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主治医师风湿性疾病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风湿性疾病考纲基础知识系统性红斑狼疮(熟悉):病因和发病机制类风湿关节炎(熟悉)(1)病因和发病机制(2)病理相关专业知识1、系统性红斑狼疮(掌握)(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2、类风湿关节炎(掌握)(1)临床症状;(2)诊断要点;(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病例题:①青年女性+多系统损害+ANA(+)、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SLE②多个外周关节受累、对称性关节炎+RF(+)=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病:包括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及各种病因引起的关节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疾病。“风湿性”疾病的共同症状是肌肉关节疼痛。病理:炎症性反应除痛风性关节炎是尿酸盐结晶所致,其余都是大部分是免疫反应引起;共同的病理改变是血管病变:管壁的炎症为主。一、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总论1、疾病分类弥漫性结缔组织病(CTD)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皮病、多肌炎/皮肌炎(干湿印红机)脊柱关节病强制性脊柱炎(AS)、银屑病关节炎、炎症性肠病关节炎退行性变骨性关节炎(OA)晶体性痛风、假性痛风感染因子相关疾病反应性关节炎、风湿病其他周期性风湿、骨质疏松症、骨病注: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临床特点:多系统损害、抗核抗体阳性、类风湿因子阳性、血补体水平降低,不会出现血尿酸升高。可出现双肺下部纤维化。病理特点:1.类风湿性关节炎(RA):滑膜炎(肾脏病变:淀粉样变性)2.强直性脊柱炎(AS):附着点炎;3.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小血管炎;4.干燥综合征(pSS):唾液腺和泪腺炎(肾脏病变:肾小管酸中毒)5.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肌炎;6.血管炎:大、中、小动脉和静脉炎;7.骨关节炎(0A):关节软骨变性;8.系统性硬化病(SSc):皮下纤维组织增生(肾脏病变:小动脉内皮细胞增生),分3期,水肿、硬化、萎缩期。临床表现:雷诺现象;手指硬肿;关节痛/关节炎;反流性食管炎;肾危象;肺功能弥散减退。无肺动脉高压。★⑴反应性关节炎:在急性泌尿、生殖系感染或胃肠炎后1~3周,出现的无菌性炎性关节病,除关节(肿痛)表现外,还伴有一种或多种结合关节外表现。⑵强直性脊柱炎:下腰痛,骨盆片示骶髂关节间隙增宽,关节面模糊,骨侵蚀。⑶骨关节炎:老年,负重关节受累(膝关节),活动多加重,X线关节骨赘形成,骨缘唇样变,关节无强直。⑷假性痛风:老年,单关节炎,关节液可见焦磷酸盐结晶(特异性改变)。2、主要症状、体征及诊断思路:共同症状是肌肉关节痛。⑴常见关节炎的关节特点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强直性脊柱炎周围关节炎起病缓不定缓首发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手关节腕、膝、髋、踝痛性质持续性、休息后加重不定休息后加重肿性质软组织为主少见软组织为主畸形常见,明显功能障碍偶见部分演变对称性关节炎--不对称下肢大关节炎脊柱骶髂关节偶有病变无病变必有病变,功能受限⑵常见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特异性临床表现SLE:颊部蝶形红斑、蛋白尿、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多浆膜炎。抗SM、抗双链DNA阳性。3、主要实验室检查⑴自身抗体检测(对弥漫性风湿病早期诊断至关重要)抗核抗体(ANA)最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类风湿因子(RF)见于70%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皮病、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见于原发性小血管炎,尤其是Wegener(韦格纳)肉芽肿抗磷脂抗体与血小板减少、动静脉血栓、习惯性自发性流产有关抗角蛋白抗体谱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较高★⑴SLE:抗SM、抗双链DNA;⑵干燥综合征:抗SSA和抗SSB抗体⑶肌炎/皮肌炎:抗JO-1抗体⑷系统性硬化病:抗SC1-70抗体★Wegener(韦格纳)肉芽肿:典型三联症是上、下呼吸道病变和肾小球炎。以小血管及毛细血管病变为主。90%C-ANCA阳性。常见是肺脏浸润性病灶和结节状阴影。肾损害常见。为坏死性肉芽肿。★结节病肉芽肿是非干酪性上皮样肉芽肿。⑵补体:血清总补体(CH50)、C3、C4有助于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和治疗后疗效的判断。4、治疗1、非甾体抗炎药(NSAID)为改善风湿病的各类关节肿痛的对症药物,他不能控制原发病的病情进展。其作用机理为抑制环氧酶(COX),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常见药物:布洛芬、双氯芬酸、萘普生。最常见胃肠道不良反应,最严重胃粘膜溃疡、出血、穿孔。2、糖皮质激素:是一线药物但非根治药物。主要抑制巨噬细胞吞噬和抗原递呈作用,减少循环中的淋巴细胞和NK细胞数量,抑制细胞免疫。不良反应包括骨质疏松。3、改变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作用是缓解病情和阻止关节结构的破坏,控制病情进展,特点,起效慢,停药后作用消失也慢,故被称为慢作用抗风湿药。不能消除低度的免疫炎症反应,为非根治药物。包括柳氮磺吡啶、抗疟药氯喹(长期用视网膜病变,视物盲点,眼底“牛眼”样改变)、甲氨蝶呤、环磷酰胺(最常见骨髓抑制,三系减少,肺间质纤维化、最严重出血性膀胱炎)、环孢素(肾毒性)、雷公藤(最常见不良反应性腺抑制,产生闭经、精子减少)等。类风湿关节炎1、概述:定义类风湿关节炎是以对称性累及多个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基本病理基本病理改变是滑膜炎。滑膜炎→侵犯软骨和骨→全关节破坏(血管翳)发病情况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以35~50岁多见(占80%)。女:男=3:1.慢性起病病因未明,与遗传(Ⅱ类HLA-DR4)倾向有关。CD4+T细胞在发病中起重要和主要作用注意:①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起主要作用的细胞是CD4+T细胞;②AIDS病人晚期外周细胞减少最显著的是CD4+T细胞;③参与结核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的细胞是CD4+T细胞。2、临床表现关节表现晨僵出现在95%患者,为活动的指标之一。晨僵持续时间与严重程度成正比痛与压痛最早出现的关节症状。最常出现的部位为腕、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等特点——对称性、持续性、时重时轻、无红。关节肿胀原因——关节积液、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滑膜慢性炎症后的肥厚部位——腕、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膝关节关节破坏、畸形晚期表现,(畸形与是否活动期无关)造成的病理基础是血管翳形成。其他表现颈椎的可动性小关节、肩髋关节、颞颌关节可受累关节外表现类风湿结节(皮下结节,与疾病活动性相关)本病的特异性(最常见关节外)皮肤表现,出现在20~30%患者部位——关节隆突部及受压部位的皮下,如前臂伸面、鹰嘴突附近特点——结节大小不一、对称性、无痛、质硬类风湿血管炎可出现的患者任何系统肺30%患者有肺间质性病变(最常见)、也可有胸膜炎、肺内结节、肺动脉高压心包炎最常见的心脏受累表现胃肠道与服用抗风湿药物有关,并非由类风湿关节炎引起肾大多与服用抗风湿药物有关,少数由长期类风湿关节炎并发的淀粉样变性引起血液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主要发生机制是铁利用障碍。神经系统脊髓、周围神经受压所致干燥综合征占30~40%,ANA阳性。★病例: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出现干咳、活动后呼吸困难,肺功能提示弥散功能障碍,考虑肺间质纤维化。3、实验室检查项目临床意义反映活动性反映严重程度血象无特异性。轻至中度贫血,白细胞多正常活动期血小板增高--血沉(ESR)无特异性(病情活动相关)++C反应蛋白(CRP)活动期升高(与病情活动最相关)+-类风湿因子(RF)IgM型RF70%阳性++免疫复合物70%阳性+-补体活动期升高+-关节液活动期关节液量增多、白细胞↑、中性粒↑+*类风湿结节活检典型改变有助于诊断关节X线检查对诊断、分期、病变演变的监测均有重要意义。临床最多的是手指及腕关节X线Ⅰ期——关节周围软组织的肿胀阴影,关节端的骨质疏松Ⅱ期——关节间隙因软骨的破坏而变得狭窄Ⅲ期——关节面出现虫凿样破坏性改变Ⅳ期——关节半脱位和关节破坏后的纤维性和骨性强直注:①类风湿因子,不是诊断RA的必备条件,RF的数量与RA的活动性和严重性呈正比,可随疾病的变化而变化,RF也可出现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干燥综合征,5%可在正常人也可出现。RF阴性也不能除外RA诊断。高滴度RF提示预后较差。②类风湿关节炎最有诊断价值的辅助检查是类风湿因子测定和双手X线检查。③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相关的辅助检查是ESR和CRP。4、诊断及鉴别诊断1、诊断标准:有下列7项中4项者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①晨僵持续至少每天1小时,病程至少6周;②有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至少6周;③腕、掌指、近指关节肿胀至少6周;④对称性关节肿至少6周;⑤有皮下结节;⑥手X线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的狭窄);⑦血清类风湿因子含量升高。5、治疗1、治疗目的:①减轻关节肿胀和关节外的症状,如发热;②控制关节炎的发展,防止和减少关节的破坏,保持受累关节的功能;③促进已破坏的关节骨的修复。2、非甾体药物(NSAID):不可缺少的、非特异性的对症治疗药物,但不能控制病情。是改善关节症状的一线药物。作用机制: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消炎痛、萘普生)。3、改变病情抗风湿药(DMARD):早期(3个月内)应用,多数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慢作用药。常与非甾体药物联合应用。不能彻底消除滑膜炎症反应。甲氨蝶呤同时具有抗炎作用,是目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首选的改变病情抗风湿药。10mg,每周1天,分1次或2次服。抗风湿药治疗无效的主要原因是药物选择和用法不当。4、糖皮质激素:适用于有关节外症状、关节炎明显或急性发作者。能缓解关节炎症状,但不能阻止关节骨破坏,一般使用剂量每天不超过15mg,长期应用副作用大,不作为常规使用。对于全身病情稳定,个别顽固性关节炎可以关节腔内注射使用。5、手术:包括关节置换和滑膜切除术,前者适用于较晚期有畸形并失去功能的关节;后再可使病情得到一定缓解,但术后易复发。系统性红斑狼疮考点(题眼):只要出现以下3项中的1项,都是考系统性红斑狼疮1.红斑:面部红斑/蝶形红斑2.累及至少4个系统:3.三个抗体:(1)抗核抗体ANA(2)抗双链DNA抗体(3)抗Sm抗体只要出现其中一个,就是考SLE★女性患者有发热、皮肤黏膜及肾损害、关节痛,要注意系统性红班狼疮。1、概述定义是一种临床表现有多种系统损害症状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其血清具有以抗核抗体为主的多种自身抗体好发女性,占90%,常为20~40岁的育龄妇女。病因不明,能与遗传(易感基因HLA-DR2、3)、性激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与细菌无关病理异常免疫应答→产生大量免疫复合物和致病性自身抗体→组织损害。免疫复合物是引起SLE组织损伤的主要机制。基本病理变化炎症反应和血管异常特征性改变为苏木紫小体、洋葱皮样变性。☆注:免疫复合物沉积于→①肾小球和基底膜→狼疮肾炎;②红细胞、血小板→贫血、血小板减少;③小血管壁→血管炎→坏死性血管炎。【弥漫性结缔组织疾病累及肾小球——系统性红斑狼疮】3、临床表现,累及至少4个系统典型临床表现:发热、蝶形红斑、多发口腔溃疡、雷诺现象、光过敏。1.皮肤与粘膜:80%有皮肤病损,面颊部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光过敏(被太阳晒后出现皮肤经斑);活动期可由脱发、口腔溃疡。2.浆膜炎:占50%可以引起胸膜炎、心包炎,或腹膜炎3.关节与肌肉:SLE最常见的症状,多累及近端关节,如腕、足、膝、踝,无骨质破坏与畸形。4.肾脏:几乎所有患者的肾组织均有病理变化,有临床表现者约75%,肾脏损伤造成尿毒症是SLE死亡最常见的原因。5.心血管:●心包炎常见,但不会发生心包压塞。还可以出现瓣膜赘生物,称为Libman-Sack心内膜炎6、血液系统:表现贫血,20%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0%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7、继发性干燥综合症。口、眼干燥,猖獗龋齿。(抗SSA抗体阳性)8、中枢神经系统:预示病变活动、危重。癫痫发作、精神障碍。★知识点:①狼疮肾病病理改变肾小球内有白金耳样变化。活动病理是细胞性新月体肾炎。最严重病理类型为弥漫增生。②急性肾衰病理改变肾小管坏死;③IgA肾病病理改变系膜区有IgA及C3沉积;④膜性肾病病理改变基底膜厚有钉突。★知识点:系统性红斑狼疮:面颊蝶形红斑;皮肌炎:向阳性皮疹;银屑病:附鳞屑红斑疹。4、实验室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