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摘要---------------------------------------------------2第一章----------------------------------------------------2第二章----------------------------------------------------6结束语----------------------------------------------------8致谢------------------------------------------------------8参考文献--------------------------------------------------82农村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教育管理本科作者:罗琴摘要:在全国上下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农村义务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和战略性的事业,城乡教育差距,对于我们这个农业大国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对于我们这些真实地置身于这个差距中的活生生的个人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关于城乡之间的差距和差别,普通公众大多都能从“二元结构”中多少得到点现实的感受。但是,查阅各种统计数据,我国城乡差距的巨大,对于人们心理上造成的冲击,以及由此产生的人生际遇的不同,仍然是如此沉重。关键词:农村教育现状对策一、农村教育的现状义务教育是一种法制性教育,它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也称为强迫教育、免费教育或普及义务教育。这里的“义务”,首先是指全体国民必须把达到国家规定的教育标准当作应尽的义务,父母有使其适龄子女就学的义务;同时也指国家有使国民享受教育的义务,社会有排除阻碍学龄儿童不能接受教育因素的义务。由于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都承担了这种教育的义务,所以称为义务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与城市的差距日益显著,呈现出农村与城市并存的“城乡二元社会”。城乡差距问题在解放前就存在。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提出了加速实现工业化的奋斗目标。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以及西方国家的封锁下,实现工业化的途径和手段,似乎只能是从农业中取得资本的原始积累。于是,政府通过政策和制度手段,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将资本从农业转向工业。据统计,在1950-1978年的29年中,政府通过“剪刀差”大约取得了5100亿元;在1979年-1994年的16年间,政府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从农民那里占有了大约15000亿元的收入,同期农业税收总额1755亿元,各项支农支出3769亿元,政府通过农村税费制度提取农业剩余约12986亿元,农民平均每年的总负担高达811亿元“剪刀差”的长期存在,是造成我国城乡差距持续拉大的最直接的原因。而始于1958年的以城乡分割为特点的户籍制度,不仅在身份上强化了城乡的先天差别,更进一步成为加大城乡差距的重要因素。20多年的改革在消除城乡差别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城乡二元体制尚未从根本上发生改变。造成我国城乡差距的许多因素,至今仍然在深深地刺痛着我们,并拖累着中国这个东方大国全面进步的步伐。可以说,这是一个几乎困扰了中国人一个世纪的难题。城乡收入差距近几年呈扩大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一个3先缩小后扩大、再缩小再扩大的过程。1978-1985年,由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收入迅速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1978年的257倍缩小到186倍。但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体制开始改革,城乡收入差距又开始拉大。到1994年达到286倍。从1994年开始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但是从1997年起又逐步扩大。2004年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过数年跟踪所做出的一份全国性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如果把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该报告指出,2001年居民的人均收入几乎是农村居民的3倍。2002年全国的基尼系数相对于1995年上升了大概两个百分点。然而,调查人员认为这还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城乡之间实际收入的差距。报告指出,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没有涵盖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各种实物补贴,比如城镇居民很多享受公费医疗,而农村居民却没有这种待遇。城镇的中小学能够获得国家大量财政补贴,而农村学校得到的补贴非常少,农民还要集资办学。城镇居民享受养老金保障、失业保险、最低生活救济,这些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却可望而不可及。从1995年到2002年,城镇内部的基尼系数的上升幅度最大,农村的基尼系数反而有所下降,然而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却在扩大,城乡之间人均收入比率由1995年的2.8提高到2002年的3.1。据调查,全国收入差距的扩大表现为高收入人群收入超高速增长。2002年全国收入最高的1%人群组获得了全社会总收入的6.1%,比1995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最高的5%人群组获得了总收入的近20%,比1995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最高的10%的人群组获得了总收入的32%,比1995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而全国高收入人群收入比例的上升主要来自城镇,而不是农村。相对于1995年,2002年农村中的高收入人群组在全国总收入中的收入份额有所下降。收入上的差距,也许是最能说明问题的一个差距。但是,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还不仅仅是收入上的差距。在教育方面,城乡差距同样触目惊心。今年1月8日,中央党校首次公布了《中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困境与出路》调查报告。该报告的一个很重要的背景是,2000年,国家宣布如期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任务,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2002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8.6%和90%。全国有2598个县实现了“两基”目标,占总县数的90%。该调查报告执笔人,中央党校潘云良教授1月11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说,他们课题组15名成员是带着这令人鼓舞的数字,满怀希望地奔赴全国16个省市进行调查研究。然而,潘云良说:“我们失望了,农村的教育,尤其是落后地区的教育状况,并不像城市的教育那样成效显著,更说不上繁荣,反倒可用‘凋敝’这个词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一点都不耸人听闻。我们深深感到,目前‘普九’的成果是低标准的,并且相当脆弱。”调查表明,所谓“基本普及”,是指85%的人口覆盖地区实现这一要求,还有15%的人口覆盖地区——主要在西部贫困地区——这一目标远未实现;另一方面,即便在“普九”已经验收的地区,辍学率出现了明显反弹。近年来,农村学生辍学、流失率偏高,初中生辍学率4上升,有的地方农村辍学率高达10%以上。就许多地方的实际观察,农村学生的辍学率,比统计数字要高得多。与此相印证,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于近期发布的研究结果更是明确指出,农村人口中低学历人口的比例远远高于城市人口,城市人口中高学历人口的比例明显高于农村人口的比例,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成为我国最主要、最显著的教育差距。该课题研究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随着学历的增加,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群在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51.5%和16.3%;初中文化程度的人群在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所占的比例分别是41.5%和32.4%;高中文化程度的人群在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所占的比例分别是6%和21%;中专文化程度的人群在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所占的比例分别是0.8%和13.2%;大专文化程度的人群在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所占的比例分别是0.2%和11.1%;本科文化程度的人群在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所占的比例分别是0.02%和5.63%;初中文化程度的人群在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所占的比例分别是0.001%和0.323%。在城市,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农村的3.5倍、16.5倍、55.5倍、281.55倍、323倍。国家重点高校,占有较多文化、经济和社会资本的社会阶层的子女,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农村学生和弱势阶层的子女逐渐减少。教育资源、教育质量相对较弱的地方性高等院校聚集了较多农村学生。这表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距从表面的、总量的、宏观的不均衡,转移为隐性的、更深层次的城乡差距。综合各方面的数据看,近年来我国的农村教育有全面恶化的危险,我国城乡之间教育上的差距正在越来越演化成教育的不公平。而教育的不公平更加强化了城乡的二元结构,使得农村子弟通过教育来改善自身境遇的希望变得更加渺茫。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目前的教育投入和教育结构,不仅没有成为弥合城乡差别的黏合剂,反而成了加剧城乡分化的筛选机器。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农村义务教育各种问题也不断地积累。一是教育欠债严重。二是现行管理体制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三是经费短缺引发的乱收费现象依然存在。改革使得前一时期积累下来的矛盾集中表现出来,中央和省级财政的转移支付资金在实际运作中并没有完全弥补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缺口。从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情况来看,一方面,“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还远未达到理想状态。为了尽快实现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基本保障,解决前一时期留下的问题,中央财政在“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下,只能通过专项资金的方式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还无力从体制上和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矛盾。此外,农村义务教育还存在质量较差、师资不足、观念落后、资源配置不合理等一系列长期积累所形成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新发展提出了挑战。关于城乡义务教育的差距及其原因和影响是什么问题,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状况有了显著改善,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总体来看,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相当落后,甚至可以说问题成堆,令人堪忧,农村义务教育与城市义务教育相比差距不仅存在5而且很大,甚至有某种扩大的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教育机会方面:农村适龄儿童当年未入学人数相当多且小学阶段就有辍学现象;初中阶段的辍学现象主要发生在农村。第二,教育资源配置方面:近几年,无论是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还是公用经费支出,其绝对数值的全面水平与城市水平的差别非但没有缩小,反而有所扩大。由于工资待遇低,工作条件艰苦,农村教师的队伍十分不稳定,而且城乡学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与素质存在着相当的差别。由于教育经费短缺,农村学校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体育设施、实验用品等非常缺乏,甚至有的村校还有危险校舍。进一步说,正是由于资源配置方面的差距严重影响了农义务村教育质量的提高,使其质量低下而无法与城市相比。第三,教育管理方面:与城市相比,农村基础教育管理极不规范,教育效益低下。县乡教育行政主管的主要领导相当一部分是从未从事过教育工作的县乡党政领导中提拔的。这些人都缺乏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和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常常出现思想认识滞后于教育教学发展,出台制定的政策甚至不利于教育改革与创新。农村中小学内部的管理普遍存在着行政命令盛行,粗糙随意有余,人本管理缺乏,第四,培养目标方面:农村教育培养模式单一,严重脱离农村社会实际。目前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方向应试化。由于农村学校中学术化、城市化的课程,农村学生毕业后如果考不进大学回乡后便处于种田不如老子,养鸡不如嫂子的尴尬局面,根本没有培养出一代有技能的农村劳动者。城乡义务教育差距之严重,是多因素、多层次、多类型矛盾长期未能解决形成的,这些差距归因应当多视角分析。(1),从历史的视角看,城乡义务教育差距是工业化、城市化进城乡二元结构的伴随产物。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城乡义务教育差距是这个基本国情在一段较长历史阶段的表现,它只有随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而不断缩小。(2),从经济的视角看,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未达到下限.首先,政府对教育投入至少应当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