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色达县旅游资源开发与设计作者:陈小涛,谢启兴,CHENXiao-tao,XIEQi-xing作者单位:四川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川西北地质队,四川,绵阳,621000刊名:四川地质学报英文刊名:ACTAGEOLOGICASICHUAN年,卷(期):2009,29(2)被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4条)1.四川地矿局区调队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20万(色达幅)2.川西北队《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地质调查》报告3.川西北队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50000)(阿坝幅4.中国地质调查局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暂行)2000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王瑛.李波川西山地旅游资源的优势与生态旅游产品的形象设计-生态经济2004,(11)川西山地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古老独特,资源品位高、富积程度高.本文针对川西山地生态旅游产品的形象设计,按照突出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特色、挖掘人文生态旅游资源文化内涵与紧扣时代的原则,设计了神奇川西生态观光旅游产品、一山一品山地生态旅游产品、有效互动文化生态旅游产品、特色专题生态旅游产品.2.学位论文陈星福建省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分类评价体系的构建及旅游产品策划2007长期以来,滨海湿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滨海湿地资源的综合考察、基本概念、生态功能、资源保护和开发模式等方面,对于滨海湿地蕴含的丰富旅游资源与功能的研究极为薄弱。随着全国范围内生态旅游热潮的兴起,滨海湿地资源的生态旅游价值正日益受到关注。目前,由于国内尚未建立滨海湿地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体系,难以科学、合理地对滨海湿地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调查与开发评价。因此,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以福建省滨海湿地旅游资源为基础,针对滨海湿地旅游资源的特点,构建一套系统、适用的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分类、评价体系,并进行全省滨海湿地生态旅游功能区划及其系列产品策划。本文首先对滨海湿地旅游资源的内涵与外延作了科学的界定:其次,从滨海湿地旅游资源的概念与特点出发,构建适用于滨海湿地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在此基础上,对福建省滨海湿地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的分类、调查和分析:第三,应用层次分析法(AHP),从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和旅游开发条件等三方面入手,构建了滨海湿地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提出滨海湿地旅游资源等级指标及赋分标准;第四,选取自然、湿地主要生物资源和社会经济等3大因素15个指标,采用聚类分析法,进行福建省滨海湿地生态旅游功能区划,明确各分区滨海湿地旅游资源的现状与优势、发展的方向与重点、产品定位等;最后,根据各分区的资源特色,策划出主题鲜明、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渔家体验、康体娱乐、观光休闲、文化采风等5大系列滨海湿地生态旅游产品。为福建省滨海湿地旅游资源的分类、调查、评价、保护、开发及其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3.期刊论文张洪.张燕.倪亦南从开发角度认识旅游产品和旅游资源-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2)依据经济学原理提供的框架,理清旅游产品与旅游资源的含义与属性,阐述了旅游产品与旅游资源无论从功能还是开发的过程和结果来看,都有明显区别。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旅游产品开发是基本开发,旅游资源开发则是从属开发,指出要在旅游产品的统领下,准确地认识、把握和利用好旅游资源。4.学位论文佟志军辽西走廊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产品设计研究2003全文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辽西走廊的自然和人文概况,根据实地考查得到的第一手资料,简要介绍辽西走廊地区重点旅游资源.第二部分系统分析辽西走廊地区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分类体系及层次结构,客观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阐述辽西走廊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辽西走廊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第三部分是文章的重点与核心部分.在阐述产品层次理论的基础上,得出旅游产品的层次结构,以此作为旅游产品设计的理论依据.分三个层次对辽西走廊地区的旅游产品进行设计,即核心旅游产品、形式旅游产品和附加旅游产品.核心旅游产品包括项目旅游产品、旅游网络组织和旅游线路开发.形式旅游产品主要从旅游地形象设计的角度进行设计.通过对比分析,文章从不同角度对辽西走廊地区的旅游形象进行了定位,提出了辽西走廊地区旅游形象口号.附加旅游产品主要从服务、信息等软件方面对辽西走廊地区旅游产品进行包装设计.5.期刊论文俞萍.YUPing简析旅游产品、旅游资源及旅游吸引物间的关系-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2)旅游资源先旅游业而存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处于潜在的待开发状态.旅游资源被开发而进入市场后,旅游资源就转为旅游吸引物.旅游吸引物直接指向旅游者的游览目的,以满足旅l游者的游览需求为专有的和全部的目的.它是旅游产品的必需部分,而旅游产品是一项系统产品.6.期刊论文杨静.刘蕊.庞肖霞.YANGJing.LIURui.PANGXiao-xia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的对策研究——以钟祥市为例-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2)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而旅游资源价值的实现最终体现在旅游产品开发上.以历史文化名城--钟祥市为例,在分析钟祥旅游资源和产品状况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进行了对策性探讨,旨在促进钟祥市旅游的大发展,同时也为区域旅游产品深度开发提供参考.7.学位论文陈娟体验型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研究2006在服务经济日趋成熟的今天,人们开始探讨起第四种经济形态,比如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等等。提法不同,但本质都是在寻找下一代能创造价值的经济要素。其中,以倡导客户体验为特色的体验经济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在学术界引起广泛重视。本文正是基于体验经济的理论,试图将其与旅游产品开发的未来发展结合起来,以前瞻性的眼光和视角寻找到能为旅游业创造价值的新一代产品,及其必须具备的特点和要素。本文通过研究体验经济、体验及旅游产品开发三者的本质特点,总结出他们彼此间的关系,开创性的提出了体验型旅游产品的概念,即以具有体验特性的景观为基础,以游客的独特体验为目标,运用体验化的手段设计策划出的旅游产品。它不是与观光、度假等旅游产品类型对等的第五类旅游产品,而是运用体验的理念和方法,进行体验化设计后得到的产品。我国旅游资源异常丰富,其中不乏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体验价值和潜力的各类旅游资源,为开发体验型旅游产品提供了资源保障和开发条件。同时,伴随着我国旅游市场的日趋成熟,消费者旅游需求的不断深化,追求个性化的体验日益成为了旅游市场的一大消费特色和趋势。为满足这类需求,做到产品开发和资源、市场需求的互动对应发展,就有了开发体验型旅游产品的必要。因此,体验型产品成为了连接当今旅游主体市场和客体资源的绝佳纽带,为充分挖掘资源潜力提供了可能,更为市场提供了适销对路的产品。基于以上两点的研究,文章总结出了设计体验型旅游产品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提出了具有创新意义的体验型旅游产品六大类要素,即产品主题、情节、场景、角色、表演和控制。他们是体验型旅游产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各有其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但同时又彼此联系,相互约束,为达到体验型旅游产品情景设计的整体性效果服务。最后,文章将先前得到的理论总结运用到体验型旅游产品开发的营销实践中,并结合SWOT模型分析出体验型旅游产品的评价方法。当然,对于体验型旅游产品开发,还有许多需要继续研究探索的问题,比如开发的具体程序,产品的评价具体标准体系的确立等,从而使体验型旅游产品的开发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的产品开发模式,为今后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一种新的可能。8.期刊论文陈才.王海利.贾鸿.CHENCai.WANGHai-li.JIAHong对旅游吸引物、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关系的思考-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旅游吸引物、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是旅游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组概念.目前对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一直没有理顺.通过引入旅游对象这一概念,来整合旅游吸引物、旅游资源、旅游产品之间的关系,以澄清人们的模糊认识,促进旅游理论研究的发展.9.学位论文谷明风景名胜旅游产品的价值评价2001该文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为指导,紧紧围绕各类风景名胜旅游产品价值展开论述.在分析了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的基本概念及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之后,陈述了风景名胜旅游产品价值认识的历史及现状,指出对旅游产品价值的认识来源于国内外对自然资源价值的研究,其意义在于正确评价风景名胜旅游产品的价值,促进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持续利用,弥补传统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不足,使经济学理论得到丰富和发展.在阐明了风景名胜旅游产品的价值特点之后,该文从不同角度不同理论出发对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价值进行了辨析,包括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资源价值的认识、西方资源经济的价值理论及其它理论.该文的重点在于风景名胜旅游资源的定价方法和风景名胜旅游产品的价格制定,最后,提出了中国风景名胜旅游产品的门票问题及建议.10.期刊论文陈兴中.郑柳青论乐山市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整合-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23(12)本文探讨了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整合的概念与必要性,从乐山旅游业发展实际出发,分别从地域整合、线路整合、内涵整合三方面深入探讨了乐山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整合的途径,并提出了形成乐山大旅游圈的构想.本文链接:下载时间:2010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