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以求真:邓小平理论的实践风格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李德顺一套先进的理论,不仅会产生出一套革命的行动纲领,而且还会造就一种鲜明的实践风格。邓小平理论说明了社会主义究竟要“做什么”,也说明了要“怎样做”。因此,它产生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和与之相联系的实践风格――求真务实。一、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内容,包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党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改革开放的全套决策和政策,“三步走”战略和“小康”目标,“四项基本原则”,“两个文明一起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国两制”和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等在内,都早已为国内外所熟知,它们用于实践所产生的巨大威力和成果,更是举世瞩目。那么,这些重大理论突破在思想上的最初起点是什么?做出这些伟大创新的灵感是从哪里产生的?――如果循着这样的思路去提出和思考问题,我们就会看到,在这些理论和实践成果背后的,正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人民主体价值观。也就是说,邓小平给我们的回答是:一切着眼于人民的利益,敢于和善于坚决地、一贯地、彻底地坚持“实事求是”!邓小平用简洁鲜明的中国语言,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即世界观方法论归结为“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并反复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1[1]“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2[2]坚持实事求是的决心和魄力,首先来自对其科学内涵的准确把握。而把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关键,在理论和思想方法上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党的思想路线作为一个科学的严密的整体,核心是“实事求是”。从哲学上看,“实事求是”首先是一切真理性认识的本质,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和追求真理;同时,“实事求是”也是实现社会价值的根本保证,坚持实事求是才能创造并实现有利于社会进步发展的一切价值;“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首要特征和唯一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而达到实事求是,把握具体的现实的真理;而“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则是实事求是的内在尺度和内在要求。检验我们的思想认识和政策决定之是否符合真理、是否真正有效,其唯一的标准,归根到底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而不在于任何主观的猜测和想象。因此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真理并发展真理。总之,“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全部哲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普遍地适用于人类认识和思想的一切领域、一切环节。“实事求是”代表了党的思想理论的科学性与真理性取向,既是我们一切认识的根本原则,也是我们一切实践的根本原则。其次,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的利益。以党的政治立场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根据,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每一项内容、每一句话中所说的“实事”、“实际”和“实践”等概念,都应该首先理解为,它们指的是以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和实践,而不是少数人人的特殊利益和个别实践。对于马克思主义者、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说来,实事求是的最终原则和目的,是为人民服务――最大限度地维护人民的利益,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达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这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内在地包含的价值观前提,它代表了党的思想路线的价值取向,因此它同时也是一条“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民主体价值观的思想路线。这一点,则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区别于其他阶级政党思想路线的最高标志。总之,没有实事求是的理论和实践,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根本价值观,也就不可能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要求面前做到彻底地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与“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的两条根本原理、两条最高原则。只有这两条根本原理、最高原则的统一和结合,才能从根本上保持党的事业1[1]《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82页。2[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43页。的性质和方向,才能保证它取得最后的胜利。“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实事求是”是一个大原则,其中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极其深刻的理论总结。可以说,邓小平理论的全部科学内容和思想方法都起源于这个深刻的理念;反过来,改革开放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个实践过程,这一过程中的全部经验和教训,最终也都反复证明和提示了这个深刻的结论。二、以实事求是态度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全面理解邓小平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实践风格的时候,任何人都不会忘记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所倡导的思想解放运动。正是在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3[3],带领全党冲破“两个凡是”等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思想僵化的束缚,通过以“解放思想”为重点、以“实事求是”为目标的一场新的马克思主义“启蒙”运动,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地位,恢复了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的科学权威,从而拨乱反正,使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与方针政策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开辟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全新局面。解放思想,从来就是实事求是的题中应有之义。正如邓小平所说:“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4[4]解放思想带来了马克思主义路线的回归,带来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复兴。不仅如此,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意义还在于,它使全党全社会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为之一新,在人民中释放出曾被束缚的巨大精神能量,焕发起了空前的创造热情和活力。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这种创造热情和活力将以不可逆转之势继续发扬光大,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一个可持续的强大精神资源。从这一点看来,把恢复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列为邓小平理论的第一个组成部分,并且是其中的根本性、基础性的部分,是完全恰当的。它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增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精神体现,也是邓小平理论不断发展的时代风貌。因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来不是、也不可能是一次性的,不可能一劳永逸。它必然要造就一种与时俱进、与世俱进、与民俱进的总体面貌。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三个口号之间在理论上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并不是、也不应该是没有层次的平列关系。其中实事求是始终是最深刻、最重要的,是基础、核心和本质,是三者统一的根据和标准。邓小平理论和历史经验都告诉我们:――“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不解放思想就难以做到实事求是,在任何时候,要保持实事求是都必须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冲破狭隘僵化思想的牢笼;但如果不以实事求是为目标和归宿,那么所谓解放思想则会偏离方向,有可能变成脱离实际的空想或不负责任的胡言乱语、胡作非为。这也是邓小平理论坚决反对的。――“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客观结果,就是说,切实地做到实事求是,就会产生与时俱进、甚至领导历史潮流的客观效果。只有实事求是地提出和解决问题,才能脚踏实地地与时俱进。反之,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的根基,去以追逐时尚为目的,那么所谓与时俱进就可能偏离方向,导致自我迷失,变成轻率浮躁的追风逐流或刻意造作,那就不仅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作风,而且也不会产生积极有效的实际成果。总之,我们在理解和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原则时,始终不能忘记要以实事求是为根据来把握它们的统一。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地把握方向,正确地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各种问题,保持我们的事业始终富于生机和活力,始终沿着健康发展的轨道前进。三、靠实事求是解决问题,把握方向实事求是从来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具体对象、内容和意义,总是在不同的阶段有其中心的议题或主题,随着实践发展而常议常新;实事求是的表现也不在于口3[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40页。4[4]同上,第143页。头上是否经常提起它,而在于能否真正地把握它的精神和方法,在实践中是否坚持贯彻它。作为一位伟大战略家和实践家,邓小平对实事求是的理解和要求决不仅仅是理念上的,更是实践的。他强调实事求是就是要“解决问题”――切实解决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问题;就是要求真务实――求社会主义之真,务四个现代化之实。他说:“我们开会,作报告,作决议,以及做任何工作,都为的是解决问题。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只有这样做了,才有可能正确地或者比较正确地解决问题,而这样地解决问题,究竟是否正确或者完全正确,还需要今后的实践来检验。如果我们不这样做,那我们就一定什么问题也不可能解决,或者不可能正确地解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一定要和实际相结合,要分析研究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5[5]邓小平所说的“实际问题”,从来都是指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有关的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切实地、卓有成效地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不是指那些仅为某些个人所追求的“实惠问题”。在理解他所倡导的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求社会主义之真,务四个现代化之实时,这是个不争的前提。邓小平的讲话和文章常有一种大战略家的气派和风格:胸有全局,大处着眼;开门见山,要言不烦;单刀直入,切中要害;势如破竹,举重若轻;重在建设,务求实效;等等。这种光明正大、朴实无华的风格令不少人为之倾倒。它是一种虽在言语之中却非言语可表,出于人情常理而非常人可模仿的伟人气质和境界。这种与邓小平理论相伴随的精神风采和人格魅力,正是邓小平价值观思想的实践化、人格化特征。它既源于邓小平本人的品格和个性,也不完全来自他个人的气质,从历史高度看,是他所奉行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与时代和人民的要求达到彼此高度契合的表现。历史经验证明,特别是在重要历史关头和重大现实问题上,是否自觉地坚持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切实地解决问题,也就是能否同形形色色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及其影响划清界限的标志所在,是决定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所在。(一)靠实事求是解决大问题,产生大智慧。邓小平所说的“解决问题”,当然包括一切现实的具体的问题,但是他首先看到的,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普通问题、个别问题、小问题,而是关乎全局和长远的深层问题、根本问题、重大问题。提出和解决这样的大问题,不仅需要有高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远见卓识,而且需要有非凡的理论勇气和实践智慧。用实事求是来解决的第一个、也是最大的问题,无疑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道路问题。正是在决定“社会主义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抓住并提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最重大的根本问题,敢于和善于从实际出发,以异常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智慧,做出了最切实的、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战略思考,从而取得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成果――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整套理论、纲领、战略、策略。邓小平理论是全面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个总体性思想成果。它在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最重大根本问题上的贡献,在国际共运史上可以说是前所未有,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它不仅开辟了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正确道路,而且正在并将继续通过实践造就一种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社会主义形态。所以,这是一个在基本理论和整体层面上实现了创新的、在当代社会主义体系中无与伦比的巨大成就。在构成邓小平理论的各个组成部分,即邓小平在若干重大问题上所提出的具体结论和战略决策中,同样表现出实事求是所蕴涵的巨大活力和创造力源泉。这样的范例举不胜举,如“一国两制”大政策就是。我国卓有成效地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实践经验,不仅证明了“一国两制”政策的英明正确和巨大威力,也始终证明着:只有从战略全局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