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为2分,共60分)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le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2、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列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3、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4、宋儒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认为知识及做人的“源头活水”是A.诚敬存之B.发明本心C.端坐澄心D.读圣贤书5、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6、“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A.《诗经》B.楚辞C.汉赋D.唐诗7、汉印体现了汉代文化艺术博大雄浑的气象。为适合印面的方形,其布局严正均匀,端庄大方,笔画多方折、盘曲。下列篆刻最能体现上述特征的是8、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习近代西方的A.科学知识B.选官制度不C.军事技术D.教育与政治制度9、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认为“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论是A.“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一切的黑暗。”B.“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C.“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D.“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10、下列论述的基本观点倾向于近代维新派的是-2-A.“夫不可变者有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B.“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固,在人心不在技艺”C.“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D.“君权与民权合者情意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斯强也”11、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材料表明他①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②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③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④提倡学习西方人文职业教育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D.①④12、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这一时期“好路”的“路标”是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B.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建立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13、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14、以下对三民主义的评述,正确的是①民族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②民权主义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民生主义是要变地主土地所有为农民土地所有;④三民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15、以下对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革新进行了有益探索并付诸实践的人物有①魏源②康有为③孙中山④张謇⑤毛泽东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②③⑤16、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共“十一大”(1977年)至“十五大”(1997年)五个报告中的关键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④报告中“三步走”和“基本路线”成为高频词汇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③②①④D.②③①④17、1950年7月,毛泽东指示:文字改革应首先办“简体字”,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当时简化汉字的出发点可能是A.有利于扫盲,普及文化B.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清算C.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D.有利于“双百”方针的贯彻18、“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邓小平这段话的根本依据是A.教育是预防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战斗阵地B.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水平进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C.教育是社会产业结构组成部分D.各国政府都很重视教育-3-19、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二大定律是指A.人文主义思想B.启蒙思想C.空想社会主义思想D.马克思主义思想20、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是西方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表现在①发展了人文主义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21、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A.倡导人的解放B.否定基督教C.宣扬《圣经》精神D.否定教皇地位22、一位外国友人在清乾隆年间进入中国,当时他不可能欣赏到:A、版画《感天动地窦娥冤》B、京剧《空城计》C、一幅《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插图D、小说《封神演义》23、如果为王羲之故居撰写导游词,可能会提到的信息有①“书圣”②《兰亭序》③东晋④“画圣”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4、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诗句,体现的时代精神是A雄奇壮观,英武豪放B柔美清婉,愁苦悲凉C凝重沉郁,忧国忧民D张扬个性,蓬勃向上25、新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时出现了很多新的职业,下列职业按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空姐—网络管理员B.火车司机—电话接线员—空姐—网络管理员C.空姐—电话接线员—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D.电话接线员—空姐—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26、“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地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这则材料能够反映A.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B.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C.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D.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27、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是文学和美术的主流。下列各项作品中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的是A.《人间喜剧》、《日出·印象》B.《巴黎圣母院》、《自由引导人民》C.《大卫·科波菲尔》、《格尔尼卡》D.《等待戈多》、《伏尔加河上的纤夫》-4-巴彦淖尔市一中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历史试题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小题13分)31、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论语•颜渊》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章句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荀子•王制》材料二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本师异道,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材料三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四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声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三段材料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怎么做?(4分)-5-(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儒家学说之所以能够在汉代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是什么?(4分)(3)阅读材料四,指出黄宗羲的思想具有什么鲜明的特点?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黄宗羲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4分)(4)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如何辨证的对待?(1分)32、(14分)阅读材料材料一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由于在外交活动中语言文字方面存在障碍,加之《天津条约》规定中外条约均由英文书写,并以外文为准。这就迫使清政府作出了开办外国语学堂的决定。材料二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材一律禁用。在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清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有应由各书局自行修改,如学校教员遇有教科书中不合共和宗旨者可随时删改。……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南京临时政府颁《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材料三康有为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借用儒家经学的外衣和孔子的亡灵,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对孔子和儒家学说进行了猛烈的攻击,树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材料四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并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开办新式学堂的目的是什么?(2分)(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列举革命派在教育方面采取的重大举措。(2分)(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近代资产阶级对孔子和儒家学说态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