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发展及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美法两国区域农业的发展及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作者:张晴,ZhangQing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区划所农业资源区域规划研究室,北京,100081刊名:中国农学通报英文刊名:CHINESEAGRICULTURALSCIENCEBULLETIN年,卷(期):2006,22(9)引用次数:2次参考文献(9条)1.郭焕成.李仁宝.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国外农业区域专业化资料汇编20032.陶黎新透视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以美国、荷兰、法国为例[期刊论文]-甘肃农业2005(6)3.胡德斌法国发展农业的成功经验[期刊论文]-现代农业2002(9)4.陈文强.王晓征试论法国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启示[期刊论文]-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4)5.笑天颇具特色的法国农业2002(17)6.胡柏小农经济条件下的日本粮食供给战略与农业政策1998(2)7.于淑波国外农业产业化的借鉴经验1995(5)8.郭翔宇发达国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的共同特征及其启示[期刊论文]-农业經濟问题1999(7)9.万勇.李典军发达国家的农业一体化结构及其政策1998(4)相似文献(7条)1.期刊论文张晴.ZhangQing日本和印度区域农业及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1)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区域差异明显;不同的区域,其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也有所不同;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区域农业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从对日本和印度两国的区域农业专业化发展进行分析,论述日本和印度区域农业专业化发展的做法和措施;其中包括:农业的科技推广、教育、以及政府的支持等方面;从而得到一些对中国区域农业发展的启示.2.学位论文李国芳区域现代农业物流体系研究2005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性农业革命的兴起,我国农业经济面临严峻的挑战。发展区域现代农业物流,推进区域农业物流服务业的发展,建立区域农业物流体系,改变农业产业结构,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专业化,保障农业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提高我国农业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解决“三农”问题,意义重大。区域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还有利于发挥区域优势,增强区域间资源和信息交流,跨区域配置农业资源。目前国内外对农业物流的单项研究尚少,本论文从农业物流理论基础着手进行研究,明确了农业物流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农业物流、农产品物流、农业物流供应链、现代农业物流等;分析了现代农业物流的特性、功能;探讨了区域现代农业物流的框架结构和运作模式;并对我国现代农业物流供应链进行了重点分析。结合区域物流理论,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论文还构建了我国区域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并对区域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区域农业物流信息平台、区域农业物流政策平台三个主要平台进行设计。本论文对区域现代农业物流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研究工作和研究结论对农业物流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3.期刊论文邢宗和.罗一心发挥农产品批发市场作用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农业合作-南方农村2005(5)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及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小康社会,泛珠三角区域九省区和香港、澳门特区政府提出了区域经济合作构想.其中,农业合作是一项重要内容.泛珠三角区域各省区的农业产业和资源差异性明显,农业经济互补性很强,存在着产业分工、合作的广阔前景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广阔空间.区域农业合作的开展,必将有力推动区域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利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区域农业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区域农业经济实力,提升区域农业国际竞争力,推动区域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4.学位论文马丽荣生态安全视角下荒漠绿洲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问题研究——以临泽县为例2009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对农业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荒漠绿洲区农业发展的区域性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适逢十七大报告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概念,把农业发展置于更广阔、更深刻的背景中。考虑到荒漠绿洲区生态的先天脆弱性以及环境自净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面临的最大抉择就是在生态安全视角下寻求适合的发展路径。本研究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农业转型及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农业生态安全及其评价和绿洲农业发展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动态及实践途径。并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理论基础和观点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在此基础上,又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内涵延伸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认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内涵延伸主要包括:继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注重质量与效益并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强化农村人力资本培植;提高农业产业组织化程度;拓展农业多元化功能;提高农业技术密集度;注重制度改革与创新等本研究选取临泽县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深入调研和广泛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炼出临泽县农业发展的主要态势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实践探索。其中,农业发展态势主要表现为:特色种植业在结构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向多元化拓展、草畜养殖业在生产结构优化的基础上向规模化方向转变、以日光温室为主导的设施农业发展方兴未艾等;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实践探索主要包括:通过整合支农资金提高农业投入效率;围绕主导产业推进农业产业链条延伸;依托农副产品后续资源催生循环型联动产业;依托特色主导产业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快速成长与发展;以提高综合素质为核心开展新型农民培训。从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水资源供应渐显短缺、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土地沙漠化与盐碱化危机日益增加、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日渐加重等方面论证了临泽县农业发展的区域性生态效应。在比较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依据综合指数评价法构建了荒漠绿洲区现代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临泽县农业发展的生态安全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临泽县农业发展的生态安全处于较不安全状态。依据分析结论,提出了生态安全视角下荒漠绿洲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以循环农业为载体,推进生态型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以生态型养殖小区建设为平台,推动畜禽养殖实现产业化发展;围绕水资源合理开发,加快高效节水灌溉农业的发展步伐;发挥地域优势条件,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导的设施农业;兼顾生态保护和农民增收,推进多元复合型的农业生产与防护体系建设;依托资源优势和文化积淀,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和生态休闲农业等。提出了加快转变荒漠绿洲区农业发展方式的政策性建议: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突破农业发展的融资屏障;强化政府服务职能,营造良好的农业发展环境;理顺农产品物流管理体制,加快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整合基层教育资源,强化农业技术培训;顺应区域农业专业化发展趋势,推动合作经济组织由契约联结型向资本联结型发展。关键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生态安全;路径选择;荒漠绿洲区5.期刊论文孙曰瑶.杨友孝.SUNYue-yao.YANGYou-xiao我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5)我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农民收入问题,只有切实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才能有效地增加农民购买力,从而增加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进而保证粮食增产.我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两个矛盾是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社会化的矛盾以及小农经济与科技化之间的矛盾,面临的两个分离是家庭经济与集体经济的分离以及传统供销合作社与农民利益的分离.增加农民收入的规模经济论与乡镇企业论的确有成功的典范,但是,对我国更多的农村地区来讲,不具有普遍意义.我国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有两个,一是符合区域特色的区域农业专业化,二是通过专业合作社的制度创新,将分散的家庭组织起来,以解决家庭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巨大矛盾.6.期刊论文孙曰瑶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学术交流2004(5)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有两个:一是符合区域特色的区域农业专业化;二是通过专业合作社的制度创新,将分散的家庭组织起来,以解决家庭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巨大矛盾.7.学位论文王文略甘肃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发展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2009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中,特色农业发展势头迅猛,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域化程度不断提高。甘肃省虽然发展农业的整体环境与条件不佳,但多样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区域特色资源造就了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先决条件,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部分地区特色农业专业化、区域化布局已趋形成,产业化基地已具雏形,龙头企业和规模化种、养殖业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产业布局、产业规模、产业聚集、产业效率、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因此,对甘肃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发展问题的研究,可以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同时为同类地区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提供思路借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在对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相关理论综述的基础上,从地域为出发点对甘肃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地域分布做了详细的划分并阐述各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发展现状。基于GEM模型,对甘肃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的发展机理主要与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其中,发展机理主要有:气候地理资源独特、土地资源面积大;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产业区初步形成;区位优势明显;农业生产环境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迅速;惠农政策为特色农业产业区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带来机遇。制约因素主要有:“基础”不牢;“主体”不能满足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发展的需要,国际及国内“市场”都面临严峻挑战。利用区位商和集中系数对甘肃省典型的马铃薯产业区和中药材产业区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1995年到2007年,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区区位商从3.62提高到5.94,中药材产业区区位商从4.03提高到6.22,说明甘肃省马铃薯和中药材产业区具有区域优势,并且这种优势不断增强;马铃薯产业区集中系数从4.03增加到了5.20,中药材产业区集中系数从4.48增加到了5.44,进一步说明马铃薯和中药材产业区集聚程度快速提高。依据产业区发展阶段的理论分析,认为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区目前仍处于形成期,中药材产业区处于形成期向扩张期的过渡阶段。并对甘肃省马铃薯和中药材产业区的形成机理、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基于以上分析,阐述了甘肃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的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提出了强化政府对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的规划指导和政策支持;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强物流、信息和营销服务,建立健全中介服务体系;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建立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发展的政策支持;完善投融资制度;增强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完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健全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实施品牌战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建议。关键词:甘肃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GEM模型;区位商与集中系数;发展对策。引证文献(2条)1.苏发金湖北农业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现实与选择[期刊论文]-湖北社会科学2008(10)2.易代勇.周正邦.李向勇.王代谷.朱文华贵州果蔗生产现状、制约因子及发展策略[期刊论文]-中国农学通报2007(05)本文链接:下载时间:2010年3月4日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