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工程第八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八章流-固相非催化反应概述流–固相非催化反应简称流–固相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这类反应中有流体–气体或液体,有固体,可表示为:A(流体)+B(固体)→C(流体)+D(固体)这是一个普遍式,实际反应按A、B、C、D物相组合方式具有多种类型,但其中的固体不是催化剂,而是反应物或者产物。本章主要内容如下:1.流–固相反应的分类及特点;2.收缩未反应芯模型及总体速率;3.流–固相反应器及计算。第一节流–固相非催化反应的分类及特点8-1流–固相非催化反应的分类流–固相反应可以分为气-固相反应和液–固相反应两大类。一、气–固相非催化反应气–固相反应可以分成五类。1.A(固)→B(固)+C(气)固体分解反应,是工业上制备金属氧化物的主要反应。CaCO3(S)=CaO(S)+CO2(g)2NaHCO3(S)=Na2CO3(S)+H2O(g)+CO2(g)2.A(固)+B(气)→C(固)金属的氧化、低价氧化物的氧化以及特殊固相产品的制备。4Fe(S)+O2(g)=2Fe2O3(S)CaC2(S)+N2(g)=CaCN2(S)+C(S)电石石灰氮3.A(固)+B(气)→C(气)固体气化反应,在化工生产中广泛应用,例如煤的燃烧和气化反应。C(S)+O2(g)=CO2(g)C(S)+H2O(g)=CO(g)+H2(g)2C(S)+O2(g)=2CO(g)4.A(固)+B(气)→C(固)+D(气)这类反应在气–固相反应中最为普遍,广泛的涉及各个工业领域。在冶金工业中,金属硫化物有矿石的氧化焙烧反应:4FeS2(S)+11O2(g)=2Fe2O3(S)+8SO2(g)2ZnS(S)+3O2(g)=2ZnO(S)+2SO2(g)氧化锌脱硫反应:ZnO(S)+H2S(g)=ZnS(S)+H2O(g)5.A(气)+B(气)=C(固)+D(气)这类反应是制备超细材料的一种重要方法,例如:TiCl4(g)+O2(g)=TiO2(S)+2Cl2(g)TiCl4(g)+CH4(g)=TiC(S)+4HCl(g)TiC为高温陶瓷粉末。二、液–固相非催化反应液–固相反应可以分为五类。1.A(固)+B(液)→C(固)+D(气)2.A(固)+B(液)→C(固)+D(液)+E(气)3.A(固)+B(液)→C(液)4.A(固)+B(液)→C(固)5.A(固)+B(液)→C(固)+D(液)8-2流–固相非催化反应的特点流–固相反应具有以下特点:1.反应类型多流–固相反应按照反应物和产物的物相分类,反应类型多。对于不同类型的反应,工艺流程、操作条件以及反应器型式各不相同。2.固相物料复杂固相物料种类繁多,性质各不相同。例如固相物料有现有天然矿物,颗粒大小不一,几何形状各不相同。不同性质的颗粒在反应器中的流动状况不同,其动力学行为也不同,直接影响到反应器型式的选择和设计。3.反应器型式多流–固相反应的反应装备有间歇反应器和连续反应器。在连续反应器中,有固定床、移动床、流化床和气流床反应器。4.固体颗粒的转化率高用气体或者用液体对固相进行化学加工,都要求固相物料的转化率较高。5.气–固相反应的反应温度高大多数气–固相反应属于高温焙烧和高温锻烧反应,反应温度较高,一般在500℃以上。8-4流–固相非催化反应的研究方法流–固相非催化反应工程是化学反应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研究方法是数学模拟方法和工业试验相结合。1.研究流–固相反应的反应过程模型及其总体速率。2.在大型实验装置中模拟物料在工业反应器中的流动状况,研究流–固两相的流动性质,采用数学方法归纳成数学模型,数学模型的应用严格限制在实验范围内。这种研究方法称为“冷态”实验。3.进行工业试验,即“热态”试验,对反应动力学和“冷态”试验结果进行检验和修正。第二节流–固相非催化反应模型概述在流–固相反应中,包含有传递过程和化学反应过程,为了研究反应过程的总体速率,需要选择合适的反应模型。根据固相颗粒的结构性质,建立了不同的反应模型。8-4收缩未反应芯模型收缩未反应芯模型又称为缩芯模型(shrinkingcoremuck),是应用最广泛反应模型,如图8-1。设反应A(f)+bB(S)→fF(f)+sS(S)缩芯模型有两种情况:反应过程中颗粒大小不变;反应过程中颗粒不断缩小。一、颗粒大小不变反应过程中颗粒大小不变。颗粒周围有滞流边界层,反应开始时在颗粒表面进行反应,生成固体产物或者有固相中的隋性物残留,形成“产物层”外壳和未反应芯。反应步骤如下:1.反应步骤1)A从流体主体扩散通过边界层到达颗粒表面―外扩散,CAf→CAS;2)从由颗粒表面扩散通过“产物层”外壳到达未反应芯表面—内扩散,CAS→CAC;3)A和B在未反应芯且面上进行化学反应,未反应芯收缩;4)流体产物F通过内扩散到达颗粒外表面―内扩散,CFC→CFS;5)F通过外扩散到达流体主体―外扩散,CFS→CFf。以上5步是串联进行的,浓度分布见图8-2。2.应用范围1)固体颗粒孔隙率为0,反应只能在表面进行;2)当固体颗粒有孔子时,化学反应速率扩散速率,反应在表面进行。二.颗粒有断收缩反应过程中颗粒有断收缩,最后消失。反应开始时在颗粒表面进行反应,反应过程中没有新的固体产物,或者新的固体产物和隋性物料剥落,没有形成“产物层”外壳,未反应芯一直暴露在流体中,周围有边界层。反应步骤如下:1.反应步骤1)A从流体主体扩散通过边界层到达未反应芯表面―外扩散,CAf→CAC;2)A和B在未反应芯表面进行化学反应;3)流体产物F通过外扩散进入流体主体,CFC→CFf。2.应用范围反应过程中没有形成“产物层”外壳,其余同颗粒大小不变时的应用范围相同。8-5整体反应模型当颗粒的孔隙率较大时,流体可以扩散到颗粒中心,在整个颗粒上起反应,这种模型称为整体反应模型(Volumereactionmodel)。整体反应模型的浓度分布见图8-3。CAF、CAS、CAC为流体A在液流主体、颗粒表面、颗粒中心的浓度。CBO、CBC、CB、CBS分别为固相反应物B的初始浓度、颗粒中心浓度、反应区浓度和颗粒外表面浓度。整体反应模型的反应步骤分二个阶段。一、反应步骤1.第一阶段1)A从液流主体扩散通过边界层到达颗粒表面―外扩散,CAf→CAS;2)A在整个颗粒上边扩散边反应―扩散反应过程,CAS→CAC;3)在颗粒表面开始形成“产物层“外壳。2.第二阶段1)A作外扩散,CAf→CAS;2)A从颗粒个表面扩散通过“产物层”外壳到达反应区边界Rm;3)A从颗粒外表面、扩散―反应,“产物层”不断增厚,反应区逐渐收缩,直至反应结束。二.应用范围1.颗粒的孔隙率较大,流体可以扩散到颗粒中心,在整个颗粒上起反应;2.当孔隙率不太大时,化学反应速率扩散速率,反应过程属于化学反应控制。缩芯模型的反应还是颗粒表面,而整体反应模型的反应区是整个颗粒,缩芯模型和整体反应模型表示了两种极端的反应行为,其他模型的行为都介于其间。8-6有限厚度反应区模型有限厚度区模型(Finitereationmodel)的浓度分布见图8-4。图中RS、RD、RC分别是颗粒半径、“产物层”半径和未反应半径。固相反应物B在未反应区的浓度为CBO,在“产物层”半径RD处为O。RD和RC之间为反应区,厚度为Z。1.反应步骤1)A作外扩散,CAf→CAS;2)A在“产物层”作内扩散,CAS→CAm;3)A在反应区内进行扩散―反应;4)“产物层”外壳不断增厚,反应区不断收缩,直至反应完毕。8-7其他模型一.微粒模型1.固体颗粒由大小均匀的球形微粒构成,每个微粒按缩芯模型进行反应;2.反应前后固体颗粒的孔隙率和微粒大小均不变;3.对于整个颗粒而言,反应区由颗粒外表面向中心逐渐推进,反应区内微粒的反应按缩芯模型由表及里进行。二.单孔模型1.固体颗粒内由圆柱开直孔构成。这些圆柱形直孔的孔径相等,相互平行,均匀分布。2.通过单孔来描述颗粒的反应状况。反应物流体在孔内沿轴向进行,在孔壁上进行反应。反应物的浓度随轴向变化,径向均匀,是轴向距离的函数。3.由于产物在孔壁上形成,反应过程中孔径发生变化,是时间的函数。三.破裂芯模型1.固相反应物的初始态是致密无孔的,在反应过程中破裂为多孔性细粒。2.破裂的细粒按缩芯模型进行反应。流―固相反应的反应模型,其针对性较强,应通过实验研究筛选出适宜的反应模型,不可随意而定。第三节粒径不变时缩芯模型的总体速率8-8总体反应速率设反应:A(f)+bB(S)→fF(f)+sS(S)以A为关键组分,总体反应速率的定义为:单位时间单颗粒上反应物A摩尔量nA的减少数,即gAr=dtdnA-。一.基本条件1.球形颗粒;2.颗粒内温度均匀,等温反应;3.本征动力学为一级不可逆反应;4.反应过程为拟稳定过程。当颗粒粒径不变时,A要通过“产物层”外壳才能到达未反应芯表面,A在作内扩散的同时,由于化学反应未反应芯表面在收缩,因此扩散边界是移动的,是不稳定过程。由于A的外扩散、内扩散和化学反应是串联过程,反应过程是不稳定过程。未反应芯表面的收缩速率大大小于A的内扩散速率,可以认为A在作内扩散时,未反应芯表面是近似不动的,作为稳定过程处理,反应过程为拟稳定过程。二.外扩散速率、内扩散速率与表面化学反应速率gAr=dtdnA-=外扩散速率=内扩散速率=化学反应速率1.外扩散速率dtdnA-=-dtdnBb1=AsAgGSCCkR24(8-1)2.内扩散速率dtdnA-=-dtdnBb1=cRRAeffCdRdCDR24(8-2)式中:Deff―A在“产物层”内的有效扩散系数;(dRdCA)R=CR―A在未反应芯表面处的浓度梯度。3.化学反应速率-dtdnA=-dtdnBb1=ACCkCR24(8-3)上述各式中,-dtdnA的单位是mol/s;反应速率常数k的单位是m/s,和kG单位相同。CAg是已知量,CAS和CAC为求知量,kC随时间而变。三.总体速率的一般计算式由式(8-2):-dtdnA=cRRAeffCdRdCDR241.CRRAdRdC)(=?在“产物层”外壳中任取厚度为dR的微元壳体,对A作物料平衡:[A进入量]R+dR―[A离开量]=0dRdCDRdRdAeff2=0R=RS,CA=CAg;R=RC,CA=CAC。CA=(CAS-CAC)[SCCRRRR11](8-6)CRRAdRdC][=)/1(SCCACASRRRCC(8-7)代入(8-2)式,可得dRdnA=dtdnBb1=effCSDRR4CSACASRRCC(8-8)由式(8-1)、式(8-2)和式(8-8)消去CAS和CAC,得总体速率为:dtdnA=dtdnBb1=24SRkRRRDRRRkCCSCeffCSSGAg221(8-9)四.未反应芯半径RC与反应时间的关系Bn=CBBVM=BBM)34(3CR(8-10)dtdnA=dtdnBb1=BBbM4dtdRRCC2(8-11)将式(8-11)代入(8-9),可得dtdRC=kDRRRRkRRCbMeffSCCSGSCBAfB1/22(8-12)五.固相反应物B的转化率XB与RC的关系33331343434tSCBSBCBSBRRRRRX=初始量时量初始量(8-13)六.XB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由式(8-9)和式(8-11)得到SCSSCSCeffSSCGSAgBBRRkRRRRRDRRRkRCbMt12316133223(8-16)将式(8-13)代入式(8-16),可得31322111213163BSBBeffSBGSAgBBXkRXXDRXkRCbMt(8-17)当RC=0式XB=1时,完全反应时间tfkRDRkRCbMt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