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力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Mechanics一、适用范围力学一级学科(0801)。二、培养目标【博士研究生】在力学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培养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独立从事力学学科及相关领域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力学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的能力。培养能够胜任力学学科及相关领域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人才。三、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求1、基本能力要求【博士研究生】(1)具有对复杂的研究对象正确建立力学数学模型能力;(2)熟练运用各种分析方法、数值计算、实验方法以及编写程序解决相关力学问题的能力;(3)具有独立从事与力学相关的科研工作的能力。【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初步具有对复杂的研究对象正确建立力学数学模型能力;(2)具有运用各种分析方法、数值计算、实验方法以及编写程序解决相关力学问题的能力;(3)初步具有独立从事与力学相关的科研工作的能力。2、基本素质要求【博士研究生】(1)具有高尚品格和人文综合素养,掌握坚实宽广的力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2)了解力学学科发展前沿,具有科学探索精神、科技创新意识;(3)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4)能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并能撰写外文论文;(5)能独立地承担相关科学和工程领域中的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任务和工程设计工作。【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具有高尚品格和人文综合素养,掌握坚实的数学力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2)具有科学探索精神、科技创新意识,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能阅读力学专业的外文资料、初步具有撰写外文论文能力;(4)能承担相关科学和工程领域中较为主要的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任务和工程设计工作2四、学制【博士研究生】学制为4年,课程学习1年,论文工作不少于2年。在校最长年限为6年。【硕博连读研究生】在取得的是博士学籍后的学制为4年,博士论文工作不少于2年。在校最长年限为6年。【直博生】学制为5年,论文工作不少于2年。在校最长年限为6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论文工作不少于1年。在校最长年限为4年。五、研究方向力学一级学科包括如下6个研究方向。1、动力学与控制(学科方向)2、固体力学(学科方向)3、工程力学(学科方向)4、流体力学(学科方向)5、生物力学(学科方向)6、交叉领域中的新兴力学问题(方向)六、课程设置级别课程类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内容偏重学时学分学期考核方式ⅠⅡⅢ5级5级课程中级课程公共课543110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理论322√考试第一外国语应用483√考试54311002自然辩证法概论理论161√考试5431100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理论161√考试51921001科技论文写作应用161√考查53021001信息检索应用161√考查公共基础课54012001数值分析※理论483√考试54012002现代数学物理方程理论483√考试54012003随机过程与时间序列分析理论483√考试54012004应用模糊数学理论483√考试54012005数理统计与多元统计※理论483√考试54012006矩阵分析※理论483√考试51212001弹性力学※理论483√考试51212002塑性力学理论483√考试51212003有限元方法理论483√考试51232001振动理论及应用并重483√考试专业51233001高等流体力学※并重483√考试3基础课51223001专业外语应用322√考试专业课51224001CAT技术及其在力学中的应用应用483√考试51224002结构分析软件技术应用322√考试51224003振动测试技术及谱分析应用322√考试51224004模态分析应用322√考试51224005大型有限元程序的原理及应用应用483√考试51234001分析力学并重483√考试51234002结构随机振动并重322√考试51234003流固耦合动力学(杨翊仁)并重483√考试51234004分叉理论及应用(乐源,谢建华)并重483√考试6级课程高级课程公共基础课64012001应用泛函分析理论483√考试专业基础课61233001张量分析与连续介质力学*※(康国政、蒋晗)并重644√考试61233002工程动力学(含线性与非线性振动)※(刘菲、李映辉)并重483√考试61233003损伤与破坏理论(蔡力勋、师明星)并重483√考试专业课61234001弹性波及波动理论(师明星、李映辉)并重483√61234002力学变分原理(杨帆、潘亦苏)并重483√61234003高等动力学(张明)并重322√考试61234004非线性动力学*※(谢建华)并重483√考试61234005力学中的数学物理方法*(李翔宇)并重483√考试61234006工程材料本构关系及有限元实现*(蒋晗、阚前华)并重483√考试61234007非线性有限元方法(柳葆生)并重322√考试61234008结构振动控制(李映辉)并重483√考试61234009计算结构动力学(杨翊并重483√考试4仁)61234010运动稳定性及其应用(张继业)并重322√考试61234011混合理论与多相流*(柳葆生)并重322√考试61234012粘性流体力学(张明禄)并重322√考试61234013微纳米力学*(师明星)并重322√考试61234014新型材料及其力学问题(涂层与界面力学)(江晓禹)并重483√考试61234015材料冲击动力学(朱志武)并重483√考试61234016空气动力学或气动弹性理论(杨翊仁)并重483√考试7级课程前沿课程公共课74311001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理论322√考试7431100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理论161√考试71321001学术期刊英语论文写作应用322√考试71321003英语(二外)应用322√考试公共基础课74012001现代数学理论483√考试74012002可靠性数学理论483√考试74032001粗糙集模型及其应用并重322√考试专业课71214001混沌动力学*(谢建华)理论483√考试71214002非线性系统分析与控制(张继业)理论322√考试71214003材料宏微观本构理论*(康国政、张旭)理论483√考试71214004高等复合材料结构力学(江晓禹)理论322√考试71214005流致振动理论(杨翊仁)理论483√考试71214006接触力学(赵华、江晓禹)理论483√考试71214007计算流体力学(柳葆生成志强)理论483√考试71214008多场(热、电、磁)耦合力学(李翔宇)理论483√考试71214009实验流体力学(张明禄)理论322√考试71214010复合材料制造工艺力学(杨杰)理论322√考试注:1.以外语教材、外语授课的课程在课程名称的后面填“*”;2.专业核心课程在课程名称后面填“※”。5实践教学环节七、选课要求【博士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16学分)学习补修课程、5级课程不计学分,学习6级以上(含6级)课程按课程学分计算。7级公共课:≥2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为必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为选修)。6级以上(含6级、7级)公共基础课:≥2学分。6级以上(含6级、7级)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总学分:≥9学分,其中《张量分析与连续介质力学》课程为必修,其中至少包括一门外文教材外文授课课程,且7级专业课应不少于5学分)。7级实践教学环节:≥3学分(《前沿性学术专题》、《学术报告》为必修)。*对跨学科考入的博士生,由导师制定课程补修计划,补修学分至少6个以上(应在导师制定的培养计划体现并有考试成绩,补修学分不包括在16个总学内)。*对本硕都为力学学科的博士生,至少选修一门跨一级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硕博连读研究生】、【直博生】(总学分不低于39学分)5级以上公共课:≥8学分,其中《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必修,《自然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必选一,第一外国语必修3学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为选修。5级以上(含5级)公共基础课:≥6学分,其中7级数学类课程至少2学分,选修5级力学类公共基础课最多计入3学分(本科力学专业学生选修不计入学分)。6级以上(含6级、7级)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总学分:≥20学分(5级《张量分析与连续介质力学》、5级《专业外语》课程为必修,且7级专业课应不少于8学分)。5级实践教学环节≥1学分《科研实践》必选。7级实践教学环节:≥3学分(《前沿性学术专题》、《学术报告》为必修)。级别课程类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内容偏重学时学分学期考核方式ⅠⅡⅢ5级中级环节54316100形势与政策理论160√√考查51216001学术报告(至少参加5次)理论161√考查51236002前沿技术专题(至少听5个)并重161√考查实践51226001科研实践应用161√考查51226002专业实践应用805√考查7级前沿环节71216001前沿性学术专题(不少于4个,每个4~10学时)理论322√考查71216002学术报告(至少参加8次,其中本人主讲1次)理论161√考查6*对本科为非力学专业硕博连读生,由导师制定课程补修计划,补修学分至少6个以上(在导师制定的培养计划体现并有考试成绩,补修学分不包括在39个总学内)。*对本硕都为力学学科的硕博连读生,至少选修一门跨一级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26学分)5级以上公共课:≥6学分,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必修,《自然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必选一,第一外语至少选3学分。5级以上(含5级)公共基础课:≥4学分,选修5级力学类公共基础课最多计入3学分(本科力学专业学生选修不计入学分)。5级以上(含5级)专业基础课程学分:≥6学分(6级《张量分析与连续介质力学》、5级《专业外语》课程为必修,5级以上(含5级)专业课学分:≥6学分。5级《科研实践》、《学术报告》为必修。*对本科为非力学专业硕士生,由导师制定课程补修计划,补修学分至少6个以上(在导师制定的培养计划体现并有考试成绩,补修学分不包括在26个总学内)。*对本硕都为力学学科的硕士生,至少选修一门跨一级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八、论文工作与学位授予【博士研究生】1.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学位论文选题应根据当前本学科方向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趋势进行,选题涉及基础理论的研究内容应紧跟技术发展前沿,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创新性并具有先进性,一般应有相应的实验数据支持;选题涉及工程应用的研究内容应具有明显的工程实用价值,技术上具有先进性。硕士起点博士研究生应于第3学期内完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本科起点博士研究生应于第5学期内完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2.中期检查中期检查由学院负责组织,应对博士生的课程学习、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及学位论文工作的研究进展情况等进行检查。硕士起点博士研究生应于第4学期末完成,本科起点博士研究生应于第6学期末完成。3.发表论文规定力学学科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以西南交通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本人为第一作者,在SCI期刊源上发表至少1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才允许申请学位论文答辩。说明:1.如统计的学术论文为中文学术论文,还必须有在正式刊物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至少1篇外文学术论文。72.涉密博士生也必须以西南交通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本人为第一作者在SCI期刊源上发表至少1篇学术论文,但内容可以不与学位论文相关。3、如果仅有录用通知,论文尚未刊出可以申请论文答辩,但学术分委会在讨论是否授予学位时论文必须见刊。【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力学学科学术型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以西南交通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本人为第一作者,在学术期刊或会议论文集上发表(含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