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广东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广州·2015.5.21一、绿色防控背景二、绿色防控主要技术一、绿色防控背景(一)绿色防控的发展历程(二)绿色防控的重要意义(一)绿色防控发展历程•预防为主综合防治—1975年全国植物保护工作会议正式确定的植保工作方针•公共植保绿色植保—2006年全国植物保护工作会议正式提出的植保理念1.定义•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就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按照“绿色植保”理念,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以及科学、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达到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贸易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目的。2.内涵尽量降低作物的经济损失风险(必要产量或效益);尽量降低使用农药的安全风险(操作者、消费者和环境等安全);尽量降低破坏生态的风险(保持生态平衡和多样性调控能力)。3.原则(1)安全性原则:农残不超标、水源不污染、人畜禽蚕不中毒等。(2)可操作性原则:技术先进但流程不复杂。(3)农药替代性原则:优先选择非化学措施。(4)经济有效性原则:投入与效益协调。(5)可持续控害原则:保持生态调控能力。4.区别技术模式共同点主要区别绿色防控控制病虫害以安全为核心,兼顾产量效益和生态保护。综合防治控制病虫害以防效为核心,兼顾产量效益和生态保护。传统防治控制病虫害以产量效益为核心,很少考虑安全和生态保护。5.绿色防控的发展进程•有限绿色防控(初级阶段):是指针对作物的某一个或少数几个病虫害所采取的局部性或阶段性绿色防控措施。•全程绿色防控(中级阶段):是指针对一种作物生长全过程所采取的系统性绿色防控措施。•区域绿色防控(高级阶段):是指针对某个特定生态区域各种作物上所采取的协同性和系统性绿色防控措施。(二)绿色防控的重要意义1.国家方针政策的新要求十七大和三中全会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粮食安全战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环保农业。2.国家植保政策的新要求贯彻绿色植保理念——“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的初步形成是:2006年3月31日在北京举行的植保高层论坛上;2006年4月13日在湖北襄樊举行的全国植保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2007年6月14日在广西南宁召开的全国水稻重大病虫防控暨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现场会上提出,要全面推进“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注意:绿色植保是技术层面,公共植保是职能层面,两者是统一体3.食品安全政策的新要求•农药残留形势严峻,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环节由农业部门负责、建立责任追溯制度等,使防控行为面临新的风险,促使技术革新。农药残留超标——影响消费者•2003年5月10日,广西苍梧县33人因食用含有机磷农药残留的空心菜,出现头晕、呕吐、恶心等中毒症状,年龄最小的7岁,其中有4人中毒较深。•2003年6月19~20日,广东江门市连续发生两宗蔬菜残留甲胺磷农药引致中毒事件,致使40多人中毒。•2004年5月27广东海丰县可塘镇发生一起儿童因误食喷施农药的荔枝中毒事件,5名儿童中毒,年龄最大的8岁,最小的5岁,其中1人死亡。据了解,中毒儿童所食荔枝喷洒有剧毒农药甲胺磷,并混有另一种农药“1605”。终端——监测机构源头——生产环节优质农产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测出来的,“生产是过程,检测是手段”。正确面对:产地“准出制度”销地“准入制度”4.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新要求国际上,对农药限制越来越严•颁布新的技术法规•扩大管制范围•增加监测项目•提高标准水平——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设置障碍,达到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的目的。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日本从2006年5月29日开始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最为典型,该制度规定了新的农药残留标准,有4万多个限量标准,涉及833种农、兽药,并且农药残留要求的标准提高了10倍,很多产品的残留限量值为0.01mg/kg(相当于仪器检测灵敏度)。预计影响我国每年80亿美元的农产品出口,致使我国农产品对日出口持续下降。•欧盟2003年将322种农药列入禁用范围,其中涉及在中国大量生产和使用的农药品种:乐果、辛硫磷、三唑磷等,共64个品种;•对全球影响最大、共识最高的是两个世界公约中列入名单的品种,即PIC公约和POPS公约PIC公约•所谓PIC公约,是《对某些危险化学品及农药在国际贸易中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简称。该公约由联合国环境规划总署和世界粮农组织联合发起,150多个国家和地方的代表参加,经过五轮谈判,于1998年9月在荷兰鹿特丹签署,所以又简称“鹿特丹公约”,一旦有50个国家批准,该公约便立即生效。其条款主要涉及有毒化学品和农药进出口商的义务和出口程序,在PIC公约生效后,列入PIC名单的农药在出口之前必须通知进口国,在征得进口国的同意后方可出口。目前列入PIC清单的农药品种共有22个。涉及的品种名单•艾氏剂(Aldrin)、乐杀螨(Binapacryl)、敌菌丹(Captafol)、氯丹(Chlordane)、杀虫脒Chlordimeform)、乙酯杀螨醇(Chlorobenzilate)、滴滴涕(DDT)、狄氏剂(Dieldrin)、地乐粉和达诺杀(Dinosebanddinosebsalts)、二硝基-邻-甲酚类及其盐类〔DNOCanditssalts(suchasammoniumsalt,potassiumsaltandsodiumsalt)〕、1,2-二氯乙烷〔1,2-dibromoethane(EDB)〕、二氯化乙烯(Ethylenedichloride)、环氧乙烷(Ethyleneoxide)、氟乙酰胺(Fluoroacetamide)、六六六〔HCH(mixedisomers)〕、七氯(Heptachlor)、六氯苯(Hexachlorobenzene)、林丹(Lindane)、汞制剂、五氯苯酚(Pentachlorophenol)、2,4,5-涕(2,4,5-T)、杀毒芬,八氯莰烯(Toxaphene)、含有苯菌灵7%,克百威10%和福美双15%的可粉化的粉剂制剂〔(Dustablepowderformulationscontainingacombinationof:benomylatorabove7percent,carbofuranatabove10percent,thiramatorabove15percent)〕、甲胺磷(Methamidophos)、甲基对硫磷(Methyl-parathion)、久效磷(Monocrotophos)、对硫磷(Parathion)、磷铵(Phosphamidon)、石棉(Asbestos)、青石棉(Crocidolite)、阳起石(Actinolite)、闪石(Anthophyllite)、铁石棉(Amosite)、透闪石(Tremolite)、多溴联苯(Polybrominatedbiphenyls(PBB)(36355-01-8(hexa-)、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biphenyls(PCB))、三磷酸盐(Polychlorinatedterphenyls(PCT))、三(2,3-二溴丙基)磷酸酯(Tris(2,3-dibromopropyl)phosphate)POPS公约•指《限制某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书》,是由联合国环境规划总署邀请化学品安全国际规划署等相关国际组织一道着手制订一项行动方案,旨在于2000年前,就在全球全面销毁、禁止和限制列入暂定清单的12种POPS产品制订一项公约,并在公约生效后逐步扩大POPS限控名单。在暂定的12种POB中有9种是农药:DDT、灭蚁灵、氯丹、毒杀酚、六氯苯、七氯、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等9种农药产品。对列入名单的品种要进行消毁处理。5.解决病虫害防治问题的新要求(1)病虫害频繁发生(可持续控制的任务重);(2)害虫抗药性加剧(抗性治理任务重);(3)安全隐患突出(转变防控方式势在必行):(4)生物多样性状况恶化(天敌被杀伤、生态平衡破坏,生态服务能力不足)。(1)病虫害频繁发生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暴发种类051015202530351950-19591960-19691970-19791980-19891990-19992000-2004农业生物灾害呈加重态势01020304050607080901949195119531955195719591961196319651967196919711973197519771979198119831985198719891991199319951997199920012003200520072009201120131949-2013年全国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年份发生面积(亿亩次)近年来年均发生面积约70多亿亩次BrownPlanthopper(BPH)新会(2005.11.2)从化(2005.11.3)•佛山高明是主降落区之一,2005年10月9日黑光灯一晚捕获褐稻虱长翅型成虫1.17kg.按378头/g算,为444,415头褐稻虱长翅型成虫。10月10日田间虫量达9200头/100丛。2006.08.31南京2013年晚造兴宁华两优689品种受三化螟严重为害2013年晚造兴宁华两优689品种受三化螟严重为害2008年早造雷州天优998穗颈瘟2009年汕尾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清远韶关越北腹露蝗2006年韶关斜纹夜蛾2007年德庆贡柑炭疽病7000亩(2)害虫抗药性加剧•农民,生产上防治手段少,过度依赖化学农药,常常不顾虫情而采用“定期打药、打保险药”的方式•稻飞虱防治中,特别是扑虱灵、吡虫啉大面积应用以来,因该类农药对稻飞虱的特效,其中吡虫啉还有稻农喜欢的速效性,间接造成稻飞虱防治中对化学农药的绝对依赖局面。生产上,稻飞虱得到了10余年的有效控制,很大程度上与吡虫啉等的广泛使用有关。•褐飞虱是迁飞性害虫,因在其广大发生范围内常难以形成一致的选择压,不同地区可互为避难所,一般不易产生抗药性。但因生产上对吡虫啉的过度依赖,我国褐飞虱发生区以及国外重要虫源地越南北部等地均大量使用吡虫啉,不同地区种群均接受同样的选择压,迁飞优势丧失,应是高抗药性得以迅速形成的重要原因。•2005年吡虫啉对褐飞虱效果明显下降,褐飞虱出现历史罕见的大暴发,且2006年继续大发生,正是生产上长期忽视综合防治策略所积累的必然结果。•我国部分地区螟虫对杀虫单/双、三唑磷的抗药性问题较严重,也是综防策略不能落实、农药滥用所致。•据统计,我国目前至少有30种农业害虫对40种杀虫剂和20多种病原菌对11种杀菌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90年代初,由于棉铃虫对菊酯类农药产生高抗药性,造成防治困难,严重影响了棉花生产。•21世纪初,浙江、江苏等地二化螟对主要防治药剂杀虫双也已产生了高抗药性,使我国用量最大的优秀农药品种面临停用的危险。•2005年秋,因褐飞虱对主要防治药剂吡虫啉的抗药性达到高抗水平,防治困难,致使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遭到飞虱的严重危害,损失巨大。褐飞虱对几种农药的抗药性(韶关)(敏感RR≤5.0;低5.0RR≤10.0;中10.0RR≤100.0;高RR100.0)时间吡虫啉噻嗪酮毒死蜱噻虫嗪吡蚜酮烯啶虫胺20052241.9820061156.0220074662.642008441/200920214.91/14.462010///229.880.4520111979/14.7821.2520122677/24.16117.8120131026183.2514.586.614.86(3)安全隐患突出•生产性中毒事故•农作物药害事故生产性中毒事故•2003年5月9日至10日,湖南省湘乡市毛田乡32名农民因使用甲基对硫磷防治二化螟,发生中毒事故。•2004年7月中旬,新疆玛纳斯县农民因使用“3911”防治棉蚜导致连续发生多起农药中毒事件,先后有17位农民因中毒住院,其中7月14日1天就有5个农民中毒住院。•2008年8月21日广西那坡县农民许圆安因使用甲胺磷喷施水稻,未洗手就抓吃糍粑至农药中毒,医治无效,不幸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