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筹建传统文化教育中心的申请尊敬的领导:您好!我叫,人,为弘扬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特郑重向和林县教育局申请成立传统文化教育中心。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灿烂历史,中华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至今仍有广泛影响。小到个人修身,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被称五常,是我们中华的美德,为我们做人的提供了行为准则;大到社会的建设,如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也可以推源于儒家学派的“大同”思想。传统文化的力量可见一斑。当今社会正能量是主流,但一些不良的现象与风气破坏着社会的和谐,对中国梦的实现产生着负面影响。食品安全问题堪忧:大米打石蜡;火腿浸敌敌畏;拿苏丹红来喂鸭(红心咸鸭蛋);火锅里放福尔马林等问题数见不鲜。商品质量为患:纸制“礼拜鞋”穿不过一周却价格昂贵;一次性VCD机外表光鲜,价格便宜却“中看不中用”。社会的风气甚至影响到校园:青少年校园暴力事件频发;考试作假事件不断;沉湎游戏、沉湎毒品,淡漠亲情,曲解爱情。我们常常感慨现在的孩子是“迷茫的一代”、“垮掉的一代”,感觉越来越读不懂孩子的世界,读不懂这个社会的某些灰暗面。归根到底,行为的失范,来源于道德的迷失。我们有责任把社会的不良风气扭转,让光明的阳光普照社会与人心;我们有义务拯救迷失的孩子,他们不是堕落,只是暂时迷了路。在法律之外,我们依然需要依靠道德的力量,温润迷茫的或被物欲蒙蔽的心灵,从而规范人们的行为,改变社会中的不良风气,构建一个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推进中国梦的进程。这道德的力量必须与中国人意识和潜意识中的传统美德相承接,才能生根成活,才能持续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薪火相传。以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影响人心,影响社会。因此我们提议在和林县筹建传统文化教育中心。一、教育指导思想方面:教学理念上,传统文化教育中心将参考陈大惠1、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2、为弘扬传统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传统文化教育理念,结合和林县具体现实,提出更具体的教学理念1、“给学生一把走出迷途的金钥匙”:通过传统文化教育的学习,帮助学生走出心灵的困境,正确对待社会中的不良现象,纠正自己的行为,树立“感恩、为善、坚强”的人生信念,从而从自身做起,以积极的心态立身社会。2、“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从自身做起,在家庭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父慈子孝,婆善媳贤,以爱与宽容之心对待家人,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美好。教学目标上,以“立身明德,修己达人”为目标,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正确的是非观,汲取安身立命的正确精神力量,修养身心,适当给他人以正面影响。二、教学内容方面:概括来说提炼了儒释道三家的经典教义,取其精华。佛教中的“空”、“慈悲”等理念。佛教中“空”的思想,教育人们万事不能执着。《波若波罗密多心经》中说,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形形色色的世界对于只是光阴过客的我们来说最终就是一场空幻,名名利利只是借过,生命终结时带不走分毫。所以对物质不必太过执着,更不能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佛教指示我们以“空”来观察世间一切事物,知道遇一切事都要保持平静,心不动。遇好事不喜,遇坏事不悲,这才是佛菩萨的智慧。这并非要我们对事物绝望,或以悲观消极的态度来对待一切,而是让我们了然大悟,确知世间一切的真实现象。不要一味向外追求不实的东西,应反观自己的内心,发掘自性智慧,建立一个新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如果能彻悟“色即是空”便能享受无执着的风光,若能体会“空即是色”必能在空的见地上,积极的建设多彩多姿而又富有意义的欢乐人生。佛教还教育我们做人要慈悲为怀。慈悲本是为人之本,它道出了作人应该遵行的准则。慈,是一种对他物或是他人的生活态度,悲,是一种自视,是对自我的评价和定位。慈是用心为众人,是一种奉献。悲,是心在万物之下,是让人觉知人类之渺小。慈悲,意即作人,要有奉献之心,万物各有其存在之理,故须对万物心存善念,平视众生,众生皆平等,要觉知人之渺小,仰视苍天,天之高,窥视大海,海之宽,人为何物?苍海一粟。慈悲,正是道出了作为人,要有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之心,要有慈心,要将心比心,要有悲心,别把自己看得太重。有中庸之理,说做人要不偏不倚,不上不下,不轻不重,所以,中庸是做人的最高境界,慈悲与中庸也一样,它也是做人之最高境界。道教的“清净、无为”思想:道体虚无,但却是整个世界的本原,是一切运动包括宇宙演化的推动者,道是万物的总根源。而德是道在万物中的体现。道既无形无象,德作为体现在具体事物中的道,也没有形象可言。老子教导人们,必须少私寡欲,见素抱朴。意思私心物欲一定要尽可能的减少,从而体验到自己的本性(素),守住自己固有的道(朴)。这就要求用心恬淡,不为物欲所蔽。心中既然没有成见,没有压力,没有杂念,坦坦荡荡,虚净无尘,那麽自然合於道,这才算有德。一个德性充实的人往往不显露自己,而越是这样,人们倒越是离不开他,他的德性便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化导民众,使风俗淳美。有德之人不流露其外显的感情,更不为情欲所牵累。情牵於内又贪於外,显然离道越远,与德相背。所以道门高士都不以名利声色为怀,清净自己的内心世界,消除各种世俗的牵累。清净才能明心见性,有助于消除人心中的怒火,让内心平和,避免过激行为。儒教的“仁、义、礼、智、信”理念。“仁、义、礼、智、信”被称五常,是我们中华的美德,是我们做人的行为准则。仁:对人宽厚爱心。有一颗仁慈宽大的心,用心去包容一切。它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在物质生产还不能充分满足人类需要的历史条件下,在人类还不能平等相待的历史条件下,重权不重人、重钱不重人的恶习总会或此或彼露出头来。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下,为追逐金钱而人性弱化,甚至丧失人性的恶劣风气还在蔓延,因此我们应当大力弘扬“仁”。义:为人正派,爱憎分明。要有义气,有一颗正义的心,不管谁有错,都要勇于提出。义是作为人应该遵循的最高道义,应该依归的人间正义。在中华文化中义与仁并用为道德的代表:“仁义道德”,“仁至义尽”,“假仁假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义成为一种人生观、人生价值观:“义不容辞”,“义无反顾”,“见义勇为”,“大义凛然”,“大义灭亲”,“义正辞严”。义是人生的责任和奉献,义诊、义演、义卖、义务……,至今仍是中国人崇尚道德的代名词。怎样处理“义”与“利”的关系是价值观的核心,至今仍是道德的试金石。见利思义、以义制利、义以为上,是重要的中华传统美德,在市场经济中尤应大力倡扬,以此来抑制见利忘义、攫利背义、赚昧心钱、发害人财等道德沦丧之风。礼:待人彬彬有礼,行为端庄。要有礼貌,一颗彬彬有理的心,对待任何事物或人都充满礼仪。礼的主要作用是规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孔子说“内仁外礼”,礼与仁互为表里,重礼是“礼仪之邦”的重要传统美德。“礼之用,和为贵。”“和”是礼的最高境界,其价值取向为“和谐”。继承发扬礼,不是恢复旧时的等级伦理,而是要构建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人际行为规范,以达于和谐。智:处事果断周密。要有智慧和理智,一颗慧心,细心观察,无时无刻用理智与智慧指引自己的行动。智在传统美德中主要指明辨善恶、是非、荣辱,并能身体力行。智从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学智慧,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和统一起来。科学发展观是治国的大智慧,创新精神是智慧的突出品格。信:做人诚实稳重讲信誉。就是要有信义,说到做到,一颗信义之心。信是做人的根本,也是社会正常运行的道德基础。信用危机绝不仅仅是商业危机,而且是深刻的道德危机、精神危机。心性不正,学一些政治辞藻用来修饰门面,那就叫不诚。领导人和干部只有真诚才能取信于民,提高公信力,扭转欺诈成风,不知羞耻的严重态势,推动社会风气好转。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内容,在具体的教学中,根据和林县具体的县情和学生不同层次的学情,这些内容具体转变为:1.儿童及青少年教育敬师孝长:具体研读《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作品,教育未成年人“泛爱众,而亲仁”,学会爱人,学会积极向善的力量亲近,并接受其影响。在家尊敬长辈,在校尊敬师长,爱护同学,在他们心中建立一定的道德规范。以善处世:学会用善的方式与人沟通,以慈悲之心对待生活中的不如意事。恰当的沟通方式比简单的暴力更有力量,这将改变青春期孩子以简单的暴力行为解决问题的处事方式。具体研习传统美德经典故事、《增广贤文》部分篇章,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对学生施加影响。2.成人道德教育A.积极入世,追求幸福。以儒家的积极进取精神鼓励人们积极投入社会生活。倡导积极用世的精神。结合《论语》中经典篇目和成功励志故事进行教学。B.合于“义”的物质追求:用“义”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君子之于天下也,无也,无莫也,义之与比”。结合《论语》中经典篇目和具体案例辨析进行教学。3.家庭关系教育:以“仁爱”的思想为核心,根据具体内容研读传统文化经典故事。A.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尊重父母,在生活上照顾父母,在感情上关心父母,使他们充分享受天伦之乐;要关爱子女,树立“科学教子,以德育人”的家庭教育理念,抚育子女,用现代家庭教育方式教育子女,为他们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要坚决反对虐待、遗弃老人和儿童的不道德行为。B.建立男女平等的家庭关系。男女平等是社会主义家庭美德的重要规范。夫妻之间、子女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均应享有平等的权利。男性要理解、支持和尊重女性。妇女自身也应当摆脱传统女性角色的束缚,努力做到“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做一名既是“生活主人”、又是“事业强者”的时代新女性。C.营造夫妻和睦的家庭环境。夫妻和睦是家庭幸福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夫妻双方要以平等互爱为基础,努力做到互敬、互爱、互信、互帮、互谅、互让、互勉。同时,夫妻双方要建立良好的交流沟通方式,培养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为创建幸福美好家庭这一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D.倡导勤俭持家的生活方式。勤俭持家是我国传统美德之一。广大家庭要坚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勤俭节约、适度消费”的生活原则,要坚持勤劳致富,厉行节约,养成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良好生活习惯和绿色健康的文明生活方式。E.建立和谐友善的邻里关系。邻里之间要互相尊重,包括尊重邻居的人格、职业、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等,切忌搬弄是非。要互相帮助,破除“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旧观念,从小事做起,积极主动地为邻居做好事。要相互包容,邻里之间在发生矛盾时,要讲风格、讲谦让,求同存异,合理解决,和睦相处。4.心态调节教育适用于不同年龄的学生。以“努力,但顺其自然”的心态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过犹不及”等理念处理人际关系,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豁达态度实现人生价值。三、教学方法上:采取“寓教于乐、寓教于事、寓教于行”的方式。既有专门的教师的具体教学指导,也有具体案例的分析,又有具体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是被教育者,同时可以以义工的身份参与到具体实践。同时设立交流课堂,学生可以把心中的困惑与经历与众人分享,在解决问题与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提升心灵。四、教学组织模式上:学校采取分班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划分班级,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临时组织不同年龄的学生共同学习。师资方面,既有专门从事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师教学,也有奔波在教育一线的教师参与其中,只要致力于传统文化传承与教育的人士均可参与。学校坐落于,学校占地面积,拥有教学楼座,宿舍楼座,餐厅座,学生宿舍座,操场占地面积。设施完备,可以为师生教学、实践提供充分的场所。为了迷茫的孩子,我们有义务将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精华部分薪火相传,因为今天的孩子,就是我们未来的希望,民族的栋梁;为了心灵迷途的成人,我们有责任将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精华部分薪火相传,当利之欲蒙蔽义之心的时候,我们很可能已经成为了无形的杀手;为了家乡的兴盛、中华的复兴,我们有权力将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精华部分薪火相传,因为我们同是炎黄子孙,悲惨历史的重演,很大程度上都是源于民族精神的沦陷。将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精华部分薪火相传,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义不容辞!我代表迷途中的心灵向的相关领导郑重申请建立传统文化教育中心。我们的学校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在具体的教学中会逐渐改善,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