》,哈尔滨市: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9年。60.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61.荣新江、张志清主编:《从撒马尔干到长安:柔特人在中国的文化遗迹》,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62.荣新江:《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63.尚钱:《中国历史纲要》,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64.尚秉和:《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上海书局,1991年。65.施安昌:《火坛与祭司鸟神》,:紫禁城出版社,2004年。66.石云涛:《三至六世纪丝绸之路的变迁》,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67.山西省北朝文化研究中心:((4-6世纪的北中国与欧亚大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年。68.陕西药县药王山博物馆等:《北朝佛道造像碑精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69.孙机:《中国古典服论丛》,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70.孙机:《中国圣火一一中国古文物与东西文化交流中的若干问题》,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年。71.孙危:《鲜卑考古学文化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年72.孙兰风、赵超:《北朝石刻造像记十件》,《书法丛刊》,1992年,第2期。73。沈从文;《中国古代月晰研究》,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74.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3年。75.谭润生:《北朝民歌》,台北:东大出版社,1997年。76.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北京中华书局,1983。77.台湾历史博物馆编辑委员会编辑:《佛雕之美一一北朝佛教石雕艺术》,台北:历史博物馆出版,1997。78.唐长孺:《吐鲁番文书中所见高昌郡县行政制度》,《山居存稿》,中华书局,1989年7月。79.田余庆:《拓跋史探》,北京:三联出版社,2003年。80.王国维:《观堂集林·下》,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81.王仲荤:《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82.王维堤:《中国服饰文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83.宿白:《魏晋南北朝石窟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084.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隋代虞弘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年。85.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J匕齐委氰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年。86.王子云:《中国雕塑艺术史》,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87.王伯敏:《中国绘画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88.万绳南整理:《陈寅格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合肥:黄山书社,1987年。89.万绳楠:《魏晋南北朝史论稿》,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年。90。吴悼:《佛教东传与中国佛教艺术》,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91.夏慕:《考古学和科技史》,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年。92.夏曾佑:《中国古代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93.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北京:三联书局,1957年。94.徐秉现、孙守道:《东北文化:白山黑水中的农枚文明·中国地域文化大系》,上海:远东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95.杨街之:《洛阳伽蓝记·卷二》,刘九洲注译,台北:三民书局,2006年。96.原田淑人、常任侠等译:《中国服饰史研究》,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2月。97.余太山:《两汉魏晋南北朝与西域关系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98.余太山主编:《梁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要注》,北京:中华出局,2005年。99.余太山主编:《西域文化史》,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年。100.负安志:《中国北周珍贵文物》,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101.张国刚、吴莉为:《中西文化交流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公司,2006年。102.张宝玺:《甘肃佛教石刻造像》,兰州: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103.张宝玺:《嘉峪关酒泉魏晋十六国壁画墓》,兰州: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104.张博泉:《鲜卑新论》,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105.张志春:《中国服饰文化》,北京:中国纷织出版社,2001年。106.赵超:《云想衣裳:中国服饰的考古文物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07.仲高:《丝绸之路艺术研究》,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年。I08.赵学锋:《北朝墓群皇陵陶俑》,重庆出版社,2004年。109.郑岩:《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110.郑岩:《中国表情:文物所见古代中国人的风貌》,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11.周汛、高春明:《中国服饰五千年》,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84年。I12.周汛、高春明:《中国古代服饰大观》,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年。113.周锋:《中国古代服装参考资料》,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88年。114.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6年。115.庄申编著:《根源之美》,台北:东大图书出版,民国770116.朱和平:《中国服饰史稿》,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117.朱大渭:《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118.(法)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蓝琪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119.(韩)具盛姬:《两汉魏晋南北朝的坞壁》,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120.(日)松原三郎:《中国佛教雕刻史论·本文篇》,吉川弘文馆,平成七年十一月。121.(日)下中郑彦:《六朝美术》,东京:平凡社,1976年。9期。二、期刊与论文122.常青:《炳灵寺169窟塑像与壁画的年代》,载北京大学考古系编《考古学研究(一)}},文物出版社,1992年。123.陈昌珠:((9卜来文化对魏晋隋唐服饰民俗的影响》,《民俗研究》1997年,第3期(总第43期),页81一850124.常一民:《太原市神堂沟北齐委悦墓整理简报》,《文物季刊》1992年第3期。125.沧州地区文化局王敏之:《黄滕县北齐常文贵墓清理简报》,《文物》1984年,第9期。126.朝阳地区博物馆、朝阳县文化馆::《辽宁朝阳发现北燕、北魏墓》,《考古》1985年,第10期,页915一9290127.磁县文化馆:《河北磁县东陈村北齐尧峻墓》,《文物》1984年,第4期。128.磁县文物保管所:《河北磁县北齐元良墓》,《考古》1997年,第3期。129.磁县文化馆:《河北磁县北齐高润墓》,《考古》1979年,第3期。130.磁县文化馆:《河北磁县东陈村东魏墓》,《考古》1977年,第6期。131.磁县文化馆:《河北磁县东魏茄茄公主墓发掘简报》,《文物》1984年,第4期。132.崔彦华:《晋阳在东魏北齐时的霸府和别都地位》,《晋阳学刊》2004年第3期,页21一220。133.大同市博物馆:《东郊北魏元淑墓》,《文物》1989年,第8期。134.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山西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发掘简报》,《文物》2006年,第10期,页4一24。135.大同市博物馆,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方山永固陵》,《文物》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