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CH1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农业产业化经营11.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特征与成因11.2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相关理论11.3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11.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特征与成因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龙头”组织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行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是引导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的大生产的组织形式,是多方参与主体自愿结成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是市场农业的基本经营方式。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整合为一个体系,使其由过去的相互分割和对立转变为具有内在利益联系的产业链条和环节,从而拉长了传统农业的产业链条,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的现代化经营。生产专业化:围绕主导产品或支柱产业进行专业化生产,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作为一个系统来运行,做到每个环节的专业化与产业一体化协同相结合企业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运销的农户和企业其生产经营规模扩大和生产要素配置合理,生产经营效益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征经营一体化:通过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体制,使农业的外部经济内部化,并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服务社会化:将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服务统一起来形成综合生产经营服务体系,农业生产者一般只从事一项或几项农业生产作业,而其他工作均由综合体提供的服务来完成,从而提高农业效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因组织理论分析农业产业化经营产生的标志是一体化组织的形成。组织理论认为,共同的利益和目标是一切自发形成的组织的首要因素。也正是农户、企业的共同利益和目标,促使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形成。首先,随着农业商品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农户对市场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从而使回避市场风险,避免生产的盲目性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农业产业化通过扩大规模和延长产业链增强抗风险能力。其次,对企业来说,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大型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产生了通过适当方式规避市场风险的需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通过一体化方式把农业生产内部化,通过合同方式来回避市场风险,都实现了其规避市场风险的需要。交易费用分析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到消费,需要经过多个中间环节,这些环节既可以由社会分工或专业化方式完成,也可以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即各个环节都由产业化方式来完成。可以比较两种生产方式的交易费用。从农户角度的分析首先,从现代农业生产的特点以及所涉及到的生产环节来看,中国的广大农户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水平下,大多很难依靠自身的力量实现规模经济。其次,从流通环节或者农户与市场的关系来看,无论是产前的生产资料购买,还是产后的产品销售,单靠农户自己去交涉,交易费用相当高。最后,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节约农户的交易费用。对“龙头”企业来说,交易费用的节约主要是减少了在销售种子、饲料等方面的寻找、评价和签订契约等方面的费用。从理论上来说,企业在与农户的谈判中处于优势地位,但是由于它规模较大,必须面对众多的农户,因而也增加了交易费用。通过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将农业生产的部分环节内部化,农户与“龙头”企业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龙头”企业从而节约了与农户的交易成本。“龙头”企业分析组织的产生与发展不同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其形成与否主要看内部组织费用和市场交换的交易费用的比较。对纵向一体化的组织模式来说,其形成的条件主要看纵向一体化内部的组织费用和市场交换的交易费用的比较关系。如果组织费用低于交易费用,那么纵向一体化组织就会得以产生和发展;反之,如果组织费用高于交易费用,那么一体化组织就会萎缩解体或难以产生与发展。对于合同制的组织模式来说,其形成与发展则主要取决于该组织的参与者对合同制的交易费用与市场交换的交易费用的比较,如果合同制内部管理制度和利益协调机制足以促使它的运行费用小于市场交换的交易费用,那么合同制的经营组织形式就会得以产生和发展;反之,合同制的组织方式就会消失或难以产生,而被纯粹的市场交换方式所取代。交易费用理论11.2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相关理论所谓交易费用,就是使用价格体系时所发生的发现相对价格、进行谈判、签订契约、实施监督、设立解决纠纷的安排等费用。正是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才产生了一些用于降低这些费用的不同制度安排和组织。科斯认为,企业与市场是两种可替代的资源配置方式。由于市场机制在诸多方面是不完善的,利用市场机制要支付很高的交易费用,而企业的建立可以将原来通过市场的交易内部化,通过企业组织的指挥与协调来减少市场交易费用,这样在资源配置中内部一体化企业组织就成了市场的替代物。企业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是受市场交易成本的推力和企业组织成本的阻力这两种相反力量共同作用的。通过市场机制进行交易时,不确定性越高,市场交易费用也就越高,企业组织产生和发展的推力也就越大,这可以称为“市场失灵”。由于经营者能力有限,很难把所有的复杂活动都放在同一企业内部进行,或者由于管理效率低下,企业内部组织成本过高,导致企业运作的低效率,这可以成为“企业失灵”。市场失灵时促使人们通过建立企业来降低交易成本,而企业失灵则促使人们通过市场交易来降低经营成本。企业的建立和发展就取决于上述两种力量的平衡。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生产关系与社会生产力发展,从不适应到适应的矛盾的运动的必然结果;是经济发展内在动力所引致和推动的经济组织形式及产销制度的演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生和发展,并不是政府强制推行的制度,也不能靠主观臆造。它是农业生产各环节的经营主体对农业产业化经营能提高比较效益或降低交易成本的预期驱动的产物。但政府的相关制度供给将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顺利发展。11.3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就是农产品生产者与加工营销商的连接方式。单个农产品生产者与加工营销商之间直接连接就形成纵向协作方式,纵向协作方式按照连接紧密程度分为公开市场、合同制和纵向一体化。公开市场农产品公开市场方式也就是现货市场,它是农产品生产者在农产品产出后直接将其投放到市场上销售,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商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进行收购的联结方式,这是一种市场协作,是不同阶段生产者之间的协作中最松散的形式。它适合于那些产品差异性不大,产品容易储藏,产品的质量等级也容易划分和检验的产品。公开市场目前仍是许多农产品如粮食、棉花等进行销售的主要方式。合同制合同制是纵向协作的另一种形式,是介于公开市场与完全纵向一体化之间的一种组织形式。合同制的分类如果按照农产品生产者与加工和销售者的具体联结方式来划分,可以划分为:市场型合同:以价格作为合同的主要内容,在某一时间内对于未来某一时间交割的商品的价格、质量和数量做出规定,它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固定价格类型:在某一时间内对于未来某一时间交割的商品的价格、质量和数量做出规定成本加利润型:保护价格型上下限价格型生产管理型合同:规定商品的价格、质量和数量及生产管理要求资源提供型合同:向农户提供生产要素并要求农户按照规定的生产程序进行生产以确保产品质量影响合同制的主要因素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合同存在的主要原因交易发生的频率:频率越高越需要紧密合同交易所需要的专用投资的数量:专用投资多一方处于不利地位合同制产生的原因技术的变化:生物技术的发展使产品异质,公司要得到特定产品就得与农户签定合同市场需求的变化:对质量要求提高以及需求的多样性,为满足这些需求,加工业还需要得到稳定的多样化原料供给就得与农户鉴定合同市场结构的变化:产品异质性增加市场交易成本,签定合同利于节约交易成本合同制在农业中的利用情况合同制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在国外的应用较为广泛,近年来在中国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合同制是作为一种最主要的组织形式而存在的。美国农业生产中的合同制较普遍,但不同的行业发展情况很大差别。一般来说,易腐、品质差异大且需要加工的产品利用合同制比重较高而易储藏品质差异小的产品利用合同制比重小中国农产品销售中真正意义上的合同制是近年才具有的。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合同制是一种非常普遍和重要的组织形式,“龙头”企业加农户基本上就是合同制的应用。目前在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展合同制也存在一些问题,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在订立合同时的过多干涉,使合同不是按照当事人自己的意愿订立;二是在合同履行时违约现象严重,农户和企业履约都较差,法制观念的淡薄和依法来维护合同的执行以及对违约法律追究的搭便车行为,使得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都非常严重。纵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是纵向协作中不同的生产阶段联系最紧密的一种组织方式,它是指一家厂家把其活动扩展到生产过程中的一个以上的连续阶段的方式。农业纵向一体化组织是把农业生产本身同农用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或农产品的加工、销售过程的若干环节联结到一个统一的经济实体内,实行统一核算,各阶段各环节的经营决策都由一个决策体来完成,从而形成完全纵向一体化的经营。其主导形式称为农工商联合体或农工商综合体。节约交易费用提高垄断程度:扩大经营规模提高进入障碍产出品和投入品的价格歧视不确定性的考虑纵向一体化的原因实行纵向一体化的利弊企业实行纵向一体化的好处体现在:协作与控制的需要:控制机会主义行为加强协作审计和资源分配:审计获得准确信息利于资源优化配置激励作用:企业实行纵向一体化存在的不利方面:增加组成成本:企业规模扩大管理层次增加,管理效率下降,管理成本增加增加策略成本:1、信息损失:失去与其他企业学习的机会2、专用性资产易形成沉淀成本减少企业经营灵活性增加生产成本:1、没有规模经济效应2、各环节生产能力不配套导致浪费3、管理效率降低影响农业产业一体化的因素资产的专用性是纵向一体化的动力农产品的品质差异性大实行纵向一体化有利于减少交易成本生产的分散程度越小实行纵向一体化的成本越小企业的最佳规模:最佳规模成本最小最终产品的市场集中程度越高越可能实行纵向一体化农业纵向一体化的现状从目前情况来看,纵向一体化不是农业领域的主要的组织形式。即使在农业非常发达的美国,纵向一体化也不是占主导地位的组织形式。美国种植业中纵向一体化所占的比重从整体来看,到1980年只有2%,比重较大的有,直销蔬菜35%,加工蔬菜15%,土豆35%,甘蔗60%,种子10%,而其他种植业产品中纵向一体所占的比重1980年只有1%左右。而对于畜产品来说,从整体来看纵向一体化所占比重1980年只有4.9%。在我国实行纵向一体化的企业主要是国有农场以及在大中城市周围的农业开发公司,主要生产一些高科技含量的新特农产品。公司制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公司与农户的关系表现在:公司与农户是一种纯粹的买卖关系公司与农户的主体地位不对称公司与农户利润不能共享,风险不能共担合作社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合作社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作用增强农户在市场上的力量实现规模经济有效地防止机会主义行为合作社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所处的现状合作社在许多国家的农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各国的情况不一样,发展也很不平衡。但总体来说,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形式,从北美到欧洲乃至亚洲,农业合作社都有成功的发展经验,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仍将起着巨大的作用。合作社在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未占主导地位的原因中国缺乏发展合作社的制度环境产权制度的障碍农业的商品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较低农民的文化、科技和管理素质较低农业合作化的错误实践破坏了合作社在农民心中的形象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