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内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关于认识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护理病人、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科学。内科护理涵盖了呼吸、循环(心血管科)、消化、泌尿、血液、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风湿性疾病等各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以及传染病、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WHO的划分标准为:18~44岁为青年期45~59岁为中年期60~74岁为老年前期75~89岁为老年期90岁以上为长寿老年期青年期的主要健康问题:多于心理社会因素和不良生活方式有关。有些慢性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可在青年期发病,但往往未引起注意,直至若干年后发展为严重的健康问题。中年期,机体结构和功能上的老化表现趋于明显。生命器官的老化始于青年期,在中年期变化显著,例如心、肺、肾功能的减退。由于机体的调试和代偿,这些变化一般未引起注意。老年人既往的健康状况及生活方式常影响其进入老年期后的健康状态。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不仅与患病有关,还与老化过程有关;心理特征及影响因素;意外伤害问题;安全用药。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概述据2001年统计,在我国死亡病因中,呼吸系统疾病(不包括肺癌)在农村为首位死亡原因(22.46%),城市为第四位(13.36%)。一、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一)呼吸系统结构:主要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组成。呼吸道——以环状软骨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1)上呼吸道:鼻、咽、喉(2)下呼吸道:只从气管至终末呼吸性细支气管末端的气道,气管逐级分支到肺泡共24级。右主支气管较左主支气管短、粗、陡直。☆呼气状态下内径2mm的细支气管成为“小气道”,小气道管壁无软骨支持传导性气道:气管至第16级终末细支气管开始肺功能单位:从第17级呼吸性细支气管开始支气管壁的组织结构粘膜层:纤毛存在于传导性气道,具有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和异物的功能。粘膜下层:腺体固有膜:由弹性纤维、胶原纤维和平滑肌构成。肺泡肺泡上皮细胞有I型细胞(95%)、II型细胞(5%)和巨噬细胞I型——气体交换II型——产生表面活性物质而较低肺泡表面张力肺的血液循环肺循环:进行气体交换主要动力是气体在肺泡与血液之间的分压差。主要供应支气管壁,支气管动脉在支气管扩张等疾病时可形成动-静脉分流,静脉曲张引起大咯血。胸膜和胸膜腔胸膜腔是一个由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构成的密闭的潜在腔隙。(二)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呼吸:机体与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呼吸。呼吸过程的三个环节外呼吸——外环境与肺之间气体交换内呼吸——肺通气(1)每分钟通气量(2)肺泡通气量=(潮气量-生理死腔)*呼吸频率(三)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调节和净化吸入的空气清除气道异物反射性防御功能清除侵入飞跑的有害物质免疫防御二、护理评估病史(1)患病及治疗经过:患病经过;检查及治疗经过;目前病情及一般情况;过敏史(2)心理社会状况(3)生活史2.身体评估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血液检查(2)痰液检查(3)影像学检查(4)支气管镜和胸腔镜☆痰液收集方法及注意事项(1)自然咳痰法:最常用,但标本易受污染。多于清晨醒后用清水漱口数次,以免口腔杂菌污染,用力咳出深部第一口痰,留于无菌容器中,尽量避免或减少唾液和鼻咽部位分泌物的混入。(2)咳痰困难者,可采用生理盐水超声雾化吸入或口服祛痰剂后留取。(3)经环甲膜穿刺气管吸引或经纤维支气管镜穿刺取痰。第二节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一、咳嗽与咳痰(一)定义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是一种呈突然、爆发性的呼气运动,以清除气道分泌物。其本质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咳痰:是借助支气管粘膜上皮纤毛运动、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及咳嗽反射,将呼吸道分泌物从口腔排出体外的运动。干性咳嗽:咳嗽无痰或痰量甚少。湿性咳嗽:伴有咳痰的咳嗽。(二)护理评估1.常见病因(1)呼吸道疾病(2).肺实质和胸膜疾病(3)其他疾病或药物☆2.咳嗽的性质1.干性或刺激性咳嗽:上呼吸道炎症、气道异物、胸膜炎、支气管肿瘤等。2.慢性连续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和空洞性肺结核。3.夜间咳嗽明显者:左心衰竭、肺结核☆4.金属音调咳嗽:纵膈肿瘤、主动脉瘤或支气管癌压迫气管所致。5.嘶哑性咳嗽:声带炎、喉炎、喉结核、喉癌和喉返神经麻痹等。☆3.痰液变化1.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咳嗽常于清晨或变动体位时加剧,且排痰量较多。2.黄脓痰:化脓性感染。3.红色或红棕色痰:肺结核、肺癌、肺梗死出血时☆4.铁绣色痰:肺炎球菌性肺炎5.粉红色泡沫痰:急性左心衰竭6.果酱样痰:肺吸虫病☆7.痰有恶臭味:厌氧菌感染(80%院内感染)(三)护理问题:清理呼吸道无效1.环境:室温18~20℃湿度50%~60%2.饮食护理:慢性咳嗽者,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足够热量的饮食;每天饮水1500ml以上;避免诱因:温暖;避免刺激,剧烈运动,进出空气污染的公共场所等;戒烟。3.病情观察4.促进有效排痰对胸痛(胸部创伤或手术后)病人,应避免因咳嗽加重疼痛,可用双手或枕头轻压伤口两侧起固定或挟持作用。☆(1)有效咳嗽:①病人座位,双脚着地,身体稍前倾。②惊醒5~6次深而缓的慢的腹式呼吸,深吸气并屏气3~5s,然后缩唇(撅嘴)缓慢的通过口腔尽可能呼吸。③再深吸一口气后屏气3~5s,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张口咳出痰液,咳嗽时收缩腹肌,或用自己的手按压上腹部,帮助咳嗽。(2)吸入疗法:分为湿化和雾化治疗法☆注意事项:①防止窒息②避免湿化过度:10~20min为宜③控制湿化温度:35~37℃④防止感染⑤观察各种吸入药物的副作用(3)胸部叩法:适用于久病体弱、长期卧床、排痰无力者。禁用于未经引流的气胸、肋骨骨折、有病理性骨折史、咯血、低血压及肺水肿等病人。注意:①叩击时避开乳房、心脏、骨突部位及衣服拉链、纽扣等。②叩击力量适中,以病人不感到疼痛为宜,应安排在餐后2h至餐前30min完成。(4)体位引流:适用于大量痰液排出不畅时。(5)机械吸痰:适用于无力咳出粘稠痰液,意识不清或排痰困难者注:每次吸引时间少于15s,两次抽吸间隔时间大于3min在吸痰前、中、后适当提高吸入氧浓度5.用药护理有窒息的危险:1.如病人突然出现烦躁不安,神志不清、面色明显苍白或发绀,出冷汗、呼吸急促,咽喉部明显的痰鸣音。应考虑窒息的发生。2.即使采用机械吸痰,做好抢救准备,如气管切开物品,积极配合抢救工作。二、肺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指病人主观感觉空气不足、呼吸不畅,客观表现为呼吸用力、呼吸频率、深度及节律异常。临床上呼吸困难主要由呼吸、循环系统疾病引起。肺源性呼吸困难是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引起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发生缺氧和(或)二养化碳潴留所致(一)分类:1.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2.呼气性呼吸困难3.混合性呼吸困难(二)护理措施1.气体交换受损①环境:哮喘病人室内避免有过敏原,如尘螨、刺激性气体、花粉等。②饮食护理:避免刺激性强,易于产气的食物。对张口呼吸、痰液粘稠者,补充足够水分,做好口腔护理③病情观察④心理护理⑤保持呼吸道通畅⑥用药护理⑦氧疗和机械通气的护理2.活动和耐力①休息和活动②舒适体位③呼吸训练三、咯血☆咯血量临床将咯血分为痰中带血、少量咯血(100ml/d)、中量咯血(100~500ml/d)或大量咯血(500ml/d,或1次300ml)第三节急性呼吸道感染一、急性呼吸道感染(一)定义:指鼻腔、咽或喉部的急性炎症。常见病因为病毒感染少数由细菌感染所致是呼吸道最常见的疾病(二)病因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70%~80%由病毒所致常见有流感病毒2.细菌感染可继发于病毒感染或直接发生,常见溶血性链球菌3.诱因:受凉、淋雨、过度疲劳☆本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多见,常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和被污染的用具传播产生较弱而短暂的免疫力,且无交叉免疫,同时在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三)临床表现(选、填、大题)1.症状和体征(1)普通感冒:俗称“伤风”,起病较急,以鼻咽部卡它症状为主,伴有鼻塞、喷嚏、流清水样鼻涕,2~3天变稠,经5~7天后痊愈(2)病毒性咽炎和喉炎:①急性病毒性咽炎:咽痒、不适、灼热感、咽痛短暂且轻②急性病毒性喉炎(3)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科萨奇病毒A所致,好发于夏季,多见于儿童,无全身症状,咽部疼痛,影响吞咽。(4)咽结膜热1953年首次在美国流行☆①三联征:发热、咽炎、急性滤泡性结膜炎②前驱症状③眼部变现:急性(5)细菌性咽-扁桃体炎①常由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引起,起病急②主要表现:明显咽病、畏寒、发热(39℃)。检查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并充血,表面有黑色点状渗出物,颌下淋巴腺肿大等2.并发症: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部分病人可继发病毒性心肌炎、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第四节肺部感染性疾病一、肺炎概述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等引起。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其原因可能有:病原体变迁、病原学诊断困难、易感人群结构改变,如社会人口老龄化、吸烟人群的低龄化、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率高、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引起细菌耐药性增高、部分人群贫穷化加剧等。(一)病因及分类按病因分类:(1)细菌性肺炎(2)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3)病毒性肺炎(3)真菌性肺炎(5)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6)理化因素所致肺炎☆2.按患病环境和宿主状态分类(1)社区获得性肺炎:也称院外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传播途径为吸入飞沫、空气或血源传播。致病菌中肺炎链球菌比例虽有下降,但仍为主要病原体。(2)医院获得性肺炎:是指病人在入院时既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是在住院48h后发生的肺炎,或原有感染但在住院期间发生新的感染。传播途径为口咽部吸入为主,致病菌以革兰阳性菌常见。(三)诊断要点1.症状和体征:一般起病急典型表现:①突然畏寒、发热伴胸闷、胸痛☆②胸部病变区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听诊有肺泡呼吸音减弱,或管样呼吸音,可闻及湿罗音③胸部X线:以肺泡浸润为主④实验室检查(四)治疗☆抗生素治疗后48~72h应对病情进行评价:①治疗有效表现为体温下降②症状改善③白细胞逐渐降低或恢复正常(五)护理措施及依据1.体温过高(论述)(1)休息与生活护理:卧床休息,病房安静、环境适宜,室温为18~20℃,湿度为50%~60%(2)饮食:提供足够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多饮水2~3L/d。轻症者无需静脉补液,失水明显者可遵医嘱静脉补液(3)口腔护理:鼓励病人经常漱口,口唇疱疹者局部涂抗病毒软膏☆(4)高热护理:(简答)寒战:注意保暖,及时添加被褥,给予热水袋时防止烫伤物理降温,防止惊厥以逐渐降温为宜,防止虚脱不宜用阿司匹林或其他解热药,以免大汗、脱水和干扰热性观察出汗时,及时协助擦汗、更换衣服,避免受凉(5)病情观察:①检测神志、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和尿量,做好记录,便于观察热型,有助于明确诊断(6)用药护理:遵医嘱及时、按时使用抗生素,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2.清理呼吸道无效最好在用抗生素之前留取痰标本对症护理:采取患侧卧位3.潜在并发症:感染性休克(1)病情监测(2)感染性休克抢救配合(选择)①体位:病人取仰卧中凹位,抬高头胸部20°、抬高下肢约30°,有利于呼吸和静脉血回流②吸氧:给予高流量吸氧③用药护理:遵医嘱输入多巴胺、间羟胺等血管活性物质。根据血压调整滴速,以维持血压在90~100mmHg,注意防止液体溢出血管外,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和影响疗效;控制感染: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补充血容量:①快速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路②遵医嘱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可引起过敏性休克)或平衡液以继续有效血容量③应用5%碳酸氢钠静滴④监测中心静脉压,作为调整补液速度的指标,中心静脉压5cmH2O可放心输液,达到10cmH2O应慎重,输液不宜过快☆二、肺炎链球菌肺炎由肺炎链球菌或肺炎球菌引起,世界上最常见的细菌性化脓性肺炎,约占医院外获得性肺炎的半数以上,本病以冬季和初春为高发季节,男性较多见(一)病因和发病机制肺炎链球菌是革兰阳性菌,肺炎球菌经阳光直射1h,或加热至52℃10min即可杀灭,但在干燥痰中可存活数月,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