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石景山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4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说明:1.本试卷考查的内容为三个必修本部分。2.本试卷考查的时间为100分钟,满分100分。3.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0页。4.请将试题的答案按要求做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掌握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公元前3世纪晚期秦朝建立B.民国二十六年全面抗战开始C.康熙五十年时康熙皇帝50岁D.1898年是干支纪年的戊戌年【答案】C考点:历史纪年方法。注意此题要回答的是不正确的选项,秦朝建立时间是公元前221年,是在公元前3世纪晚期,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民国二十六年即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康熙8岁继位,为康熙元年,康熙五十年时康熙皇帝58岁,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1898年依据天干地支纪年为戊戌年,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自秦以后中国古代之封建贵族已全崩溃,于是四民社会遂正式成立。”这里所说“四民社会”其社会制度应该是()A.分封制B.共和制C.宗法制D.封建制【答案】D考点: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建立后废除了分封制,建立了郡县制,中国的分封制作为一种全国性的地方政治体制退出了历史舞台,士农工商的四民体制确立,故A项错误,D项正确;宗法制在先秦时期已经出现,与“四民社会”的形成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秦以后古代中国确立的是君主专制制度,共和制属于民主政治制度,故B项错误。3.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A.千耦其耘B.男耕女织C.精耕细作D.自给自足【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从材料“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目的在于掌握更高农业耕作技术,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符合“精耕细作”的特点,故C项正确;千耦其耘属于大规模的集体农耕,出现在商周时期,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古代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特点,都与题意无关,故A、B、D项错误。4.根据下列文本材料所示内容,可以推断出的朝代是()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答案】B考点:汉初郡国并行制;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汉赋;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四大发明(造纸术)。汉承秦制,汉初在地方仿秦实行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汉武帝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故B项正确;其他选项都不能同时符合上述条件,故A、C、D项错误。5.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材料表明()A.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B.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C.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D.明确学生最高学术目标【答案】C考点:宋明理学。朱熹认为古代圣贤教人为学的目的是,“讲明义理,以修其身”,完善道德,故C项正确;教育的功能是完善道德,而不一定要使人成为圣贤,故A项错误;教育的目的不是“以钓声名,取利禄”,获取声名利禄,但并没有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故B项错误;材料明确了学生最高道德目标,故D项错误。6.明清(鸦片战争前)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其主要特征是()A.从农耕文明开始转向工业文明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C.内阁制具备了近代政体的特征D.民主思潮给社会带来思想解放【答案】B考点:资本主义萌芽。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但受到重农抑商等政策的阻碍,发展缓慢,故B项正确;此时中国还处在工场手工业时期,1861年洋务运动开启近代中国工业化的道路,故A项错误;内阁制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具备近代政体的特征,故C项错误;宋明理学占据统治地位,对人们的思想控制加强,故D项错误。7.《海国图志》远远不止是一部地理著作,如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远非一部生物学著作一样。它引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显示着一种兼容并包的文化眼光和气度。梁启超说:“治域外地理者,(魏)源实为先驱。”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对前朝地方行政设置做出调整●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出现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的文体●书写材料得到重大改进A.《海国图志》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河B.魏源被人们看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C.魏源是第一个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人D.“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冲破了传统的夷狄观【答案】D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林则徐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河,被称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故A、B项错误;严复是第一个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人,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前,受传统夷狄观的影响,中国人鄙夷,认为自己的天朝上国,“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冲破了传统的夷狄观,主张师夷,故D项正确。8.蒋廷黻在其著作《中国近代史》中写道:“1854年,一个法国人在广州打死了一个英国人,广州的府县劝他们自行调解。”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广州府县的这种行为主要是()A.按国际惯例尽量避免国际纠纷B.吏治腐败逃避管理责任C.因为《南京条约》附件的规定D.畏惧洋人不敢得罪双方【答案】C考点:鸦片战争。领事裁判权是指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通过《南京条约》附件,外国人获得此项特权,不受中国法律制约,外国人之间的刑事案件中国不得干预,只好劝他们自行调解,故C项正确;其他选项都不是导致广州府县这种行为的主要原因,故A、B、D项错误。9.右图是某次侵华战争时留下的照片,下列事件与该次战争有关的是()A.列强获得“协定关税”特权B.列强取得在华投资设厂权力C.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D.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答案】C考点:八国联军侵华。依据照片判断此次侵华战争是八国联军侵华,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中列强获得“协定关税”特权,故A项错误;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中列强取得在华投资设厂权力,故B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中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故C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故D项错误。10.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1912—1919年和1927—1936年两个阶段都出现了较迅速的发展。这两个阶段能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主要是()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B.政府政策的支持鼓励C.群众反帝爱国运动中提倡国货D.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答案】B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群众反帝爱国运动中提倡国货,只符合1912—1919年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原因,故A、C项错误;1912—1919年民族工业短暂发展得到南京临时政府的鼓励,1927—1936年民族工业较快发展得到国民政府的支持,故B项正确;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是民族工业发展的条件,但不是这两个阶段能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11.儿歌《两只老虎》起源于法国民谣,其旋律传入中国后有多个不同版本的填词。其中“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便是其中一个版本,这段歌词出现的时代背景是()A.北伐战争B.十年对峙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答案】A考点:北伐战争。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派势力,故A项正确;十年对峙、解放战争期间的主要矛盾是国共阶级矛盾,抗日战争期间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都不符合题意,故B、C、D项错误。12.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调研时指出“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当年毛泽东说的“进京赶考”其背景是()A.解放战争取得完全胜利B.社会主义制度已在中国建立C.全国大陆领土基本解放D.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答案】D考点: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解放战争尚未完全结束,解放军继续追歼残敌,到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全国大陆领土基本解放,故A、C项错误;1956年底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已在中国建立,故B项错误;1949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进京赶考”,中共执政能力要经受考验,故D项正确。13.一位学者说,中国与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相似性不是偶然的,这主要是由于两国在建国初期某种相似性决定的。即()A.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员B.都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理论C.经济形势都异常的严峻D.都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之中【答案】D考点:“斯大林模式”;一五计划。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俄(联)处在帝国主义国家包围中,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受到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威胁,只有照搬苏联工业化道路,才能加快工业化进程,巩固国防,故D项正确;理论信仰相同、社会性质相同不是选择相似工业化道路的必然原因,故A、B项错误;中苏都面临异常严峻的经济形势,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巩固国家安全,故C项错误。14.《人民日报》评论一次国际会议说: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次会议最引人注目的是()A.新中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C.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答案】B\考点: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会议号召亚非人民团结起来,维护领土主权完整,改变被摆布的命运,推断此次国际会议是1955年的亚非会议,会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故B项正确;新中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故A项错误;1953年处理中印边界问题,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C项错误;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D项错误。15.1951年10月,中国的政务院公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规定》,对高等学校的院系进行了调整,不久北京相继成立了北京航空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林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北京机械化农业学院等八大院校。当时进行这种院系调整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B.引进苏联模式培养人才C.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D.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答案】C考点:一五计划。1951年高等学校院系进行调整,成立八大院校,培养专业人才,是为了适应即将开始的有计划经济建设一五计划的需要,故C项正确;院系的调整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无法从材料中推测,八大院校是否采用苏联模式培养人才,故B项错误;培养专业人才,与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不符合,故D项错误。16.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这里的“拢合”与“散伙”分别是指()A.土地改革与农业合作化B.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土地改革与人民公社化运动D.农业合作化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D]考点:三大改造;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1953年国家开始对农业进行改造,引导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即这里的“拢合”;1978年后,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即这里的“散伙”,故D项正确;土地改革后,以农户个体生产为主,不是“拢合”,故A、C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实行高度集中的集体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