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前中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摘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爱好和平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不断的上升,但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使得其他各方面不能得到平衡,这使得中国的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主要的挑战大概可以分为国家内中国发展的重大挑战和国际上中国发展的重大挑战。正确面对挑战可以使中国发展少走弯路,而把握机遇可以使中国的各方面发展都得到了质的飞跃。关键词:中国发展;改革开放;重大挑战;国内挑战;国际挑战当前中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1.中国概述中国,一个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的国家。中国由很久以前的原始社会,经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发展到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个发展进程中,中国经历了很多朝代,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所治理的繁华朝代,也不乏有纣王、杨广等所治理的衰败朝代。从1949年10月1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三大改造,再到改革开放,中国一直在摸索中前进。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既有机遇又有挑战。[1]2.当前中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众所周知,每个国家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更不是顺理成章的。自建国以来,几代国家领导班子一直不停地探索着中国的发展道路。在他们正确地指引和带领下,经过人民群众不断的努力,中国变得越来越富强,人民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但是,当前中国的发展具有挑战性,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当前中国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可分为国内的和国际上的,国内的重要挑战主要有:(1)人口老龄化加剧,(2)贫富差距加剧,(3)社会局部不稳定,(4)生态环境恶化;国际上的重要挑战主要有:(1)经济全球化,(2)领土主权问题,(3)“中国威胁论”的疑虑。过去的二十年里中国已经取得了历史上从未取得过的成就,经济有了快速、稳定的发展。虽然中国面临着如此严峻的考研,但是有国内坚定的领导层和世界工业强国具有大国风度的政策,我们相信中国一定可以克服这些困难。[2]2.1人口老龄化的挑战2根据联合国的划分标准,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的国家或地区称为“老年型国家”或“老年型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低于4%时称为“年轻型人口”,比重在4%~7%时称为“成熟型人口”。[3]按照联合国这一标准,我国已于1999年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是世界上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更是老龄化增长最快的国家。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的初期阶段,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的劳动力、消费、储蓄和其他社会问题带来很多负面影响。[4]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上升,其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也逐渐地显露出来。我国应该在人口老龄化的初期阶段,抓住劳动力资源丰富、社会负担较轻的黄金时期,扬长避短,促进综合国力的长期增长。2.2贫富差距挑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贫富差距问题也日益突出。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正日益扩大,贫富差距过快扩大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成为社会各阶层群众迫切关注、议论纷纷的热点问题。[5]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多种多样,主要有:贫富收入差距扩大,地区性收入差距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行业收入不同的差距扩大,文化程度不同的收入差距。而造成这些贫富差距的原因主要有:各种收入分配的差距扩大,我国税收政策的不健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滞后,社会不公平、机会不均等加剧,受教育程度与收入接近呈正比关系。面对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中国政府必须做的就是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提高人口综合素质,缩小贫富差距;优化税收政策,有效调节收入分配;适当打击垄断行业,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只有施行这些对策,贫富差距才有可能被控制,甚至可能被缩小。2.3社会局部不稳定的挑战社会稳定是党和政府、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现在全社会对稳定问题基本有了一个共识,那就是“稳定压倒一切”。当前中国的发展正处于黄金期,但这也是社会矛盾的多发期和凸显期。由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机制转换,城乡差距、地区失衡、环境污染、贫富分化、医患关系、干群矛盾、社会腐败、征地拆迁等原因,社会稳定的压力在不断加大,中国的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6]因此,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国家治安、推进民生幸福、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以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等对中国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2.4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快速,国民生活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多而过得越来越好,自3然而然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生态环境却越来越糟糕。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物种灭绝等生态问题正在折磨着脆弱生态环境。因此,为了中国的发展能够更好更稳定,我们要有一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意识,更要有人类不是大自然的主人,而是大自然的子女的认知。2.5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经济全球化”,相信这个词绝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经济全球化并非是一首全球各国共同繁荣的牧歌,而是把锋利的双刃剑,它既能带来巨大的国际分工利益,又蕴涵着风险.[7]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发展带来的利益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中国社会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有利于促进中国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从而促进全球生产力的发展;其次,经济全球化拓展了中国经济活动空间,激活了世界范围内中国各企业的经济竞争,推动了中国与国际之间的接轨与合作,有利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经济。但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如果不能正确把握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的主动权,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会更大。[8]当前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有:第一,原有的不合理的国际秩序的挑战。目前的国际秩序主要是发达国家建立起来的,大多都是以发达国家的利益为主的。第二,西方发达国家强大经济优势的挑战。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面对这种差距,中国应该好好的把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努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国内经济实力。第三,西方发达国家强大的科技优势的挑战。中国应该吸收国外的高新技术,整合并开发出属于自己的新技术,在经济上慢慢地向西方发达国家靠近。第四,西方发达国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挑战。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是一种违反国际秩序的做法,中国应该在积极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建立友好的国际关系,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第五,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及一些正在兴起的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和挑战。竞争是难免的,最主要的是公平的竞争,在这种竞争上,中国要提高科技技术,慢慢的在竞争中占领主动地位。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克服全球化带来的诸多的不利因素,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实现我国生产力的跨越,是我们当前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为此中国应该积极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9]2.6领土主权问题带来的挑战领土是国家主权赖以体现的最基本物质空间,国家主权因为其以领土为物质基础才具有现实性。领土主权问题也是当前中国发展的一个重大的挑战。当前中国领土主权问题主要有4南海争端问题,中日钓鱼岛争端问题,台湾问题等。在全球化背景下,传统的国家领土主权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和限制,但建立在领土主权之上的国家主权,仍旧是国际关系的基石,国家领土主权不可侵犯仍是现代国际法的最重要原则。因此,中国政府应充分利用和抓住国内环境和国际大环境变化中的“战略天窗期”,着眼于战略大局,着眼于国家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坚持以和平的、外交的方式解决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边界纠纷,有效地维护中国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统一与安全。[10]2.7“中国威胁论”舆论带来的挑战改革开放使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和世界的和平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中国各方面实力的快速增长,“中国威胁论”这个词也开始“诞生”,并成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外部阻力。“中国威胁论”的理论和思想支撑主要来自“霸权稳定论”、“权力转移”理论、“文明冲突论”等。[11]此外,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上的偏见以及西方社会的国际话语权优势也是“中国威胁论”存在的重要因素。[12】“中国威胁论”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将是很大的。对此,中国向世界表明坚定的决心,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方针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开展国际外交,在“韬光养晦”的同时还要“有所作为”,以沉着、冷静、理性、自信的心态应对“中国威胁论”。3.从容面对挑战,促进稳定发展在中国发展道路上,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要想更好更稳定的发展,就必须从容应对国内以及国际上带来的重大挑战,即应该以一种沉着、冷静、理性、自信的心态面对一切挑战。只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才会更有秩序,社会才会更加稳定,人与自然生态环境才会更加和谐,国家经济实力才会快速增长,国民生活水平才会改善。参考文献:[1]韩壮壮.当前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挑战及中国对策探析[J].改革与开放,2009-11.[2]刘思远.2020年中国发展面临的挑战[N].中外管理导报,11.[3][4]张桂莲,王永莲.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人口学刊,2010,5.[5]李萍.中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M].特区经济,2007-9.[6]钟俊生,赵宏伟.维护社会稳定理论与实践研究[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1.[7]王敏.经济全球化: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N].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2-10,16:1.[8]谭荣邦.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命运[N].光明日报,2001-11-24(B1).5[9]辛琪.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及我国的战略对策[J].世界经济研究,1997,24-27.[10]马小军.中国领土主权安全的战略再审视[J],国际民生,2010,5.[11]朱锋.“中国崛起”与“中国威胁”——美国“意象”的由来[J].美国研究,2005,(3).[12]卫灵,贾静.在和平发展中应对“中国威胁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