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国内外关于旅游是一门学科的态度及其研究上的差异;2、了解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教学重点}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来自{教学内容}第一节国内外对旅游学的学科认同度及研究差异第二节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第三节怎样学好“旅游学概论”来自第一节国内外对旅游学的学科认同度及研究差异来自学科认同度差异:在西方:对旅游是否是一门学科至今仍存在较大的分歧意见,没有形成比较一致的认同。在中国:基本认同旅游是一门学科。原因:旅游发展历程上的差异、使之引起被关注的焦点、重视的程度不同来自什么是学科?《辞海》对于学科的解释有两种:(1)学术的分类:简单的理解就是知识体系或研究领域的划分。前者与“科学”一词同义。中国学术的划分主要在近代,分为义理之学—哲学;考据之学—历史学;词章之学—文学;经世之学—经济学。(2)教学的科目:在此课程中,我们所讲的旅游学既是指学术分类中的一个研究领域;同时也有一层意思是指大学教育(含本科、研究生、博士生)的教学科目。来自学科是怎样产生的?一门学科的诞生不会是偶然的,总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综观许多学科产生的过程,一般来说大致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被社会所关注、重视。即是说某一现象让人们意识或认识到,它同自己的生存或命运紧密关联,于是自觉、不自觉的都会去关注、了解、研究它;二是其它学科能从理论、方法、手段等方面为它的研究提供必要的条件—具有学术研究的环境。来自在西方旅游活动发生深刻变化,引起人们开始关注的时间大约在19世纪的中叶。原因:产业革命的推动---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刺激旅游活动的需要与发展;---改变了许多人的工作性质;劳资双方矛盾日益彰显;工人获得在传统节假日带薪休假权利,为旅游活动提供必要机会;---富裕阶层发生变化,促成了旅游规模的扩大;---交通运输方式变化,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来自托马斯·库克(英国人1808—1892)开创了近代旅游业发展的先河。来自与此同时,西方在经济学、统计学、心理学等学科发展方面正处于兴旺发展阶段,这些学科从理论、方法和手段上,为旅游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基础。旅游学术研究始于近代的西方国家来自在中国中国的现代化历程比西方足足晚了一个世纪。新中国建立以后,又很快步如闭关自立的道路。中国旅游起步来得太晚,但来势凶猛,突如其来的一系列问题,使中国旅游学术研究迅速起步,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旅游发展需要。来自一、国外旅游学术的研究历程早期的旅游学术研究:在1899年,意大利政府统计局的L.Bodio发表的《在意大利的外国人的移动及其消费的金钱》一文,被认为是最早从学术角度研究旅游的文献。早期研究特点:主要关注旅游活动的外部现象及其直观的经济效应的描述与认知。采取的方法主要是统计方法。来自世纪西方旅游学术研究的两个主要阶段1、20世纪60年代以前---旅游学术研究主要依赖于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单科独进的集中研究态势。来自主要观点来自罗马大学讲师马里奥蒂,他在1927年著述《旅游经济讲义》一书,认为旅游是一种经济性质的社会现象。来自持不同观点者是:---德国柏林大学的葛留克斯曼教授,在《旅游总论》一书中指出:研究旅游现象就是研究旅游活动的基础、发生的原因、运行的手段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等问题,范围广泛,需要从不同学科角度去研究而不能只从经济学的角度去考察它。---瑞士学者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在《旅游总论概要》中指出:旅游现象本质上是具有众多相互作用要素和方面的复合体,这个复合体是以旅游活动为中心,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技术等社会中的各种要素和方面相互作用的产物。因此需要多学科进行综合研究。并得出旅游现象更接近于社会学范畴,而不是经济性质的结论。来自2、20世纪60年代以来---旅游学术研究逐步形成多学科渗透研究的基本格局,但至今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或者说,将旅游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观点还未取得普遍认同。变化的动因来自现代大众旅游(masstourism)的兴起来自现代旅游持续快速发展原因---家庭或个人收入不断提高。WTO统计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的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的时候,旅游业就会兴旺发达起来,国人就会产生旅游动机,就会形成旅游市场;当GDP达到3000美元的时候,国人就有能力到周边国家旅游;GDP达到5000美元时,国人就有能力周游世界。来自续---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化进程更加迅猛。1957—1999年,世界人口翻了1倍,净增30亿。1955年,全球城市人口比重只有28%,1999年达到50%,发达国家超过70%。来自续---汽车的大发展与飞机的出现,大型油轮的使用,铁路运输网的扩展,使民用交通运输更加便利。---各国教育事业的普及和深度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来自带来的两难问题旅游与环境;旅游与道德(themoralisationoftourism);旅游与文化;旅游与安全;旅游与社区居民;……来自西方在旅游是否是一门学科上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关于学科成立的基本衡量标准:独立研究对象,学科体系,理论体系和方法。有相当一部分研究者一直视旅游是一项产业,而非一门学科;研究视野开阔、分散,对一些基本概念在认识上存在多种不同理解,尚难统一认识;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长期存在重应用、轻理论的局面。来自二、中国旅游学术研究的兴起与发展中国旅游学术研究,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与中国旅游业的产生和发展、旅游教育的创立和拓展同时起步的,历时仅20多年的时间。兴起原因:入境旅游迅猛发展来自入境旅游者人数排名旅游创汇收入排名(万人次)(亿美元)1978年71.60452.63471980年350.00186.17341990年1048.401122.18252003年3297.055174.0672004年4176.004257.0072005年4680.90292.96来自发展特征:--旅游学术研究是从教材编写开始的;--学术界普遍认同旅游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努力致力于学科建设;--当前学科发展上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来自局限性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的三个基本条件(有独立的研究对象、研究体系、研究理论和方法)其实也并未真正完全具备,体现在:---关于旅游的基本概念不清晰,概念体系建设较弱;---研究视野不够宽阔,比较集中在旅游业经营与开发问题上,对风景园林、博物馆、旅游规划与开发、自然与文化遗产等国外备受关注的一些问题,研究薄弱,重视不够;---研究方法比较单一,主要集中于统计分析及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方法---回答了“是什么”,规范方法---回答“应该是什么”)上。---研究成果大多缺乏理论背景,理论研究体系较弱来自二是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目录的设置局限了旅游学术的跨学科、多学科综合研究发展。吴必虎先生在给《旅游服务管理精选精译》丛书作序中指出“在目前公布的国家规定的学科体系中,旅游仅仅被局限在一级学科‘工商管理’之下的‘旅游管理’,即使是对仅存的一个二级学科旅游管理,仍然有一些‘严谨的‘学者和抱有’计划经济思维的’教育行政管理者视之不爽,总想将其从学术的殿堂中‘裁减’下去。我们组织并鼓吹这套译丛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推动中国本土的旅游学科体系的逐步建立和获得学术界、教育界更多的尊重。来自个人观点国家教育部应从学科专业设置上突破“单一”格局,一方面鼓励与旅游相关的学科进行跨学科、多学科研究;另一方面要在学科专业设置上专门列出跨专业门类,使旅游人类学、旅游地理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生态学、旅游环境学、旅游文化学等这些分支学科有相对独立的专业地位,为旅游学在理论与方法上获得更大的进步。甚或大胆一些,一步到位,将旅游学作为一个学科大门类,与管理学、经济学等并列,真正助推旅游学科的发展。来自三是我国旅游发展模式和指导思想影响着旅游学的理论建设,研究关注点更多的偏重于应用性研究,理论研究水平较低。--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成果极少;--微观性、业务性的研究议题占绝大多数(政府引导作用);--以诠释性、描述性的文献居多,而深入理论机制研究很不够。来自第二节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来自一、研究对象学科研究对象的确定,是一门学科得以建立的前提。毛泽东对学科对象的阐释是“学科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学科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性。因此,对某一现象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学科的对象。”来自关于研究对象的不同见解观点一:“六要素论”观点围绕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从经济学供需理论角度,指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包括“吃、住、行、娱、游、购”六大要素,涉及四个方面:旅游者、旅游服务者经营管理、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因此,认为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旅游者、旅游管理者、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作用和运行规律。来自观点二:“三要素”论观点主要从旅游活动事项的三大构成要素----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和旅游目的地)、媒介体(旅游业、旅游组织、东道社区)为切入点,认为“旅游学就是研究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旅游业及其开发和经营活动、以及旅游供需双方活动的开展对旅游接待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之影响的科学。”(见李天元教授的《旅游学概论》绪论第6页)来自观点三:系统论观点(吴必虎)从旅游活动本身与引发的外部关系入手,将旅游活动看成是一个大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包括四个子系统,即:客源市场系统、出行系统、目的地系统和支持系统。每一个子系统又分别包括数个次一级子系统,如客源市场系统就包括国内客源市场和国际客源市场两个次级系统。系统论者认为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旅游系统。来自观点四:综合论观点以旅游活动的发生、构造、运动、发展的全过程分析,认为旅游现象正是从旅游者活动和旅游业活动的两个方面,展示出旅游需要与供给、动机与实现、流量与流向等一系列的矛盾形式和矛盾运动。认为“旅游学科就将旅游作为一种综合的社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