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宣传文化人才工作的调研报告兰宇近期,我部对全市宣传文化人才工作展开专项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和走访等形式,分析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和面临的形势,研究今后工作思路,全面实施“人才兴文”战略,着力打造一支规模较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宣传文化人才队伍,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坚强有力的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持。一、宣传文化人才队伍现状和面临的新形势(一)积极推进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了一批优秀宣传文化人才。——宣传文化从业人员总量不断增长。截至2006年底,全市宣传文化从业人员为2278人(其中非国有制从业人员942人),其中,新闻专业293人,艺术业为370人,图书馆业为21人,群众文化业为25人,艺术教育为80人。娱乐业为575人,其文化产业为914人。——人才结构逐步改善。全市宣传文化系统内在岗职工811人,具备高级职称人员为37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5%;具备中级职称的人员为166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0%。中级以上职称人员中,研究生学历占2%,本科学历占57%,大专学历占26%,中专学历占3%,高初中学历占12%。——中青年优秀人才不断成长。目前,全市获国家级奖项3人,其中,青年女作家包丽英获第二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书法家王厚孝、李静伟作品入选“兰亭奖”,书法家白占荣被评为自治区“四个一批人才”。郝万虎、杨勇被评为自治区十佳新闻记者。——文化体制改革进展顺利。今年全系统事业单位相继进行了改革,实行全员聘用制。符合宣传文化系统特点的人事管理和收入分配制度正在逐步建立。(二)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人员学历偏低,知识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调查显示,宣传文化从业人员59%是大专以下学历,本科生和研究生学历人员少。文化界低学历现象严重。——宣传文化专家队伍力量较弱,存在“三少”(大家少名人少名作少)现象。全国全区文化界重量级的“大家”、知名人物、名作家、艺术家、记者编辑、主持人、理论家、出版家较少,创作反映时代精神和本地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少。——宣传文化人才培养力度较弱,专业化程度低,队伍结构有待优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宣传文化多数从业人员专业不对口或学历低,半路出家,经过短期上岗培训后就开展工作。一般后期专业培训少且不系统。系统培训处于自发状态。整体文化业务水平较低、投入少,文化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缺乏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和经理人,文化机构规模小,管理水平低。——招聘人员收入低,用人机制有待完善。宣传文化从业人员收入低,人才外流严重,新闻专业和艺术院校毕业生来我市工作的较少,专业人才得不到及时补充。招聘人员平均月工资不足八百元。近年,市歌舞团因编制问题调走了近20名声乐、舞蹈演员,过低工资收入使人才流动性大,造成能干的留不住,不能干的推不出去的现象。(三)面临的形势。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当前文化建设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宣传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正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宏伟大业,人才为本。人才是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的创作者和传播者,文化人才是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中坚力量,是增强文化竞争力、发展力的源动力。无论是发展宣传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还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都必须以人才为基础、为保障,都需要人才工作来推动、来支持,必须把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宣传文化发展的总体布局,大力开发宣传文化人才资源,实施“人才兴文”战略,努力形成促进宣传文化人才成长的良好机制,加强培养、大力吸引、合理使用,造就一支素质好、水平高、业务强的人才队伍,为宣传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二、加强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建议(一)实施“人才兴文”战略,成立宣传文化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宣传文化人才工作。进行全市宣传文化人才信息普查,建立人才信息库,制定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强同有关方面联系与协调,争取各方支持,加大宣传文化人才资源开发的资金投入,保证“人才兴文”战略顺利实施。(二)紧紧抓住大力培养、积极引进、合理使用人才三个环节。加强以宣传文化行政人才、宣传文艺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建设,着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实现宣传文化从业人数总量稳步增长,文化从业人员占总人口比重稳步提高,文化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三)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以培养高层次宣传文艺人才为抓手,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培养计划。在5年内,重点培养10名左右德才兼备、学术功底深厚、专业成就突出、有较高声望的名理论家、名编辑、名记者、名主持人、名出版家、名艺术家;50名左右在理论研究、新闻采编主持、出版发行、表演艺术、美术创作、文化科研等方面专业拨尖、成绩突出的宣传文化名家和学科带头人,以此带动整个宣传文化人才梯队建设,使他们成为宣传文化战线的领军人物,加大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增强宣传文化人才队伍的活力和发展后劲,在5年内,培养100名左右的青年骨干人才,使他们成为宣传文化领域的中坚力量,对文化经营管理人才、文艺编导、文艺创作、节目策划、文化科技等人才紧缺的领域,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基层文化人才培训网络。不断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四)做好培训工作。建立健全系统在职人员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创新培训内容,完善培训机制,整合培训资源,针对不同岗位人员的具体情况,分期分批实行专业培训、2010年前,对部内和三区宣传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的系统轮训。完成全市文化艺术、文物、新闻、广播电视系统内工作人员的普遍轮训。(五)完善人才选拔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和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原则,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要求,健全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选拔和激励保障机制,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环境。各单位要依据行业和岗位特点,逐步推行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进职称改革。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建立人才流动机制,引导宣传文化人才合理有序流动,把优秀人才集聚到文化建设中来。扩大选拔范围,拓宽选拔渠道,走出去广泛吸引市外优秀人才拔尖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进入我市宣传文化系统中来。(六)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将政治坚定,领导能力强,具有开拓精神,熟悉文化工作的优秀同志选拔上来。二是继续实施系统内干部交流挂职锻炼制度,建议市委让新闻单位负责人列席市委常委会。将系统内优秀领导干部推荐到政府部门任职,为其提供广阔发展空间。同时将系统外优秀人才吸引到系统内,为其展示才华提供平台。三是实施名人工程。推行首席记者(编辑)制、新闻节目主播制、课题负责人制度、记者编辑个人署名专栏制度、作品研讨会制度,使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名利双收,真正使一流的人才、一流的贡献获得一流的报酬。(七)建立荣誉制度。要在社会和系统内积极评价优秀人才和优秀作品。为推动我市宣传文化的繁荣发展,对在宣传文化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宣传文化工作者授予人民艺术家、人民记者等荣誉称号,并设立“乌海文化杰出贡献奖”,表彰在文学、艺术、人文社科、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