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概论论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农村发展概论》论文(作业)题目阳城乡刘指挥村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与展望——从现代农业发展视角阐述姓名专业乡镇企业管理入学时间2013年春季教学点保定广播电视大学高碑店分校2014年12月10日学号1关于清苑县现代农业及新农村的发展与展望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远目标,并高度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5项内容。可见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新农村建设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清苑县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是搞好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关键字:现代农业新农村一、现状及特征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位于位于河北省中部,隶属于河北省保定市。北临徐水县,南临望都县、博野县,西临保定市、满城县,东临安新县、高阳县、彝县。农业生产受地理地质气候的影响十分强烈。农业生产的效率相对较低。广种薄收,靠天吃饭是清苑县农民群众长期以来的生产生活模式。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贫困地区的财力物力投入不断加大,县域经济有了明显的好转,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也有了明显改善,绝大多数群众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广大贫困地区农民群众的生活尚未在质上出现飞跃,普遍未能进入小康生活。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又提出创建新农村,发展现代化农业的战略方针,为贫困地区搭出了一条通往现代化的道路。农业现代化是农民摆脱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唯一出路,是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强劲持续发展的不可缺的要件。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广大农户则是这一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依托力量。然而,据调查统计,大部分农户的“经营理念”往往是“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生态农业的生产技术有利于防治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因为生态农业的生产过程要求无污染,所以生态农业技术无论是栽培技术、施肥技术,还是病虫害防治技术,收获加工技术等。都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相反,还会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有利于农业生产在生态上的可持续性。同时,生态农业生产技术的运用、监控也保证了农产品的安全性。这是生态农产品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的必然结果,从而有效地促进了保护生态环境目的的实现。三、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存在的突出问题(一)制约因素1、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及农户“重生产、轻销售”的观念和做法制约着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也影响了水利设施的有效利用。22、县、乡财政困难,村组没有集体收入,多数农民还不富裕,制约着水利、科技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也影响着一些公共服务的开展。3、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较低、制约着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通过这次对全县16个乡镇中的20多个行政村的抽样调查,发现40岁以上的男女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人数比例竟然达到40%以上。并且大部分青壮年多以外出务工为主要生活支撑。在广大农村,留在家里的人均为“6789”部队(即:儿童、妇女和老弱病残)。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4、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薄弱,制约着农业科技的推广。在去年的乡镇机构改革中,农、林、蚕、牧、水等推广站合并为农业中心,合并以后,一是人员少、二是懂业务技术的更少,三是缺工作经费,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不能有效地开展。(二)存在的突出问题1、农业生产化程度低。实际上是组织化程度低。缺乏规模较大的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农业生产和市场联系不密切,农民得不到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不知道该种什么、养什么,种出来的产品只能在农贸市场和地摊上销售,由于生产是盲目的,产品能不能卖出好价钱,甚至不能卖出去,都只能碰运气。2、农业科技水平低,生产经营粗放。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装备难以推广,大部分耕作等生产作业靠人力,种子多乱杂,施肥不讲方法。3、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过去建的一些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新的设施增加很少,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很少且呈减少趋势,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靠天气。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差。病虫害测报防治、测土配方施肥、农业环境监测等科技服务设施都十分薄弱,不能有效地开展服务。4、农产品质量下降。由于农药、激素、化肥等化学物质的不合理使用,许多农产品质量下降、口味差、营养下降,甚至有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影响。5、农业生产效益低。尽管近年来未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农业效益有所提高,农民得到了很实惠,但与工业、商业、服务业等产业相比,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仍然较低。四、新农村建设情况(一)当前新农村建设进展近年来,清苑县委、县政府以民为本,以实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整村推进、区域连片的原则,深入开展了文明新村、特色经济专业村、移民新村创建活动,打造民心工程,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根据中央、省、市精神,围绕20字方针,坚持以“三村”建设为统揽,以“六通、五有、六化”为重点,扎实深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取得了比较明显的工作成效。截止2006年底,全县共建成文明新村132个、移民新村9个、特色经济专业村146个,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民素质、文明程度大为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大局稳定,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二)今年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措施1、在建设标准上,要实施“五个新”工程,着力丰富内涵,打造精品。一是发展新产业,围绕本地优势,突出生态资源,叫响“两县”、“两乡”品牌,实施优势发展战略,指导各村根据自身优势,着力培育做强1—2个主导产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发展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和劳务经济,着力增加农民收入力争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大关。二是培育新农民。推进“农民群众知识化”工程,大力开展以爱国家、爱家乡、爱集体的教育活动,提高广大农民的集体主义观念,使农民群众真正认识到自己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激发自觉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就一批既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又有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移风易俗的新型农民。三是组建新经济组织。培育、壮大各种农村专业协会、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四是塑造新风貌。建立长效管护机制,保持村容村貌常年如新,村务、政务按时公开,精神文明评创活动经常开展,法制、道德教育进一步加强,树立和谐文明的农村新风尚。五是推广新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推广清洁型能源,普及沼气,搞好太阳能、生物质能源等可再生能源的推广。2、在资金筹措上,要整合“九大项目”,破解投入难题,加快进度。一方面,要把沼气、村级远程教育、五保和低保、村级卫生室、以工代赈乡道、农资超市和农家店、村村通公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人畜饮水工程等9大项目4200万元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投入到重点创建村。另一方面,县财政今年拿出300万元专项用于新农村建设,各乡镇总投入不低于150万元,各包建单位支持资金不低于100万元。同时,采取捐资集资的办法,以党员干部为重点,发动社会各界积极捐助,争取筹措800—1000万元。进一步发动广大群众投资、投物、投劳,形成多元投入的格局,掀起全民共建的高潮。3、在工作抓法上,要强化“六个责任”,确保工作落实,取得实效。县委、县政府把以“三村”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统揽农村工作全局的一号工程紧抓不放,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时间要求,层层分解任务,并明确了六个责任主体,即县四大家领导分包责任制、各乡镇书记和乡镇长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创建村支书和主任的责任、22个县直有关职能部门服务支持的责任、89个包建单位的责任和县直单位包村人员、乡镇包村干部的责任,分别制订了考评办法和奖惩措施,完成任务的给予政治、物质奖励,完不成任务的年终不得评先、不得调动,更不得提拔使用。与此同时,还建立了专项督查4台帐,实施“四一个”的督查办法,即每月听一次汇报,一季度一通报,半年一观摩,年终一考核,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开展,顺利推进,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取得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五、新农村建设存在和呈现的一些苗头性问题一是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清苑县长期以来比较贫困,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相对较低,农民收入还不高,在加上国家各种项目资金远远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二是群众自觉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差,新农村建设的质量不高。就清苑县而言,文明新村开建的面比较大,但真正打造成亮点、精品的村还不够多,完善提高的任务还比较大。再加上群众发动不够充分。有一些创建村没有很好的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群众自觉参与创建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新农村建设氛围不浓厚,影响了创建的进度和质量。三是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后续管理跟不上。有的文明新村,重建轻管,设施毁坏严重,村庄、庭院柴草杂物乱堆,污水横流,畜禽乱跑,除了留下一条水泥路外,看不到文明新村的文明新气象。有的文明新村上级来检查或参观,乡里组织乡干打扫卫生,群众和干部在一旁看热闹。四是基层干部农村政策水平不高,侵害农民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一方面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税费改革后,农村乱收费由乡镇集中收取变为部门分散收取。在农村建房、土地、教育、计划生育等方面乱收费现象比较突出,另一方面全县村级负债总额较大,达到1亿元,大部分村存在资不抵债现象,主要原因是历年管理费用超支、贷款垫支各种税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支出以及统筹提留拖欠等,影响基层政权建设和农村稳定。其三农村随意调整土地的现象时有发生。农村土地二轮延包以来以近10年,再加上绝大部分村、组当时都按中央延包政策进行了顺延,人地矛盾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征用农村土地的问题特别突出,为解决失地农民的吃饭问题以及全体村民的长远生计问题,个别地方违背政策随意调整土地的现象时有发生,群众对此意见很大。六、新农村建设的建议和意见1、加大对农村的投入。一方面要加大新农村建设的项目和资金投入,向贫困地区倾斜,用于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的科技投入。但由于受经济和基础设施的制约,对农业科技投入十分有限。当前应加大对农业科技队伍及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和管理。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近几年,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惠顾下,虽然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有所增加,包括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人畜饮水工程等对农业有了较大改善,然而相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山区贫困县来说,仍然存在很大不足,5需着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改变农民靠天收成的状况,使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挖掘潜力、拓宽增收渠道、提高收益、增加收入。3、大力发展优势农业、特色农业,确保农民增收。改变传统养殖种植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突出一村一品。过去说一粒稻种改变了一个世界,一杯牛奶壮大了一个民族,也就是说一个品种富裕了一块地方,要不断引进新品种,有专业、有规模化生产,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以特色主导产业的壮大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增加新收入。4、大力培育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培养农村急需的实用型人才,本着“需要什么,培养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培养一批懂生产、懂市场的社会主义新农民,一方面是“请进来”,可以根据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聘请省、市有关专家到田间地头针对生产实际举办讲座,不断更新农民的知识,避免生产的盲目性,另一方面是“送出去”,利用季或农闲时间,组织有专长、文化素质较高的农村实用型人才到农业发达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并参加培训,学习外地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不断提高实用型人才的自身素质,培训农业生产急需的实用人才队伍。5、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动力。深化农村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体制保障。一是深化农村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要在切实保护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不受侵犯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有序推进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解决当前农村部分外出务工家庭“土地抛荒”、“胡种胡收”的现象,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要全面推行农户“贷款证”制度,加大小额贷款的支农力度,积极为农民申办小额贷款提供信用担保,解决农民发展生产和创业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