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巢生心理隙阻及对策研究罗延龄一、农村空巢生的心理发展状况课题组在开题时对全乡空巢生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近60%的空巢生不愿意与代养人进行心灵沟通,其中28%甚至很少与代养人交谈。还有10%的空巢生直言恨自己的父母。调查结果显示,心理健康问题是空巢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一般表现如下:(一)柔弱无助如不愿与人交流,教师找其谈话时易掉眼泪,性格内向,不开朗等。在实验班,教师们发现许多空巢学生作文中,写满了孩子们的困惑与苦闷。(二)自卑闭琐一些空巢学生自卑心理加剧,性格抑郁,为人处事孤僻不合群,喜欢自我封闭。(三)对父母充满怨恨少数孩子认为家里穷,父母无能耐,才会出外打工挣钱,对父母打工不理解,由此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产生情感隔膜。(四)寂寞空虚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大都感到家庭空落,心理寂寞。例一位六年级女生在作文中写道:“今天是中秋节,同学们都很高兴,他们叙说着爸妈给他们买的各种好吃的点心、水果,可我一点都不开心。因为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我只想要爸爸妈妈在家,我也不想要什么好吃的。可是……。”(五)盲目反抗或逆反心理一些空巢生产生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有的甚至出现暴力化倾向。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对教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二、农村空巢生心理隙阻原因分析(一)家庭亲情的缺失没有亲情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而父母的关爱是其他任何亲情无法替代的,父母外出务工的现实,使空巢学生内心充满了无奈和惆怅。空巢生不仅与外出打工的父母缺少相处的时间,而且平时通话的机会也比较少,大部分情况下是外出打工的父母主动打电话回家,而家里除非什么急事,才会给外面的父母打电话。这种状况限制了这里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和语言沟通。(二)临时监护人的责任不明确,教育能力不足空巢生的监护人不管是祖辈,还是其他亲朋好友,都将其临时监护责任为让孩子吃饱穿暖,不出事,而忽视了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且空巢生的监护类型中,以隔代监护者居多。他们的监护人大多年龄在60岁以上,大部分是文盲、半文盲。他们对空巢生的监管往往是心有余力不足,大部分还存在着溺爱的现象。空巢生也觉得他们思想老化,极少与他们进行思想交流与沟通。所以空巢生出现心理问题时,祖辈们都难以及时察觉。(三)学校教育缺失学校是负有培养人这一特殊使命的场所。当然也是空巢生的教养主体,理应全面承担起孩子教育与管理的责任。从目前看,农村中小学为了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心育。农村中小学教育仍是应试教育占主流,素质教育疏于形式。特别是大多农村小学大班教学,每班平均65人以上,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对于空巢生特别的心理,感情需求更无法顾及。三、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主导的解决空巢学生心理隙阻问题的建议与对策空巢生问题引起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广大农村,解决空巢生心理为题的现实途径应该是利用农村学校现有的教育基础,有针对性地扩展学校的教育功能,在农村,家长和孩子心目中最正规、最值得信赖的教育场所是学校。学校自身的特点使其对空巢生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加之现有的教学设施,教学人员可以利用,农村学校无疑是对空巢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最理想的场所。学校应针对空巢生的特殊性因材施教,对空巢生倾注更多的爱心,对空巢生的心理健康给与更多的关注。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一)学校要高度重视空巢生的心理问题,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1、在学校教师中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帮助教师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技术,挖掘各科教材中蕴含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素材,加以利用,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使各科教学都能起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作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许多研究表明:空巢生在敌对性、焦虑程度上都高于正常儿童,加之无法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导致排解不畅,往往会有严重的情绪困扰。在所有教师中普及心理知识,以增加他们的倾诉途径,及时发现和诊治空巢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2、要在班主任工作中增设空巢生心理教育的内容。班主任不仅需要了解班级内空巢生的一般情况,而且应密切关注空巢生的思想动态,情绪变化和心理需求,增加情感投入,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应有的心理归属,把空巢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3、学校活动多样化,为空巢生心理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益身心的活动来吸引学生。如文艺活动、书画赛、演讲赛等,鼓励空巢生积极参与,丰富空巢生的业余活动。为空巢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氛围。3、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为学生开设心理教育课程,设置学生心理信箱,为学生铺设心理健康绿色通道。(二)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协调各方面力量关爱空巢生心理健康问题正如前面的原因分析,空巢生的心理隙阻不仅仅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学校虽然是空巢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但学校仅靠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争取家长和社会的积极配合。1、呼吁社会各界来关注空巢生。学校可把退休老人、老工人、老牧师组织起来成立空巢学生活动中心;加强同社区、村组的合作,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学校要主动与当地文化、工商、妇联等部门配合,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力量,启动空巢学生关爱工程,开设关注空巢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热线等,使学校内外对空巢生心理健康发展产生合力效应。2、学校应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承担与空巢生的联系,实施全天候跟踪管理。如建立空巢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档案,建立与空巢生父母及监护人联系卡,以制度形式保障与空巢生父母及监护人经常性的联系。总之,农村空巢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还会给农村教育乃至社会发展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应当引起社会的特别关注和重视。