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大题目的主要考点纵观几年来高考的大题目,主要考点有:•有关细胞的问题•光合作用(含呼吸作用)•遗传题•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包含基因工程)•微生物•生物进化与多样性•内环境调节•其他(神经调节、免疫)•实验设计人体内环境与自稳态无论春夏秋冬,风云变幻,它总是轻波微澜。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也是机体存活的条件。它让每个细胞分享,又靠所有细胞共建。人体内环境的自稳态内环境概念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不同细胞内环境不同)体液细胞外液:占1/3细胞内液:占2/3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细胞外液的相互流动关系淋巴循环外界环境中的物质消化系统营养物质呼吸系统O2、CO2、H2O泌尿系统、皮肤代谢废物循环系统体内细胞内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人体内环境的自稳态毛细血管渗透(除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血浆组织液淋巴液淋巴循环毛细淋巴管盲端示意图7.下列肯定不是人体内环境的成分的是DA.神经递质B.尿素C.抗体D.血红蛋白5、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CA.CO2、血红蛋白、H+、尿素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D.Ca2+、载体、氨基酸水和电解质的调节体液的主要成分水电解质●细胞外液中,阳离子Na+为主,阴离子以Cl-为主,其次是HCO3-。●细胞内液中,阳离子K+为主,阴离子以HPO42-为主。●失水达体重2%以上时,有口渴感●失水超过6%以上时,剧烈口渴、尿少,软弱无力、体温升高。●失水超过15%以上时,昏迷,死亡●体内水分潴留超过2%以上时,细胞肿胀。严重时,呕吐、抽搐、昏迷、死亡●细胞内外Na+和K+浓度差是由细胞的主动转运来维持的。如脑细胞水肿:由于脑缺氧,合成ATP减少,细胞内Na+离子输出减少,导致细胞内Na+浓度升高。水和电解质的调节•8.(2009)下列人体不同种类的体液之间,电解质浓度差别最大的一组是(B)A.血浆与组织液的HCO3-B.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C.血浆与组织液的Cl-D.组织液与淋巴液的Na+因电解质平衡太复杂,故用水来说明水平衡及细胞内外液电解质平衡•机体失水时,因血液中水分的减少,血液的渗透压上升,促进下丘脑的部分神经元细胞体产生抗利尿激素,通过轴突送入垂体后叶,再分泌到血液中。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脏的肾小管,将尿中的水分重吸收到血液中,尿量减少;同时,喝觉中枢兴奋,引起口渴,主动饮水,这样使血液的含水量恢复到正常。•过量饮水后,血液中水分增加,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在肾小管中的水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血液中水分量恢复到正常。体液中水的调节下丘脑渴觉中枢机体失水血浆渗透压升高机体含水量增加血浆渗透压降低口渴抗利尿激素增加尿量减少主动饮水肾脏抗利尿激素减少尿量增加增加机体含水量排除多余水分•水的摄入量主要由渴觉中枢控制,水的排出量主要取决血浆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渴觉中枢和分泌抗利尿激素的细胞位于下丘脑中。下丘脑在维持自稳态中起关键作用2.内分泌功能——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1】分泌抗利尿激素:ADH调节尿量、血压、血量等。【2】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调节垂体及其他内分泌功能:下丘脑分泌有关促激素释放激素或抑制激素,调控垂体及其他某些内分泌腺(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性腺)。少数通过自主神经调节其他内分泌腺(如肾上腺髓质)。1.是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自主神经的整合中枢)【1】调节水平衡:有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渴觉中枢,控制水的摄入;有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ADH【2】调节体温:有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维持体温恒定。【3】调节血糖:有糖中枢(血糖过低/过度兴奋时反射性兴奋)【4】调节摄食行为:有摄食中枢和饱中枢(两者交互抑制)“神经—体液”调节示意图★其中的体液调节相当于反射弧的一个延长部分。所以,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既受神经调节又受激素调节,但常态下以激素调节为主,特别情况(特热、冷、饿、应急)下神经调节参与度加大(因神经调节快而精确,而激素调节慢但持续时间长)支配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效应器传出神经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激素生物学效应-细胞外液渗透压正常大脑皮层饮水不足失水过多食物过咸饮水过多盐分丢失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尿量减少尿量增加增加饮水产生渴觉++++-+----+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分泌+下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的部分调节机制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2010年)52.写出图中A、B的名称:A下丘脑B垂体。人体水的排出主要取决于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细胞分泌后,储存于垂体后叶,并由垂体释放。而肾在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A释放肾小管/集合管尿量BC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水平衡因果关系梳理食物过咸饮水不足大量出汗严重呕吐或腹泻(失水>失盐)机体失水压力感受器兴奋心房容积感受器兴奋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ADH分泌量增加渗透压感受器兴奋血浆渗透压正常血压正常血量正常血浆容量减少(循环血量)血浆含水量下降动脉血压下降负反馈●肾小管对哪些物质是全部重吸收,哪些又是大部分被重吸收?●药物和毒物在何处进入管液中,并最终被排出体外?●葡萄糖和氨基酸只能在哪一段被重吸收?哪一段只能重吸收水?哪一段不能重吸收水?由此你能判断在哪些区段管内液被稀释了,哪些区段又被浓缩了?ABCDEF肾浓缩与稀释尿液的能力对维持体液平衡和渗透压稳定有重要作用!逆流系统肾髓质管壁对物质的重吸收取决于管壁细胞对某物质的通透性。水还与管壁内外渗透压有关体温调节人体体温维持在36——37℃,是产热和散热过程的动态平衡的结果。1、人体产热器官2、人体散热器官——皮肤肝脏:安静时56%的热量由肝脏产生骨骼肌:运动时90%以上的热量由骨骼肌产生散热方式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蒸发散热散热量取决于皮肤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异,温差愈大,散热愈快。环境温度<皮肤表面温度时环境温度≥皮肤表面温度时的唯一散热方式。水分由液态成为气态,带走热量。散热原理散热条件寒冷时的调节皮肤受到寒冷刺激或温度低的血液刺激,在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交感神经兴奋,抑制体温散发和促进产热。1.促进产热交感神经直接使心脏搏动加快,同时间接的通过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使心跳加快。刺激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等,促进甲状腺素和糖皮质激素等的分泌,促进肝脏和肌肉等的呼吸,增大产热量。这是体温上升的主要原因。2.抑制散热通过交感神经使体表的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量,同时竖毛肌收缩,汗腺汗液分泌减少,防止散热。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传入神经寒冷(环境温度低于体温)皮肤的冷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素甲状腺垂体甲状腺素加速糖和脂肪的氧化分解寒颤中枢(+)(躯体神经的中枢)交感神经中枢(+)产热↑骨骼肌寒颤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皮肤血管收缩肝糖原分解↑维持体温正常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汗腺分泌↓散热负反馈传出神经神经—体液调节神经调节;神经—体液调节。(—)(—)(—)暑热时的调节•暑热时,皮肤表面血管扩张,增加辐射散热,汗腺大量排汗,加大出汗的蒸发散热,从而使体温下降。体温调节机理——神经和体液调节过程皮肤和粘膜温度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血液的温度传入神经皮肤血管竖毛肌汗腺骨骼肌肾上腺甲状腺收缩血流量减少扩张血流量增加发汗紧张收缩、寒战分泌肾上腺素增加分泌甲状腺素增加散热产热物理方式调节代谢方式调节减少散热传出神经体温调节的过程(炎热和寒冷)反馈温度高的血液交感神经—汗腺分泌减少分泌增加皮肤血管收缩舒张立毛肌收缩舒张散热量减少增加肾上腺皮质髓质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糖皮质激素肌肉促进物质代谢抑制物质代谢心脏促进搏动抑制搏动产热量增加减少甲状腺交感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垂体暑热刺激寒冷刺激皮肤感觉神经反馈体温降低体温升高低温血液血压•血压: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一般指动脉血压,在肱动脉处测量。•心室收缩期中期达到最高值,是收缩压。•心室舒张末期达到最低值,是舒张压。影响血压的因素心脏:心排血量;血管:收缩与舒张;血容量心排血量(心输出量)增大,收缩压升高。心排血量不变而外周阻力增大(血管管径变小、血黏度增高),则收缩压升高。外周阻力增大,心室舒张末期留在动脉中的血量增多,舒张压升高。降压反射基本过程动脉血压↑主动脉、颈动脉管壁上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的频率↑传入神经心血管中枢(主要在延髓)副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心肌收缩力↓阻力血管平滑肌舒张外周阻力↓心输出量↓动脉血压↓负反馈•(2009年)高的动脉血压引起降压反射。发生降压反射时(C)•A.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频率降低B.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C.心排血量和外周阻力降低D.依靠正反馈调节使血压相对稳定•(2010)下列关于人体血压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C)A.心排血量不变,血管管径变小,则收缩压也会相应升高B.动脉血压突然降低时,引起交感神经活动加强,动脉血压回升C.心舒期血液向外周流动的速度减慢,则舒张压降低D.长期过度紧张,可使大脑心血管中枢平衡失调,导致血压升高动脉粥样硬化血浆甘油三酯胆固醇(VLDL、LDL)动脉血管粥样斑块沉积官腔狭窄动脉内皮细胞损伤冠心病防治原则:降低LDL、VLDL,提高HDL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服降脂药血糖的平衡和调节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完成。常态下,以胰岛素和高血糖素的拮抗调节即激素调节为主。饭后葡萄糖进入血液,血糖值上升,刺激下丘脑中的糖调节中枢,通过副交感神经使胰岛的β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促进肝脏等组织中的葡萄糖转化成糖原而贮存;增加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透过性,更多的血糖被组织细胞利用;促使葡萄糖转变成脂肪(甘油三酯)储存于脂肪组织;抑制非糖物质转变为糖。这样,血糖值下降。血糖的平衡和调节因细胞的活动血糖不足时,刺激下丘脑的糖调节中枢,通过交感神经促使胰岛的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该激素通过静脉进入肝脏,促进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促使非糖物质转变为糖。使血糖值上升。因剧烈运动而使血糖值急剧下降时,通过交感神经使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促进糖原的分解。同时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从而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急剧增加。低血糖时升血糖的调节过程血糖增加下丘脑糖中枢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髓质交感神经低血糖胰岛素↓胰腺的胰岛α细胞β细胞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促皮质激素垂体肝糖原组织细胞利用糖↓蛋白质、脂肪等非糖物质葡萄糖↑完整的血糖调节的过程血糖增加下丘脑糖中枢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髓质交感神经血糖减少胰岛素副交感神经胰腺的胰岛α细胞β细胞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低血糖时高血糖时自主神经的的作用激素的作用促皮质激素垂体葡萄糖糖原肝脏等组织细胞葡萄糖分解消化管肌肉肝脏等蛋白质、脂肪葡萄糖血糖浓度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正常人糖尿病人●●●●●阶段曲线特征主要原因AB餐后血糖浓度暂时升高(餐后2h达到最高值)食物中的糖经消化酶作用,分解产生或转变为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和扩散进入血液BC血糖浓度下降合成糖原储存;分解代谢消耗【吸收速率<储存和分解】CD血糖浓度趋于稳定(餐后3.5h达到稳定)肝糖元分解+非糖物质转变成糖(无吸收)=糖被组织细胞消耗+转变为脂肪和氨基酸糖尿病人的曲线特征:●空腹时血糖浓度高;●服糖后血糖急剧升高,峰值很高[糖耐受力差],峰时后延(2h后仍很高)●尿糖阳性。注意:正常人进食后血糖会上升,空腹体检才能排除进食后血糖上升的干扰。•11.下列有关人体糖类代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A.糖类可由某些氨基酸经脱氨基后转化产生•B.糖类在供应过量的情况下可转化成为脂质•C.肌糖元可分解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浓度•D.肝糖元分解代谢出现障碍可导致低血糖血脂•血脂:血液中的脂质。在血液中都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脂蛋白。①②③超速离心法(密度分类法)原理:各脂蛋白密度不同(脂类和蛋白质含量各异)超速离心密度不同而漂浮或沉降密度•乳糜微粒(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