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介绍章节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基础知识、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守则劳动就业就业与失业、就业服务、城乡统筹就业、特殊群体就业、就业优先战略等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概述、社会保险的主要内容退管服务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概述、服务形式、服务内容、企业及各有关方面的责任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劳动法概述、就业促进法律法规、社会保险法、劳动合同法律法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社区工作与基层平台工作社区概述、社区建设、社区组织、社区工作、社区服务、基层平台建设统计与调查统计基础知识、社会调查礼仪沟通公文礼仪、人际沟通计算机及网络应用基本知识计算机及信息网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2第1章职业道德道德的概念道德是以善恶、荣辱等观念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教育、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人和人之间、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职业道德的概念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职业道德概念、职业道德原则、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职业守则、职业道德评价、职业道德修养等核心为人民服务基本原则集体主义基本要求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鲜明的职业性职业道德源于职业生涯,反映各行各业的职业特点,鲜明地表达着职业义务、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内容、形式的多样性各种职业独特的服务内容、服务对象和方式,以及对社会所承担的职责不同,其职业道德的内容要求也有所不同较强的适用性职业道德总是同一种专门的职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在适用范围和对象上,不是普遍的、无限的,而是特定的、有限的,它只适用于专门从事本职业的人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由于职业具有不断发展和延续的特征,人们在某种职业的长期实践中,会形成某种特殊的职业心理、职业习惯、职业传统以及职业意识和语言,尽管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但并不完全消失,呈现出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5.职业道德的作用P3-4■培养具有职业道德品质的劳动者,促进事业发展■调整职业关系,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选择正确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在职业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通过职业岗位传递道德情操,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6.职业道德修养P4-6职业道德修养是指从业人员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在职业实践中所形成的道德品质以及应达到的职业道德境界。途径与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在不断学习中完善。■在职业实践中体验。■在自我修养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灵活多样,如写日记进行自我修养,还有抄录、收集、自制的名言、格言、警句等。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与职业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7.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守则P6-8■执行法律、法规,注重政策落实■热爱本职工作,提高能力水平①爱岗敬业(乐业)②尽职尽责(勤业)③钻研业务(精业)■坚持以人为本、提供优质服务3■增强全局意识、做到团结协作■廉洁奉公守法、抵制不正之风第2章劳动就业1.就业的概念P12就业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依法从事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经济活动。2.就业的特征P12-13■劳动者必须在法定年龄阶段内就业。我国目前的法定劳动年龄范围是:男16周岁至60周岁,女16周岁至55周岁(其中:女职工16周岁至50周岁)。■劳动者必须以获得经营收入或工资报酬为直接目的。■劳动者必须愿意而且有能力完成一定的社会经济工作,而不是义务劳动,并能够取得相应的报酬。■劳动者可以向雇主出售自己的劳动,也可以直接自我雇用。■劳动者的工作行为,必须是合法的行为。■从事一定社会劳动,但劳动报酬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视同失业。3.就业的主要形式分类P13按照劳动关系的不同分类正规就业非正规就业按照劳动时间的不同分类全日制就业非全日制就业按照就业的组织和管理形式的不同分类灵活就业弹性就业自谋职业境外就业4.失业的概念P14失业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的劳动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目前没有工作的一种状态。一般来说,我国的失业人员指的是登记失业人员。即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进行了失业登记的城镇常住人员。失业的特征:劳动者要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不在法定劳动年龄内的人员,虽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也不算失业人员。劳动者要有劳动能力。即具有从事正常社会劳动的行为能力,虽在定劳动年龄内,但不具备相应的劳动能力的人员,不是失业人员。劳动者要有就业要求。即有工作要求,但受客观因素影响尚未实现就业。目前虽无工作,但没有就业要求的人员不是失业人员。虽然劳动者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但劳动报酬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我国的现行规定视同为失业。5.失业的主要类型P15-16按就业经历分类初次失业人员就业转失业人员4按失业的成因分类自愿失业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隐性失业6.失业率P16失业率=失业人数/(从业人数+失业人数)×100%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从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00%7.失业调控P17失业调控是从保持就业局势稳定出发,以控制失业率为目标,结合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对城镇失业的源头进行调控,把失业造成的影响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内。失业调控的五大措施■建立失业预警机制■实施预防失业和稳定就业政策■完善企业用工监测制度■进一步规范企业裁员行为,避免将失业员工集中推向社会■做好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工作8.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因素P17-18影响人力资源需求的因素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经济体制影响人力资源供给的因素人口总量与年龄结构教育与培训9.就业服务概念P18就业服务是指由特定的机构提供一系列服务措施,以满足劳动者求职就业或用人单位招用人员需要的行为。10.就业服务种类P18■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的公益性就业服务■由职业中介机构提供的经营性为主的就业服务11.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构成P18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省级、市级、区(县)级就业服务机构和街道(乡镇)、社区(村)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共同组成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12.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职能P18-19■实施就业政策和人才政策。■对城乡所有劳动者提供公益性就业服务。5■对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就业援助。■对用人单位用人提供招聘服务。■对就业与失业进行社会化管理。■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基本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务代理等。13.公共就业服务经费构成P1914.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主要服务内容P19-20向劳动者提供免费就业服务就业政策法规咨询就业与培训信息发布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实施就业援助办理就业与失业登记事务其他公共就业服务向用人单位提供的服务招聘用人指导服务代理招聘服务跨地区人员招聘服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专业服务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服务为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开发的其他项目15.城乡统筹就业的意义P20-21■城乡统筹就业是一种制度创新■城乡统筹就业是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方式之一■城乡统筹就业可以使城乡居民自由择业和自由选择工作地点,可以体现保障方面的公平,实现企业自由选择劳动力,是一种社会进步。16.特殊群体就业P22-27■高校毕业生和其他青年群体的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妇女就业■残疾人就业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措施P26-27①.保障残疾人平等就业②.促进残疾人集中就业③.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实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制度④.促进、支持残疾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从事个体经营,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⑤.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和其他形式的生产劳动。⑥.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服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就业的主要矛盾P28我国就业的主要矛盾是当前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即就业总量压力和就业结构矛盾同时并存。18.就业方针P286就业方针是指党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之地的有关就业问题的重大指导原则,是制定就业政策的基本准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对新时期的形式和任务,我国又适时提出了新时期就业方针,即“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19.就业优先战略P29提出了以人为本、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创造更多的岗位,实现全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就业的就业优先战略。第3章社会保险1.社会保险概念P30社会保险是国家依法建立的面向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它由政府、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筹资,目标是保证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工伤、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从而失去收入来源时,能够从国家或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以此消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2.社会保险分类P31■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3.社会保险特征P31■强制性■预防性■补偿性■福利性■共济性■责任分担4.社会保险原则P32■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公平和效率相结合5.社会保障概念P32-33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社会措施的总称。从层次划分,社会保障可划分为一下几个层次①.经济保障②.服务保障③.精神保障6.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联系与区别P33■联系7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社会保障制度的一般特征。社会保险事实上构成了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和主体。■区别项目社会保障社会保险对象不同全体社会成员劳动者目标不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和谐发展抵御劳动者的职业风险,保障其基本生活,解除其后顾之忧享受待遇的条件不同通常不易是否缴费作为享受待遇的条件以履行相应的缴费义务为前提经费来源不同政府财政或社会援助国家、用人单位(或雇主)和个人7.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联系P33-34■都是基于对特定风险损失分担的社会化机制■都进行风险转移■具有为偶然性的风险损失提供保障的特征■互为促进和补充8.养老保险概念P35养老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为劳动者解除养老后顾之忧的一种社会保险,它的目的是增强劳动者抵御老年风险的能力,同时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方法是在劳动者退出劳动岗位后为其提供相应的收入保障。9.养老保险特征P35普遍需求老年风险的普遍性决定了人们对养老保险的普遍需求地位特殊一方面,老年风险是最应得到重视的一种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养老保险待遇较高、领取时间长、基金规模大,因此是最重要的社会保险项目,在各国社会保障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期积累一是缴费时间长达数十年,二是领取养老金的时间也长达十多年到数十年不等管理复杂养老保险的长期积累性带来了制度设计和管理的难度,由于基金规模庞大,基金保值增值的负担很重,需要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运营基金。10.养老保险分类P35-36按养老保险覆盖对象分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按性质和功能分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11.失业保险概念P36失业保险制度是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而失去工资收入的劳动者提供一定时期物质帮助及再就业服务的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之一。812.失业保险特征P36-37普遍性它是为保障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失业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其覆盖范围十分广泛强制性制度范围内的用人单位及其劳动者必须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参加失业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互济性收缴的失业保险费在统筹地区统一安排使用,不计入个人账户,不需要偿还社会化基金来源多渠道,由用人单位、劳动者和国家分担水平适度失业保险待遇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要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尽可能减轻用人单位和政府的负担适当积累在采取现收现付办法的同时,保留一定数量的基金以备应急之用专款专用基金只能用于法律、法规规定的与失业保险有关的支出项目。不得用于平衡财政收支和其他支出。13.工伤保险概念P37工伤保险也称为职业伤害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