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实践调研报告1关于深入调查甘谷县加强民政事业建设的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作用。而学校对每年的假期实践都相当的重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与机会,并为我们保驾护航,期待着我们能从中得到锻炼,学到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与能力。在这个暑假我深入的了解了甘谷县的关于加强民政事业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以及成果。总体目标是:城乡社会救助、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健全完善,城乡社区建设深入推进,民间组织发展规范有序,优抚安置保障扎实有力,社会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民政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科学,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升,民政事业的整体水平有较大提高。三、目标任务和重大项目建设(一)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1.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完善政策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资金投入自然增长机制,强化基层保障队伍建设,强化监督检查,全面建立起精干高效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全面实现动态管理,分类施保,应保尽保。到十二五末,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运行更加规范、顺畅,保障面占应保障数的100%,从而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城乡特困居民的生活都得到有效保障。2.进一步提高农村“五保”供养能力。“十二五”期间,农村“五保”在做到应保尽保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大集中供养能力。在现有敬老院的基础上,新建和改(扩)建谢家湾中心敬老院、金山中心敬老院等4所中心敬老院,每所设置床位均达到30张以上,不断提高集中供养率;对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老人,按月足额发放五保供养金。3.完善各项专门救助制度。以建立完善制度、理顺有关部门关系为重点,总结积累经验,初步建立多层次、广覆盖、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到十二五末,全面建立起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的城乡医疗救助、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助学和法律援助等救助制度,有效解决特困群众因病返贫及看病难、上学难、生活难等难题,切实保障特殊困难群体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实践调研报告2的生存、生活、学习等权利。在“十二五”期间,要着力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加大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力度,坚持依法救助,确保受助人员基本生活和基本权益,不断提高救助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社会化水平。4.建立和完善救灾救济工作机制。全面推进救灾应急体系建设,争取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用5年时间,健全政府主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救灾应急管理体制;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救灾应急综合协调机制;完善覆盖县、乡、村的救灾应急预案,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预案体系,建成县、乡(镇)、村三级防灾信息网,不断提高协同应对灾害的能力。进一步落实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经费分级负担制度。加强县级配套救灾资金自然增长长效保障机制,提高救灾补助标准,完善救灾补助项目。建立和完善救灾资金管理和使用监督制度。建立推广避难场所。大力开展减灾救灾宣传活动,增强民众防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加强灾情统计管理制度建设,规范灾情报告时间、内容、形式,建立灾情会商和评估制度,切实做好实时灾情评估、过程灾情评估、年度灾情估计工作。完善县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建成布局合理,品种齐备、数量充足,管理规范的救灾物资储备系统。加强救灾工作队伍建设和灾害信息员培训管理,培育发展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建立部门协调、军地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救灾应急工作格局,全面提高救灾工作的整体水平。(二)健全基层政权建设体系,构建和谐社区和村镇1.健全社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服务体系。进一步理顺县、乡(镇)、社区管理关系,明确社区组织职能职责,建立社区事业投入发展机制,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基层社会管理新格局。进一步加强社区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社区自治能力,增强社会和谐基础。社区具有实践经验的专职工作人员和服务特长的专业志愿者,服务组织建设得到普遍加强,社区办公用房面积达到300平方米以上。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使社区真正成为管理有序、治安良好、环境优美、人群和谐的新型社区,为建设和谐甘谷打下良好基层和谐基础。2.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健全村党支部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认真完成第七次、第八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全面落实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为核心的村民自治制度,进一步规范村级事务的民主决策、管理和监督程序,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和村民的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实践调研报告3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大力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未来五年,使村级组织的管理服务功能和开拓创新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全县村民自治模范乡镇达到乡镇总数的80%以上,村民自治模范村达到总数的80%。(三)健全双拥优抚安置体系,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1.稳步推进双拥工作。以双拥创建为龙头,巩固现有全省双拥模范县成果,广泛开展深入持久、形式多样的双拥共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全县各级各界干部群众的国防、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强化双拥工作领导机制和工作体系建设,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大力支持人民军队建设,协调军地开展具有时代特色的军民共建活动。组织和协调好部队参与和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各项活动,不断提高双拥工作整体水平。未来五年,力争我县全省双拥模范县称号得到连续命名。2、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建立健全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体系,全面解决重点优抚对象“三难”问题,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纳入县财政全额预算管理,按标准发放各类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和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全面推行自谋职业经济补偿安置办法,积极为退役士兵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方面的服务,帮助他们实现就业。认真做好信访接待工作,主动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和思想教育工作,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四)完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1.推进福利事业社会化。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兴办福利事业,逐步建立起政府投入兴建和购买服务,社会力量兴办、福利机构自主经营的社会福利事业运行机制。到2015年,兴建一所100张以上床位,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提供养护、托管、康复服务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未来五年,力争兴办3所50张床位以上的福利机构,公办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床位设置达到每千名老人10张以上的要求,基本形成以国办社会福利机构为示范、其他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居家养老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服务格局。2.建立完善社会化养老体系。进一步完善老龄工作机制,认真落实老年人社会优待服务政策,加快建立特困老人定人定点定时探视救助制度。在城市依托社区,不断加强尊老、敬老、助老宣传,强化居家养老服务意识,大力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建立健全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农村要在强化家庭养老责任的基础上加大以敬老院为依托的“五保”服务中心建设,拓展社会化养老服务功能,做好散居五保老人和空巢老人的供养服务。全县城市、农村老年人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城镇“三无”老年人全部纳入低保,全额救助,农村特困老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实践调研报告4年人救助标准达到500元/年•人,继续实施90岁以上老年人高龄补贴政策,逐步提高补助标准,力争将80岁以上老人纳入高龄补贴范围。(五)健全专项事务管理体系,提高规范化法制化水平1.加快培育发展民间组织。认真落实党和国家鼓励和引导民间组织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积极培育市场需要、社会需求、群众欢迎的各类民间组织。在农村,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本地特色、效益好、作用发挥突出、对当地经济有影响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在城市,重点扶持、发展公益类、慈善类民间组织、行业协会和社区民间组织,积极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建立完善社会组织绩效评估体系,提高社会组织的公信力。探索建立民间组织自我发展、自律管理机制和诚信评估社会监督体系。建立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打击非法、违法民间组织的综合治理机制,民间组织数年增长率达到10%以上。2.稳妥开展行政区划调整工作。依法加强行政区域界线和地名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地名数据库建设,审核、承办县辖区地名命名更名和地名标志设置,协调、指导、制定、落实乡镇地名工作规划。3.推进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法制化建设。积极推进婚姻登记改革,建立婚姻登记信息化管理系统,实行婚姻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婚姻登记率达到95%以上,婚姻登记合格率达到100%。推行惠民殡葬改革,从重点救助对象,逐步扩展到辖区所有居民提供免费基本殡葬服务,实行政府埋单。对节地葬法或不保留骨灰的以及土葬改革区自愿火化的,实行政府奖励补贴,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殡葬救助保障体系。规划建设三处公墓。依法做好弃婴收养登记及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六)重大项目1.城乡低保及特困救助项目。(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综合十一五末全县低保工作情况,十二五末全县低保人数12000人左右,年需保障金2160万元,合计1.08亿元。(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未来五年,全县农村贫困人口预计在9.9万人,按照每人每年1000元的平均补差计,年需资金约9900万元左右,合计4.95亿元。(3)城乡特困群众医疗救助资金。按照《甘肃省城乡医疗救助试行办法》规定,结合我县实际,采取多种渠道,积极争取医疗救助资金,按当年全县人口人均不低于1元的标准列支,积极争取县级列支资金;资助城市低保一、二类人员参加城市医疗保险,资助农村五保供养人员参加农村合作医疗。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实践调研报告52.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是争取社区建设项目资金120万元,新建姚庄、安远、康庄、磐安、六峰等社区阵地。二是每年争取省市资金20万元以上,逐年扩建城乡社区办公服务用房50平方米以上。3.民政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是计划在甘谷县县级中心敬老院院内新建一所老年人福利院,总建筑面积900多平方米,项目投资130万元,设计床位80张。二是维修烈士纪念馆。项目总投资80万元。三是计划投资80万元,在甘谷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站原址上重新修建一所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的救助管理站。四是规划新建一栋150平方米的火化室和120平方米的休息室,项目计划投资60万元。五是规划在原址上新建一栋建筑面积700平方米的谢家湾中心敬老院,项目总投资150万元。六是在金山乡修建一处金山中心敬老院,总建筑面积1566.96平方米,项目计划投资150万元。七是计划修建一幢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的儿童福利院,项目计划总投资390万元。成果: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一是城市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二是农村低保由试点实现了全覆盖。三是医疗救助进展顺利。四是五保供养落实到位。五是救灾救济及时有效。六是全面完成农村灾后重建工作。抗震救灾转入恢复重建后,根据我县实际,起草了《甘谷县农村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实施方案》、《甘谷县灾后农民住房重建维修实施方案》等文件,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后下发各乡镇,为开展灾后重建提供了正确指导。截止目前,共下拨各乡镇农村灾后重建资金17116万元,发放灾后重建信贷资金1.7亿多元,全面完成农村灾后重建任务。七是投资160万多元,改造建成了建筑面积1800多平方米的县级中心敬老院并投入使用,首批入院40多人,是全市第一个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中心敬老院。八是慈善事业快速发展。根据新形势下民政工作的迫切需要,成立了甘谷县慈善协会。九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十是双拥优抚政策全面落实。十一是社会事务管理不断规范。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重点培育发展行业协会、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十二是老龄工作得到健康发展。感悟:从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中了解很多关于家乡为民的政策以及举措,深深地感到国家对农民的关怀以及对加强农民经济建设、健康保障建设以及社会坏境等的建设所作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