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留守儿童的家教论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关爱“留守”的花朵,奏响校园和谐曲摘要:“留守儿童”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留守儿童的父母单方或双方外出打工使留守儿童成了有父母的孤儿,对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损害。性格脆弱、孤僻,渴望亲情成了“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一旦出现问题,首先,伤害的是他们自身,同时也伤害了他们家庭,更影响了中国的未来。留守孩子的问题,应该提上各级单位、政府的议事日程。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学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开展“留守儿童”的普查,建立“留守儿童”个人信息卡;做好“一帮一”结对子,对“留守儿童”多一点特殊关爱;进行心理咨询服务,为“留守儿童”提供倾诉的空间;召开家长会,对监护人进行科学家教的培训。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对策“留守儿童”是一个特别的名词,特指那些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以下的儿童。这样的儿童,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据了解,目前我国进城的农民工达1.5亿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达大约2300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将在未来几年继续呈较大规模的上升趋势。农村“留守儿童”中,有84.6%的孩子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15.4%由亲戚代管,有少数甚至是独自一人生活。近年来,随着农民工的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关注,他们身后的“留守儿童”问题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一种天然的亲子氛围。母爱给孩子是稳定和温暖,父爱给孩子带来安全感、权威、崇拜、勇敢和坚强等,留守儿童父母单方或双方外出打工会使留守儿童成了有父母的孤儿,因此,对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损害。性格脆弱、孤僻,渴望亲情成了“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笔者将结合“留守儿童”的个案对其心理问题透过现象表面,探究问题实质。一、透视害怕困难的表征,正视关爱缺失的影响。个案简述:我班有个男生小王,几年前小王的父亲到美国打工,母亲虽是全职妈妈,却终日围着麻将桌转,平时孩子就交给比他大十岁的姐姐,但姐姐今年上高三了,平常也都没空看管弟弟,小王平时只能自己照顾自己,母亲只好把小王放在托管机构全托,周末才回家。小王经常都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一次老师为了让他补齐作业,放学后把他留下来。而他表现出极度不耐烦,甚至出现自虐行为,一句话也不说,一个字也不写,一个劲地用手锤自己的脑袋。反思:从小王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留守孩子性格脆弱、害怕困难的一面。低年级孩子是一个生性好动,自制力差的群体。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由于临时监护人监护不够,使得他出现学习观念淡薄,尤其是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没人辅导,加之作业本上不断出现的错误,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害怕面对学习上的困难。我们发现有的“留守儿童”认为现在学习好坏无关紧要。这不,自己的父母没有文化,照样天南海北的做生意、挣钱,这就使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全国人大代表马丽例举了两道形象的数学题:“5+2=0”,就是说5天学校生活加上2天缺乏亲情的周末生活,很可能使教育的结果归零;另一个是“3+2-5=0”,就是说30%的学校教育,加20%的社会教育,如果减去缺失的50%家庭教育,培养效果还是等于零。由于长期亲情缺失,孩子年龄越小,造成的关爱缺失越明显,影响了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二、透视孤独内向的外显言行,抚平内心深切的思念之痛。个案简述:我班还有一个8岁的女孩名叫小施,她的父母在她五岁时就前往日本打工,父母一走,把她托付给阿姨、姨夫来照顾,可是除了小施,姨夫他们还有一个儿子才2岁,这对他们来说实在有点照顾不过来,小施这孩子十分敏感,三年级的孩子已经开始尝试用日记表达自己的心声,在一次交上来的日记中,小君这样写到:“每次想到你们,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妈妈,我宁愿你们在家里天天说我,骂我,打我,都行,却不想你们一个都不在家。每次接到你们的电话,我都有无数的话想说,我想与你说说话,我好想爸爸好想妈妈,为什么你们还是不回家……。”在对父母强烈的思念中,小施的学业渐渐地荒废了,变得沉默寡言,时间一久她迷上了电视,有时回家什么也不做,在电视机前一看就是五、六个小时,文静内向的小施变得孤僻古怪,她的身边没有一个好朋友,而听说她小时候原本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反思:小施的例子让我们想到,留守的孩子远离父母,缺乏良好的倾诉对象,受到委屈无处倾诉,在行为习惯上得不到引导和帮助,在情感上也得不到足够的关心。哪怕是听听爸爸妈妈的骂,也会使她感到亲切,能有效安抚她渴望关爱的心。父母亲情的缺失,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许多留守孩子的父子母子之间原本浓郁的亲情,就这样被空间、时间无情地断裂开来。一项问卷调查显示,近60%的“留守孩子”存在心理问题,有66%的孩子不愿意与代管家长、老师和同学们说心理话,还有30%的孩子表示心里怨恨父母。余秀华在《成人病向孩子进攻》一文中列出的“最爱找孩子麻烦”的病,其中就有抑郁症,而众多缺少父母疼爱的留守孩子就成了抑郁症泛滥的群体。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学校可采取的对策。“一个阶层的上升通道如果因为太多‘结石’而产生梗阻,痛感迟早要传递出来被社会的每个部分感知”。中国的留守儿童是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必然现象。但是,留守孩子一旦出现问题,首先,伤害的是留守的孩子,同时也伤害了留守孩子的家庭,更影响了中国的前进。留守孩子的问题,开始提上各级单位、政府的议事日程。和正常的孩子相比,留守孩子身上有着太多的弱势,要想让这群敏感的孩子拥有和他人同样美好的童年,开启他们封闭的心扉,笔者以为学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开展“留守儿童”的普查,建立“留守儿童”个人信息卡。每学期初学校发动班主任了解情况,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及个人信息卡。信息卡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庭住址、父母姓名、父母务工地点、父母亲的电话以及目前监护人的具体情况,真正做到“一个也不能少”。二、做好“一帮一”结对子,对“留守儿童”多一点特别关爱。学校可以进行“一帮一”结对子,让党员教师和“留守儿童”结对子,做到“留守儿童”孤单了有人陪,困难了有人帮,生病了有人照顾,成绩差了有人辅导。在“问一问”、“拉一拉”中营造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他们渴望爱的心灵。三、进行心理咨询服务,为“留守儿童”提供倾诉的空间。留守儿童要经常作心理调整,而有一份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亲子交流几乎是空白,临时监护人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无法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更不要说耐着性子听孩子讲他们的见闻、苦恼。为此,我校成立了心理咨询室,把对留守儿童的关爱真正落到了实处。让留守儿童无论在学习或生活上遇到问题钻牛角尖,可以和朋友、同学,老师等进行交流、沟通还可以尝试通过书信、日记来抒发和宣泄内心感受。四、召开开家长会,对监护人进行科学家教的培训。学校可以针对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召开家长会,对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的培训,使他们具备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切实落实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职能。对外出务工的家长也提出要求:每周给孩子一个电话或者通过视频聊天一次,每月给孩子写一封信,或者发电子邮件,每月与孩子的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学期与孩子的科任教师联系一次,每年尽可能回家一次。我想,实际工作中,对于家长的要求,也许不能都达到,但有要求也就对家长有了约束。留守儿童的问题,不仅仅是学校的问题,更应该是家长,是全社会都要关心的问题。“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了父母温暖的怀抱,这些原本还处于需要父母倍加呵护与特殊关爱的孩子,在孤单无援的留守生活里,如一丛丛自生自灭的野草,虽拥有花样的年纪,却只有草样的年华。但愿我们能多一份关爱,让留守的“花朵”不再孤独。参考文献:1.《关爱留守儿童共享一片蓝天——黑龙江省北安市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对某小学校“留守儿童”的调查》法学文献库作者:王北华;丁永信2.《中国农村的“留守”孩子》《报告文学》2007年第12期作者:阮梅姓名:黄晶晶联系电话:13774566132通讯地址:福州市晋东小学邮编:350013电子信箱:274047563@qq.com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