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我院多校区办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研究高等院校多校区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双力推动的产物。虽然多校区办学属于新生事物,但是发展迅速,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到多校区办学的行列,多校区办学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大战略性的课题。我院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局限性和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为了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多校区办学将是我们今后必须长期面对的问题和长期坚持的办学模式。因此,对我院多校区办学问题进行研究,积极探索有我院特色的多校区办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仅对于提高我院多校区办学的质量和效益,而且对于我院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一、当前我国高校多校区办学的经验借鉴我国高校的多校区办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于90年代。1985年,国家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启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据统计,仅1992至2001年的十年间,我国高校进行了275次院校合并,先后有612所高校进行了合并与重组,组建了250所新的大学。其中,以2000年为最多,短短一年中,共进行了105次合并,有203所高校经合并重组为79所新的大学。(一)高校多校区办学的基本类型高校多校区办学是指一个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高校在两个以上的校区同时办学,其不同校区之间可以相互毗邻,也可分处异地。根据校区的形成和起源,多校区办学可以分为合并高校模式和新建校区模式两大基本类型。合并高校模式,是指两个或多个院校的合并。新建校区模式,则是指学校因所处地理位置的局限性而到外部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和新的办学增长点。此外,依据不同标准,还可有其它一些划分方式,如根据校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可分为本地模式和异地模式;根据合校前各校的办学实力可分为强强合并、强弱合并和弱弱合并等模式,也有一些多校区高校同时兼有并校和新建校区。(二)多校区高校的管理模式2目前比较常见的多校区管理模式主要有:1.集权式管理模式。集权式管理是指以校长办公室为首的校级管理机构集中在某一校区内,各个校区只设置一个校区管理办公室,它打破了各个校区的管理体系,实行一个校本部、一套管理机构进行管理的运行机制。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全校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和统一行动。学校的方针政策能直接贯彻到院系教职工中,各个校区取长补短,形成有利于新学校发展的规章制度,促进统一认识,便于统一管理。集权式管理模式虽然有利于全校一盘棋、统一规划和管理,但校长要面对分布若干个校区的全校几十个院系和直属单位,管理跨度很大。根据管理幅度原则,这种管理的成本较大,降低了管理效率。校领导和机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布置和检查工作,尽管主观上努力工作,但由于战线过长,许多工作仅仅浅尝辄止,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由于各个院系互相独立,工作中难免出现考虑各自利益的现象,难于形成互相竞争共同提高的各个办学实体。另外,各个校区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机构,管理相对滞后。2.分权式管理。分权式管理是指各个校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校,具有相对完整的与学校的管理总部相配套的管理机构,并拥有较大的自主权。这种管理的优点在于管理跨度减少,校长只需宏观地领导若干校区或学院,以便校领导能够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处理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分权式管理还能够较好地发挥分校区领导和教职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认真负责地做好各项工作。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增强分校区或学院的活力,便于校区各学科交叉融合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和学术氛围,促进教学科研的发展。分权式的管理模式,对增强分校区活力和提高管理效率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分权管理下分校区的权力得到了强化,容易造成一定程度的管理权力分散,会弱化学校的统一管理,尤其在分校区建设之初对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归属感、学校凝聚力的形成会带来较大的压力。再加上分校区职能管理机构的重复建设,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财、物、资源的浪费,加大了经费支出。3.条块结合式。所谓“条”管理,即是学校对校区的纵向管理,是学校有关职能3部门向校区实施的延伸管理;而“块”管理则是校区内部的横向管理,是由校区成立的管理机构实施的本区化管理。根据“条”与“块”的职能定位不同,管理模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条块结合,以条为主”;一类是“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式管理模式是集权式管理模式与分权式管理模式的有机结合,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在加强对各校区管理的同时,又给予各个校区相当大的自主权,不仅有利于全校的统一管理,也有利于各校区内部的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益。条块结合模式的管理结合了集权式管理模式和分权式管理模式的优势:一方面加强了资源的统一配置、统一管理;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各个校区的积极性,有利于盘活资源。但是它也无可避免地凸显了两种管理模式的不足:一是资源的重复建设、交通和通信成本上升等一系列问题都相对提高了管理成本;二是由于各个校区管理委员会缺乏对人财物资源的调控权和校区管理委员会与驻区各个单位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协调的难度较大,也降低了管理的效率。目前,我国高校多校区的管理一般都采用“条”与“块”结合的模式。(三)多校区高校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多校区高校无论采用何种管理模式,教学组织和管理都始终是校区工作的核心,其它各项工作则必须始终服从和服务于校区的教学工作。对于“以条为主”管理的校区,其教学组织和管理的重心一般仍在教务处,校区只设一个教务工作办公室,配备少量管理人员,负责校区日常的教学调度、协调和学籍处理。校区教务办只有执行权,没有决策权。对于采用“以块为主”管理模式的校区,其教学组织和管理的重心部分下移到校区,校区教学管理部门可以有一定的管理权和决策权。教务处只负责学校的宏观管理、政策制定和重大事项的决策,并不直接参与校区教学的具体管理。二、我院多校区办学的利弊分析我院目前为“一院两区”,核心校区为北校区,随着长风东街新校区的建设,核心校区由北校区逐步搬迁至新校区,将至少形成东、南、北三校区办学格局,给教学与管理带来诸多的挑战和问题。(一)多校区办学的有利因素41.有利于我院拓展发展空间,扩大办学规模,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和社会竞争力。一方面,通过另辟新的校区,突破了原有地域及空间上的局限,拓展了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多校区办学将使我院的办学规模和办学实力得以实现短期内的跨越式发展。从整体来看,学院整体实力、影响力、社会竞争力将得到大幅度提高。2.有利于促进我院学科的整体优化以及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科群,创造新的学科生长点。多校区办学将使我院增设专业、增加学科、扩大招生成为可能,为实现多学科、跨学科的交叉、渗透与综合提供了必要条件,从而有助于推动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学科水平的进一步提高。3.有利于推动我院教育管理改革,提高整体办学效益。多校区办学为推动我院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提供了良好契机。同时,多校区办学资源的统一协调和配置、学科专业结构的整合与优化以及精简高效的运行管理机制,将为我院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创造有利条件。4.有利于形成我院多样化的办学模式,探索新的形势下教育发展的途径。多校区办学是我院自身发展需要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打破了过去单一性的办学格局和培养模式,为我院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二)多校区办学面临的主要问题1.学科建设与发展在单一校区情况下,我院学科结构稳定,管理复杂性低。形成多校区后,学科门类增加,打破了原先行动单一时权力集中的大一统局面,各学科要被赋予必要的发展权力,专业面的拓宽、学科领域的拓展增加了学科建设的复杂程度;此外,对于新建校区来说,其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往往相对滞后,新校区更多体现教学功能,从长远来看,对于校区的人才培养和未来发展是十分不利的。2.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师资队伍建设是新校区建设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方面,多校区办学将使我院教师出现严重短缺,不得不大量外聘,增加了教学管理难度,影响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由于校区内没有常住的教师,绝大部分教师坚持“走教”,只有有教学任务时才乘班车到校区上课,使许多学生觉得平时跟老师的见面机会太少,交流也很不方便,这对学习很不利。所以,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于5发挥多校区办学的优势是至关重要的。3.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校园文化建设往往是多校区办学,特别是新建校区办学的一个薄弱环节。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新建校区地处偏远、周边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人文气息比较淡薄;②新建校园由于办学时间短,没有历史积累和沉淀,缺乏校园文化底蕴,校区文化建设往往只能从零开始;③新校区在创办初期不可避免地会在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模式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存在种种不足和缺憾,可能只有低年级学生,或者只有部分从校本部剥离出来的几个专业的学生学习或生活,造成不同专业或高低年级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机会;④由于绝大多数承担校区教学任务的教职工都从校本部抽调,平时一般往返校区上课,很少吃住在校区,到了晚上或是节假日,整个校区就变成了学生的天下。学生和老师分处两地,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很少,沟通渠道不畅。由于多校区的状况,仅有少数学生能够享受到原汁原味的校园氛围,其他校区学生则会有被排斥的感觉,致使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强。4.校区间的交通与通信问题交通问题,包括交通速度和交通经费两个具体问题,这是多校区办学不得不认真面对、不得不慎重考虑的关键问题,是影响和困扰多校区办学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它直接影响着新校区的师资调度和教学秩序,另一方面,也给学院的办学增添了长期而又沉重的经济负担。另外,由于校区的空间距离,也增加了各个校区之间通信联络的成本,加大了非教学活动的支出。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新校区师资队伍的稳定和校区办学的质量。5.多校区管理运作问题一是原本单一校区管理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已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新校区的增加打破了原有的稳定,增加了管理的复杂程度,从而降低管理效率。二是对于院级管理机构而言只能坐落在某一校区,由于地理位置的差距,相对其他校区的管理,就增加了难度。三是由于空间上的分散性,使教育实施的各项活动在空间上不能有效地统一起来,实现各校区之间的资源优势互补有一定困难。总之,多校区办学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任何一所多校区办学的高校都存6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这也是我院现阶段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为了实现多校区办学的目标,关键要化弊为利,实现教学资源最大程度的优化。三、关于我院多校区办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方案我院多校区基本属自我扩张新建型多校区,东校区为新建校区,南校区为联合办学性质的扩张性校区,北校区为老校区,由于核心校区由北校区逐步搬迁至新建的东校区,新校区成为核心校区所在地,老校区的功能逐步变化。在借鉴我国高校多校区管理经验和分析我院多校区办学利弊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南校区管理的探索和实践,提出我院多校区管理的一些初步设想。(一)我院多校区管理的指导思想以党的教育方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学院的特点和校区的实际,坚持以人为本、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和谐管理,立足学院实际情况,着眼学校发展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新机制,保持特色,建立科学规范、协调高效的一校多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二)我院多校区管理的基本原则1.坚持“多个校区、一个整体”的管理原则,即:树立学院整体的观念,坚持统一管理,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领导、统一机构、统一制度、统一财务、统一规划),建立健全一整套适应一校多区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2.坚持“立足现在、着眼长远”的管理原则,即:为适应目前学院一校多区的管理需要,优先解决眼前的困难和问题,保证现在的管理平稳有效地进行,同时着眼长远和未来,兼顾前后管理的延续性,制定多校区管理的长远规划和目标。3.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管理原则,即:树立以人为本观念,坚持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加大管理投入,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效益,从广大师生的需求出发,为学院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提供便捷高效的管理服务。4.坚持“重心下移、院系互动”的管理原则,即: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充分调动学院和系部处室等各方面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