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一,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化学实验安全:(1)记住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必修1》P.4(2)常见安全问题:试剂存放:如氧化剂不能和还原剂一起存放,易燃物放在专柜中,远离火源。试剂取用:化学药品不能用手直接去取,易燃物若有剩余,不能随意丢弃,如残留钠用乙醇处理;取用药品时,瓶塞取下后倒放,倾倒试剂时标签向手心实验操作:加热液体时,为防止暴沸,加入碎瓷片或碎石,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向下倾斜,浓H2SO4稀释,不能在量筒、容量瓶中进行。把浓H2SO4慢慢倒入水中,浓H2SO4沾到皮肤上,先用干布擦,再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NaHCO3溶液,浓碱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2.混合物分离和提纯分离和提纯方法应用实例过滤从液体中分离不溶的固体净化水溶解和过滤两种固体,一种能溶,一种不溶分离食盐和MnO2结晶法分离在某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的化合物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粗盐提纯P.6)分液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分离花生油和水蒸馏分离两种互溶而沸点差别较大的液体海水淡化(P.9实验)萃取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进行分离提纯CCl4提取溶解在水中碘(P.8实验)3.参看《高考备考指南》(化学分册)P.84化学实验常识二、物质的量1.记住常用关系式:Mmn,mVVn,Vnc2.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3.联系:质量、气体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通过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微粒数目三、物质的量浓度配置1.若溶质为固体: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贴标签【注意】托盘天平精确到到0.1g,左物右码,溶解时一定要冷却到室温才转入容量瓶。2.若溶液为液体,则计算体积,用量筒量取3.常见基本误差分析:见专题四《物质的量》学案P4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备考指南P.1-3和专题一学案)1.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3.纯净物、混合物的判断4.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相互关系例: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一定不与酸反应(×)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一定与水反应生成酸(×)2二、胶体1.分散系是混合物,分散质、分散剂可以是气、液、固态2.胶体的概念: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和变化》学案P23.胶体的性质;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比较稳定,有丁达尔现象(区别溶液与胶体)4.常见胶体:氢氧化铁胶体,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三、离子反应1.判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酸碱盐是电解质;蔗糖、酒精、非金属氧化物、NH3等是非电解质;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2.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3.离子反应的条件及方程式正误判断(备考指南P.13)4.离子共存:(1)生成难溶或微溶物不能大量共存(注意:H+与23SiO生成沉淀)(2)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H2O),不能大量共存:H+与OH-、23CO、3HCO、ClO、F-、COOCH3不存在,OH-与3HCO不共存(3)H+与2AlO、3Fe与SCN等不共存(4)H+、3NO与2Fe、I-等氧化还原反应不共存(5)有颜色的离子:MnO4-、Fe2+、Fe3+、Cu2+(6)酸碱性条件:增加H+或OH-考虑四、氧化-还原反应1.记住概念,并能根据方程式进行判断2.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及判断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3.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①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和元素周期表判断;②根据方程式: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的还原性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钠及其化合物1.绝大多数金属是以化合态存在的2.碱金属物物理性质递变规律3.化学性质及现象:①与O2反应;②与水反应;③与酸反应;④与盐溶液反应4.Na2CO3和NaHCO3(见《必修1》P.50)二、铝及其化合物1.镁、铝具有抗腐蚀性,为什么?2.铝箔在空气中加热的现象(《必修1》P.40科学探究)3.铝与酸的反应(Al、Fe在常温下的浓H2SO4、浓HNO3中钝化,与非氧化性酸产生H2)4.铝与强碱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酸、碱还有盐等可直接侵蚀铝的保护膜以及铝制品本身。故铝制品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或咸的食物3点燃高温5.Al2O3是一种两性氧化物,写出与盐酸、NaOH反应方程式6.记住几种金属氧化物用途(《必修1》P.47)7.Al(OH)3制备:实验室常用铝盐与氨水反应制取,而不用NaOHAl3++3NH3·H2O=Al(OH)3↓+3NH4+明矾净水原理:明矾与水反应生成白色胶体状物质Al(OH)3,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并能吸附色素)8.Al(OH)3是一种两性氢氧化物,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不溶于水)Al(OH)3+3H+=Al3++3H2OAl(OH)3+OH-=2AlO+2H2O(2AlO可与OH-共存)Al(OH)3可用来中和胃酸过多9.难溶于水的碱加热能分解:2Al(OH)3=Al2O3+3H2O2Fe(OH)3=Fe2O3+3H2O↑三、及其化合物1.铁单质①与O2反应:4Fe+3O2=2Fe2O3(铁锈的主要成分)3Fe+2O2=Fe3O4②与H2O反应:3Fe+4H2O(g)=Fe3O4+4H2↑③与酸反应,在浓H2SO4、浓HNO3中钝化,Fe+2H+=Fe2++H2↑2.氢氧化物①制备:Fe2++2OH-=Fe(OH)2↓(白)Fe3++3OH-=Fe(OH)3↓(红褐色)或:Fe2++2NH3·H2O=Fe(OH)2↓+NH4+Fe3++3NH3·H2O=Fe(OH)3↓+3NH4+在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的现象:《必修1》P.48Fe(OH)2+2H+=Fe2++2H2OFe(OH)3+3H+=Fe3++3H2O3.Fe3+检验:①颜色:含Fe3+溶液为棕黄色(或黄色),Fe2+浅绿色;②SCN-:遇SCN-变成红色溶液4.Fe2+、Fe3+互相转化:2FeCl3+Fe=3FeCl2(除去FeCl2中的FeCl3)2FeCl2+Cl2=2FeCl3(除去FeCl3中的FeCl2)硫酸铁与明矾一样,都可以净水四、焰色反应:属于物理变化,了解焰色反应的操作过程,记住钠、钾的焰色:黄色及透过蓝色钴玻璃呈紫色。五、金属材料1.合金特性:硬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大,熔点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低2.了解铁的合金:生铁和钢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一、硅1.硅是亲氧元素,以化合态存在,主要存在形式是氧化物和硅酸盐2.SiO2:俗称硅石、石英、水晶、玛瑙等①物理性质:高熔点、高硬度②化学性质:a.只与酸类中的HF酸反应,不与其他酸反应SiO2+4HF=SiF4↑+2H2O(腐蚀玻璃,保存在塑料瓶中)b.是酸性氧化物,与碱及碱性氧化物反应:SiO2+CaO=CaSiO3SiO2+2NaOH=Na2SiO3+2H2O(装碱的试剂瓶不用玻璃塞)3.用途: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制光电池,SiO2作光导纤维、石英坩埚等4光照放电或高温催化剂4.硅酸:酸性比碳酸弱①制备:Na2SiO3+2HCl=2NaCl+H2SiO3↓5.硅胶用途:干燥剂、催化剂载体6.硅酸盐(1)Na2SiO3:其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可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剂及黏胶剂等。实验室应密封保存(为什么?),不用玻璃塞(2)硅酸盐工业:包括水泥、玻璃、陶瓷等二、氯1.Cl2呈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2.化学性质:①与大多数及非金属反应、金属反应(《必修1》P.71)②与水反应:氯水呈黄绿色,具有漂白、消毒杀菌的作用,应用棕色瓶密封保存。Cl2+H2O=HCl+HClO2HClO=2HCl+O2↑③与碱反应:制取漂白液(有效成份NaClO)及漂白粉或漂粉精(有效成份Ca(ClO)2)(《必修1》P.73)漂白粉漂白原理及保存?3.Cl-检验:AgNO3的稀硝酸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三、硫和氮的氧化物1.SO2:无色、刺激味,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2.SO2是酸性氧化物,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SO2+H2OH2SO3SO2+Ca(OH)2=CaSO3↓+H2O3.SO2具有漂白性,但漂白后的物质不稳定,加热又恢复到原来颜色4.氮的氧化物:N2+O2====2NO(无色)2NO+O2=2NO2(红棕色)3NO2+H2O=2HNO3+NO【注意几点】a.春天下雨,有利于作物生长b.收集NO气体不宜用排空气法c.将充满NO2气体的试管倒置水槽中,水面上升到整个试管的32处。若往试管不断通O2,液面则逐步上升5.SO2、NO2对大气污染(1)SO2来源:煤、石油或金属矿物或含硫化合物燃烧(2)NO2来源:煤、石油燃烧,生产硝酸工厂、汽车尾气(3)危害:SO2、NO2引起酸雨(酸雨PH5.6,CO2不会引起)工业上制H2SO4:2SO2+O22SO3SO3+H2O=H2SO4四、硫酸、硝酸和氨1.浓H2SO4具有吸水性,脱水性(腐蚀性)、酸性、氧化性2.浓H2SO4与Cu共热,浓H2SO4既表现酸性,又表现氧化性浓H2SO4与C共热,浓H2SO4只表现氧化性(《必修1》P.85)3.浓HNO3、稀HNO3与金属反应时,一定不生产H2,一般浓HNO3产生NO2,稀HNO3产生NO(《必修1》P.86)4.硫酸用途(P.86)5.氨(1)实验室制法:Ca(OH)2+2NH4Cl=CaCl2+2H2O+2NH3↑5(2)收集、干燥、检验: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常用碱石灰干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3)了解装置图(4)NH3性质a.易液化、氨常用制冷剂b.极易溶于水,氨水有弱碱性,氨水不稳定,加热分解NH3·H2O=NH3+H2Oc.与酸反应生成盐NH3+HCl=NH4Cl(产生白烟)(5)铵盐性质:a.受热分解(《必修1》P.87)b.与碱共热产生NH3,4NH与OH-不共存,4NH检验:若与碱共热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气体,则含4NH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表1.历史上第一个元素周期表是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排成的2.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的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元素周期表有七个横行,也就是七个周期。周期的序数就是该周期中元素原子具有的电子层数。(第一、二、三周期为短周期;其他周期均为长周期)。第一到第六周期所含的元素种数:2、8、8、18、18、32。(2)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共16个族(有主族、副族、第Ⅷ族、0族)在周期表种有些族有一些特别的名称,如第ⅠA族:碱金属元素;第ⅦA族:卤族元素;0族:稀有气体元素。(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1.碱金属元素(1)物理性质元素名称元素符号电子层数原子半径密度熔沸点颜色状态锂Li逐渐增多逐渐增大逐渐增大(除Na、K外)逐渐降低均为银白色金属(Cs略带金色)导电、导热、质地柔软钠Na钾K铷Rb铯Cs(2)化学性质①共性A.碱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都只有1个电子,易失去,表现出很强的还原性(从锂到铯金属性逐渐减弱)。B.碱金属元素的单质都和非金属单质(O2、S等)发生反应C.碱金属元素(用M表示,下同)的单质能和水反应:2M+2H2O=2MOH+H2↑D.碱金属的过氧化物都具有漂白性,并且均能和CO2、H2O发生反应E.碱金属的碳酸盐、碳酸氢盐的热稳定性、溶解性比较:6稳定性:M2CO3MHCO3,且MHCO3受热容易分解溶解性:M2CO3MHCO3②递变性A.与O2反应越来越剧烈,产物越来越复杂B.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C.随核电荷数的增多,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3)主要用途锂:有机催化剂、制合金、高强度玻璃、用于热核反应钠:液态钠可用作核反应堆的传热介质钾:制钾肥、制合金铷、铯:制光电管(4)焰色反应A.焰色反应是一种物理现象,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