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与区域发展概论样题一、名词解释1.区域:①地理学把区域作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地理单元;②经济学把区域理解为一个在经济上相对完整的经济单元;③政治学一般把区域看作国家实施行政管理的行政单元;④社会学把区域作为具有人类某种相同社会特征(语言、宗教、民族、文化)的聚居社区。2.社区——由一定区域内人们组成各种社会群体和组织进行社会生活的社会有机体。3.农村社区——农村社会区域共同体,是以主要从事农业为特征的居民聚集在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社会组织、社会制度、活动中心、认同意识的人群共同体。4.经济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民生产总值及人均国民收入不断增长的基础上,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低下的劳动生产率逐步上升,人口压力有所减轻,严重的失业状况有所缓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缩小,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等等经济结构不断变动与优化的过程。5.社会发展——以经济发达国家为代表的观点是:社会发展是旨在消除由于经济的高度发展而导致的各种负面的社会效果,从而促使社会各系统的功能得到加强。我国学者认为,社会发展是随着经济发展而导致社会结构与功能的不断优化与强化的过程。6.经济增长论——二战结束以后,一大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纷纷摆脱了原宗主国的控制而独立。如何振兴本国经济,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自然成了这些国家的政府和人民所面临的迫切问题。另外,西方各国为谋求战后重建,同样面临着战后经济迅速恢复的问题。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都期望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目标。7.增长极限论——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传统发展模式,在给大多数国家带来GNP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人口增长、粮食供应、资本投资、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是影响经济增长的5个主要因素,这五种因素的共同特点是它们的增长都是指数增长。人口的增长将直接形成对粮食指数增长的需求。未来粮食的供给,决定于土地和淡水的数量,还决定于农业资本,农业资本的形成又依赖于资本投资。而允许资本存量增长的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未来粮食生产的扩大实际上决定于不可再生资源的可利用性。至于环境污染有些直接与人口增长或农业活动有关,有些直接与工业增长和技术进步有关,有些与两者都有关系。由于地球是有限的,空间是有限的,地球吸收污染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经济增长就会在今后一百年内某个时期达到极限,即世界末日就会到来。8.综合发展观——发展不单单是一种经济现象,而是经济与社会综合协调发展的过程,发展包括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政治民主、文化变迁、科技进步、自然协调、生态平衡等各个方面。它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同一发展的两个方面,经济发展是社会其他方面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还强调发展应当是整体的、综合的、内生的。9.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个定义包括两个关键性的概念:一是人类需求,即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基本需要应被置于压倒一切的优先地位,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是长远地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全面发展;二是环境限度,如果它被突破,必将影响自然界支持当代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10.区域发展战略——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判断而作出的重大的、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谋划。它的核心是要解决区域在一定时期的基本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11.平衡发展理论——在产业发展方面、区域间或区域内部各地区间基本保持同步与平衡发展。产业平衡发展理论强调产业间的关联互补作用,主张在区域间或区域内平衡部署生产力,实现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即在区域间及其内部对各部门同时进行投资,以使工农业、轻重工业、一、二、三产业及原料、加工工业等各部门基本得到协调平衡发展。12.不平衡发展论——社会经济发展要根据不平衡发展规律,有重点、有差异、有特点地发展,而不是平均使用力量进行发展。并认为在不平衡系统中总是存在着支配性的因素,它代表整体的行为。13.贫困恶性循环论——资本缺乏是阻碍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由投资诱力不足和储蓄能力太弱造成的,而这两个问题的产生又是由于资本供给和需求两方面都存在恶性循环。14.大推进理论——主张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投资上以一定的速度和规模持续作用于各产业,强调产业间的关联互补作用,主张同时对各部门进行大规模投资,使工农业,一、二、三产业,轻重工业各个部门都得以平衡发展,从而冲破其发展的瓶颈,推进经济全面高速发展。15.低水平陷阱论——以马尔萨斯理论为基础,说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存在低水平人均收入反复轮回的现象。不发达经济的痛疾表现为人均实际收入处于仅够糊口或接近于维持生命的低水平均衡状态;很低的居民收入使储蓄和投资受到极大局限;如果以增大国民收入来提高储蓄和投资,又通常导致人口增长,从而又将人均收入推回到低水平均衡状态中,这是不发达经济难以逾越的一个陷阱。16.临界最小努力命题论——主张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应努力使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冲破低水平均衡状态,以取得长期的持续增长。不发达经济中,人均收入提高或下降的剌激力量并存,如果经济发展的努力达不到一定水平,提高人均收入的剌激小于临界规模,那就不能克服发展障碍,冲破低水平均衡状态。为使一国经济取得长期持续增长,就必须在一定时期受到大于临界最小规模的增长刺激。17.中心一外围论——在考虑区际不平衡较长期的演变趋势基础上,将经济系统空间结构划分为中心和外围两部分,二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二元空间结构。中心区发展条件较优越,经济效益较高,处于支配地位,而外围区发展条件较差,经济效益较低,处于被支配地位。因此,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各生产要素从外围区向中心区的净转移。18.人力资源——能够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力的能力,即已经投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活动和尚未投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动的人口的能力。19.农村社会现代化——20.农村城市化——不仅指城市规模、数量的不断扩大与增加和大量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的过程,还包括农村产业结构由农业型经济转变为工业型经济、城市生活方式向农村社区扩展的过程。21.人口老龄化——22.贫困——人们由于缺乏获得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参与基本的社会活动的机会,以至于不能维持一种个人生理和社会文化可以接受的生活水准,以及由于缺乏必要的自然、经济和制度环境而不能提高生活水准的发展能力。贫困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生存状态,贫困是由于资源的匮乏而使生活水平低于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标准。这里所说的资源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文化的和社会的。其二是发展状态,贫困是制约人们摆脱贫困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制度环境等诸种因素的动态过程,缺乏发展的手段、能力和机会。23.贫困线——贫困线的划定有绝对贫困线和相对贫困线之分。A.绝对贫困线在国际上比较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以人们的收入状况来确定的收入法;二是以人们基本生活必需的货物和服务来确定的直接法。B.相对贫困是指与同一社会内其他成员相比而言的生活水平的低下,相对贫困线的确定也就可以从社会其他成员生活水平的测量中获得。24.社会保障——国家依法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方式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提供安全保障的行为、机制和制度的总称。————————————————————————————————————————二、问答题1.什么是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经济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民生产总值及人均国民收入不断增长的基础上,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低下的劳动生产率逐步上升,人口压力有所减轻,严重的失业状况有所缓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缩小,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等等经济结构不断变动与优化的过程。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般认为,经济增长的含义较窄,通常指纯粹意义上的生产增长,而经济发展的涵义较宽,除了生产数量的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和某些制度的变化,经济增长的结果不一定是经济发展,可能出现“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结果。产出的增长、经济规模的扩大进而导致经济系统结构的优化,才是经济的发展。但这并不是说,可以离开经济增长而谈发展。但经济增长仅仅指量的变化,而经济发展则是指量与质的共变。—————————————————————————————————————————————2.简述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二次大战以后,无论是第三世界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社会问题的干扰,社会发展研究也流行起来,并同解决阻碍经济发展的社会问题联系在一起。由于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社会问题不一样,因此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对社会发展概念的理解也各异。A.以经济发达国家为代表的观点是:社会发展是旨在消除由于经济的高度发展而导致的各种负面的社会效果,从而促使社会各系统的功能得到加强。B.第三世界由于面临着如何振兴本国经济、走上真正自主发展的道路,以及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实现政治民主与社会进步,在与外部世界平等交往中重新确立自己在整个世界体系中的地位问题,因此把社会发展理解为铲除阻碍经济发展的社会障碍,这些障碍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人口因素,包括人口增长、密度、结构、规模;二是制度,主要指社会的阶级、阶层制度以及家庭、生产资料所有制度、宗教制度;三是个人的因素,如文化程度、价值取向等因素。C.我国学者认为,社会发展是随着经济发展而导致社会结构与功能的不断优化与强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包括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有机体规模的增大或社会系统的作用水平的提高,又包括社会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合理化,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3.简述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区别与联系。A.(区别)经济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民生产总值及人均国民收入不断增长的基础上,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低下的劳动生产率逐步上升,人口压力有所减轻,严重的失业状况有所缓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缩小,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等等经济结构不断变动与优化的过程。社会发展:以经济发达国家为代表的观点是:社会发展是旨在消除由于经济的高度发展而导致的各种负面的社会效果,从而促使社会各系统的功能得到加强。B.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表现为:一方面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脱离经济发展的社会发展是一句空话,任何最优越的制度,没有以高度发达的经济作为基础是不可能体现其优越性的。另一方面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和重要保证。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通过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增进人们的幸福,促使人的潜能的发挥,也就是说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同时只有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才能保证经济发展顺利进行。因此,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保证。————————————————————————————————————————4.综合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综合发展观认为,发展不单单是一种经济现象,而是经济与社会综合协调发展的过程,发展包括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政治民主、文化变迁、科技进步、自然协调、生态平衡等各个方面。它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同一发展的两个方面,经济发展是社会其他方面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还强调发展应当是整体的、综合的、内生的。————————————————————————————————————————5.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3)答: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前提和物质基础。首先,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必要的自然资源,决不可能出现某种生产活动。再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的范畴也在不断地扩大,但自然资源仍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6.技术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4)(1)技术改变自然资源的经济意义。(2)技术的进步有利于减少区域发展对非地产资源的依赖程度。(3)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结构多样化。(4)技术进步还为区域劳动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