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研究生读书报告題目《兴盛与危机》读书报告课程名称:史学前沿理论与方法任课教师:胡勇学生专业:世界史学号:201510057姓名:赵娜院系:历史学院完成日期:2016-2-25西北大学研究生处制《兴盛与危机》读书报告2一、关于本书的简介在20世纪80年代初,金观涛,刘青峰两位先生谢了《兴盛与危机》这本书,第一次向中国国内介绍了超稳定系统ultrastablesystem的概念。震撼了学术界,也影响了中国一代人的文化反思;二人又编辑了“走向未来”丛书,是在中国内地最早产生广泛影响的一套西方新思潮普及丛书。编委会人员的组成颇为庞杂,科学界、人文学界、政界的许多热衷改革的人士都参与其事。其特点是,强调科学主义、贴近现实和向大众普及。最有影响的当然首推金观涛提出的“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论;丛书翻译了《第三次浪潮》、《大趋势》等西方未来主义著作,对当时的社会改革造成巨大的冲击,也引起了学术界的“方法论热”。超稳定系统是50年代,由控制论创始人之一、英国生理学家艾什比W.R.Ashby所创立的概念,此概念源自控制论Cybernetics.控制论的最早提出者是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安培,1834年,安培写了论述科学哲理的文章,把管理国家的科学称为“控制论”。1948年,维纳写了《控制论》一书,讲述了关于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控制论逐渐渗透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超稳定结构,从其英文所用的词Ultra1便可推出其额外、程度表示极其之意。金观涛将超稳定系统理论应用与中国的社会结构中,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结构两千年保持不变,已经趋于停滞,只能由外来力量打破。开中国国内研究社会结构的理论先河,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而来理论基础和研究范本。二、关于作者1947年生于浙江义乌,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曾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研究。曾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讲座教授、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现任台湾政治大学讲座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讲座教授。金观涛的父亲是著名化学家、原杭州大学化学系系主任金松寿。金观涛是其长子。1965年,金观涛进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学习,并进入了北大宣传队。虽然他学的是理科,但是却对文科有着浓厚兴趣,为了反思文革,研究起了毛泽东思想,并从马克思上溯到黑格尔,特别是对黑格尔读得痴狂,言必称“黑格尔”,故好友送绰号“金格尔”。与此时在北大物理系、后转入中文系的刘青峰结识并结婚。之后,二人先后调入郑州大学教书,在此期间,两人构思了“中国社会超3稳定系统”假说。并于1980年初,在《贵阳师范学院学报》分两期发表了《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这篇论文。金观涛和刘青峰从科学走向人文,对中国文化进行反思的时候,把自然科学的系统论用到文化研究上,他们希望给中国提供一个基于最新自然科学成果之上的世界观和历史观。这两位学者堪称中文学术界的“传奇夫妻”。三、读书感想社会组织结构是由意识形态结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构成。运用到中国封建社会的组织方式便分别是儒家意识形态、王朝更替和封建经济制度。在对这一结构进行分析的时候,金观涛先生论述了从秦汉到清代的地主阶级的发展演变过程,体现了历史整体观的史学方法论,给我们提供了以历史事实阐述某一社会理论的方法和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剖析时,采用了与西欧的封建社会进行参照对比的研究方法。从时间跨度上讲,中国的封建社会延续了近千年,而欧洲封建社会却短暂的存在;从名称来讲,feudalism指的是themanofanotherman,意思是封建主对农奴有人身支配权和所有权,是受支配的农奴、采邑fief来替代支薪的武士阶级。西欧的封建社会是基于农奴服从农奴主,农奴主保护农奴的臣属制vassalage,两个阶级之间行臣属礼homage;而讨论到中国封建社会结构时,金观涛使用了杜正胜的分析方法,即封原指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直到秦汉后大一统,才有所演绎;陈平甚至从饮食习惯对中国和欧洲的封建经济结构进行了对比,中国是单一的小农经济,日常饮食即为粮食、蔬菜为主;欧洲则是农牧混合经济,饮食中以肉食为主。超稳定结构假说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期延续,以及两三百年发生一次的王朝更替,是一个超稳定系统一体的两面。中国文化是儒家道德意识形态的长期延续,这套意识形态为社会制度提供正当性,所以中国汉代独尊儒学,到了清代康有为变法还是尊儒。儒家的道德意识形态对中国大一统提供了一个蓝图,这是其他文化所没有的。另一方面,中国的社会结构不是静态延续的,一直改朝换代,可是因为道德意识形态是一个模板,当旧社会瓦解的时候,它又可以修复。所以,封建皇朝更替的现象,中国传统社会还是束缚在原有轨道上,这与儒家文化和中国传统道德意识形态是紧密相关的。这个论述提出时,给“文革”后呆板的学术4氛围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给年轻的知识分子很大的启发,同时也引起许多学术上的争议。经过这些年,金观涛和刘青峰加强了古代史研究,把古代和近现代放在一起,越发觉得这个“超稳定系统”理论很有说服力。此外,系统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遗产之一。系统论使人们跳出决定论和常识理性的局限。而中国文化是建立在常识理性之上的,在80年代启蒙运动中,金观涛主张在科学理性之上重建中国文化,包括反思儒家思想和近现代革命传统,而继承系统论的遗产有助于做到这一点。他在《系统的哲学》一书中称之为辩证理性重建。关于本书的另一大感触是其行为中生动的比喻,如马铃薯和混凝土的比喻。一袋马铃薯是由袋中一个个单独的马铃薯所集成的,正对应了封建社会多小国的说法。系统组织原理的理论奠基人巴纳德认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缺乏把各个地域联系起来的组织力量。马克思也曾经说过:小农人数众多,他们生活条件相同,但彼此间没有发生多种多样的关系。他们的生产方式不是使他们相互交往,而是相互隔离;只有地域联系,不能形成全国性联系,不能形成一种政治组织。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则认为:社会通讯是使社会这个建筑物得以粘合在一起的混凝土。社会通讯指的是社会中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以及信息、能量、物质的交换。它们之间又相互关联并相互影响和制约:物质生产和交换即生产水平决定了社会的经济发展;通讯联系的通道和工具即文化;而执行联系功能的人则决定着信息、能量及物质的交换过程。综上所述,《兴盛与危机》一书开启了中国借鉴国外理论研究封建社会结构的先河,是从科学的角度研究人文科学的范例,从不同的视角给我们提供了认识问题的方法和理论基础,为后来的学习者提供了研究甚至批判的范本,是值得认真研读并收藏的一本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