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必修1教案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标准文案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一、教学目标:1、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体会集合中元素的三个性质;2、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和“不属于”关系;3、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二、教学重点: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教学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三、教学过程:1、引入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互相交流。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2、新课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8个实例:(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2)我国1991-2003发射的人造卫星;(3)金星汽车厂2003年生产的汽车(4)2004年1月1日之前与中国建交的国家;(5)所有的正方形;(6)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定长d的所有的点;(7)方程2560xxx2的所有实数根;(8)新华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8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3、集合的有关概念(1)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也简称集。(2)集合元素的性质:①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②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不相同的。③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是无先后顺序的,任何两个元素都可以交换位置。(3)集合相等: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4)思考: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①大于3小于11的偶数;②我国的小河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理解.(5)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用A表示高—(2)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用a表示高一(2)班的一位同学,b是高一标准文案(1)班的一位同学,那么,ab与集合A分别有什么关系?由学生得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两种:属于和不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例如,我们A表示“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有3∈A,4A,等等。(6)集合与元素的字母表示: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7)常用的数集及记法: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或N+;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4、练习:P5用“∈”或“”符号填空:设A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A,美国A,印度A,英国A。四、课堂小结:(1)集合、元素的概念(2)集合中元素的三个性质(3)常用的数集标准文案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2)一、教学目标:1、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2、能正确选择列举法或描述法。二、教学重点: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表示方法;三、教学过程:1、复习回顾:集合和元素的定义;元素的三个性质;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常用的数集及表示。2、引入: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和图形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之外,我们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示集合。3、列举法:例子,地球上的四大洋组成的集合{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列举法。说明:1.各个元素之间要用逗号隔开;2.对于含有较多元素的集合,用列举法表示时,必须把元素间的规律显示清楚后方能用省略号,自然数集N用列举法表示为1,2,3,4,5,......例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2)方程x2=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3)由1到20以内的所有素数组成的集合;解:(1)A={0,1,2,3,4,5,6,7,8,9}4、描述法:思考:不等式X-73的解集是列举不完的,设不等式X-73的解集为D,则D={x∈R|x10}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具体方法: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标准文案说明:1.课本P5最后一段话;2.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y)|y=x2+3x+2}与{y|y=x2+3x+2}是不同的两个集合,只要不引起误解,集合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例如:{x︳整数},即代表整数集Z。辨析:这里的{}已包含“所有”的意思,所以不必写{全体整数}。例2.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方程x2—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2)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思考3:说明: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5、课堂练习:课本P5练习2四、归纳小结: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五、作业:课本P5练习1,2;标准文案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一、教学目标:1、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相等关系的含义;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3、能利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4、了解空集的含义。二、教学重点:子集与空集的概念;能利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弄清楚属于与包含的区别。三、教学过程:1、复习回顾: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2、引入:思考P6: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如5=5,57,,53,试想集合间是否有类似的“大小”关系呢?3、新课教学:(1)子集的概念: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①{1,2,3}A,{1,2,3,4,5}B;②A={高一(2)班的女生},B={高一(2)班的学生};③{|}Ex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Fxx是等腰三角形由学生通过观察得结论: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子集的定义: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subset)。记作:()ABBA或读作:“A含于B”,或“B包含A”(2)Venn图:标准文案用Venn图表示两个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如图:AB(3)集合相等定义:如果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则集合A与集合B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即若ABBA且,则AB。(4)真子集定义:若集合AB,但存在元素,xBxA且,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读作:“A真含于B”,或“B真包含A”。(5)空集: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记作:。思考P7:元素与集合是“属于”“不属于”的关系,集合与集合是“包含于”“不包含于”的关系;几个重要的结论: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④对于集合A,B,C,如果AB,且BC,那么AC。强调:在分析有关集合问题时,要注意空集的地位。4、讲授例题:例3.写出集合{,}ab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哪些是它的真子集。5、课堂练习:课本P7练习1,2,3四、归纳小结:(1)子集、真子集、空集等概念及符号;(2)用Venn图直观地表示集合;(3)注意包含与属于符号的运用。五、作业:课本P7练习1,2,3BA标准文案1.1.3集合的基本运算(1)一、教学目标:1、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2、掌握交集与并集的区别3、会求两个已知集合的交集和并集。二、教学重点:交集与并集的概念,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难点: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三、教学过程:1、复习回顾:集合之间的关系、子集、真子集、空集等概念。2、引入:思考P8考察下列集合,说出集合C与集合A,B之间的关系:(1){1,3,5}A,{2,4,6},1,2,3,4,5,6BC;(2){}Axx是有理数,{},BxxCxx是无理数是实数;由学生通过观察得结论:集合C由集合A和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3、新课教学:(1)并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与集合B的并集(unionset)。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用Venn图表示:标准文案AB说明:定义中要注意“所有”和“或”这两个条件。(2)例题讲解:例4A={4,5,6,8},B={3,5,7,8},求A∪B;例5A={x|-1x2},B={x|1x3},求A∪B。思考P8A∪A=A,A∪=A(3)交集的定义: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用Venn图表示:(阴影部分即为A与B的交集)(4)例题讲解:例6(略)例7设平面内直线1l上点的集合为L1,直线2l上点的集合为L2,试用集合的运算表示1l,2l的位置关系。思考P9A∩A=AA∩=A4、课堂练习:课本P11练习1,2,3四、归纳小结:(1)交集、并集的概念及符号;(2)Venn图直观地把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3)数轴在求交集和并集中的运用。12121212121212:(1)l,lPLL={P};(2)l,lLL=;(3)l,lLL=L=L.线点为点线为线为解直相交于一可表示∩直平行可表示∩直重合可表示∩标准文案1.1.3集合的基本运算(2)一、教学目标:1、理解补集的概念,正确理解符号“UCA”的涵义;2、求已知全集的补集。二、教学重点:补集的有关运算及数轴的应用。教学难点:补集的概念。三、教学过程:1、复习回顾:交集、并集、符号语言如何表示?2、引入:在研究问题时,我们需要讨论研究对象的范围。在不同的范围研究一个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结果。例如方程(x-2)(x2-3)=0,在有理数范围只有一个解2;在实数范围有三个解2,√3,-√3。3、新课教学:(1)全集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标准文案记作U。(2)补集的定义: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记作:UCA,读作:“A在U中的补集”,即,UCAxxUxA且用Venn图表示:(阴影部分即为A在全集U中的补集)AU(2)例题讲解:例8设集,1233456UxABx是小于9的正整数,,,,,,,求UCA,UCB.解:根据题意可知,U={1,2,3,4,5,6,7,8},所以UCA={4,5,6,7,8},UCB={1,2,7,8}.例9设全集U={x|x是三角形}A={x|x是锐角三角形},B={x|x是钝角三角形},求A∩B,CU(A∪B)4、课堂练习:课本P11练习4四、归纳小结:补集、全集的概念和符号;五、作业:课本P11练习1,2,3,41.2.1函数的概念一、教学目标:1、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2、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3、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集合。二、教学重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教学难点:符号“y=f(x)”的含义,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区间表示;三、教学过程:1、复习回顾:初中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此时y是x的函数,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表示方法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2、引入:标准文案初中函数的表示方法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结合课本P15给出的三个实例,说明三种表示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其优点:解析法: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1.2.1的实例(1);优点:简明扼要;给自变量求函数值。图象法:就是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1.2.1的实例(2);优点:直观形象,反映两个变量的变化趋势。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1.2.1的实例(3);优点:不需计算就可看出函数值,如股市走势图;列车时刻表;银行利率表等。3、新课教学:(1)例3P19某种笔记本的单价是2元,买x(x∈{1,2,3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