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海地区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农业水利工程2013141482100李发明1.水土流失概况青海省地处三江发源地,总面积72.12万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33.4万km2,占46%。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是:自然条件严酷;地质结构复杂;坡耕地多;林草覆盖率低;过度开垦。由于水力、风力和冻融侵蚀交错,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近一半;河流径流减少,湖泊萎缩,“中华水塔”水安全存在严重隐患。青海地区水土流失面积高达35.4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9.44%,其中东部农业区水土流失面积已占该地区面积的59.62%;半农半牧区和牧区的土地沙化和草原退化呈加剧之势,全省沙漠化面积以每年200万亩的速度增加,“三江源”地区天然草地退化面积达1165.13公顷,并以每年2.2%的速度继续退化。青海省作为“中华水塔”的水源涵养功能逐年降低,90%以上的沼泽地干涸,河流径流减少以至断流,湖泊萎缩以至消失。青海境内的黄河1988~1996年9年间年均来水减少23.3%,共计少来水22亿立方米。玛多县1000多个小湖泊干涸消失。龙羊峡水库多年达不到设计蓄水位,每年少发电24亿度。严重的水土流失加剧了干旱、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除自然因素外,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也非常严重。青海省因开矿、交通、水电等建设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面积为1.7万平方公里。由于青海正在搞修建,很多项目的建设将不可避免地大量占压、破坏地貌植被和水系,造成形式多样的水土流失,对“中华水塔”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2.水土流失的原因2.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1)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2)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3)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2.2人为因素。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3.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青海藏区平均海拔在3000m以上,被誉为“中华水塔”。从源头做起,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维系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项有效措施,体现了尊重自然,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观和新思维。3.1加强水土保持小流域坝系建设通过修建淤地坝工程,拦沙、蓄水、淤地,有效利用和保护水土资源,促使草场植被的逐步恢复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3.2埂墙涝池式沟头防护在长江、黄河源头等大面积区域修建埂墙涝池式沟头防护,开挖涝池群。各个涝池应互相连通,组成连环涝池,以最大限度地拦蓄地表径流,防止和控制沟头侵蚀作用。同时涝池之内存蓄的水也可用于抗旱或供牲畜饮用。3.3重点城镇周边小流域综合治理藏区城镇周边小流域综合治理拟建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城镇防洪、谷坊、小型水保蓄水工程、沟头防护、拦沙坝、水保生态护岸墙等。3.4护岸工程(石笼护脚工程和混凝土护坡)由于山洪、泥石流冲击使山脚遭受冲刷后而有山坡崩坍危险的地方。在有滑坡的山脚下,设置护岸工程兼起挡土墙的作用,以防止滑坡及横向侵蚀。用于保护谷坊、拦沙坝等建筑物。谷坊或淤地坝拦沙后,多沉积于沟道中部,山洪遇堆积物常向两侧冲刷,如果两岸岩石或者土质不佳,就需设置护岸工程,以防止冲塌沟岸而导致谷坊或拦沙坝失事,在沟道窄而溢洪道宽的情况下,如果过坝的山洪流向改变,也可能危及沟岸,这时也需设置护岸工程。沟道纵坡陡急,两岸土质不佳的地段,除修谷坊防止下切外,还应修护岸工程。3.5路基施工水土保持措施路基的防护工程施工紧跟开挖、填筑工序,边开挖、填筑边防护,缩短施工作业面暴露的时间。绿化植草防护需马上衔接,路堑开挖后尽快选用根系发达、适应性强的多年生草种及时植草。防止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3.6调整农业结构一是通过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还草,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业种植和经营技术;二是结合本地特点,要注意自然资源利用的技术条件,还要特别注意人文环境特点和社会环境;三是既要大力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提高单位种植(养殖)面积的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业的净产出;又要善于捕捉市场信息,正确判断市场供求行情,及早调整产品结构;四是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种什么养什么,根据市场对绿色食品的需求,研究发展绿色食品的战略措施,并加强品牌意识,拓宽市场,预测农产品的潜在市场更是值。总之,在源头、流域周边、路边等通过一系列的防护措施来减少水土流失的现状,同事也要通过农业调整、区域规划的手段来保水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