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教程重点前言:1.军事是一切与战争和军队直接相关事项的总称。2.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知识有利于提高全民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有利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第一章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军事思想具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具有深刻的实践性,二是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三是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四是具有明显的继承性,五是具有不断的创新性第一节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形成及其发展(一)产生时期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我国先后建立了夏、商、西周三个王朝,这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时期西周时期。两部兵书——《军志》和《军政》夏、商、西周时期,人们常以占卜、观察星象等迷信活动来认识和决定战争行动,因而在军事指导思想上,“天命观”是其基本内容。(二)成熟时期约从公元前8世纪初到公元前3世纪,即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成熟时期。(三)丰富发展时期公元前3世纪末至公元19世纪上半叶,即我国历史上的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朝前期秦汉时期军事思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时大一统的战争观,二是集中统一的建军观,三是长治久安的国防观,四是度德、量力、较智、竞技的制胜观。宋仁宗时编撰的官修兵书——《武经总要》中,不仅论述了“指南鱼”的制作,收录了我国最早配制成功的火药秘方,还论述了现代意义的火箭,反映了重视科学技术发展的思想。宋神宗时,颁布《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和《李卫公问对》7本兵书,称为《武经七书》,官定为武学教材,其目的是兴武备、建武学、选武举。明朝最为杰出的兵书有戚继光所著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记》,以及茅元仪编撰的我国古代首部最大的兵学巨著——《武备志》。二、《孙子兵法》简介《计》篇本篇开篇阐述慎战思想:“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接着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个战略基本要素(五事)和七个战术基本要素:它们分别是道、天、地、将、法和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然后,又在“兵者,诡道也”这一观点统帅下,列举了将帅进一步欺敌误敌的十二种战法,即“诡道十二法”,其目的在于“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篇末强调了“庙算”的重要性。《作战》篇在战略上必须速战速决,即“兵贵胜,不贵久”《谋攻》篇孙子创造性地提出了“全胜”思想,认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解释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一军事规律,成为古今中外军事科学中的至理名言。《形》篇孙子主张“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胜兵先胜而后求战”。《势》篇孙子说:“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也就是说,既需要“择人”——选择优秀的指挥员,又需要“任势”——利用有利的战争态势,这样才能用力很小而战果巨大。《军争》篇“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是军争的基本原则。《行军》篇指出志军必须以“令之为文,齐之以武”为原则《火攻》篇孙子一再告诫人们:“主不可以怒而兴军,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因为“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因而应“明君慎之,良将警之”,这才是“安国全军之道”《用间》篇孙子强调战争中的“先知”,认为“先知”是战胜敌人的重要条件,但先知“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第二节、毛泽东军事思想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概念及其含义“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毛泽东的战争观和战争方法论(一)毛泽东的战争观战争观是人们对战争的看法和态度,显示了研究和指导战争的立场和观点。毛泽东的战争观,是指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战争本质及其有关问题的最基本看法。1.战争的起源和根源毛泽东指出:“战争——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充分说明:私有制是战争的起源,压迫者阶级、剥削者阶级是人类战争的真正根源。2.战争的本质和目的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毛泽东对战争与政治关系的论述揭示了两层含义:一方面,战争从来就不是一种单纯的军事现象,战争一刻也离不开政治,战争从属于政治,为政治服务,是为了达到政治目的的一种手段,政治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另一方面,战争不仅是实现政治目的的手段,它还反作用于政治、推动政治。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战争的本质和目的,无非是为了取得或维护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3.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4.战争的最终目的和消灭战争的途径战争随着私有制、阶级的产生而产生,它必然随着私有制、阶级的根除而灭亡(二)毛泽东的战争方法论战争方法论是人们在认识战争规律的基础上,依据战争规律确定自己知道战争的根本方法。1.必须认识和把握战争规律2.着眼特点,着眼发展3.主观指导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第一,要熟识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第二,要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第三,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4.立足全局,照顾局部,把握重要关节四、毛泽东的人民军队思想(一)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二)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人民军队的性质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革命军队,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这就决定了我们人民军队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执行无产阶级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对于人民军队的宗旨作了精辟的概括,确立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唯一的宗旨。(三)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军民一致、官兵一致和瓦解敌军(四)人民军队的三大民主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五、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从性质上说,它是为人民利益而进行的战争(一)兵民是胜利之本(二)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三)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四)根据地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战略基地(五)以武装斗争为主与其他斗争形式相配合六、毛泽东的作战指导思想(一)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二)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三)慎重初战,执行有利决战(四)力争主动,力避被动(五)力求实现歼灭战(六)集合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七)三种作战形式密切配合、适时转换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是中国革命战争的三种基本作战形式。第三节、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一、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含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关于新时期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及军事斗争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一)新时期战争与和平理论1.和平与发展史当代世界的主题他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后来他更透彻地论述了这两大问题的精神实质:东西问题,即战争与和平问题,也就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问题;南北问题,即落后国家的发展问题,实际上是整个人类的发展问题。2.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但战争危险依然存在3.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主要根源邓小平关于“霸权主义是当代战争根源”的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1)提出了线代战争的发生机制已不能仅仅从社会制度或阶级属性中去寻找,更多地直接取决于各国的对外政策。任何社会制度的国家只要推行霸权主义,都可以成为战争的策源地。(2)霸权主义,既有世界霸权主义,又有地区霸权主义,两者侵略扩张的本质相同。(3)霸权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突出表现为国际事务中的“强权政治”。4.提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二)新时期国防建设理论1.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从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真正转到和平时期的建设轨道上来。2.正确处理国防和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3.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防第一,提出国防建设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第二,建立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第三,发展国防工业要实行“军民兼容,平战结合”的方针第四,发展国防科技要坚持自力更生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的原则。第五,加强国防教育,强化全民的国防观念。(三)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1.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目标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四)新时期军事战略理论1.坚持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2.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第四节、冷战后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发展一、江泽民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论述江泽民紧紧围绕着我军“打得赢”和“不变质”两大历史性课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路、新论述,丰富和拓展了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五)努力完成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江泽民明确指出,实行军队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为:跨越机械化建设发展的战略目标为:跨越机械化建设发展的高级阶段,完成我军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二、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论述(一)在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上,提出必须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二)在人民军队的使命任务上,提出军队要全面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的历史使命1.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力量保证2.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证3.为维护国家利益的拓展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4.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三、习近平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论述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以下三点要求:一是要牢记,坚决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二是要牢记,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三是要牢记,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第二章第三节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与祖国统一问题一、我国周边边缘环境和海洋国土观念国家的地缘环境是指影响国家安全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以及地理密切相关的国家关系等因素。(一)我国地缘环境的基本情况我国拥有约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疆土,拥有3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我国地缘环境具有如下特点。1.我国边界线长,是世界上相邻国家最多的国家之一2.我国周边国家人口众多,是国家人口上亿最集中的地区3.我国周边战略力量相对集中,是世界核武器分布最集中的区域4.我国周边国家政治制度及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民族、宗教矛盾交织,安全环境复杂(二)增强海洋国土观念1.要树立海洋国土观念《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海洋国土包括一国的内海和领海,该国管辖的专属经济区(EEZ)和大陆架,是一国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和历史性的海疆水域等所有管辖海域的总称。2.要树立海洋资源观念3.要树立海洋经济观念4.要树立海洋防卫观念5.要树立海洋权益观念海洋权益是国家在海洋上依法享有的政治、经济、安全等各方面的权利和利益的总称,既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权益的内涵主要有:一是海洋政治利益二是海洋经济利益三是海上安全利益四是海洋科学利益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种的手段和方法第一,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要有坚定的国家决心第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加大经济和技术的投入是维护海洋权益的保障。第三,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需要在所拥有的海域上进行有效管理第四,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需要智慧和灵活的外交手段第五,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必须拥有一支制海型的海上力量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一)美国对我国安全具有综合性威胁1.政治上,加紧实施“西化”“分化”战略2.军事上,对全国全面遏制和防范3.利用台湾问题进行战略牵制三、台湾问题与祖国统一3.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和立场(1)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只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才能实现和平统一(3)同台独势力做坚决的斗争胡锦涛在2008年3月4日指出,台湾问题事关祖国完全统一,事关国家核心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