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仇立平版)整理ArthurXu第二章、社会研究方法论的若干问题2.1实证主义与非实证主义2.1.1实证主义(1)实证主义最基本的观点是:a.经验科学是人类获取知识唯一可靠的来源;b.反对超自然力量和抽象、思辨的原则;c.认为只有实证科学才能发现经验现象之间客观存在的关系,并能预测和控制自然社会过程;d.社会研究的逻辑方法是假设演绎法,假设必须由经验事实检验,理论只有被经验事实证明才是科学的。★孔德提出了实证主义的原则,涂尔干确立。(2)涂尔干的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观点:a.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一样的,都是纯客观的,社会现象的背后存在着必然的因果规律;b.社会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是可以发现其内在本质和规律的;经验是科学知识的唯一来源,并且也是科学知识得到验证的唯一标准;c.社会科学的任务仅在于说明社会现象是什么。应该采取“价值中立”。(3)工具实证主义的基本特征*PPTa.坚持经典实证主义的基本前提;b.坚持归纳主义原则,强调经验操作研究;c.坚持知识的客观性原则,强调逻辑和系统性;d.坚持价值中立原则。(4)后实证主义社会学特征*PPTa.社会学研究方法趋于综合化,理论观点走向多元化;b.科学没有统一模式,科学的目标也是多元的;c.社会学研究中的价值中立受到了动摇,“意识形态”问题又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2.1.2非实证主义(1)非实证主义的观点a.人的行为不同于物体运动,人是有自由意志的;b.社会历史事件都是独特的,非重复性的,因而无规律可行,因此无法对人的行为作出预测。(2)韦伯的非实证主义方法论的观点a.社会现象不仅取决于社会规律,而且也是人的主观意识的结果;b.人的行动既有主观性又有客观性。研究人的行动客观性可以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行动主观性应当建立一种概念工具;c.由于经验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价值中立”可以是科学研究的规范原则,但是价值中立要以“价值关联”为前提;d.“理想类型”是一种关键性的概念工具,是社会科学家根据各种标准建立的行动类型、意识形态类型和经济制度类型。理想类型又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概括与抽象的,是比较研究的基础。(依据现象的共性建立理想类型,表象差异可以用不同的理想类型来反映)2.1.3不同方法论影响下的具体研究方法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和解释实证主义宏观研究整体认识客观检验客观解释静态分析量化研究非实证微观研究个体研究主观判断主观解释动态分析质性研究2.2价值中立和价值关联2.2.1价值中立、价值关联和价值判断(1)价值中立a.指对科学仅与对事实的陈述有关,而与对事实的好坏评价无关。也就是说,科学仅仅是不带任何先入之见地揭示事实的本来状态,而对事实的价值判断已经超出科学的范围;b.韦伯认为,研究对象的选择和各种预设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科学家自身的价值观念、文化取向以及知识结构的支配。换言之,科学家在研究对象和视角选择方面,不可避免地是“价值判断”的。(2)价值关联价值关联的前提是认为人的任何行动都是价值性行动,都受到一定的价值的影响和支配。由于社会科学研究对象本身的人文性和价值性,所以社会科学在研究方法上必须是“诠释性理解”,这就要求研究者运用“价值关联”的方法来从事研究。(3)价值判断价值判断指带着自身的主观价值标准进入研究或者行动。(研究者具有自身的文化背景或价值体系,当以研究者自身的价值体系去理解某种社会现象。)它也是一种价值关联。2.2.2价值关联和知识结构(1)研究者的知识结构也是一种“价值关联”(虽然在韦伯看来是一种价值判断),但这样的“价值关联”是无法避免的;(2)一定知识结构下的抽象概念给人们提供了观察问题的方法和视角,使人们能够对被观察到的现象加以分类;(3)研究者的知识结构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倾向”越是能够接近客观事实,就越能保持“价值中立”,社会研究的科学性程度就越高。第三章、社会研究方法体系和一般过程3.1现代社会研究方法的主要特征3.2社会研究方法体系的构成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主要是由社会研究的方法论、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社会研究的技术和工具三大层次构成的。3.2.1社会研究方法论哲学方法论:提供的是人类对于社会、自然的认识和思考,是构成社会研究体系的基础。学科方法论:主要指各种社会学理论和分支理论在社会研究中的指导地位和作用。逻辑学:关于思维的规律、形式和方法的科学,是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的一般理论。3.2.2社会研究基本方式3.3社会研究的主要类型3.3.1研究性质:理论性研究和应用型研究(1)理论性研究a.通过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调查来检验和发展社会理论,是一种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经验研究,试图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运行的规律,并从理论高度解析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b.基本方法通常是“假设演绎法”。有时也可以采用归纳分析方法。c.是一种实证方法的理论研究,“经验型的理论研究”。d.纯理论研究主要是对社会理论进行评述、批判,探讨理论范畴和概念体系。e.“理论→经验→理论”或“经验→理论”(2)应用型研究a.主要是侧重于对社会现实问题的研究。一方面要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对社会问题进行科学的解释,另一方面必须在经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建议和对策。b.“理论→经验→对策”3.3.2研究目的或作用: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1)探索性研究:是研究者对于确定的研究课题和研究对象进行初步了解和熟悉的过程,通过初步考察,获得对研究对象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2)描述性研究:是系统地了解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的状况及其发展过程,通过对现状准确、全面的描述,反映总体的特征和分布,解答社会现象是什么的问题(归纳法);(3)解释性研究:是要说明社会现象发生的原因,探索社会现象的发展趋势,解释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因果关系,解答社会现象为什么的问题。3.3.3调查对象范围(1)普遍调查:是一种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即对构成总体的每个个体进行毫无遗漏的逐个调查,以准确地了解在一定时点或时期状态下的总体情况;(2)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的方法,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从若干个体组成的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把调查的结论或数据推及或推算到总体中去。(3)个案调查:是从整体上对一个研究对象进行详细考察的研究方法。3.3.4时间性(1)横向研究:也称横剖研究或截面研究,是调查研究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指的是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用以描述调查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调查时间是指资料收集的时间)(2)纵向研究a.纵向研究也称纵贯研究,指的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的若干个不同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社会现象的发展过程,解释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社会现象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探讨社会现象的前后联系,力图揭示社会现象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b.趋势研究:指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c.同期群研究:又称同龄群研究、世代研究、人口特征组研究。它关注的是某一特殊人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每次调查的具体对象可以不一样。d.同组研究:又称定组研究或追踪研究,它关注的是同一组人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同组研究与同期群研究比较相似,二者的区别在于同组研究每次调查时都是同一批受访者或样本。即第一次调查了这些人,以后每次再调查时依旧还是找这些人作样本,无论这些人分散在哪里,都要一一找到进行调查。3.3.5应用领域(1)行政统计调查:由国家或者各级政府组织的,大规模的国情或地区情况调查,涉及人口,经济,产业,资源和社会概况等,目的是了解掌握社会或者自然的全面情况,为制定有关法规,规则提供依据,方法是普遍调查,有时候大规模抽样调查。典型:人口调查,资源调查,企业调查,产业普查,房屋普查以及由国家统计局组织的国民经济调查。(2)学术性调查:一般由科研机关或者大学,是学术研的一种形式。早期描述性调查为主,研究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的大量问题,以及底层民众的生活状况,对改善社会状况提出建议。解释性研究,分析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探索本质和一般规律。主要方法调查研究,实地研究,有的也采用文献研究,实验研究。(3)民意调查(舆论调查):抽样调查方法,调查人们对社会问题的看法评价,主要使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典型对领袖,人物,政策。我国是公共人物调查,热点问题,政策(4)市场调查:是企业制定营销计划。资料收集方法,调查法(描述性),观察法,实验法(探索性)。3.4科学研究的逻辑和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3.4.1归纳推理是从特殊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推理形式和思维方法。它从个别的、单一的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关系中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关系。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个别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特殊到普遍。a.完全归纳法:在观察研究了某一类事物中所有个体的某一属性的基础上,推断出该类事物全体都具有某一属性的归纳法;b.简单枚举归纳法:在观察研究了某一类事物中一些个体具有某种属性的基础上,推断出该类事物总体具有这种属性的归纳法;c.科学归纳法:根据观察或实验分析出某一类事物一些个体具有某种属性的原因,概括出一般性结论。得出的结论一般认为是确实可靠的,在科学上就表现为定律。3.4.2演绎推理a.是从一般到特殊或个别,它是根据一类事物都具有的一般属性、关系、本质来推断这类事物中的一些个体所具有的属性、关系和本质的推理形式和思维方法。在社会研究中,就是从一般原理或理论出发,通过逻辑推理来解释具体的事件或现象。b.作用:用一般原理或假说指导科学研究;使人们产生新的创意或新的发现;论证或反驳某种理论。3.4.2假设演绎法华莱士科学环(假设演绎法步骤)提出问题→理论解释→研究假设→观察→验证假设→证实或证伪理论3.4.3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1)选题阶段: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和自身的研究能力以及物质条件的许可,选择恰当的研究课题;准备阶段:初步探索、研究设计、试验性调查调查阶段:资料收集阶段分析阶段:对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总结阶段:对资料的综合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撰写研究报告(2)特征:a.研究过程的每一个步骤是相互依赖的;b.研究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c.研究过程保证了研究结论的可验证性;d.无论是量化研究还是质性研究,研究过程基本上是一致的,在每个具体阶段有差异。第四章、选题和问题4.1选题的意义和标准(1)问题:首先是相对于现有的知识库存,是现有的知识库存不能解决或解答的。(对科学知识背景无知的“知识性疑难”;产生于对科学知识背景分析的“科学探索性疑难”。(2)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的逻辑过程:研究领域→研究主题→研究问题研究领域:研究课题所在的学术领域。研究主题:研究的主要问题,是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收敛。研究问题:在研究主题的范围内确定自己需要研究的可以成为问题的“问题”。4.1.3选题的标准(1)重要性:理论意义;实践意义(研究课题对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社会问题进行科学的回答并能对解决或改善这类社会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和社会意义。(2)创造性:首创和创新。使得自己的研究能够为课题所在的学术领域增加新的知识。(三个标准:史无前例;用新理论给予新解释或用新方法研究新问题;研究对象的变化)(3)可行性:指选择的研究课题要与研究者的研究能力、研究条件和各种社会因素相适应。4.2选题的方法和来源4.2.1选题的思维方法和“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人们在考虑任何问题时都要把这些问题放在一定的历史的、社会的背景下,都要分析无数个人是怎样主动参与和“共谋”一定的行为规范。4.2.2选题和经验生活经验生活:个人的生活经历,个人对周边世界的观察,通过阅读而获得各种信息4.2.3选题和查阅文献查阅文献的作用:(1)可以使研究者详细了解研究课题所在领域的学术成果;(2)为研究者形成自己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提供启发;(3)可以帮助构建自己的理论框架,在更大的理论和研究背景下分析、解释自己的研究成果。4.3研究课题的具体化(1)定义:指对研究课题的具体界定,把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明确的问题,把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变成特定范围或特定领域,把笼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