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07B030303201100042信息所属单位:产业政策与法规司信息名称: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全国农业政策法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文号:农业部情况通报第7期生成日期:2011年01月27日发布日期:2011年01月26日生效日期:2011年01月26日内容概述: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全国农业政策法规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政策法规工作重点。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全国农业政策法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这次会议的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国务院依法行政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政策法规工作重点,为“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和法制保障。下面,结合农业政法工作的基本任务,讲三点意见。一、关于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十一五”时期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好势头。农业政策法规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推动农业政策体系完善和农业法制建设,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在此,我代表农业部,向从事农业政策法规工作的同志们致以亲切问候和衷心感谢!过去几年,农业政策调研工作成效明显。一是围绕出台强农惠农政策开展调研。各级农业部门把推动出台强农惠农政策作为调研工作的重中之重。部里从2004年开始,每年都结合参与制定中央1号文件,组织有关部门深入基层调研,研究提出政策建议,内容涉及农业农村经济各个领域。这些政策建议,有主题、有重点、有测算依据、有操作办法,为中央研究“三农”重大决策、谋划来年农业农村工作起到了重要参考作用。去年广东省组织开展建设农业强省调研,形成了高质量调研报告,转化为省委、省政府的决策。二是围绕产业稳定发展开展调研。深入开展农业补贴政策研究,为形成以“四补贴”为标志的农业补贴政策框架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入开展价格政策研究,推动出台临时收储等政策措施,使价格调控工具更具多样化。深入开展主产区和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推动出台了生猪调出大县和油料生产大县奖励政策,强化了产粮大县奖励力度,开始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深入开展外资进入农业领域影响研究,推动有关部门不断完善外资准入制度,强化了对农业核心产业的支持保护。去年安徽对留乡农民素质、农技推广体系、农肥和农药利用效率等问题的调研,湖南对种业发展的调研,得到省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辽宁、湖北、福建、云南、新疆、四川、陕西等省区也在粮食、油菜、茶叶、桑蚕、棉花、现代农业、一村一品等方面形成了一批调研成果。三是围绕农民增收开展调研。近几年,部里每年依托农村固定观察点系统开展农民收入调查监测,形成的监测数据和分析报告,不少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对推动出台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针对市场和自然风险给农民增收带来的不利影响,及时提出应对之策,比如,2006年生猪市场波动后出台的能繁母猪补贴、保险、价格调控政策,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后出台的促进农业生产10项措施,5·12汶川大地震后灾区农业生产恢复重建规划等等,都是与大家深入调研、提出建议分不开的。四是围绕“三农”重大问题开展调研。农业部党组高度重视“三农”重大问题理论研究,每年确定一批重点研究题目。2006—2010年依托部软科学委员会共组织开展了近100项重大研究课题。尤其是针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要求,对农业功能拓展、农业生产性服务等问题开展了创新性研究;针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全面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影响;针对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特征,深入研究了农业农村经济具有的阶段性和不确定性。这些研究成果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为服务决策、完善政策、推动工作提供了理论储备。“十二五”时期,是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建设现代农业、保供给促增收的任务更加艰巨,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更需要政策的支持保护。从保供给看,“十二五”时期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难度不断加大。“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城镇化率将超过50%,经济稳定发展将推动农产品需求旺盛增长。据测算,今后5年每年大体需增加80亿斤粮食、80万吨植物油、100万吨肉。但农产品供给却面临诸多制约,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农业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农业生态环境整体恶化,极端气候多发频发重发,国际农业竞争日趋激烈等,对农产品有效供给带来很大压力,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从促增收看,城乡收入差距仍持续扩大,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挑战更加严峻。近几年农民收入增幅虽历史少有,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没有缩小。“十二五”时期农民收入年均增长要实现7%以上的目标并不容易:一是主要农产品产量继续大幅度提高难度加大,短期内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升空间有限,农业生产成本特别是人工成本上升较快,依靠农业发展促进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难度加大。二是未来几年整体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转移难度加大,工资性收入增速可能放缓。因此必须实施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十二五”时期健全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要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为根本,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保供给促增收的目标任务,以重大政策项目为突破口,不断扩大支持保护范围,创新政策调控工具,提高政策扶持水平。今年要按照“发展生产保供给、提高效益增收入、防范风险保安全、提升能力促转变、改革创新增活力”的要求,在以下几方面扎实推进政策调研工作:一是强化农业投入政策。这几年中央对“三农”投入增长幅度很大,但用于农业生产的并不多。要把增加农业投入作为农业支持保护最重要的政策取向,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资金保障。今后一个时期要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菜篮子基地建设、现代种业、渔政渔港、新型农民培养等重大工程项目,开展政策研究,继续推动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财政、基本建设和国债、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不断夯实农业基础。二是完善农业补贴政策。要完善补贴办法,推动补贴向规模种养户倾斜。增加补贴种类,健全完善农业防灾减灾和稳产增产重大关键技术与服务补贴政策,争取将“四补贴”变成“五补贴”。扩大补贴覆盖范围,研究针对牧民和渔民的补贴政策。推动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强化完善大县奖励政策。全面实施和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完善资源增殖放流和海洋牧场建设补助政策。三是完善价格支持和市场调控政策。对粮棉油糖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探索通过目标价格,稳步提高水稻、小麦等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完善重要农产品储备制度、进出口调控等政策,促进产业稳定发展。对鲜活农产品,探索有效的市场调控办法,引导市场有序平稳运行。最近一些城市依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蔬菜等鲜活农产品进行储备,效果比较好,可以继续探索。针对农业受外部冲击日益加深的形势,探索使用非技术壁垒、市场准入、“两反一保”等手段,强化产业安全保护政策。四是促进农民增收政策。核心是推动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在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上下功夫,研究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在初次分配上,一方面要加强农产品价格调控,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维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避免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另一方面,逐步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引导劳资双方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劳动报酬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实现农民工和城镇职工同工同酬。在再次分配上,要通过加大对农民的转移支付力度,大幅增加农民补贴规模,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二、关于推进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创新近年来,各级农业部门坚持改革创新,为深化农村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围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构建城乡一体化制度。近年来,农业部门从职责出发,一方面积极开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推动出台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发挥了积极作用。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河南新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实现城乡发展规划、行政便民服务、公交路网等一体化进行了有益探索。二是围绕农民就业推进建立城乡平等就业制度。这几年农业部门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试点和平等就业试点,大力实施“阳光工程”等培训项目。开展农民工就业统计监测,深入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积极提出政策建议,推动农民工就业政策的实施。同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完善农民工就业促进、工资保障、养老保险、户籍制度等政策,为农民外出务工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浙江、江苏、广东等地也通过改善农民工公共服务,保障农民工劳动权益,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工就业。三是围绕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推进农村金融保险改革。近年来,与有关部门一道在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增加农业保险补贴品种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促进农村金融保险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去年为发展渔业保险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政策建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已明确作为今年的重要任务。截至去年年底,全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已达300家;农业保险补贴品种已由2007年的5个增加到17个。浙江绍兴由政府出资成立农业担保公司,江苏盐城引导扶持农村资金互助组织,辽宁省农业政法系统牵头开展农业保险等,都很有特色。四是围绕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根据国务院领导批示,去年建立了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直接领导下,由农业部牵头,中央农办等19个部门和单位参加的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和指导试验区工作。经联席会议研究,并经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同意,我部正式印发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的意见》,确定了六大试验主题,明确了试验项目内容。我部还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运行管理办法》,召开了试验区工作座谈会,启动了新形势下试验区工作。当前,农村改革仍处在攻坚阶段。随着农村改革由经济领域向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延伸,牵涉的利益关系更为复杂,两难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更多,改革任务将更加艰巨。一是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要求进一步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切实保障进城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社会和谐稳定。目前有的地方土地流转纠纷不断增多,有的在征地过程中对农民的补偿标准过低,有的强制收回进城农民的原有宅基地和承包地,农民利益受到侵占和损害。迫切需要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切实保护进城落户农民在农村的各项权益,促进城镇化积极稳妥地发展。二是农业劳动力结构持续变化,要求加快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导致留乡务农农民的整体素质不断下降,以老龄、女性、低文化程度劳动力居多,农业劳动力结构性问题十分突出,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在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加快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促进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减轻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三是发展现代农业对信贷和保险需求上升,要求深入推进农村金融保险事业发展。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各种新型经营主体对金融保险的需求与传统小农经济已经有了质的不同,迫切要求金融机构提供大量资金支持、保险机构分散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而目前农村金融供给严重不足,农业保险机制还不完善,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要求,需要深入推进农村金融保险事业发展。四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要求尽快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等资源要素更容易流向工业和城市。如果处理不好,农业就有被削弱和萎缩的风险,农村就面临凋敝和衰败的风险,城乡失调、工农失衡的矛盾就会更加突出,农业发展就会更加滞后。要实现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迫切需要完善统筹城乡发展制度,建立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关系,引导生产要素向农村合理有序流动。“十二五”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和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重点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以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