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宣传“中国梦”,祖国建设“新农村”--水关村“中国梦宣讲活动”中国梦,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自“中国梦”提出之后,全国各地纷纷学习“中国梦”,于是“中国梦”不断落实和发展。那么对于中国的农村地区,他们是如何理解“中国梦”的,“中国梦”对他们的发展会有怎么的帮助?因此,进行这次农村中国梦宣讲活动,意欲宣传“中国梦”,使农民受到启发,提高自身的发展,有利于“新农村”的建设。7月15日到7月16日,我共走访了水关村15户人家,调查有关“中国梦”的了解情况。调查中发现,大多数人对“中国梦”的理解只停留在在很片面的层次,既只知道“中国梦”这个概念,以及它是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第三天,我制定宣传计划并做了宣讲准备。之后三天,我每天用村里的大喇叭进行一个小时的宣传讲解,然后到村民家中进行进一步的讲解,村民有什么疑问尽力解决。此外,针对农村人口年龄层次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讲解计划,对于小孩和老年人,只是浅浅说道;对于农村青年、中年,因为他们理解能力强,接触事物相对较多,而仔细讲解,共同探讨。第七天,随机走访5户人家,进行学习情况调查,调查中发现一些村民对“中国梦”的理解已经有所提高,有些人正积极响应“中国梦”。农村一直是党和社会各界人士最为关注的重心。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56,157万人,占总人口的42.9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74,471万人,占总人口的57.01%。由此可见,全国有一多半的人在农村,农村是制约国家进步和发展重要因素。2013年习近平提出“中国梦”,表示了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也提出了“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的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历来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对个人的进步与成长是息息相关的。历朝历代,国家战乱纷争、动荡不安而百姓流离失所、痛苦不堪;国家团结稳定、欣欣向荣而百姓安居乐业、幸福美满。同样百姓生活美满,国家也少动乱多安定。个人必须摆正自己与国家关系,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农村要抓好这一机遇,造好自己的“中国梦”大力发展自身,跟紧祖国发展步伐。对此,提出几点意见:一、培养优秀领导班子农民对事物、机遇的把握比较迟钝,优秀领导班子有利于带领农民共同致富。优秀领导班子要是打造敢于担当的。敢于担当,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新局面的必然选择,是落实党的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有效途径。作为落实各项农村政策的村级领导班子,要有敢于面对问题,勇于承担责任的勇气和能力,才能把各项措施、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优秀领导班子是要打造勇于争先的。发展靠的是快、争、先,村级组织要有勇于争先、创先争优的意识,做到村内发展早谋划,发展政策早争取。要有创新意识、发展意识,争先进、抢发展。要有成为先进、树立典型的勇气和能力。要能结合实际,勇于破旧革新,创造性开展工作,用发展和前进的眼光看问题,成为农村发展的带头人和引路人。优秀领导班子是要打造善解难题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需要的是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农村干部既要能勇挑重担,又能善解难题。要把村级组织建成善战、能战的队伍,能全面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富民强村、民生保障、环境建设、民主管理等各项任务,促进新农村建设取得更大成效,使村级组织成为执行农村政策、壮大村级经济、带动农民致富、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强核心。二、选对一条好的路子充分利用自身区位优势、自然条件和生态资源,找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脱颖而出,更快地加快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早日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天下第一村”华西村的成功在于利用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工业、旅游等二、三产业,从而成为全国闻名的“样板村”。筠连县春风村根据独特喀斯特地貌的石灰石具有很强聚热功能,非常适合种植李子这一独特优势,大规模发展李子产业,李子也因此成为了春风村的一项支柱产业。仙峰苗族乡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良好的自然环境,要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方面是加快工业企业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有条件的农村要强化农业的发展地位,加快推进烤烟和方竹基地建设。总之,要充分利用优势条件,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三、要有一个好的发展模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上下足功夫,更要清晰定位好适合自身的经济发展目标、方式、发展重心和步骤等一系列要素。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理清经济发展思路,找到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经济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全面实现小康的社会。而要达到这样一个目标,有赖于国家向农村进行有效的财政投入,更有赖于农村自身有更强的发展意识和能力,加强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组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