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YY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谈我国农业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和重视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经过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国农业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社会的稳定。但是农业推广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若干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农业推广工作的认识和重视不够;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不足;农民自身素质不高;农业推广队伍残缺;科研、教育、推广、生产严重脱节。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农业推广仍停留在表面上,严重影响了农业推广在促进农民、农业及农村发展中重要作用的充分发挥。根据当前我国农业推广工作的现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为提高农业推广工作水平,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应对策略:切实增加对农业推广的资金投;提高农民素质,建立健全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加速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的培养;加强教育与推广、科研与推广之间的联系。关键词:农业推广;农业技术;问题;应对策略1前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推广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重要举措。农业要持续发展,离不开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民要增收,离不开农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我国农业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科技进步越来越重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又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柱,是实现农业工业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基本保证。然而我国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政府必须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支持力度,深化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的改革,创新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形成社会化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以适应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1.1农业推广的涵义农业推广的涵义是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演变的;是随着各国的历史特征、国情、组织方式的不同、所要实现的目标各异而演变的。纵观世界的农业推广可以分为狭义的农业推广和广义的农业推广两种类型。狭义的农业推广是指把主要以种植业的产中服务为内容的科学技术介绍给农民,使农民通过获得新科技并在生产上采用来增加产量和收入。这是一种单纯以改良农业生产技术为手段,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目标的农业推广,所采取的策略则主要是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性推广。狭义的农业推广作为农业推广的初级阶段,它主要应用于经济不发达国家和地区,更多地为传统农业服务。广义的农业推广已不只是单纯地推广农业技术,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养农民领袖及改善农民实际生活质量等方面。它是以农村社会为范围,以农民为对象,以农场及农户为中心,以农民实际需要为内容,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的农村社会教育。它不仅要使农民获得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特别强调注意改变农民的态度与行为,提高农民的素质和团体发展的能力,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农业推广都是指广义的农业推广。在知识技术更新加快、信息传播越来越重要的现代化社会里,农业推广的涵义更为丰富。它不仅仅是推广农业技术及提供农村社会教育,而且也是不断提供信息的动态过程。通观古今中外历史,农业发展的实践证明:科技进步对人类的任何贡献,都是通过推广实现的。没有发达的农业推广,便没有现代化的农业、繁荣的农村和富裕的农民。(刘国瑜等,2001)1.2我国农业推广的现状我国农业推广工作由于受到计划经济和政府行为的长期影响,农业推广体系的建设也是在建国以来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在曲折的探索中不断发展完善。1950年颁布《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站条例》,提出建立从中央到县的推广体系。1972年出台《四级农业科学实验网》以及随后家庭联产承保责任制的推行,完善了县以下的推广体系,在县乡两级分别建立了农技推广中心和农技推广站。1993年7月《农业技术推广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入了法制新阶段。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一个以国家推广机构主,农业科研教育机构、农民合作组织及企业为辅,上下相通、左右相连、专群结合、纵横交错的农业推广体系。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不完全统计,到2009年底,我国共有乡镇以上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19万个、农技推广服务人员135万人,其中县级推广机构近1.9万个、35万多人,乡镇推广机构17万个、近70万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由从事简单农业劳动的劳动力成长为独立的生产者与经营者,不再仅是听从以往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而更具有自我意识与主见。我国农业推广职能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从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单纯的技术推广向以农业产业化咨询、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提供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等方向转变。农业推广向着推广体系多元化、推广内容综合化发展,农业推广机构也经历了由政府单一所有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发展为政府单一所有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农民集体所有的合作制组织共同发展,直至现在形成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中介组织共存的局面。目前我国农业推广的服务组织形式有“国家、集体型”、“公司+合作社+农户型”、“合作社+政府型”、“合作社+事业单位型”、“事业单位+公司十农户型”、“服务组织+农户型”、“农户+农户型”和“能人+农户型”8类。(高启杰,1997)2农业推广的功能农业推广在农业发展进程中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功能。(1)农业推广有利于搭建农业发展机构(农业研究机构、院校)与目标团体(农民、农村)之间沟通的桥梁,充分发挥科技的生产力。农业科技工作包括科研和推广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科研是农业科技进步的原动力,无疑是很重要的。但是科研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是表现在农业技术创新成果,而是表现在创新成果的应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技术创新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必须通过农业推广这个桥梁。如果没有这个桥梁,最好的技术创新成果也不能转化为现实的农业生产力。同时,农业推广是检验技术创新成果好坏的手段。技术创新成果的最终应用要通过目标团体(农民)的实践与检验,表现在能否解决特定的农业问题并反馈到农业研究机构和院校。(2)农业推广是农业技术创新的继续和再创新。创新成果是农业发展机构(农业研究机构、院校)的工作者在实验条件下取得的,不能立即广泛投入生产。假如把创新成果直接投入生产,有取得正面效果的可能性,也可能因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等而出现负面效应。这是因为:一是创新成果是在特定的生产条件和技术条件下产生的,适应于一定的范围,有很大的局限性;二是农业生产条件的复杂性。不同地区经济状况、农民文化技术素质的差异性等都对推广农业技术创新成果具有强烈的选择性。这就要求在实现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过程中,在成果与生产之间必须增加试验、示范、培训。推广的过程又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潜在生产力的继续和实现,是农业推广工作者对原有创新成果进行艰苦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再现,它不是原有成果的复制,而是在原有成果的基础上再创新。(3)农业推广有利于加快科学技术的普及,提高农民、农村的科技文化素质。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生产主体—农民对科学技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农业推广可以将农业技术送到千家万户,传递到农业生产主体手中,实现对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提高生产者的科技素质。这对农业技术内在效用的发挥和技术研制的最终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将为农村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熊银解等,2004)。(4)农业推广及其推广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增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活力。任何成功的农业推广活动,都必须通过一定形式的组织或团体。不论是政府的农业推广组织,还是民间的推广组织,在推广实践中将逐渐形成推广体系。这种推广体系将服务于农村、农业和农民,形成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包括科技、供销、加工、运输、经营等各个方面。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核心。它对其他社会化服务体系具有保护和增值作用(熊银解等,2004)。3我国农业推广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每年有6000多项农业科研成果,但多数仅停留在研究成果阶段,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40%,而真正形成规模的更是不足20%,比发达国家低近30个百分点,造成科技资源的巨大的浪费。[6]农业科技推广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是将农业科技的潜在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纽带,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推广方式,但是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影响了农业技术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3.1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不足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严重不足,政府还没有通过宏观调控来弥补农民对社会生态效益方面的贡献和工业污染对农业、农民的损害。我国绝大多数地方并没有行之有效的农业补贴政策来回报农民的贡献;而且农民几乎没有分享到工业发展的效益,却要承担工业污染的伤害。工业污染一方面会降低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另一方面会直接损害农民的健康,而政府并没有行使职能,对农民补偿因工业发展而带来的伤害;农民贷款难,不能通过政府的帮助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农民积累少,无力自己扩大规模。而扶贫贷款等支援农民的财物,却因各种原因到不了农民手中。3.2我国农民自身素质不高我国农民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的接纳能力较差,并且缺乏采用新技术的需求动力,影响了农业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和转化。我国大多数农民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头脑中仍存在着浓厚的小农意识,加之他们受教育的水平较低,掌握的科学技术较少,因此缺乏取得现代成就的动机,不愿去冒险求发展,从而不能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来从事农业生产。这些较低的文化素质和落后的传统观念,严重地阻碍着农民行为的改变,因而他们远不能适应于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要求。要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必须把农业推广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实现教育功能上来,以教育为中心,以农民为主体,开展农民教育。农业技术推广是联系农民和科学的纽带,是一种有关职能部门和科研机构发展农村经济的农村教育和咨询活动,可通过它的教育功能来激发农民的变革欲望,提高农民的变革能力和对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3科研、教育、推广、生产严重脱节由于当前农业推广是政府直接领导下的农业推广,行政倾向太强,市场导向性差,导致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科研、教育、推广、生产严重脱节,成果转化率低。我国农业技术成果的推广率只有30%-40%,转化成果普及率仅为30%,而在英、法、德,农技推广率达50%-60%。美国更是高达80%-85%。我国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为35%-40%,而发达国家已达70%-80%,只有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科技成果之所以能转化的前提条件,是因为存在潜在的市场需求,然而,由于当前农业推广体制和固有观念的制约,往往使得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高等院校的科研行为与市场需求,与农民需要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结果一方面是农民的有效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却也是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给不足。(徐冬青,2000年)。3.4农业推广队伍残缺一是农业推广人员在布局上呈“倒金字塔”型结构,县级农业推广人员占的比重大,而乡村两级的农业推广人员所占比重小,并有下降的趋势。农业推广队伍的这种布局上的缺陷,使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措施很难深入并贯彻于农村各地的千家万户;二是专业人员比例偏低,据2000年农业部等4部委(办)检查组对40多个乡镇的调查,许多乡镇站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不足60%;三是年龄普遍偏大,由于基层推广机构待遇低,工作艰苦,很多有专业学历的青年人不愿进来;四是知识亟待更新,目前在基层从事农业推广的人员中,掌握常规技术的多,了解新技术的少,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五是人才专业结构严重失调,绝大多数推广人员是学农学、植保、土肥的,而养殖业、农村其它非农产业和市场营销人员的比重极小,这种状况很不适应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民、农业与农村发展的现实需要;六是人员素质偏低,据1997年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农业推广机构189502个(其中县级以上推广机构22860个),虽然专业技术人员已有885021人,但具副高以上职称的人数仅占3%(25656人),具中级职称的人数也仅占18%(158136人)。不仅是职称结构的不合理,这批人员中接受过高层次教育的比例也较低,有研究生学历的仅占0.42%,即使是省级推广系统,也仅占4.4%,而美国的县一级推广机构中有75%的人员具有硕士学位。(刘国瑜,张永竹,章东林,2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