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论作者:左尔钊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相似文献(10条)1.会议论文周波.翁贞林.朱述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典型相关分析——以江西省为例2006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通过构建江西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典型相关模型,定量判别影响因素的变动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作用程度,并对结果进行经济分析.2.学位论文吕向东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研究2006本论文根据研究目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界定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内涵,并通过构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分解为自然资源保障能力、固定资本拥有能力、可变要素供给能力和科学技术支撑能力四个组成部分。结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发展情况,系统地分析了全国、地区和农户三个层次农业生产能力的基本情况,探究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便于合理挖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潜力,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较为客观地确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各指标的权重,将多个评价指标值合成一个整体性的评价指数,对不同指标所反映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行总体分析评价。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全国、地区和农户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及其四个组成部分的综合指数,反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年际间的变动情况,并对地区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行横向比较,以便探寻制约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瓶颈,发挥地区和农户优势,更好地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从全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发展状况来看,1981年至2004年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指数增长了3.16倍,年均增长速度为6.4%,这与现实中的生产情况基本相符。运用回归模型,量化分析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指数与农业产出的关系,计算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四个组成部分对农业产出的贡献,其中可变要素供给能力贡献最大,其他依次为固定资本拥有能力、科技支撑能力和自然资源保障能力。同时,根据回归系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指数和农业总产值计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农业总产值的弹性,分析结果显示,自然资源保障能力的产出弹性呈下降趋势,固定资本拥有能力和要素供给的产出弹性呈增长趋势,科技支撑能力的产出弹性较为稳定。由此可以看出,自然资源对农业发展的约束正在减弱,未来现代农业建设将更多地依靠科技水平的提升。从宏观发展政策、农业支持、结构调整和价格政策等方面分析了政策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选取了城市化水平、二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种植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财政支农资金、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等指标,构建了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指数的固定效应模型,得出各政策变量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效应。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城市化水平、二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种植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呈负相关关系。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协调发展和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重要保证,优化农业结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优化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我国财政农业投入水平远低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农业支持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农产品价格政策直接影响着农户生产的积极性,应尽快建立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有效的价格机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上研究表明,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各地区因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农业生产能力也存在明显差异;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四个组成部分中自然资源保障能力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有所下降,其他能力均呈上升趋势;长效稳定的农业政策机制对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构建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新型农业支撑体系,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农业保护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农户作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主体的作用和建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良性发展机制等。3.期刊论文人民银行廊坊市中心支行课题组从金融视角看如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华北金融2005,(10)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二年都把农业摆到了重要位置,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奠定了政策基础,尽管如此,农业要保持长期增长,压力依然很大.因此,如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关键.本文根据对永清、固安和大城3个县进行的调查,对制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剖析,并从金融角度探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对策.4.会议论文陈昭玖江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演变及其对策研究2005本文通过构建回归模型,着重分析了江西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演变过程,并从健全法律和执法体系、新技术运用、农业结构调整、粮田休耕、农业产业化经营、粮食流通等多角度,建立和提出了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为主要政策目标的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生产能力稳定提高的长效机制和对策措施.5.会议论文熊启泉.温思美取消农业税前后中央与地方财政支农关系2005基于农业各税归地方财政所有,我国财政支农长期以来形成了以地方财政为主、中央财政为辅的格局.2004年中央1号文件发布之后,我国越来越多的省市宣布取消农业税,并将于2006年全面免除农业税.为了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税取消之后,财政农业支出不仅不会削弱,反而会进一步增加,因此,必须重塑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财政支农关系,大幅度增加中央财政农业支出.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6.学位论文谢悦新广东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200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的省份、地区先后进行了三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广东省先后进行的三次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使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得以较快的提高,整个农村经济逐步繁荣。而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广东省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主要表现为:农产品由全面短缺变为相对过剩;生产目的由追求高产量变为追求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结构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开发绿色农产品成为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特征的经济增长点;农民增加收入的要素多元化;农业发展的内动力由资源驱动型转变为资源、市场、技术的三元驱动型;农业经营方式由分散化状态向一体化经营方向发展。这表明一场领域更广、层次更深、内涵更丰富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正在广东省开展。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本文主要内容安排如下:首先在对广东省农业和农村经济新发展阶段把握的基础上,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然后,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内涵进行界定,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并构建了本文的理论框架。接着调查和查阅大量的数据,应用产业结构演变的相关理论,对广东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化情况进行进一步的系统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明确调整的思路、原则和初步方案。最后提出广东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广东省进行了三次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产值大幅度提高,但在三次产业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减少,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2)广东省农业产业结构存在农业生产结构、农产品结构、农业经营结构、农业的产业结构等方面的问题。(3)提出了广东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模型。本文认为广东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应从农业生产结构、农产品结构、农业经营结构、农业的产业结构等方面全面实施。(4)提出了推动广东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与措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以改良农产品品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以增强其辐射作用、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扶持和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以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7.期刊论文李月对鞍山市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建议-农业经济2006,(2)一、鞍山市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成效及存在问题近年来,鞍山市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农业循环经济已显示出较好的发展势头,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土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进一步加强了对耕地地力的培育力度,大力实施农业沃土工程,积极开展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8.会议论文梁荣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三点认识2005“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大标题突出的重点内容。本文通过对比,重新提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概念,认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农业生产各种要素相对稳定的综合产出的三大效益的合力。本文探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组成的要素的关系原理。指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之所以成为新出现的当前中国农业经济的热点课题和重点工作,其成因主要是目前和将来一段时间中国“三农”问题存在着两大矛盾:一是中国现在13亿人口将来16亿人口对粮食等食物需求与中国农业要满足这种需求的矛盾;二是目前和将来一段时间在一般情况下农民的富裕速度总是相对慢于城镇居民的富裕速度的矛盾。9.学位论文蔡国英兰州市都市农业发展研究2006随着我国城市化加速发展,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我国国民经济整体上已经由短缺经济过渡到相对过剩的新阶段,农业发展面临着结构调整和功能转变的巨大压力,本研究正是适应这种需要而展开的。都市农业是都市区域内一种特殊的生产方式与经济形态,它既是城市经济学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农业经济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涉足的一个领域。目前,关于现代都市农业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为加快和保障兰州市都市农业健康发展,本研究在充分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背景,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为落脚点,以系统学、区域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等学科的有关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系统分析、比较分析、因果分析、图表分析、归纳总结、演绎推理等方法,从理论研究、实践分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战略构想、创新体系、对策建议等方面,对兰州市都市农业的发展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正确认识都市农业的相关理论是问题研究的基础。本研究在大量查阅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走访有关领域专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并概括了都市农业的涵义、基本特征、理论基础、形态、功能,从国内外都市农业的发展实践中,为兰州市都市农业的发展总结经验,提供参考。准确而客观地把握发展背景与基础、制约条件,以及分析与评价农业优势产业,是科学制定都市农业发展战略的基础和前提。本研究系统分析了兰州市都市农业发展的背景与基础条件、制约因素,运用区位商方法确定了兰州市都市农业发展中的优势产业,为其进一步科学合理地发展指明了方向。都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对它的监测和评价。本研究构建了一种全新的都市农业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生态要健康、经济有活力和社会可接受性三个子层次共15个指标,提出了完整的算法体系和分析方法。科学制定兰州市都市农业的发展战略是本研究的主要目标。首先把都市农业发展成为兰州市大都市的“庭院确定为兰州市都市农业发展的目标;其次,从产业、功能、市场、技术和主体等五个方面,定位了兰州市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向;然后,在确立以“绿色”为特征,集生产、休闲、观光、旅游、科普、生态于一体的都市农业体系为发展思路的基础上,重点推出了设施(基地)型农业、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创汇农业、高科技农业等六种发展类型;最后从发展模式和空间布局两方面提出了兰州市都市农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战略部署。都市农业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支撑和对策措施作保障。兰州市都市农业发展的支撑机制主要从构建创新体系入手,包括观念创新、结构创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四个方面;通过管理、生产、增长等方式的转变,进一步提出保障兰州市都市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10.期刊论文林鹰漳.丁中文.LINYing-zhang.DINGZhong-wen福建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主成分分析评价-福建农业学报2006,21(4)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为切入口,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深入分析福建省以及各设区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状、存在差距,剖析深层次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新形势下各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方向与措施.本文链接:

1 / 17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