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的发展对拉动国民消费的贡献-----相关理论考察与福建省的实证研究孙根年教授、博导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专题1:提纲一、什么是内需二、为什么要拉动内需三、拉动内需的政策误区四、旅游业拉动内需的优点经济增长三架马车消费需求消费拉动投资需求投资驱动出口需求出口带动国民收入流量的决定因素:Y=C+I+G+X–MC居民消费,I企业投资,G政府支出、X出口,M进口1.国民收入流转与三驾马车消费: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消费增加意味着社会总需求的增长和国民收入的最终实现。投资:指货币转化为资本,进入生产过程。投资会产生两个效果:(1)为下期扩大再生产奠定基础;(2)直接增加对现期产品的需求。出口:指向国外提供所需的产品和服务,目的是扩大生产规模、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三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路径描述消费产品需求生产国民收入经济公共品供给生产成本利润生产投资国民收入经济出口出口品生产国民收入经济投资品需求生产投资贡献率=年度投资实际增加额/当年GDP实际增加额×100%消费贡献率=年度消费实际增加额/当年GDP实际增加额×100%净出口贡献率=净出口年度实际增加额/当年GDP实际增加额×100%三大需求对GDP贡献率的国际比较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年份贡献率拉动贡献率拉动贡献率拉动(%)(百分点)(%)(百分点)(%)(百分点)200150.24.249.94.1-0.10.0200243.94.048.54.47.60.7200335.83.663.26.31.00.1200439.54.054.55.56.00.6200538.04.338.94.423.12.6200640.05.143.95.616.12.0200739.25.642.76.118.12.5200843.34.247.74.69.00.8200953.14.694.68.2-47.7-4.1三大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投资驱动+出口居民国内消费低(收入增长缓慢,消费不旺)政府支出高(财政占GDP比重高,三公开支大)广义内需消费需求投资需求2、什么是内需,为什么要拉动内需居民消费需求政府消费需求近四年GDP占比分析54.3%51.8%49.9%49.0%43.15%42.74%42.55%42.00%2.5%5.4%7.5%8.8%0.0%10.0%20.0%30.0%40.0%50.0%60.0%04年05年06年07年消费占比投资占比净出口占比低于世界61%的平均水平A、拉动内需是我国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47.45%59.39%468%0%100%200%300%400%500%消费增长投资增长净出口增长07年比04年增长值A、拉动内需是我国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B、目前我国所处的经济环境的需要美国次贷危机全球金融海啸全球实体经济以美国为首的各国政府联合救市政策像多米诺骨牌连锁反应国内背景:今年年初控制通货膨胀稳健的财政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目前形势保障经济平稳增长扩大内需。2009.8C、中国经济现状12.33315.4-23三、扩大内需的几个认识误区误区之一:扩张性投资就是扩大内需宏观经济学告诉我们,需求分为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那么投资需求是不是“内需”呢?按照宏观经济学,答案是肯定的。事实上,每当经济萧条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就是通过财政来扩大投资需求,以保持经济的适当增长和就业。动态看,投资的一部分会转化为消费,因而投资也扩大消费需求。但长期这样是有问题的,必将造成居民收入下降和消费需求不足。误区之二:房改、医改、教改、购车等就是拉动内需医改、教育产业化,当初确实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实践证明,不但不能扩大内需,而且带来一系列问题。片面的医疗和教育产业化,不但带来一些社会问题,还增加低收入人群的负担,不可能真正扩大内需。另外,房改和购车也被视为拉动内需的手段,房改导致房价上涨,购车挤占了居民消费,同时带来土地侵占、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是不可持续的发展。误区之三:内需不足是因为人民有钱不消费上述医改、教改、房改等,都是以此为前提的。认为,国人有钱不愿消费,似乎从统计数据上也得到一定证明。截止2008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总额达20万亿元,仅2008年当年就增加4.63万亿元,是2007年的三倍。储蓄率也已高达将近50%。可是,考虑到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基尼系数达到了0.5左右,绝大多数储蓄为少数高收入人群,绝大多数劳动者的购买力是很低的;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绝大多数富人的储蓄是很难转化为“消费需求”的。内需不足的内在机制消费需求才是最终的的需求,劳动者收入低是内需不足的直接原因,因而国内消费需求提高才是扩大内需的根本。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关键,是增加占劳动者的收入,提高他们的购买力。但是,由于我国“三低一高”(低工资、低成本、低产业链和高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决定了我国劳动者的收入很低,而且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从2001年至2006年,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从51.5%下滑到40.6%;而发达国家在70%左右。投资高居不下,导致生产出的产品在国内内有需求,于是只有只好加大出口力度,造成内需相对更加减少。三大增长方式转变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消费、投资、出口三架马车协调拉动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增长带动第三、第二、第一产业协调发展带动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专题2:题要:1问题的提出2概念模型与研究方法4.旅游对扩大居民消费的贡献3.旅游消费结构的分析5.结论1.问题的提出2008年以来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出现严重的萎缩,2009年与2008年相比出口额下降了16%。因此,国家把“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提高到重要的位置,并出台了4万亿投资计划和相关的政策措施,试图通过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如何扩大内需,通过那些产业拉动消费,学术界见仁见智,纵观国内的相关文献,旅游业被认为是“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重要产业。如《中国科技财富》发表特邀评论员文章:“旅游业给扩大内需一个支点”;武汉大学战略管理专家辜胜阻教授提出:“发展旅游业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国家发改委张津夫教授撰文:“扩大旅游消费、拉动内需增长。然而,上述文献均为概念论述性,缺乏针对特定区域的实证分析。本文试图以福建省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从1997年到2008年,福建旅游业获得了持续快速的增长。其中,国际旅游从117.4万人次增长到293.2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从6.13亿美元增长到23.93亿美元,分别增长了2.50倍和3.90倍;国内旅游从1900万人次增长到8562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从110亿元增长到852亿元,分别增长了4.51倍和7.74倍。旅游总收入也从160.9亿元提高到1018.23亿元,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从5.36%提高到9.41%,增长速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文以1997-2008年相关的统计数据,分析福建省旅游消费变化及对国民消费的拉动作用。如何分析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可分四个层次:一、狭义的旅游业:风景业(景点门票)和旅游社业(导游与管理)是最狭义的旅游,其收入直接进入国民收入;二、分开清晰统计的产业部门: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购物、旅游娱乐等,虽然是国民经济相关产业的部分,但其收入分开统计、界限清晰;三、需要剥离的产业部门:旅游交通与整个交通运输业,由于行业门类众多,统计口径复杂,需要剥离计算;四、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或第三产业)的贡献,以旅游业总收入与国民经济(第三产业比值)计算相对简单。2概念模型与研究方法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可从四个层面分析:第一,就是狭义的旅游业:游览业(景区景点门票)和旅游社业(导游与管理)是最狭义的旅游业,其收入直接归旅游部门所有,属于单纯的旅游收入;第二,旅游部门和国民经济部门分开统计的产业部门: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购物、旅游娱乐等。这些部门最初只是国民经济中的部门,但是随着旅游的发展,这些部门被分离出来服务于旅游业,但是在旅游业和国民经济中相关产业的收入分开统计、界限清晰;第三,需要剥离的产业部门:旅游交通与整个交通运输业。由于交通方式种类众多,统计口径复杂,需要剥离计算;第四,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或第三产业)的贡献,以旅游业总收入与国民经济比值来分析旅游业的地位指数,计算相对简单。旅游交通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游览旅游购物旅游娱乐其他消费基本消费非基本消费交通运输餐饮业住宿业观光游览批发零售娱乐业其他行业一型服务业二型服务业图1.旅游业与国民经济第三产业的循环模式2.1旅游业是为了满足游客旅游需求,由国民经济若干行业的部分组合而成的产业集群。图1.旅游消费结构变化及其发展测度模式2.2旅游业拉动消费增长的关键在于:引入国内外省区以及外国旅游人口来本地区消费,通过扩大内需、增大消费,提高以消费计算的国民收入。从上述模型可以看出:基本消费包括餐饮、住宿、旅行、游览,为风景业、旅行社和宾馆饭店收入,进入狭义的“旅游业”;而非基本消费包括购物、娱乐、交旅行社的费用和其他费用,构成娱乐业、零售业和其他部门的收入,进入消费市场。两者合并构成社会消费,可从社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以及国民总消费等方面,分析其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2.3游客的旅游消费可划分为基本消费和非基本消费:基本消费拉动吃住行游等消费增长,非基本消费拉动零售业和娱乐业的发展,两个消费的增长都很重要。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是在形象塑造和景点开发上,突出区域特色、打造品牌景区,提高各地区的旅游吸引,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二是在产业政策上,积极开发旅游商品和纪念品,大力发展娱乐业和旅游购物,以此推动旅游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其附加值。本文认为,我国旅游业从数量规模扩张型,走向质量效益提升型。是转变旅游增长方式的核心任务和基本策略。2.4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是:打造品牌景区、突出区域特色,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提高旅游业发展的人气指数。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购物旅游娱乐航空旅游铁路旅游公路交通水运交通基础消费旅游交通餐饮业住宿业批发零售文化娱乐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运运输简单可分离复杂剥离型图1.旅游业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的计算模式旅游游览旅游社业狭义旅游核心整体旅游产业第三产业TAV国民经济GDP单纯2.2研究方法2.1旅游消费倾向率倾向率(或趋向率)是气候变化研究提出的概念,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时段内,某项指标随着时间变化的平均速率。倾向率是以线性回归方法计算的参数,当回归方程满足预测要求时,其倾向率(α)即为直线的斜率。本文将此概念引入,反映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吃住行游购娱等各项旅游消费随着时间的线性变化率,单位是:元/人.年。本文提出了4个指标:前两个指标测定旅游消费结构变化,后两个指标测定旅游拉动国民消费。2.2消费结构指数将“餐饮、住宿、交通、游览”等消费看成是旅游的基本消费,将“购物、娱乐、交旅行社和其他”等消费看成是非基本消费,并以非基本消费与基本消费的比值,反映旅游消费结构的高级化。消费高级化指数(β)=[非基本消费/基本消费]×100%。结构指数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成熟化程度。β值越大,说明购物和娱乐等非基本消费在旅游消费中所占比例高,旅游发展的水平较高,消费相对成熟,如台湾和香港结构指数在1.2--2.0之间。相反,β值越低说明旅游购物和娱乐业还没有发展起来,该地区的旅游业发展相对初级和滞后。2.3旅游消费地位指数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产业。其中,旅游餐饮是餐饮业的部分,旅游住宿是住宿业部分,旅游交通是交通运输业的部分,旅游购物是批发零售的部分,旅游娱乐是文化娱乐业的部分,大概纯旅游的算是旅行社和景点业的收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大,最重要的是:外地人和外国人也来参与旅游消费,从“扩大内需、增加消费”这个侧面拉动国民经济发展。为了反映旅游消费在国民消费中的比例,本文用如下公式反映旅游消费的比例。旅游消费地位指数=[某项旅游消费/国民经济相关部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