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结构优化的技术进步路径选择(最后定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产业经济】制造业结构优化的技术进步路径选择——基于动态面板的经验分析傅元海1叶祥松1王展祥2(1.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广东广州510006;2.江西财经大学《当代财经》杂志社,江西南昌330013)[摘要]借鉴OECD制造业分类法将制造业分为高端、中端和低端技术产业三类,利用1999—2012年数据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在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均不对称。理论上,不同技术进步路径对制造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影响机理与作用不尽相同。运用两步稳健系统GMM进行估计发现,自主创新促进制造业结构趋于合理但不能促进其升级;外资不会自动发生技术溢出优化制造业的结构。进一步实证检验发现了制造业结构优化的技术进步路径:在消化吸收外资技术基础上的自主创新能促进制造业结构的高度化与合理化,但通过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寻求高端产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突破,制造业结构升级才会伴随高附加值化;提高本地产业技术能力,外资会发生技术溢出并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并趋于合理,提升高端产业核心技术创新的能力才能促使外资转移先进技术,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并实现高附加值化;加快推进市场化进程,制造业结构升级且实现中高端产业高附加值化,生产要素才能通过结构转换促使结构不断趋于合理。[关键词]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度化;自主创新;外资技术溢出[中图分类]F40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80X(2014)09-一、问题提出在改革开放中,凭借廉价劳动力、土地、原材料等优势,初级要素专业化的产业发展战略成功推动了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中主要承担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生产制造或组装环节,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特别是工资及土地、能源、原材料价格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不断上涨,初级要素专业化的产业发展战略依托的低成本优势已逐步消失,资源环境的约束和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空间扩大的有限进一步制约了以初级要素专业化产业发展为载[收稿日期]2014-05-2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外资技术溢出影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批准号71173074);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模仿效应、非模仿效应与经济增长质量”(批准号12JJ3075)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过剩条件下促进经济适度发展的结构优化理论与对策研究”(批准号13CJL015)的资助。[作者简介]傅元海(1967—),湖南慈利人,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教授;叶祥松(1957—),湖北赤壁人,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展祥(1979—),湖北黄冈人,江西财经大学《当代财经》杂志社副社长,副研究员。2体的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因此,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优化制造业结构,以实现节能、降耗、减排。从长期看,技术进步是产业结构优化的根本动力。技术进步促进制造业结构优化,包含制造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两方面。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的主要路径;一些经验分析发现技术创新促进了制造业结构的升级[1],但是不同技术层次产业的技术创新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明显不同[2]。而且,技术创新对制造业结构的作用受市场需求、生产要素的流动性等因素的制约。国际技术转移也是技术进步的重要路径,进而可能促进东道国产业结构升级[3]。虽然可以依据国际技术转移对制造业产值或增加值的实际影响来判断国际技术转移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4,5],但这并不准确;而国际技术转移如外商直接投资(简称外资)技术溢出对不同技术层次制造业比例变化的实际影响[6],则反映了外资技术溢出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国际技术转移对东道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不仅受市场化水平的约束,而且受吸收能力等因素的制约[7]。总之,技术创新和国际技术转移不是无条件地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或国际技术转移既影响制造业结构的高度化,又影响制造业结构的合理化,但是技术进步对制造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在现实中和学术界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关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在产业结构变迁中既可能一致,也可能相互冲突。产业结构从低水平向高水平演进过程中,如果生产要素在产业间能充分自由流动,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是一致的;如果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生产要素不能充分自由流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结构可能不合理,即资源在产业间的配置效率下降。因此,技术创新或国际技术转移可能导致制造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趋于不一致。另外,不同路径的技术进步与不同制造行业技术水平的匹配度不同,进而对制造业结构优化的作用也可能不同。虽然很多文献讨论了技术进步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但是很少有文献研究技术进步对制造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更没有成果考察制造业结构既高度化又合理化的技术进步路径。为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自主创新、外资技术溢出和二者相互作用对制造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探索制造业结构同时高度化和合理化的最优技术进步路径,以期为制造业结构调整提出有价值的政策建议。二、中国制造业结构变迁的特征中国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并不意味着生产要素可以充分自由流动,进一步说,中国制造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变化趋势可能并不一致。1.制造业结构高度化的特点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制造业结构分类的方法。韩国李贤珠[8]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制造业分类基础上,合并高端和中高端技术产业,将制造业分为高端、中端和低端技术产业三类,本文借鉴这一方法按技术水平将制造业分为三类①,由于产值和增加值数据不全,销售收入与产值非常接近,采用销售收入数据替代产值来测算制造业结构变动。1996—2012年中国高端技术产业的比例最高且总体呈上升态势,从0.4上升到0.45;中端技术产业的比例不断上升并超过低端技术产业,从0.27上升到0.31,2003年超过低端技术产业;低端技术产业的比例不断下降,从0.33下降到0.246。因此,中国制造业技术密集度不断提升,即结构不断趋于高度化。区域制造业结构高度化特征及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差异。三类产业比例特点及变化趋势与全国完全一致的地区有江苏、广东等。一些地区高端技术产业比例最高且呈上升趋势,但中低端技术产业比例及变化趋势特点与全国不同,如北京、上海、重庆等。有些地区高端技术产业比例最高却呈下降趋势,中低端技术产业比例及变化趋势特点也不相同,如天津、吉林、四川等。一些①测算制造业结构变化的数据来自国研网,各地区制造业销售收入为各行业之和,全国数据为各地区数据之和,其中2001年和2002年数据缺失其他制造业数据,感兴趣的读者可向作者索要计算结果。3地区高端技术产业比例不断上升并逐步超过其他两类产业,且低端技术产业比例不断下降,中端技术产业比例变化呈波动状态,如安徽、浙江。也有地区高端技术产业比例不断下降且逐步低于中端技术产业,中端技术产业比例不断上升,由比例最低变为最高,如陕西。有些地区中端技术产业比例最高,高低端技术产业比例特点及变化趋势却存在差异,如河北、山西、甘肃、宁夏、辽宁、贵州、内蒙古、青海和新疆等。福建低端技术产业比例最高;黑龙江、河南和广西制造业结构变化特征不明显。总之,全国、北京、上海等地区制造业结构不断趋于高度化,而福建等地区制造业结构呈现低度化趋势,江西等许多地区制造业结构没有出现高度化。2.制造业结构合理化的特点产业结构合理化强调产业的协调程度、结构聚合质量或资源配置效率,学者认为结构偏离度反映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9],借鉴这一公式测算制造业结构偏离度。(/)/(/)1njjjindrsQLQL(1)indrs表示制造业结构偏离度,Q表示制造行业产值,L表示制造行业就业人数,j表示第j个行业,n表示制造行业数。制造业结构偏离度indrs值与制造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反相关。如果市场充分竞争且供求均衡,资本、劳动等可以充分流动,各行业劳动生产率无差异,即行业产值的比例与行业就业比例相等,制造业结构偏离度则为0,生产要素在制造行业间的配置处于最优,生产达到均衡状态。由于资本的专用性和劳动技能形成的长期性,现实中资本和劳动不可能完全流动,indrs值不可能为0;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市场化程度较低,生产要素流动性更低,indrs值可能更大。中国制造业结构偏离度从1997年的0.14不断上升到2007年的0.83,随后逐步缓慢下降到2012年的0.6,即制造业结构总体上趋于不合理。多数地区制造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变化特点同全国基本一致,如除海南和浙江外的沿海11省市、中部6省和新疆;少数地区制造业结构偏离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如内蒙古、吉林、重庆、四川、云南、宁夏、贵州等地区;一些地区制造业结构偏离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如浙江、广西、陕西、甘肃、海南;一些地区制造业结构偏离度明显呈波动状态,如黑龙江、青海。各地区制造业结构偏离度差异非常明显,湖南、重庆、四川、广西、河南、山东、湖北、内蒙古、贵州、宁夏等地区制造业结构偏离度较低,制造业结构较为合理;海南和西部的云南、甘肃、青海、新疆制造业结构偏离度偏高,制造业结构不合理;除海南、山东外的沿海地区和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陕西等地区制造业结构偏离度较高,制造业结构较为不合理。3.制造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的比较比较制造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的特点及其变化趋势可以发现,制造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既有一致,也有相反。从全国看,1996—2003年高端技术产业比例不断上升,2004—2012年略呈下降趋势;而1997—2007年结构偏离度不断增大,2008—2012年呈小幅缩小趋势;这就是说,1997—2003年和2008—2012年制造业结构高度化趋势与合理化相反,2004—2007年则一致。比较区域的制造业结构变迁可以进一步验证这一观点。如北京、天津、上海等制造业结构高度化突出的地区,结构却不合理;湖南、湖北等地区制造业结构高度化不明显,却较为合理;福建等地区制造业结构呈现低度化趋势,且不合理。各地区制造业结构高度化变化趋势与合理化变化趋势既有一致,也有背离。因此,制造业结构变迁过程中,从低端技术产业向高端技术产业演进并不意味着产业间资源配置总是有效率的,即产业结构既可能趋于合理,也可能出现不合理。三、不同技术进步路径影响制造业结构优化的机理1.自主创新优化制造业结构的作用受多种条件限制不可否认,技术进步是制造业结构变迁的根本动力。但是不同条件下,技术进步不一定优化4制造业结构。自主创新对制造业结构的作用受创新结构、创新类型、创新成果转化等因素的影响。从创新结构看,由于产业自主创新不仅促进产业增长,而且提高产业劳动生产率,不同产业自主创新对制造业结构变化的影响不同。低端技术产业自主创新促进产业增长能促进制造业结构的合理化,不利于结构升级;高端技术产业自主创新促进产业增长能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但不一定有利于结构的合理化。如果经济处于均衡状态,高端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引发生产要素流动,直至产业间资源配置重新形成均衡,制造业结构同时趋于高度化和合理化。如果经济处于非均衡状态,高端技术产业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但不一定促进其合理。高端产业在核心技术或关键技术上创新突破,就会控制产品价值链的中高端,劳动生产率提升幅度超过其他制造行业,因为生产要素不能充分自由流动,产值比例上升超过就业比例,制造业结构趋于不合理。高端产业在价值链低端环节进行技术创新,但不能在核心技术或关键技术上突破,投资和生产规模虽然扩大,但是依赖进口高技术含量的中间投入品支撑生产,高投入低产出方式提升高端技术产业产出比例,产业结构趋于高度化;投入产出率不高,劳动生产率上升幅度可能低于低端技术产业,产业间劳动生产率差异缩小,制造业结构趋于合理。总之,在经济均衡状态下,高端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优化制造业结构;在非均衡状态下,高端产业技术创新能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但不一定促进结构趋于合理,即使促进结构趋于高度化和合理化,但也是高端技术产业低附加值化的结果。产业自主创新投入或创新成果最终只有通过产业化,才能实现产业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发展及结构变化。创新投入和成果转化投入都存在机会成本,因为任何产业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