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卫生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徐德玉农村卫生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徐德玉农村卫生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农村卫生工作的范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村干部在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中的作用农村卫生的范畴什么是农村卫生1、从地域上讲:县、乡、村三级。2、从工作内容上讲:三大项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医疗保障卫生监督执法农村卫生的范畴: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医疗保障卫生监督执法什么是基本医疗:——医疗水平是指群众在患病时,目前所能提供的、能支付得起的、适宜的治疗技术。它包括基本药物、基本服务、基本技术和基本费用等内容。县人民医院、中医院、保健院、私立医院等农村卫生的范畴: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医疗保障卫生监督执法什么是公共卫生:公共卫生,是针对社会人群健康问题,通过有组织的努力,开展疾病预防、健康促进和健康保护,提高社会人群的生活质量,延长社会人群的平均寿命。公共卫生的范畴:大体包括:传染病与地方病控制,慢性病控制,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人群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人群心理与精神卫生,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食品卫生、职业卫生、场所卫生与环境卫生,人群健康保障,卫生检测、监督,计划生育与优生优育,公共卫生立法,等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共卫生应对的问题范围越来越广,更加关心人的生命质量,关心健康相关环境、行为和生活方式,关心人群的健康保障和公平,更加注重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动员社会广泛参与。农村卫生的范畴: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医疗保障卫生监督执法医疗保障医疗保障是社会保障之一其他如:教育保障养老保障安全保障等等都是社会保障之一后面我们还将重点介绍新农合和农村公共卫生农村卫生的范畴: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医疗保障卫生监督执法医疗保险种类:职工医疗保——公务员、干部、在岗职工。城镇医疗保险——失业人员、城镇失地农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医疗保障。是社会保障之一,在农村,目前主要是新农合、大病医疗保险等等。其他商业保险--主要是大病医疗保险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历程回顾与分析中国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历程回顾与分析▲艰难的起步▲曾经的辉煌▲城乡剪刀差▲期待▲曙光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历程回顾与分析-1.艰难的起步1929年,晏阳初的博士,在河北定县举办“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设立农村卫生实验区,实验区设立护校和医院,由此开始了中国最早的农村卫生实验工作。1934年,国民政府卫生署颁行《县卫生行政方案》,规定县设卫生院,区设卫生所,每村配置卫生员。1937年3月,国民政府卫生署公布了《县卫生行政实施办法纲要》。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历程回顾与分析-2.曾经的辉煌1950年代开始建立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广大农民的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从1949年到2012年,全国农村婴儿死亡率从20%下降到12.1‰以下,农村孕产妇死亡率从1.5%下降到26.1/10万。传染病发病率从20%下降到0.515%(2012年苍山为226.1/10万);农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从1949年的35岁上升到2012年的77岁。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历程回顾与分析-昨日黄花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农村全面铺开,家庭成为农村的基本生产单位,集体经济解体,农村合作医疗失去了“集体经济”依托,村(大队)卫生室纷纷改变了所有制形式、经营方式和服务方向;此后的财政“分灶”吃饭又使原来的公社卫生院陆续下放到乡(镇)政府管理;农村卫生组织在人、财、物等方面“自力更生”,医院“市场化”,医生“回城市”,城乡卫生资源的配置差距再次逐步扩大,曾经轰轰烈烈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大多数农村地区迅速崩溃;到1985年,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陡降至5%,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在90%以上的农村地区成为空白,合作医疗风光不再。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历程回顾与分析-3.城乡剪刀差▲卫生投入剪刀差:1997年至2001年,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占全国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不到20%,且逐年下降,从1995年的17%一路下滑到2000年的14.9%。▲资源配置剪刀差:验证了麦肯锡法则的80/20原则,即20%的城市人口占用了80%的医疗资源和设施,80%的农村人口只占用了20%的医疗资源和设施。▲医疗支出剪刀差:同期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则由50.3%提高到60.6%,5年上涨了10个百分点;而且农村居民中的87.3%是自费医疗的。▲生命价格剪刀差:城乡差别不仅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别上,还表现在城乡居民“生命价格”的贵贱上,而且这种城乡差别正在继续扩大。资料显示,1995年城镇居民人均医疗费用是农村居民人均医疗费用的2.6倍,到2001年就变成了3.6倍,5年中整整扩大一倍。城乡“生命价格剪刀差”已经形成。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历程回顾与分析-4.痛苦的期待医疗卫生事业市场化,自食其力、自负盈亏。“效率原则”配置卫生资源——卫生资源“返城”。医疗费用大幅度上升,1990年到1999年,农民平均纯收入由686.31元增加到2210.34元,增长了2.2倍;同期每人次平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分别由10.9元和473.3元增加到79元和2891元,增长了6.2倍和5.1倍。“担忧看不起病”已经成为农村居民“第二担忧”的社会问题,位列“摊派集资等负担过重”之后,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第二大主因;有病不治——“小病抗、大病拖”成了农民的“理性选择”。“贫病交加”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人数与日俱增,抵消政府扶贫、减贫的努力和人们为致富作出的努力。全国农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农户占农村贫困户的比例大约是35%左右。无助的农民们在“自愿”放弃了合作医疗了以后也就再也未悟出“救死扶伤”和“人道主义”的艰涩内涵,只能“愚昧”地把“白衣圣坛”误解为“钱、命交易市场”。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历程回顾与分析-5.曙光2002年10月29日,建国以来第一次由国务院主持的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并在会后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决定》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要逐年增加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从2003年到2012年中央及省、市、县级人民政府每年新增加的卫生事业经费要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包括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等。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历程回顾与分析-5.曙光2002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修订草案)》经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定于2003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修订的《农业法》明文规定:国家鼓励、支持农民巩固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和其他医疗保障形式,提高农民健康水平。至此,发展农村卫生保健事业既有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又有了法律依据。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历程回顾与分析-5.曙光2003年1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卫生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对进一步加强和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提出了具体措施。《意见》提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并要求,从2003年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至少要选择2-3个县(市)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到2010年,实现在全国建立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以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根据我县“十二五”规划,2015年“新农合”参合率将实现100%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中央文件199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发[1997]3号)2001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1]39号)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2002年4月,卫生、发改、财政等6部委《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2001.2010年)》200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03]3号)200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200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6年1月,卫生部、发改委、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食品药品监管局、中医药局《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农卫发[2006]13号)2009年3月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三、农村卫生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三、农村卫生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三、农村卫生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农村卫生是卫生工作的重点,也是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农民健康、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提高农民健康素质,对于保护农村生产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做好农村卫生工作是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基本要求。2、农村卫生始终是卫生工作的基础和重点。3、农村卫生是建立国家卫生制度的基础环节。4、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村卫生工作的地位和作用---1、做好农村卫生工作是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基本要求▲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医疗卫生事业是造福人民的事业,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农村卫生工作的地位和作用---2、农村卫生始终是卫生工作的基础和重点▲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卫生工作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服务的对象主要在农村。▲农村人口多,健康状况差,卫生服务的重点人群在农村。▲卫生工作的基础工作在农村,网络构建、卫生方针政策的落实在农村。▲卫生工作的薄弱环节在农村。农村卫生工作的地位和作用---3、农村卫生是建立国家卫生制度的基础环节▲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公共卫生是国家基本卫生制度的三大基石。▲覆盖乡的可及的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平有效的基本卫生医疗的保障制度是国家基本卫生医疗制度的两大支柱。农村卫生工作的地位和作用---4、加强农村卫生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群众健康和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人民的健康是重要的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另一方面,改革和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生活水平,让人们活得更健康、更幸福。因此,人民的健康既是发展的手段,也是发展的目的。农村卫生工作的地位和作用---4、加强农村卫生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首先,投资医疗卫生,投资健康也就投资了人力资本。健康是人力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推动因素。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健康的、廉价的、高质量的劳动力,带动了整个制造业的发展。其次,卫生投入,尤其是公共卫生和基础医疗投入,也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卫生需求的主要矛盾1、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2、资源配置不合理。3、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4、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5、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6、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7、政府卫生投入不足。8、医药费用上涨过快。9、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1、什么是新农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官方定义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2、为什么叫新农合?——特点第一,政府的支持力度加大了,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政都要给予支持,70年代是村集体提供。第二,它以大病统筹为主,主要是解决农民看大病支付不起费用造成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第三,统筹层次增高,过去是村或者乡,现在都是县统筹,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